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25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C.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 “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潮流为改革变法和统一。具体来看

2、,政治上出现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诸侯之间的战争由争霸战争逐步发展为统一战争,各国相继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提出各自的治国方案,其中法家思想提出:改革变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以法治国、奖励耕战。顺应了各国统治者的需求,也符合时代潮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意为: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反对严刑峻法,这是儒家思想对于法家思想的反驳。儒家思想并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也不会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重视,故A错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是墨家思想的思想主张,强调无差别的爱,反对

3、战争,任人唯贤。这些主张并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故B错误。“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强调无为而治,这一主张并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故C错误。 “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是法家的思想主张,强调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故D正确。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A.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B. 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C. 学校教育与用人选

4、官相结合D. 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局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是太学专门招收一些德才兼备的学生,加以培养之后通过考试的办法按考试的成绩授予官职,说明当时汉代把太学的教育和用人相结合,所以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教育太学3.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B.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C. 淡化了礼制中等级观念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孔子试图

5、推动礼制的复兴,排除A;材料反映孔子努力使礼制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尽力与时代相适应,让人更好的接受礼制,故选B;礼制强调贵贱有序,就是要强化等级观念,排除C;材料未体现出孔子是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的内容,排除D。4.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表明程朱理学A. 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B. 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C. 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D. 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6、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相关内容程朱理学。根据关键信息“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直接简单理解,不正确;D项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进一步可知,C项客观,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对程朱理学的相关认识5.“其(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对封

7、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总体性批判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A. B. C. D. 【答案】A【解析】黄宗羲的思想是古代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中有代表性的思想,但是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愿望,因为从总体上来说,当时还只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故排除掉,选A。6.晚明时期心学的泰州学派者重视平民教育,“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余。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前歌后答,弦诵之声,洋洋然也。”该学派及其后学无论是社会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还是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晚明社会大众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无怪乎每每讲学

8、之时,从之游者动辄数百上千。泰州学派的做法A. 冲击了八股取士风气B. 发展了先秦儒学优良传统C.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 推翻了程朱理学官方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泰州学派带动了民间向学风气,发扬了先秦儒学重视平民教化的优良传统,故B项正确。A项,题干现象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C项,题干与商品经济发展并无联系,排除。D项,泰州学派重视民间平民教育有利于宣传理学思想,排除。7.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

9、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A.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B.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D.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知习近平主席倡导实干,反对空谈,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详解】8.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家向往太古,家向往禹世,家向往西周,家肯定今世和将来。这里、分别应该是指A. 儒、道、法、墨B. 道、儒、墨、法C. 道、儒、法、墨D. 道、墨、儒、法【答案】D【解析】【详解】老子

10、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是道家;墨家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赴火蹈刃”、“以自苦为极”的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墨家;儒家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理想的蓝图是回到西周“小康社会”,是儒家;法家中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韩非子认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都持历史进化观,是法家;故D正确。9.公元前4-2世纪左右,中西文化史上,有两件事令学者们扼腕叹息:一为中国秦王朝的焚书坑儒事件,大批文化典籍与儒生学者被坑杀埋葬;二为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

11、被古希腊雅典判处死刑,其思想体系与睿智学说在如日中天时而殇。这说明A. 专制主义的缺陷B. 当权者的需要C. 其思想违背了社会潮流D. 其思想都体现民众的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焚书坑儒和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都是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故B正确;雅典实行民主政治,A错误;统治者的措施目的是维护统治,无法其思想体现违背了社会潮流,排除C;材料得不出其思想是民众利益体现的结论,排除D。10.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關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

12、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C. 二程倡导“格物致知D. 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把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柔和到了儒家思想之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结合材料“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關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可知强调的是思想的融合与同化,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的民贵君轻是继承的孔子的仁政思想,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A选项排除。格物致知强调的是通过探究世间万物达到对理的认识,属于二程自创的主张,C选项排除。经世致用是顾炎武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提出的救世良方

13、,D选项排除。【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是董仲舒是为适应汉代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从揉合“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入手,而精心炮制的一种专门为政治统一作理论解释的学说。它适应加强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应维护大一统纲常的需要,将先秦多家的相关思想改造成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忠孝”理论;适应维护和延续一统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等。11.“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

