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529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不管父亲是否正确,他责骂或责打你,做儿子的都应该在脸上挂着愉悦的神色,否则,就会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乃“人之大行”,可谓大孝。这说明荀子的主张A. 丰富了民本的内涵B. 发展了孝道的思想C. 强调了仁爱的意义D. 突出了德治的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是对孝敬的理解。荀子认为在孝敬父母或者君王要遵守“道义”,说明荀子的主张是对孝道的发展,B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民本思想,A错误;材料论证的是孝道思想,不是仁

2、爱思想,C错误;材料不是论述德治思想,D错误。2. 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丁口税)由每个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A. 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B. 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 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D. 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景帝时期减轻徭役和赋税,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汉初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3、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减轻赋税,并非扩宽农民的收入来源;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减轻赋税,并未涉及征税标准的变革。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 春联在古代属骈文文学,一开始具有消灾辟邪的神秘特质,随着时间推移,春联消灾辟邪的神秘特质逐渐弱化,而具有了人间祈福和吉庆的功能。这反映了A. 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B. 古代人文主义思想发展C. 由人性向神性根本逆转D. 民俗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早期春联由骈文文学特征及神秘特质到后来特质淡化,承载普通群众世俗愿望的精神需要,体现了春联平民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故A项正确。B项,春联作为人们表达美好憧憬的载体,未体现人文主

4、义的特点,排除。C项,春联未展现对人性的追求,更不是宣扬神性,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民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4. 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A. 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 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 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D. 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叙述了关于翰林院职能的演变,唐朝时是“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初翰林院学士入值文渊阁称内阁,成为皇帝的咨询顾问并办理日常公务;材料表明清朝“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

5、”,体现出翰林院地位的上升,这主要是适应了明清时期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翰林院职能的演变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项,丞相制度的废除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皇权极端加强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排除。5.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A.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B. 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 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6、. 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乡民迁出总人数呈增长趋势,迁至他乡种田人数则是下降的趋势,而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的人数以及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都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百余年间中国动荡不安的局势加剧人口流动,故D项正确。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和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皆是鸦片战争之后,故AB项错误。C项中“完全融入”错误,故排除。6. 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但其无法控制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地区。即使在革命派掌权的地方,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这种情况表明A. 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各自为政B. 三民

7、主义在理论上存在重大缺陷C. 同盟会尚不能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D 列强支持地方军阀形成割据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但其无法控制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地区”可知,同盟会不能对革命起到领导核心作用,导致地方各自为政,C选项符合题意。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各自为政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政府无法形成对地方的有力领导,A选项排除。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和民权主义,材料与三民主义无关,B选项排除。立宪派、旧官僚和地方革命派不属于军阀,D选项排除。7. 复旦大学教授朱伯康等根据亲见所闻,详尽调查和研究后指出:“在这20世纪一切进步

8、的今日,号称有组织有秩序近代文明国家的日本,居然在我们堂堂中华民国的领土内,干出比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所记述的惨酷更多至十倍、百倍、千倍、万倍,甚至万万倍。”据此可知,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A. 没有掺杂个人思想感情B. 以严谨的历史研究为基础C. 否定文明史观思维方式D. 基于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十倍、百倍、千倍、万倍,甚至万万倍”可以看出教授朱伯康对南京大屠杀是异常愤慨,故A项错误。材料中“根据亲见所闻,详尽调查和研究后指出”说明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以严谨的历史研究为基础的。故B项正确。材料是对号称有组织有秩序近代文明国家的日本的控诉,并非否定文明史观,故C

9、项不符合题意。“十倍、百倍、千倍、万倍,甚至万万倍”表现作者的感慨,不属于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8. 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与这些经济外交的成就直接相关的是A. 中美关系的改善B. 日内瓦会议的进展C. 万隆会议的成功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

10、,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故C项正确。A项,中美关系的改善于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由中、苏、美、英、法参加的日内瓦会议重在解决印度支那与朝鲜问题,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D项,三大改造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经济外交无直接关联,排除。9.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说法揭示出古代雅典A. 城邦重视对公民的生活救济B. 公民普遍认可“知识即美德”C.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D. 城邦重视对公民个性的培养【答案】C【解

11、析】【详解】依据材料“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可知,古代雅典城邦注重评判、控制、关注公民,这样做的目的是限制公民,使公民服务于城邦的发展。由此可知,古代雅典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公民须服从于城邦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有关公民生活救济的信息;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知识即美德”,该表述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雅典城邦注重评判、控制和关注公民,不是重视培养公民个性。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 下表是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下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16011605

12、163116351651165516961700宗教7%6.3%5.3%2%科学1.8%4.6%7%5.1%A. 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 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C. 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D. 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7世纪英国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感兴趣的比列在逐渐下降,对科学感兴趣的比列在不断上升,说明科学发展促使人们冲破了对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A选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17世纪”不符,故B选项错误;进化论是达尔文于19世纪创立的,与题干时间“17世纪”不符,故C选项错误;社会精英人士对

13、宗教兴趣的减少,不代表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了宗教信仰,故D选项错误。11. 据统计,从1775年到1815年大约有25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年则有约500万人移居美国,比1790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A. 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B. 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C. 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D. 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这一时期大量人口移居美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一直存在;C选项错误,当时美国地广人稀,移民的涌

