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20209)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寨卡病毒是 RNA病毒,单股 RNA可直接起 mRNA的作用,翻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多聚酶和抑制宿主细胞的调控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B. 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六种C. RNA 多聚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D. 被感染者仅通过细胞免疫就可杀灭寨卡病毒【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
2、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B正确;C、病毒无核糖体,RNA多聚酶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C错误;D、被感染者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杀灭寨卡病毒,D错误。故选B。2. 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菠菜叶中含有较多还原糖,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 利用叶绿体色素在提取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可将色素层析分离C.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D. 将C18O2通入小球藻培养液后可探测到18O2,说明氧气可来源于CO2的分解【答案】C【解析】菠菜叶片中叶绿素较多且颜色深,
3、对需要观察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不适宜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A错误;利用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可将色素层析分离,B错误;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菌的DNA将R菌转化为S菌,其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将C18O2通入小球藻培养液后可探测到18O2,是因为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产生含有18O有机物,该有机物参与有氧呼吸产生了含有18O水,该水参与光反应产生了18O2,D错误。3. 目前科学家把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史,在棉花细胞中抗虫基因经过修饰后得以表达。下列叙述的哪一项不是这一先进技术的理论依据A.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B. 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
4、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与棉花细胞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D.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可共用相同的mRNA和tRNA【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类的愿望,将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人工剪切并和载体重组后转入细胞内进行扩增,并表达产生所需蛋白质的技术,基因工程能够打破种属的界限,在基因水平上改变生物遗传性,并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有用产品及服务。2、自然界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因此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3、不同生物的基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因此不同种生物的基因能连接起来。【详解】A、自然界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因此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
5、种生物体内表达,A正确;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C、不同生物的基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化学组成(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因此不同种生物的基因能连接起来,C正确;D、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含有相同的tRNA,但所含mRNA不同,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理论基础,明确不同生物的基因能连接起来的原理及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 下列关于酶叙述中,正确的是A. 酶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来加快反应速率B.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C. 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
6、被降解成为氨基酸D.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酶的化学本质不同于无机催化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详解】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B、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原料是氨基酸,少部分酶的本质是RNA,在细胞核合成,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C、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和量都是不会发生改变的,C错误;D、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ATP合成酶、呼吸酶等,D正确。故选D。【定位】酶的本质和作用【点
7、睛】酶的本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主要)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 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C. 零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ATP,A正确;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B正确;C、
8、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又不会冻伤果蔬,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正确;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D【点睛】6. 下图表示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B. 甲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 乙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的部分过程D. 甲可以表示乳酸菌的细胞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光合作用对真核细胞来说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但对于有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来说,场所不是叶绿体,A错误;B、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C、乙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的部分过程,C正确;D、乳酸菌的细胞
9、呼吸的产物为乳酸,D错误。故选C【点睛】7. 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其中: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控制白眼的是隐性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A. 为假说,为推论,为实验B. 为问题,为假说,为实验C. 为观察,为假说,为推论D. 为推论,为假说,为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通过验证假设获取结论。【详解】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
10、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然后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故选B。【点睛】对于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一般思路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8.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 a,B和b)控制,A 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AA 和Aa 的效应相同),b 基因抑制A 基因的表达(bb 的抑制效果大于 Bb)。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表:基因组合A_BBA_BbA_bb 或 aa_花的颜色红色粉色白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有 3 种B. 双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
11、有 9 种基因型 4 种表现型C. 双杂合子自交所产生的后代是白色:粉色:红色=7:6:3D. 双杂合子测交所产生的后代是红色:粉色:白色=1:1:2【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bb的抑制效果大于Bb),即红色的基因型A_BB,有2种,粉色的基因型,有2种,白色的基因型为A_bb或aa_,有5种。【详解】A、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或aa_,共有5种,A错误;B、双杂合子(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有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红色、粉色、白色),B错误;C、双杂合子(AaBb)自交
12、所产生的后代是红色(1AABB、2AaBB):粉色(2AABb、4AaBb):白色(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3:6:7,C正确;D、双杂合子(AaBb)测交所产生的后代是AaBb(粉色):Aabb(白色):aaBb(白色):aabb(白色)=1:1:1:1,因此后代粉色:白色=1:3,D错误。故选C。9. 下图是某生物体(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为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 若中有基因 A,则中一定有等位基因 aC. 若表示 X 染色体,则可能为 Y 染色体D.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导致染色单
13、体数量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4条,而该生物体的细胞中2n=4,且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该图为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是的同源染色体,若中有基因A,则中可能含有A或a,B错误;C、看图可知,该生物体的细胞中2n=4,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若表示X染色体,则可能为Y染色体,C正确;D、染色体数目加倍数由于着丝点分开,如果染色体着丝点分开,则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数目为0,D错
14、误。故选C。10.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 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A、负反馈调节是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
15、利用,B错误;C、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正确。故选B。11. 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 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 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 下丘脑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
