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6年高考冲刺卷(7)(新课标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
2、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
3、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
4、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
5、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颇
6、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D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也有臣民的进贡。【答案】B【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易错警示】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选项B原文“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而选项去掉了把“全部”变为“大量”,混淆范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7、是( )(3分)A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官藏在很多朝代曾出现过兴盛时期,而最为壮观的则是清朝。B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C乾隆认为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的重聚意义重大,因为这三帖既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也都曾是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珍品。D乾隆年间,皇室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四美”正是在这次行动中陆续归入内府,重新团聚,被存放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有误。原文说“宋代内府书画收
8、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可见这两部书是记录藏品的书,而且谱有“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中国画的图录或画法图解”的意思,所以它们不是藏品。【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改变句子之间的关系,还有是偷换句子中的“概念”。此题选项B对应的原文“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 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不属于
9、“藏品”选项混淆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答案】C【考点定位】归纳内容
10、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此题C“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于文无据,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惟家之
11、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
12、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
13、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注牝鸡:母鸡。长公主:古代皇帝册封自己的姐妹为长公主。资送:嫁妆。大渐:病危,处于弥留之际。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司:掌管。B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豫:参与。C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 逊:谦逊。D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怿:欢喜。【答案】C 【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
14、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如本题C项根据语境“逊”,辞让,退让。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
15、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答案】A 【解析】【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
16、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
17、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妾”“葬者”“圣贤”“无道之世”“有识者”,动词“生”“死”“费”“藏”“
18、不见”“崇”“ 起”,被动句“为笑”。“费”指花费、浪费,当属上,“且”是断句标志。“大起山陵”的主语是“无道之世”而非“世(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她谨遵礼法,受太宗礼遇。太宗想和她讨论赏罚之事,她认为妇人不可参与政事,拒绝回应太宗所谈话题。B长孙皇后谨慎自律,极力抑制外戚。她吸取汉朝吕家、霍家的前车之鉴,不愿自家兄弟子侄遍布朝廷,曾想方设法推脱了兄长的宰执之任。C长孙皇后为人大度,敬重正直大臣。魏征曾建言减少她亲生女儿长公主的嫁妆,她不仅不生气,还私自派遣使者赏赐魏征,表彰他的正直。D长孙皇后节俭朴素,反对铺张浪费
