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新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4、鉴赏古诗词中常见的结构特色5、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常规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教学重点、难点1、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常规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评讲结合教学课时:本专题共6课时,其中考点分析、方法指导2课时,练习课2课时,练习讲评课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抒情方式在古诗词中的几种表现形式鉴赏修辞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知识点解说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在诗歌鉴赏中,有时表达技巧也被称作艺术手法。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
2、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等2、修辞技巧,如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等3、表现手法,如衬托 对比 渲染 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等4、结构技巧,如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铺垫等二、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1、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托物言志等)。(1)、直接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和事物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这类题答题思路是: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解说诗句意思,分析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2)、间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写的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如:梧桐更兼细雨,
4、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A、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B、寓情于景(或物)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
5、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C、乐(哀)景哀(乐)情如唐代谢诨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正如姜斋诗话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2、鉴赏诗歌的描写特色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A.正面侧面B.实写虚写C.动景静景D.近景远景E.点-面F.远、近、高、低、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
6、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白描:所谓白描手法,本是一种绘画技巧,即素描,用于文学上即指文字简洁朴素,不加烘托渲染的描写方法。效果是简洁、鲜明、传神。这类题答题要点是:解说诗句内容,描绘写了什么景,分析对抒情有什么作用。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三、鉴赏古诗词的修辞技巧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夸张、借代、比拟、设问、反问。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
7、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
8、、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装置难酬的苦痛。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
9、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10、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鉴赏古诗词中常见的结构特色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1、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起兴、联想、想象、衬托 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结合、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2、主要表现手法分析(
11、1)、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一般都是选取一个具体的事物进行描写,读这类诗我们必须抓住诗歌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来看它与社会生活有什么联系,从中理解其象征意义,从而解读作者的心志。这类题答题思路是:首先分析事物的特点,再概括出其意蕴,然后指出其中的思想感情。如虞世南的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2)、虚实结合对于虚实,最重要的是能准确判
12、断哪里是虚、哪里是实。我们一定要记住: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梦忆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这类题答题要点是:指出哪里是实,哪里是虚,描述诗句内容,分析二者结合有什么效果(思想感情)。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本诗实景与虚景交融,前两句“雪净”“月明”等景是实写,三四两句妙就妙在将梅花落的曲名拆开,营造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片片落梅,一夜之间飘满关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3)、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13、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如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4)、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二、鉴赏古诗词中常见的结构特色古诗词的结构技巧主要有: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14、,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三、分析技巧题的一般答题模式提问方式:对这首诗(或这一诗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例题: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小诗别具一种清新婉丽的味道,十分受人喜爱,是什么原因使得诗歌具有这种艺术效果呢?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分析 :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是一般的客观描写,而是赋予人的情态,收到了情景相生的艺术
15、效果。一夜细雨的滋润,娇嫩的花草已经感到受不了了。一个“含“字,一个“卧”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态,传达了它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爱花之情也都包孕其中了。四、注意对下面几组概念的把握 1、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16、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
17、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
18、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19、,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
20、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3、对比与烘托 对比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4、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
21、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5、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
22、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6、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