16、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皮肤散热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A错误;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B正确;C、机体产热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因此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D正确。故选A。12.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
17、吞噬细胞淋巴、血浆【详解】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13. 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 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 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即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B
18、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C错误;D.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D错误;故选A。14. 如图所示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可能性最小的是( )A. 生长素由向移动B. 生长素由向移动C. 生长素由向移动D. 处比处生长快【答案】B【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可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单侧光能引起生
19、长素的横向运输,生长素由向移动;生长素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由向移动。【详解】A、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由向移动,A正确;B、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所以生长素不能由向移动,B错误;C、生长素又可进行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因此生长素由向移动,C正确;D、由于生长素由向移动,又由向移动,所以处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因而生长比快,D正确。故选B。15.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B. 经过一次捕
20、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 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 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答案】C【解析】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虫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错误;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D错误。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点睛】本题关键要能区
21、分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1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间接价值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22、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 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详解】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
23、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B、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可知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C、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即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正确;D、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时间越长,难度也越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
24、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17. 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不完全相同B. 不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编码相同的氨基酸C. 多个核糖体参与同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可提高翻译效率D. 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转录的产物可以不同,A正确;B、由于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决定,所以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B正确;C、应该是多个核糖体结合到
25、同一条mRNA上,可同时先后翻译出相同的多条肽链,从而提高翻译效率,C错误;D、真核细胞中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只能是细胞质中,D正确。故选C。18. 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 外祖母正常,母亲正常,儿子色盲B. 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C. 纯种红眼果绳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D. 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
26、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外祖母为携带者表现正常,母亲也为携带者表现正常,母亲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儿子,儿子患色盲,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该现象为性状分离,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纯种红眼果绳后代应全为红眼,若其中出现白眼果蝇,可能为基因突变导致,C正确;D、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为环境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19.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主要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主要进行无丝分裂B.
27、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 真核、原核细胞都有核酸和核糖体,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 真核细胞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DNA 中,原核细胞遗传信息主要储存RNA中【答案】C【解析】分析】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肽聚糖植物有,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有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和各种细胞器DNA存在形式主要是拟核中环状DNA主要在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
28、】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A错误;B、原核细胞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C、真核、原核细胞都有核酸和核糖体,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C正确;D、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拟核DNA中,D错误。故选C。20. 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 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B. 激素、抗体、酶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C. 各种有机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差异D. 水稻细胞中由C、G、T、A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
29、7种【答案】D【解析】【分析】构成核苷酸的种类总共是8种,分别是组成DNA的4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详解】A、大分子的化合物主要指的是有机大分子,例如糖类,蛋白质,核酸。在生物体内C元素是干重最多的元素,但不能说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是C,A错误;B、酶发挥作用后不会失去生物活性,B错误;C、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中,蛋白质、核酸可以因物种不同而不同,但其他分子如磷脂等却是相同的,C错误;D、含有C的核苷酸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
30、苷酸;含有G的核苷酸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T的核苷酸只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含有A的核苷酸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1. 某兴趣小组将两株正常生长且生理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玻璃罩内,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测得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速率如图丙、丁所示。请回答:(1)经试验测得甲装置中的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速率应如_(填“丙”或“丁”)图所示。一昼夜后,装置_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2)由丁图分析,6-18h,导致图中曲线变化的环境因素有_。f点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如增加空气中CO2浓度,可使f
31、点_(填“左移”、“右移”或“不动”)。(3)丁图中的c点和d点相比,c点时植物叶肉细胞中C3含量较_,原因是_。(4)丙图中ab段和丁图中的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_(填“相同”或“不同”)。【答案】 (1). 丙 (2). 乙 (3). 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 (4).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5). 左移 (6). 少 (7). c点光照强度较d点强,产生的ATP和H较多,C3的还原速率较快,而CO2浓度不变,固定生成C3的速率不变,因此c点的C3含量较d点少 (8). 不同【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植物在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图丙ab段下降的
32、原因是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图乙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图丁cd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不足。【详解】(1)甲装置中的植物一昼夜,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先增加,傍晚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有逐渐降低,如图丙所示。丙和丁图中横轴以上与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净光合强度,因此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多。(2)由丁图分析,6-18h,导致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植物光照强度高、温度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不足。f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叶肉细胞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