19、。她在世时所穿衣物所用物品,仅仅够用就行;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之愿,不想劳费天下百姓。【答案】C 【解析】【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
20、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如本题C项皇后女儿应是“长乐公主”;且不是“私自派遣使者”。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5分)(2)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5分)【答案】(1)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太宗特别钟爱她,等到将要出嫁,皇帝敕令主管部门(主管官员)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大意2分。译对“出降”“所司”“倍于”三处各给1分。)(2)采纳忠言,百姓(社会)就会安宁;阻塞(拒绝)忠言,政事就会紊乱。衷心希望陛下清楚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天下人将幸运之极。(大意2分。译
21、对“俗”“杜”“详”三处各给1分。)【解析】【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出降”,出嫁“所司”,主管部门(主管官员);“倍于”,比多一倍。第二句中,“俗”,百姓(社会);“杜”,阻塞(拒绝);“详” 清楚明白。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后”“长乐公主”“太宗”“陛下”“天下”。【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后”“长乐公主”“太宗”“陛下”“天下”。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
22、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唐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小时候喜欢读书,即使匆忙之中也一定遵循礼仪规则。生性朴素节俭,凡是所穿衣服所用物品,只取所需罢了。太宗很是礼遇她,常和她讨论到赏罚的事情,皇后回答说:“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我是妇道人家,怎么敢干预听闻国家政事呢?”太宗一定要和她说,皇后最终没有回答他。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一直与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辅
23、佐太宗的开国元勋。太宗把他当做心腹,让他在寝宫出入,准备把朝政托付给他。皇后坚决不同意,经常利用机会奏报说:“我已经是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出现在朝廷上。汉代的吕家霍家,可以作为深刻的教训。我只愿圣朝不要让我的哥哥成为宰相。”太宗不听,最终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又私下让长孙无忌苦苦请求辞职,太宗不得已同意了,改授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皇后才感到欢喜。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对皇后说:“东宫器用缺少,想奏请添置。”皇后不听,对太子说:“作为太子,所担忧的应是品德没有养成,美名没有远扬,怎么担忧器具物品缺少呢!”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太宗特别钟爱她,等到将要出嫁的
24、时候,皇帝命令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比长公主多几倍。魏徵劝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封赏皇子,皇帝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我们称呼长公主,确是因为她比公主尊贵,感情虽有差别,道义上却无等级区别。如果让公主礼超过了长公主,道理上恐怕不行,希望陛下三思。”太宗退朝以后把他的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叹息说:“曾经听说陛下重用魏徵,却不知道其中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确实是一个能用道义限制主上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社会(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朝政就会紊乱。衷心希望陛下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那将是天下幸事。”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了
25、五百匹帛,到魏徵家来赏赐给他。贞观八年,皇后跟随太宗来到九成宫,染病生命垂危。即将离世,与太宗告别说:“妾活着既然没有对时世有益,现在死了也不能厚葬。况且葬就是藏,是想让人看不见。自古圣贤的人,都崇尚节俭薄葬。只有无道的乱世,才大起山陵,劳动耗费天下人,被有见识的人嘲笑。只请求就着山形埋葬我,不用起坟,不用棺材,所必需的器物服饰,都用树木泥瓦,节俭送终,这就是您不忘我了。”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在立政殿过世,那时年龄三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
