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265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5.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3页
2012最近各地新题二轮汇编: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2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26题)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解析】考查孔子的思想内容。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答案】B2(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

2、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解析】考查孔子的主要思想。首先我们应把握题干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题干的关键句: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揭示主题;依据主题,结合孔子的思想,B项为孟子之学说,排除;D也不是孔子之思想,出自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A项虽然是孔子思想,但与主题不符,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C3(2012福建漳州毕业班质检14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解析】意识形态的发展成

3、型应属孔子的儒家学派,而春秋时期正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不断涌向的时候,其中儒家学派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支,更为后期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4(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1题)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A道德经 B孟子 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解析】本题考查老子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自然。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正确答案为A。【答

4、案】A5(2012浙江金华文综知识竞赛12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A B C D【解析】关键信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 项中“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即使是死去了,他依然觉得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不是吗?就是这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明知不可能,但也要去做,

5、去探索;的意思是要适时而变,可以做到;是要遵循周礼的规定,也是可为的。故选B。【答案】B6(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2题)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

6、,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AC是儒家学说影响形成的原因,D项对政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B7(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3题)“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推动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发展。【答案】B8(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7、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实施仁政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据此各选项,本题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9(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

8、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本题关键在理解孔子所述的含义,“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意为“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以看出他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可以看出其意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故选A。【答案】A10(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1题)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八佾”是只有天子才有的,大夫是不能享有的,如

9、果有那就是僭越周礼,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答案】C11(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8题)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 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君君臣臣的思想源于西周的礼乐制度,体现孔子“礼”的主张,故选B。【答案】B12(2012广东高三百校联考12题)2011年10月1日,中国

10、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关键信息是:“作揖行礼”“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以此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A是墨家的尚贤;B是法家商鞅的以暴制暴;D是道家的无为思想;C是孔子的言论,体现的就是仁和礼的思想。【答案】C13(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0题)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

11、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抓住关键词“民”,可以看出是儒家的“仁”的思想主张,体现民本的思想,故选B。【答案】B14(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5题)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统治者要实行

12、“仁政” C加强中央集权 D兼相爱、交相利【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流派。“民贵君轻”属于孟子思想。A项属于荀子思想,C项属于法家思想,D项属于墨子思想。秦朝二世而亡,主要亡于秦始皇的暴政,从反面说明了孟子仁政学说的正确性。【答案】B15(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3题)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人性善恶有别 B是否实行仁政 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 【解析】本题考查了孟子和荀子各自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BCD三项为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主张,不存在两人不同看法问题。本题应选A项,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于有些成为不善良的人,这不能归于天生的秉赋

13、,儒学的功能就是积极引导,防止人变恶。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善是后天的人为而形成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答案】A16(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解析】A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大意是: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B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大意是: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

14、主当作仇敌。C项“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大意是: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乱无道,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作风。D项“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大意是说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据引本题选B项,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答案】B17(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1题)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15、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故选B。【答案】B18(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4题)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解析】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法家不法古的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且战国后期的大一统思想只有通过法家所强调的严刑苛法所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才能实现。【答案】C19(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协作卷20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

16、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解析】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制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选择B项【答案】B20(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29题)“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流派。题干引文属于法家思想,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

17、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A项属于道家思想,C项为荀子的主张,大意是:就是做人做事要服从道理,而不是只听命于君主;假如父亲说的做的不对,也不能听从。D项为墨子观点,主张兼爱,相互救助。【答案】B21(2012山西太原学段测评26题)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关键信息:要归于正诚。其围绕的论述的中心是为政。【答案】B22(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5题)明

18、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孟子已成为官方儒学 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A B C D【解析】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是军机处的设置。朱元璋命人修改孟子说明他不愿看到孟子的一些限制君权的思想如民贵君轻等,所以正确。【答案】C23(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2题)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

19、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解】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儒家提倡仁、仁政,体现民本思潮;法家主张君主集权,故C正确。【答案】C24(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4题)“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思想演变,考查秦朝儒家地位。秦代“焚书坑儒”,儒家受沉重打击。汉代以后儒学处于正统地位,故C、D不正确;从“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看出废分