33、体和叶绿体,如增加空气中CO2浓度,光合作用增强,可使f点左移。(3)c点光照强度较d点强,产生的ATP和H较多,C3的还原速率较快,而CO2浓度不变,固定生成C3的速率不变,因此c点的C3含量较d点少。(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植物在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ab段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图乙植物在自然状态下,cd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不足。【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装置图和曲线图的分析,根据装置图的条件判断丙丁两个曲线图中曲线下降的原因,并了解横轴以上与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净光合强度。22. 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若不及时治疗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回答下列问题(1)H
34、B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是_。(2)为及时发现是否感染HBV,可用人工培养抗原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这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_。从免疫系统的组成看,抗体属于 ,它是由_细胞产生的。(3)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是注射疫苗。注射的疫苗作为_,可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 细胞和抗体等,从而获得对该病毒的长期免疫力。【答案】(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免疫活性物质 浆(3)抗原 记忆【解析】【分析】【详解】(1)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当病毒等
3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诱发体液免疫,因为T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等抗原,只有当病毒或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来自病毒等病原体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并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成复合物时,T细胞才能识别,进而引发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暴露出隐藏其中的病原体,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2)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能特异性地识别相应的抗原。如果人体感染了HBV,那么在这人的血清中一定存在相应的抗体,就可用人工培养的HBV抗原来检测,如血清中有相应的抗体,那就会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使之呈阳性。而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由浆细胞产生的。(3)HBV疫苗,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疫苗保留了病
36、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即抗原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微生物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抗体)和记忆细胞。【点睛】23.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答出2点即可)。(2)若
37、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答出1点即可)。(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答案】 (1).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2). 42 (3).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4). 秋水仙素处理 (5). 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解析】【分析】图中是普通小麦育种的过程,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形成杂种一,经过加倍后形成拟二粒小麦AABB,在和滔氏麦草
38、杂交获得杂种二ABD,然后加倍形成普通小麦AABBDD。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将F1植株
39、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育种的知识,考生理解多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本题的难点,同时设计实验需要理解杂交育种的步骤。24.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回答下列问题:(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 ;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
40、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 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答案】(1)次生演替 直接(2)生产者 垂直(3)微生物的分解 负反馈调节(4)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解析】【分析】【详解】(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就属于次生演替;生物多样性具有
41、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多种价值。其中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由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因此,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浮游植物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是
42、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点睛】三、 选做题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25.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尿素的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将尿素分解,是因为细菌能合成_。因此, 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为唯一氮源,尿素会被分解成_,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作指示剂,分解尿素的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色。(2)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3)
43、为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采取的措施是_。 (4)现将 10mL 的尿素分解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 01mL 稀释倍数为 105的样液接种到 5 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 39、41、42、43、45,则 1mL 悬液中活菌数量为_个。【答案】 (1). 脲酶 (2). 尿素 (3). 氨 (4). 酚红 (5). 红 (6). 调 pH (7). 高压蒸汽灭菌 (8). 单独设置一个灭菌后不接种菌液的培养皿(含培养基)进行培养 (9). 42107【解析】【分析】1、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
44、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2、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产生脲酶,并分解尿素。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45、。【详解】(1)土壤中存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些细菌之所以能将尿素分解,是因为能合成脲酶。要从土壤中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因此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酚红作指示剂,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产生脲酶,并分解尿素。(2)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3)为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4)梯度稀释10倍,即取1mL接种到9mL的培养
46、液中,由题干可知5个培养基上菌落的平均数为(39+41+42+43+45)5=42个,则1mL悬液中活菌数量为4210510=4.2107个,该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6. 某基因研究院培育出了转基因克隆绵羊,该绵羊能合成深海鱼体内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omega3。(1)在培育转基因克隆绵羊过程中,运用_方法除去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通过化学试剂_使该细胞与供体细胞融合,进而构建重组胚胎。(2)为保证胚胎移植
47、顺利进行,需要在合适的季节对供、受体母羊进行_处理,培育过程中,科研人员同时将omega3合成酶的基因片段转移到了该羊基因组中,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_。(3)目前,人们主要通过食用深海鱼肉摄取omega3,人们过度捕杀深海鱼而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下降。(4)建造海底人工鱼礁,其目的是改善海洋环境,是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之一,这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原理。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还要考虑当地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要,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
48、程的_原理。【答案】 (1). 显微操作去核法 (2). 聚乙二醇 (3). 同期发情 (4). 转化 (5).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6). 抵抗力 (7). 协调与平衡 (8). 整体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显微操作去核、促使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的方法)、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转化的概念、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等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详解】(1)核移植技术的受体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通过显微操作去除
49、其核,使该细胞与供体细胞融合有物理或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一般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使两细胞融合,进而构建重组胚胎。(2)为保证胚胎移植顺利进行,需要在合适的季节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实现胚胎移在相同的生理环境下空间位置的转移;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3)人们过度捕杀深海鱼,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降低。(4)建造海底人工鱼礁,目的是改善海洋环境,增大环境承载力,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所以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的协调与平衡原理;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当地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要,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