26、先贤。【注】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8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案】运用了想像、夸张的手法来写景(2分,答对一种手法得到1分)。作者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1分):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2分)。(“互文、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中的两种也可,只要能结合诗句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描写
27、手法: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衬托(映衬、反衬、烘托)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28、。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反语,讽刺。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如该题中考核景物描写手法。9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6分)【答案】李诗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3分)而本诗尾联表现了作者对李使君到蜀地后能突破前人、恪尽职守的劝勉之情。(3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概括能力与
29、情感把握。王维诗中尾联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李白诗中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
30、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
31、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文翁”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2)诗经卫风氓中,用比兴的手法在内容上写出女子容颜的润泽和女主人公与“氓”之间情意浓密在结构上又起过渡作用的两句是 , 。(3)郦道元在三峡中从侧面烘托两岸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 。【答案】(1)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
32、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赫赫战功”“女子容颜的润泽”“山峰陡峭幽邃”,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曦”等易错字的书写。乙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大野地陈毓现在是夏收之后,麦茬密布的地还没来得及翻。五月的阳光在大野地流荡,把麦子的焦香四处播撒。大野地的深处
33、,有一个黑点慢慢移动,慢慢地,越来越近,直至看得分明。看分明了,是一对拉着板车的老夫妇。老夫妇确实够老,但你却难判断他们的具体年岁,也许是五十,也许是六十,也许七十。长途的跋涉与劳累、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夏天骄阳的暴晒,使他们看上去苍老委顿得犹如两截枯木桩子。望不到边际的麦田和他们身后的景象比,已是另一片天地,平地使他们的板车走得略显轻松了些,现在,是老妇坐在板车上,老夫拉车。老妇怀里楼着一个通常被称作蛇皮袋子的大口袋,没人知道,里面装着的是馒头,形状、大小、成色不一的馒头。看得出,它们来自不同的厨房,出自不同女人的双手。当然,袋子最底下,有十二个馒头看上去是一样的,那是老妇从家里带出来的,她
34、亲手蒸的馒头,家里旧年的最后一点陈麦子,陈麦子蒸馒头劲道,儿子最爱吃她蒸的馒头,因为面团揉到了家,口感瓷实,劲道,就这点诀窍。想到儿子,昏昏欲睡的老妇振作了一下。她眯着眼睛尽量向大野地的远处望,她嘱咐老夫停车,她慢慢地下了车,活动有点麻木的腿脚,走进路边的麦茬地,蹲下去,起来的时候她手上是两个重沉沉的麦穗。她呼喊老头把车停稳,腾出手和她一起去检拾麦穗。他们果真检拾到了一大把麦穗,他们在一个无风的垄沟点燃了一窝麦茬,用麦茬燃起的火焰烧熟了麦穗,把焦黑的麦穗在手心揉搓后,吹掉麦壳,张大嘴巴,把麦粒投进各自的嘴巴。慢慢咀嚼,吞咽下去。这就是他们的午餐了。他们一路上除了偶尔向人讨要吃的果腹,这是他们最
35、自在的午餐,因为从不动声色的大地那里讨施舍总比从表情丰富的人那里讨要安心些。他们从北方来,向南面走,越往南,天气越热,因此这一路,仿佛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麦子就成熟了,也因此,他们总有麦穗可检,他们尽量减少去村庄讨要的次数,妇人每次在向人家伸手的时候总要鼓起勇气说,要是有摸摸,就给我一个摸摸,一个就好。有次她刚刚走到一家的大门边,就迎上一股汹涌而出的麦香气,老妇沉迷住了,她像中了蛊的人似的迷迷瞪瞪地说,我闻见摸摸的香气了,我就要一个摸摸,请给我一个摸摸吧。那刚好走出来的年轻女人把老妇脸上的沉迷当成了赞赏,当成对她蒸摸手艺的最高赞赏,一高兴,就给了老妇两个刚出笼的大馒头,说,就让您老先我尝尝我家新
36、麦子蒸的摸摸口巴。老妇捧着两个摸摸回到板车边上,她和老夫轮流闻新蒸馒头的香气,仿佛香气也能填充他们的辘辘饥肠,最后,那两个馒头还是躺到了板车上,躺在靠近车前辕的木板上,在那里,被夏天的骄阳迅速暴晒成了两蛇摸干。老妇人闻了闻,麦子的香气大不如前了,但她还是小心翼翼地把两个缩小了的干馒头放进了蛇皮袋子里,她听着袋子的响动,像富翁听见金币响一样感到满足和宽慰。她想,这些馒头,足以让她儿吃上好几个月的。老夫老妇的儿子,他们唯一的儿子进监狱快一年了,儿子几次三番地梢信给父母,说,别人都有家里人去探看,却唯独他没有,为此他被同监室的人潮笑。这一次,儿子更是说了狠话,要是父母嫌弃孩子了,现在就断交。断交这话