20、封,故A不正确。【答案】B25(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B以时代先后为顺序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解析】通过材料分析,班固将孔子、孟子、颜渊等儒家思想家放在“上上圣人”一类中,而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等道家、墨家、法家创始人、思想家仅仅放在“中上”类中,秦始皇更是归入“中下”。反映了班固评价历史人物以儒家

21、标准为准绳,另据教材也可联系到西汉武帝开始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班固是东汉史学家,必定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答案】C26(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荀况说:“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古代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是( )A以礼人法、司法独立、礼法治国 B法律无上、有限君权、法权平等C法源于君、以礼人法、礼刑结合 D尚礼重法、敬德保民、人性教化【解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大意是说,法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固有调整系统,是衡量天下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事无礼则不成,国家

22、无礼则不宁”大意是说,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27(2012广东六校联合体11月联考)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解析】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孟子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答案】B28(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13题)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

23、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A车轮 B车架 C马鞭 D马匹【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法家思想中,法指由国君颁布的法令条文;术是国君为了支配他的大臣,运用种种手段;势指权位、势力。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君主是驭手,臣民和用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指车轮,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本题选A项。【答案】A29(2012安徽黄山模拟)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求

24、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为崇尚自然和谐,天人合一,这是道家思想,C项即为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ABD分别为孟子、孔子、荀子思想。【答案】C30(2012黄山毕业班第一次质检)“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

25、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题目言论强调: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为加强统治。“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是法家强调一种统治的权术和策略。故选A。“仁政”“ 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明显都不符合题意。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答案】A31(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2题)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C孟子、荀子

26、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D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解析】孟子、荀子在伦理观上分别主张“性本善”、“性本恶”。【答案】C32(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1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该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学术下移,私学兴起B社会大变革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剧变决定的。B项最为全面,社会大变革包含了政治、教育、阶级的剧变。【答案】B33(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3题)汉朝桑弘羊曾积极评价百家争鸣中某一家学说,“ 将

27、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桑弘羊赞扬的是那一家的学说( )A儒家 B阴阳家 C法家 D道家【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材料大意是:有一点儿肤浅的知识就想论述深奥的道理,坚持一偏之见反而想知道四面八方的情况 于是邹衍(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推论出“五德终始”说,以便开导诸侯王公。本题选B项。【答案】B34(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2题)“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持此观点的人应是( )A孟轲 B荀况 C墨翟 D韩非【解析】考查对

28、墨家的理解。“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实质上就是反对战争,即墨家的“非攻”。【答案】C35(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3题)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解析】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老子指出世界的本源是“道”,并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以奠定了后世的哲学基础。故选B。【答案】B36(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3题)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

29、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抓住关键词“隐士”“ 专制”“ 劳苦大众”“ 无限同情心”分别符合道、法、墨、儒四家的主张,可知相对应的是道、法、墨、儒。故选A。【答案】A37(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0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

30、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庄子天人不相胜,孔子的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答案】D38(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2题)“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和所学史实主张兼爱、非攻的是墨家。【答案】B39(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

31、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儒学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较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汉代儒学汲取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新儒学;在宋代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据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指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本题选C项。【答案】C40(2012江苏苏北四市摸底2题)“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解析】从材料中的“太学”即可判断选择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答案】C41(201

32、2广东珠海摸底)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解析】考查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选择B项。【答案】B42(2012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27题)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

33、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解析】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董仲舒改造儒学。从题干中反映出外儒内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汉代。【答案】B43(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 C D【解析】本题中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用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

34、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宗法制是西周初确立的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据此本题李世民杀兄逼父违反了项所述礼仪制度。第项“民贵君轻”思想与本题无联系。【答案】C44(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28题)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解析】本题考查古

35、代中国的民本思想。尚书是儒家经典,主要是为封建统治提供治国方法,D项的说法属于启蒙思想。【答案】D45(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4题)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儒家学说的发展。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学说即神化皇权,

36、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制约作用。【答案】A46(2012广东六校联合体11月联考)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提到“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不属于梁启超所说的“雄主之布划”的是( )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汉武帝建立内朝C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答案】A47(2012安徽黄山模拟)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