14、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A.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B. 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C.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贵贱有序,故C不选。苏格拉底是雅典尚处于古典时期,奴隶制度也未衰落,B排除。苏格拉底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的代表,排除D。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故选A。【详解】12.西方哲学家罗素说:“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下列事件能够为其观点提供佐

15、证的是A. 文艺复兴B. 新航路的开辟C. 殖民扩张D. 德意志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同时也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故答案为A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财富的积累,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原始资本的积累,排除C项;德意志统一的时间是1871年,在这之前,世界近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特征早已具备,排除D项。13.“(它)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

16、民的办事员;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由材料可知A. 文艺复兴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B. 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制度和习俗的进步C. 宗教改革抨击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D. 启蒙运动反对封建势力的精神与世俗压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社会契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根据“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教会的精神压迫与封建势力的世俗压迫,故D正确;启蒙运动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A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制度,文艺复兴没有推动社会制度进步,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C不符合题意,排除。14.“启蒙

17、运动是致力于批判的分析,借助于观察和想象,完全以经验资料为依据,不懈地对传统确定的事实提出质疑。这种做法被称作批判方法,它源自于牛顿对科学解释方法的概括牛顿被视为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代言人。”这段话旨在说明启蒙运动A. 致力于批判专制制度B. 借鉴了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C. 挑战传统,质疑权威D. 促成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源自于牛顿对科学解释方法的概括牛顿被视为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代言人。”可知,启蒙运动借鉴了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B选项符合题意。批判封建制度不属于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启蒙运动挑战传统,质疑权威,C选项排除。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就已产生

18、,D选项排除。15.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A.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C.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D.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故答案选A。其它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考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16.对于16世纪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

19、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 否定信仰上帝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 挑战天主教会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经过宗教改革后,教徒和上帝之间的联系没有教会这个中介存在。宗教改革后教徒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作为中介的作用,因此是对教会权威的挑战。故D项符合题意;教阶制度并未被废除,宗教仪式仍然存在,只是略有简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后教徒“直拨上帝的热线”说明他们与上帝直接对话,他们仍然信仰上帝,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提

20、到圣经,故C项不符合题意。17.“进步的观念在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哲学家们勇敢地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这里的“思想革命”是指A. 文艺复兴B. 启蒙运动C. 宗教改革D. 智者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十八世纪的思想革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勾画理想蓝图,故B正确;文艺复兴没有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A排除;宗教改革主要反对天主教的权威,故C排除;智者运动主张人文精神,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十八世纪的思想革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学

21、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8.“当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共同体,称之为国家或政治体”。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应是A. 苏格拉底B. 马丁路德C. 康德D. 卢梭【答案】D【解析】根据“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共同体,称之为国家或政治体”,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即国家是社会契约建立的,D正确;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马丁路德开展宗教改革,康德提倡理性,ABC与社会契

22、约思想无关,排除。19.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 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启蒙C. 民主革命运动的推动D.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新政后,人们对清政府失望至极,民主革命思潮逐渐兴起,资产阶级号召推翻清王朝的腐朽专制统治。所以1900至1911年,白话报数量迅速增加。新文化动开始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根据题意,故选A。B项,

23、维新变法提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办学会,与顽固派论战等对反封建具有思想上的启蒙作用,故对民族报刊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故排除。C项,1905至1911兴起了大大小小的革命起义运动,资产阶级利用报刊广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故排除。D项,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激发爱国人士投身群众的思想动员,拯救国家命运。故排除。20.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刊行后,不仅招致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反对,维新人士黄遵宪、严复等也曾通过不同方式表示过他们的反对意见,帝师翁同龢在读过孔子改制考后,向光绪皇帝说康有为“居心叵测”,表示已不与康往来了。这表明康有为的变法理论A. 成为维新派的思想共识B. 动摇了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 适应

24、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 干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维新人士黄遵宪、严复等也曾通过不同方式表示过他们的反对意见”,帝师翁同稣也表示不与康往来,说明康有为的理论不被当时包括维新派在内的一些人士接受。康有为用“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变法思想干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遭到反对,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维新人士反对康有为的理论,因此并没有形成共识,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康有为思想遭到反对,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点睛】本题考查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思考问题时要注意,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只代表他个人思想的特点,而不是整个维新派。正因如此,他的思想