14、入并未给美国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D选项错误,国内市场的形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移民的涌入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并非是促进国内市场形成。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充斥全球,对美国贸易大幅顺差。随后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日本经济,其中以1985年9月美国召集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签署的“广场协议”最为有效,逼迫日元三年内升值达50,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这反映了A. 美日的盟友关系已经名存实亡B. 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C. 新兴经济体对旧经济秩序的影响D. 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史实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经济进行

15、打压,体现了当时日本作为新兴经济对旧经济霸主美国有一定的冲击,也体现了美国利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来打压国际竞争对手日本。故选C。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美日的盟友关系依然存在,排除A。美日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相似故B,表述错误,排除B。美国到现在经济霸主地位还没失去,还是超级大国,故D表述错误,排除D。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国历史上,士人阶层自身的演化与历史的演进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旗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

16、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关系而鲒成的友谊。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其行为,通常倾向于雏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于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妁、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

17、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最终唯有通过政治的实践和检验来确证它的价值。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历史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3)综合以上

18、材料,谈谈你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答案】(1)特点:推崇儒学,致力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影响力大;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制约君主专制。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以科举选官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儒学复兴,理学兴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宋朝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2)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知识结构上开始吸纳西学;产生新的角色认同。作用: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思想解放;自强求富、实业救国,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救亡图存,仅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实现:顺应时代潮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时俱进,注重文化传承等。【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19、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等信息可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制约君主专制等方面概括特点即可。第二小问,关于推动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的出现、儒学复兴和理学产生、社会经济发展、重文轻武的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

20、“白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等信息可从强烈的时代意识、向西方学习、新角色等方面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即可。第二小问,关于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近代工业化发展、政治民主化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第三小问,关于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行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自身素养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点睛:解决本

21、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特点”、“主要因素”、“思想特征”“历史作用”“如何实现”;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 “白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特点”、“主要因素”、“思想特征”“历史作用”“如何实现”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14. 阅读材料,完

22、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3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17年11月列宁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49年10月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1918年国内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英法日等国干涉苏俄革命1950年夏,基本肃清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0月,志愿军受邀入朝作战1918年11月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由国家按定额供应生活必需品1950年11月严厉打击倒卖银元,平抑米棉价格,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1919年1月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不按期完成的,其储根一经发

23、现,当即没收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摘编自严志梁世界近现代史比较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必须体现中外比较,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两国建国初期都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困难,巩固新生政权。阐述:苏俄建国初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击溃国内外反动势力,巩固苏维埃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抗美援朝,在城市中平抑物价,在广大农村继续开展土地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综上,建国初期两国都结

24、合国情,采取各种措施巩固了政权,具有深远意义。【解析】【详解】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政治事件、经济政策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政权建立开启了新纪元,建国初期反对列强进行武装干涉,采取的经济政策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息,如从巩固新生政权中国进行抗美援朝,苏俄进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即可。【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和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相关知识点,并根据材料和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即可。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我国基

25、本药物制度的探索即开始于1979年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1992年,我国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确立了基本药物的遴选,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协调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200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摘编自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渐进主义改革框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

26、度改革的基本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答案】(1)内容:制定法律制度保障;实现基本药物生产和单独定价;定期更新基本药物目录;规范流通环节。(2)背景:文化大革命破坏,传统基本药物制度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信息“基本药物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可以概括出来答案。(2)依据材料“1979 年参加WHO 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

27、本需要”的信息以及所学从改革开放,世卫组织以及改革的目的和人民群众需要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宣布的和平方案基本原则是,“任何民族都应得到民族发展的完全自由”。为了应对俄国革命政府的外交宣传战,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十四点演说主要体现了威尔逊的四大原则:没有胜利的和平;民主的胜利;民族自决权

28、和领土完整;建立国际维和组织与集体安全原则。威尔逊十四点演说发表之后,时人就开始把其称为“威尔逊主义”。1919年2月,日本东京某报以讥讽的口吻评论说,“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威尔逊主义已名扬全世界。正如威尔逊本人所预感的那样,他的理想主义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球,终究逃脱不了爆炸破灭的宿命。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摘编自马建标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

29、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答案】(1)中国:巴黎和会前,中国人认为威尔逊主义中“民族自决和领土主权”原则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公理和正义。日本:认为威尔逊主义中的“人道正义原则和国际联盟计划”有利于建立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方案。(2)中国方面:一战期间,中日关系紧张;十月革命后,苏俄和平外交的提出鼓舞了中国;美国是经济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中国民众存在依靠国际社会改善自身国家形象的幻想;经

30、过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较大提高等。 日本方面:20世纪初日本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对一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上,日本与美国及欧洲列强打算不同;威尔逊主义妨碍了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日本要维护一战期间获得的在中国山东的特权等。【解析】【详解】(1)问中日对威尔逊主义的认识根据材料“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进行认识即可。(2)问,中日两国认识的差异性从中国来看,可从中日关系,苏俄支持,战争正义性,美国强大等国际因素回答,从国内民主意识,国民期望等国内因素回答。从日本来看,可从其综合国力,扩张需要,侵略特权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