37、很伤老两口的心,老夫连夜去把放在后窑的板车修理了,他决定和老妇拉着板车去看儿子,板车在白天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他和老妇可以轮流在上面坐着歇息,晚上打开铺盖还可以是他们的栖息之地,这样,能省下来去好几百块钱的盘缠。他们算好一定要在出门的第十天赶到儿子所在的监狱,因为倘使错过了那天,就得等下一个探视日了。不难想象,当他们的儿子见到老夫老妇的时候他所看到的情状。一袋似乎和他的父母一样苍老的馒头干被小心翼翼地推到年轻人面前时候的情状。我的一个做管教的朋友是那天的当事人之一,他是带着痛心疾首的样子愤然诉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那简直是两个叫花子了,自己一路挨饿,却省下馒头晾干给狱中的儿子疗饥
38、,殊不知监狱已不是旧社会,他们的儿子在监狱吃的饭菜,比他们那一路上,不知道要强要好几多倍。唉!你说为什么爱总是向下流淌的呢?末了,我这个管教朋友问了我一句。向下流淌?我一时没听明白。朋友解释说,若把那个年轻犯人和他的父母的位置打个颠倒?你觉得还会这样么?我沉吟良久,没说话,心中却肯定说,或许会是不一样的。 (选自延河2011年10期)(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老夫妇之所以拉着板车千里迢迢赶去监狱探望儿子,是因为他们想省下来回的路费。由此也体现出他们探望儿子的急切心情。B小说语言老练而又轻快,让人读来心情不觉压抑,在不动声色的白描
39、中涌动着浓浓的亲子之爱。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C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老夫妇沿路乞讨更多的馒头,他们怕儿子在监狱挨饿,想尽办法给儿子更多的吃食。 D作者笔下的老夫妇不过是普通百姓,所叙之事也选自日常生活,但从中能令读者感到作者对底层人物的深切悯怀。E小说耐人寻味,结尾部分设想如果入狱的是父母,他们的儿子未必像文中的父母一样历尽艰辛去探望,催人警醒。【答案】选D给3分,选E给2分,选C 给1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
40、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B就是语言风格不当,选项C则为关于小说叙述人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2)请概括老夫妇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 分)【答案】生活艰辛:家境贫穷,为了节省路费(住宿费),拉板车徒步去远地探视儿子;深爱儿子:他们想把自己所有讨来的馒头都留给儿子,而宁愿自己挨饿;保守而闭塞:他们不
41、知道现在监狱的生活已经与在旧社会有了天壤之别。苍老。【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如“老夫妇”,多为正面起笔。(3)小说中多次提到“馒头
42、”,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答案】线索:老夫妇去探望儿子,自己准备了馒头,一路上又讨要并攒下了许多馒头,最终将这些馒头送到儿子手里,串起了小说的情节。烘托人物形象:烘托出生活艰辛却深爱儿子的老夫妇形象。凸显主题:馒头寄托了老夫妇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寄托了作者对以老夫妇为代表的底层父母的同情。(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中“馒头”始终在全文出现,在结构上起到线索作用,而情节发展中始终串联“馒头”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老夫妇”,并为了体现文章主旨。【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
43、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情为线索3以物品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该题中是以“物品馒头”为线索。(4)老夫妇开始不去探望儿子,后来因为儿子要和他们断交而决定去探望儿子,路上找人讨要饭食、 捡拾麦穗,最后终于见到儿子,请结合文本探究他们在这些过程中的真实心理分别是怎样的。(8 分)【答案】自责担忧:老夫妇未去探望儿子,是因为生活贫穷,舍不得花路费,心中充满自责,又担忧儿子在监狱中的生活。伤心痛苦:儿子要和他们断交,老夫妇感到无比的伤心和痛苦,于是决定前往探望。难为情:一路上找
44、人讨要饭食,看人脸色,老夫妇感到难堪,所以他们尽量少找人讨要,宁愿捡拾麦穗,过得安心些。满足、宽慰。见到儿子,把一袋精心攒下的馒头干小心翼翼地推到儿子面前,体现了老夫妇深切的爱,也为自己给儿子带来丰富的吃食而感到满足和宽慰。(每点2分)【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
45、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该题中考核的是“向内挖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4)题(25分)王文兴院士:植根大地守护蓝天王静每天去实验室工作,他都要穿过校园的林荫道。高大的法桐树下,这位衣着普通的长者步履稳健,目光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和踏实就像校园里那些高大魁伟的树木,历尽风雨沧桑,依然枝繁叶茂、默然挺立。当同龄人大多在保健养生、含饴弄孙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王文兴却一如青壮年时期,每天做实验、查资料、写文章王文兴生于战乱频仍的年代,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求学生涯。走出校门后长期在科研院所工作,虽然硕果累累,但在他心中,始终