25、才会遭到一些维新人士的反对。所以往往在判断时,要根据材料的意思去考虑问题,因此读懂材料,抓取材料关键信息非常重要。21.“自从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下列主张与此背景下产生的变革思想比较一致的是A.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 “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国之天元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C.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D.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答案】

26、C【解析】【详解】材料中强调“一场更彻底的变革”,选项指出“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意思是破除旧政,建立新政,符合“彻底”的要求,故C正确;材料中强调“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而“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指的是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利用西方科技保护传统体制,不符合“彻底”的要求,故A错误;材料中强调“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而“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国之天元,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强调的是西方学说来自中国,不用变革,不符合“彻底”的要求,故B错误;材料中强调“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而“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

27、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强调的是启迪民智,限制君权,这不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故D错误。22.“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在于()A. 说明“中体”和“西用”的一致性B. 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C. 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D. 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

28、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以看出材料在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故C项正确;中体是指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治国的根本,西用是指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二者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而是强调中体对西用的积极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内容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肯定,没有体现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的批判,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需要掌握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和含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23.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

29、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材料主要说明( )A. 要实行真正的共和必须思想解放B. 共和与复辟的矛盾制约中国发展C. 不能简单学习别人的政治制度D. 当时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

30、进来,那便是大错”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排除。进一步可知,D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反对专制的斗争近代中国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24.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A. 提出新三民主

31、义和三大政策B.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C. 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D. 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1925年”“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判断,“重大转变”应当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故排除BCD项,A项正确。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孙中山25.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间的历史叙述反映出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

32、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岛田虔次(19172000)A.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答案】A【解析】【详解】李贽形象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眼里的“小人”,到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史学家侯外庐认可的“斗士”,再到日本现代史学家岛田虔次认为的“近代精神的思想家”等,可见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33、本题材料属于历史解释,目的在于透视历史现象,不只是史实陈述,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且高于史实的,C项错误;四人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四个不同的历史解释不能揭示某个历史本质,而是体现历史解释的多样性,D项不符合题意。二、综合题(本题包括3小题,第26题27题28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中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盂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

34、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此次革命已经证明,人们虽然能够推翻整个传统的政治结构,却不能影响遍及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事实上,陈腐的旧势力不仅仅有能力继续存在,似乎还有能力恢复生机。摆在面前的任务因而就是改变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新文化”的领袖们认为,这项工作是任何政治行动或体制改革的绝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节选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古希腊和中国

35、思想家的核心主张。(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及其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思想家在“人权”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3)材料三中“此次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的领袖们在改变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积极的历史影响?【答案】(1)主张: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中国:仁政(民本或重民)。(2)理论基础:近代科学革命(或万有引力定律)。核心思想:理性主义。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3)事件:辛亥革命。努力: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影

36、响: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都是古希腊民主政治鼎盛阶段、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点都是反对传统、反对权威,提倡人文精神;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孔子、孟子都以“仁”、德治或民本思想作为其核心思想。(2)理论基础:结合材料二中“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受到理性的检验”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理论基础是近代科学革命,其核心为理性主义。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37、3)事件:根据材料“此次革命已经证明,人们虽然能够推翻整个传统的政治结构,却不能影响遍及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可知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努力: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回答即可,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影响:回答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中的积极方面,可从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等角度思考作答。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间西方中国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天朝上国”败给蛮夷“小邦”,部分士大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1

38、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中国出现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政体,实行民主政治;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思想界掀起新文化运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为了获得更多商品市场和原料,对外资本输出,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39、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开始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掀起一波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综上所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不断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观点明确,中外结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人民进行探索和斗争,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以及侵华事件从“始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掀起一波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40、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归纳论证即可。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原君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41、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2)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方面谈谈这两位思想家的不同之处。【答案】(1)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

42、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文化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2)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不同之处:卢梭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经济结合中国当时出现新的经济形式的出现即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从社会性质来回答,即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结合当时的主流思想来回答,即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2)共同之处:据材料一“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据材料二“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不同之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阶级属性方面回答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