46、有一个未圆的“教师梦”。回归母校后。王文兴的梦想得以尽情绽放,他把培养学生视为自己报国理想的延续,为之付出了满腔热情和巨大心血。虽然王文兴年逾八旬,仍然坚持给研究生授课,介绍我国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相关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等,使环境研究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初始阶段就有较高的学术起点。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培养环境与科研平台。王文兴总是努力把学生“赶出去”,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外、境外名校交流、深造。在环境研究院,提起王文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不钦敬不已,正是因为他有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一套几十年前结婚时的西服,直到现在王文兴还坦然地穿着它接待各国学者、出席重要
47、场合。学校设有院士专车,但他认为专车接送要跑两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排放出更多的大气污染物。所以无论去机场还是火车站,他经常一个人在车水马龙的路边等车,上了火车才告诉院里自己的行踪。王文兴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极为严格,每月列袁审查,从不乱花一分钱。有些制度内许可的事情,他也执意拒绝,还撂下“狠话”:“我清清白白一辈子,你可不能让我犯错误!”论年龄、资历、贡献,王文兴理应受到师生们的敬爱。但他对身边的同事一律尊称“老师”,不论是三四十岁的年轻教师还是刚毕业留校的学生。讨论事情从来都是商量的口气,“应该”怎么样?“可以”怎么样?学生们视他为和蔼可亲的长辈,同事们在他身边工作也感觉心情舒畅。2007
48、年在他80周岁诞辰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山大环境研究院决定举行纪念活动,他知道后竭力反对。学校和研究院希望以他树立榜样,弘扬精神、激励师生。多年前就组织采访报道,但被他一次次拒绝,他对自己的成就缄口不语,所有的事迹、材料都是通过身边助手和学生们得到的。在物质极大丰富、讲求生活质量的今天,他的一言一行为何显得那么与众不同?采访时,王文兴没谈几句,就将话题转到了自己坎坷的求学历程上,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回头来看,那恰是问题的答案,是这一切“不变”的根源。王文兴1927年出生在安徽萧县一个耕读世家。虽然生活艰苦,但家风世代重学,使他从童年便立下要读书成才的志愿。当时天主教会在村里办了小学堂,不收学
49、费,还提供教材。王文兴农闲时就自带小桌凳去学认字、学算术。1938年后家乡沦陷,抗日政府在离家七八十里的萧县洪河集开办了临时中学。王文兴白天在庙里上课,晚上住在农民家里,虽饥寒交迫他也非常知足。从1942年到1944年,学校奉命西迁。十几岁的王文兴和同学们跟着老师,边赶路转移,边上课学习。他们翻山越岭,从安徽到河南,从河南到陕西,足足两千余里脚上没鞋,肚里没食;白天躲避敌人凶焰,夜间强度封锁线、过敌占区,一天要走七八十里;探照灯巡回,枪炮大作,惊心动魄,死里逃生;上课的教室,或是破庙,或是山坡,或是树下;写字的桌子或是泥坯垒砌,或是一小块木板他所经历的苦难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几十年来,王文兴规
50、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常说:“国家和人民培养了我,我只是在回报,用我的智慧和汗水,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为什么王文兴几十年本色不变?因为他深深记得祖国的昨天!王文兴的精神财富犹如百年老树,植根大地、浓荫覆盖,涵养着根下的水土,庇护着拔节的小苗,净化着周围的空气。荡涤着我们的灵魂。相关链接王文兴:著名环境化学家。在大气光化学、降水化学、大气PM25和区域霾化学方面,领导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他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创建者之一、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主编、国际ASAAQ组织委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51、分)A虽然已过八十高龄,但是王文兴教授不仅身体健康,还保持年轻时的激情,坚持环境学科的科研工作,积极为祖国培养人才。B能够成为王文兴教授的学生很幸福,因为老先生不仅坚持亲自给他们授课,还设法让他们都能到国外名校交流、深造。C王文兴教授拒绝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要为他举行纪念活动的提议,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经历被媒体知道。D王文兴教授接受采访时,强调自己早年辗转千里、缺衣少食、死里逃生的求学历程,突出了他的阅历丰富、不畏艰难。E几十年来,院士王文兴保持自己的本色,以其学术思想、治学态度以及师者风范,感染引领着后辈学者。【答案】EA(E3分A2分B1分)【解析】试题分析:C强加因果
52、,D突出的是他铭记苦难,保持本色,一心为国的观念。【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对读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2)结合文本,分析题目“植根大地,守护蓝天”的含义。(6分)【答案】一心为国,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及治理做出巨大贡献;投身科研,致力于发展环境科学,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以身作则,洗涤世人的灵魂,净化社
53、会风气。【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标题的含义的题目,注意标题体现的人物的品质“植根大地”谈的是人物的精神“守护蓝天”说的是工作和贡献。(3)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感情真挚,有感染力;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真实;插叙的叙述手法,使行文富余变化。【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通讯的特征的题目,注意同行的特征真实,形象,然后结合材料组织的特征分析。【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通讯的特征的题目,注意通许的基本特征
54、,真实性和形象性,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形式上也要找打特征,如此文中的插曲的运用。(4)王文兴身上具体有哪些强大的人格力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答案】节约简朴、清正廉洁;平易和蔼、诲人不倦;不为困难,执着理想;淡泊名利,一心为国。【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人物的精神品质的题目,注意结合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进行论述。【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
55、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前者,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论证。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_,上场守门。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_的现象。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有不少_的赝品,如果投有专业的文物鉴别知识,就容易上当。 A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B鱼龙混杂 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 C鱼目混珠 滥竽充数 鱼龙混杂 D滥竽充数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56、)。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的三个成语在内容和使用对象上都有区别。滥竽充数:可用于人和物;鱼龙混杂:只能用于人。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在刚刚公布的金球奖三人候选名单中,C罗、梅西与诺伊尔最终入围,2014年的金球将刻上谁的名字
57、,注定会成为人们热议的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的话题。B农民工小秦从寒风中钱款吹散一地,到钱款被纷纷送还,我们看到警方的用心、路人的良心、社会的爱心,这一切汇聚成可贵的正能量。C近来,许多青少年戴着“头上长草”的发卡,这些卡通发卡有小草、小蘑菇、玫瑰等造型,一经推出即刮起流行旋风。对此,有人欣然接受,认为此举可以舒缓压力和焦虑;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头上插草有点不吉利;更多人表示“我不会戴”。D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改语病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注定
58、会成为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人们热议的话题”;B项,偷换主语;搭搭配不当,不能“解决”“现象”;D项,搭配不当,不能“解决”“现象”。故选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
59、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本题中的A项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B项,偷换主语;D项,搭配不当。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我的菜畦靠近一条芦苇丛生的荒凉小溪,_,在菖蒲长得又高又密的地方,有几处汩汩作响的清泉。A溪岸上杂草之间散乱地长着菖蒲D菖蒲散乱地长在溪岸上的杂草间C溪岸上散乱地生长着菖蒲和杂草D菖蒲和杂草散乱地长在溪岸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一致。【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
60、,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形式,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和前后文的联系。此题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一致。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诗歌的原则就是以简括体现丰富。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用一个典故,_,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就字面上是浅显的,_。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前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明他所谏之不妄。懂得了这一点,_。【答案】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但其中就有典故才能领略这句诗的更深沉的含义【考点定位】语言
61、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典故”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提示性的词语。17 下图是2015年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的会徽图案,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答案】(该图案)车体部分由“巢湖”拼音演化而成,车轮弧形边缘的浪花代表巢湖。骑行道路即环湖大道,水域由合肥的首
62、字母组成。整个图案以奔涌向前的态势,表达了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的广阔发展空间和绿色健康出行的理念。【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解析徽标的题目,解析徽标注意图中的抽象图案和徽标的名称,图案注意抽象的变形和地名,徽标名称的首字母的变形等。此题名称是“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围绕这一中心,解析徽标中的图案,自行车,巢湖的拼音,安徽的首字母等,然后解释相关的意义六、作文(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
63、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救援罚单”当用则用日前发生在广西长滩河自然保护区的一件事情,令驴友探险与救援再度引发舆论关注。据媒体报道,有17名驴友擅自进入该保护区探险,结果遭遇暴雨险情被困失联,当地组织数百干部群众和民警、消防
64、、医疗、后勤等专业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出动80多台次各种车辆、冲锋舟,历时51小时,直接经济支出10万多元。事后,当地相关部门对这17名驴友每人处以1000元罚款。 驴友遇险受到救援,本不算新鲜。引发人们兴趣的,则是事后当地有关部门施以处罚。虽然1000元钱不多,但这一罚单具有标本意义。对于此次事件中驴友的所作所为,当地政府的处置表现,其中的是非因果,公众舆论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甚至不乏针锋相对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多围绕着“驴友是不是任性”、“当地政府该不该救援”、“事后要不要惩罚”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舆论在基本问题上的分歧在减少,共识在累积。比如,一些驴友确实任性,违反法律规章贸然进入自然保
65、护区,既无对法规底线的敬畏,也无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很多人还缺乏野外探险应有的专业能力和技巧。无视法规,无视自然,无视安全,这样的驴友探险迟早要出事。还比如,当地政府确实应该救,而且平时应该有物资准备、有机制预案、有专业队伍、有培训演练,一旦遇事就要第一时间紧急响应、快速集结、专业救援。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不管什么人,只要有了危险,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进行人道救援。这些方面的道理,大家都比较认可。 但还有一些道理,可能目前还讲不太通。比如,事后对驴友该不该惩罚?这里的惩罚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对于驴友非法违规进入保护区探险,要不要罚;另一层是对于驴友享用大规模公共救援,要不要买单。广西长滩河自然保护
66、区事件中,当地相关部门只是对前一情况依法进行了罚款,而对后一情况却没有动作,这在很多人看来显然不够。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探险热兴起,野外穿越、宿营、拉练已经不再满足于城市或者周边的公园、郊野,驴友的脚步开始侵入深山密林、河源幽谷、雪原荒漠、洞穴海岛。这里头,专业者不多,守法者更少,绝大多数都是盲目跟风的“伪玩家”,动辄沦为“玩儿命”。近年来发生了太多的探险失联事件,事后却鲜有处理,某种程度上无异于变相纵容违法行为。因此,对于非法违规的野外探险,必须依法进行惩处,当下尤其需要严惩组织者、带头者。 “救援罚单”当用则用,还应该更进一步。对于野外探险行为,只要引发了大规模公共救援,占用了大量公共资
67、源,付出了一定公共成本,就应该由肇事者对此买单。目前,我们这一块还存在政策和法规空白,几乎是免费救援。笔者认为,对于合法探险的驴友,公共救援后应有必要的买单规则和机制;而对于非法违规者,公共救援除了应有的成本支付之外,还应当增加“罚单”,以惩戒这种突破底线享用公共资源的行为。这方面除了罚款之外,还需要有“黑名单”制度,一段时间乃至终身限制或禁止这些人进入某些野外空间,还可以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和公安治安记录。也就是说,越是任性的驴友,所遭受的惩罚将越严格、越严重。这样才能体现出法律的权威和公共道义的约束力,也符合大家公认的社会规则和市场规则。 当然,“救援罚单”的目的不是为了有此一罚,也不是一罚了
68、之。事后再怎么严厉的处罚,也只能是管住那些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或者知错就改的人,只能是对目前尚不完善的野外探险与救援机制形成一定的倒逼效应,还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紧迫现实问题。为今之计,关键在于从源头出发综合施策,及时出台对于野外探险与公共救援领域的相应规范,以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让越来越多的驴友三思而后行,从而促进真正合法专业、有效管理的野外探险活动健康发展。【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
69、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题,涉及的对象有三,考生可以分别找出这些对象,然后结合其行为进行立意。- 2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