37、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的统一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解析】考查古代思想专制政策。李贽认为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是符合大一统的历史潮流的,只是手段太狠了,从材料“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即可判断选择C项。【答案】C48(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3题)儒家思想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归功于下列哪位儒学大师?( )【解析】董仲舒儒学加以改造,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这有利于扭转内外松驰的局面,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

38、需要,深受汉武帝赏识,并被汉武帝接受和并付诸实行;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B49(2012江门高三调研14题)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题干中认为皇帝治理国家需要与天意相符,如果与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会打乱,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与天意相同,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行为具

39、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意思不变。【答案】C50(2012江苏泰兴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1题)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强调的是重注人,在汉代儒学中没有提及相关内容;“民本”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体现,“君本”思想在汉代儒学的体现是“君权神授”思想;汉代儒学为适应“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而进行的发展;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都是为维护统治者统治的工具。先秦儒学宣扬的“礼”

40、、“仁”、“仁政”、“”为所继承; 汉代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和“”的理论,强调深化和等级名分,符合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思想,并融合了、及法家的一些思想。汉代儒学适应时期的政治需要。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答案】C51(2012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31题)东汉王充论衡:“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相信“天人合一”说 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宣传“君权神授”

41、的思想 D反对“天人感应”说【解析】 考察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从王充的观点来看。他认为如果天真能谴告人君,当亦能命如尧舜那样的圣君贤主治理社会,那就用不着谴告了。可是“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不惮劳”也如此!看来所谓谴告说是靠不住的。这就反映出王充从矛盾律的角度来论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不正确性。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52(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佛经 B圣经C五经 D道德经【解析】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讲经图”中的“

42、经”指儒学经典,本题选C项。【答案】C53(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0题)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解析】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能力。从题干中的“批判”、“极力提倡”等判断,说明学者认为抑释道,而提倡儒学。【答案】C54(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31题)“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

43、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引文属于王阳明主张,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分析,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求要外表。【答案】C55(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14题)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的著作,A是王守仁致良知,B是黄宗羲的观点,D

44、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B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观。【答案】C56(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题)“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王夫之【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材料中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根本,“理”构成里社会道德关系,朱熹提出了“理”是三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王阳明提出了“心学”,王夫之具有反封建思想。【答案】B57(2012湛江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3题)“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

45、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了( )A孔子的“为政以德”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和” D黄宗羲的“工商皆木”【解析】 从题干要求明显可以看出为对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答案】C58(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22题)“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应该出自( )A朱熹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材料意思是:你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反映的是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答案】B59(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5题)下列有

46、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致良知”是心学集大成者王明阳的观点。【答案】D60(2012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8题)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宗室女嫁富商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宋代婚姻关

47、系的变化,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盛行 B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C商业经济的繁荣 D理学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均符合题意。而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材料的现象出现原因不符。【答案】D61(2012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18题)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D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48、【解析】本题考查宋明儒学。儒学用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家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牢固结合起来。ACD三项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儒家的倡导。B项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大意是说: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答案】B62(2012安徽黄山模拟)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 B李贽 C朱熹 D王夫之【解析】 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即可知选择A项。【答案】A63(2012浙江高

49、三第一次五校联考)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理学思想。根据材料“尽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A想为,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贱,体现了二者关系的批判,A项没有从该句出发分析。C项中朱熹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的。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64(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

50、末20题)他的思想在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他主张(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D致良知,知行合一【解析】考察对理学的理解 。朱熹的思想体系中社会政治理论主张, “三纲五常” 以 构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而这恰恰是宋代开国者的软肋。 赵匡胤的 “黄袍加身” 是臣夺君权, 恰恰是朱熹的攻击所在, 所以宋代统治都一直叱其是“伪学” ;另一方面,朱熹认为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正 君心正百官是儒家干预政治的主要手段, 这种潜在的分君主权力的意识恰恰是宋代统治者始 终都在防范的,因此

51、,宋代统治者打击朱熹的言论理所当然。朱熹死后,统治者将朱熹的思 想体系略加改造,强调对君主的尊崇,而且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驾驭百官和控制民众, 略加改造后成为统治者有效的思想武器。【答案】C65(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17题)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致良知”【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故选D。【答案】D66(2012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5题)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

52、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载这四句话的理解,以及对宋代历史的了解情况。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为天地立心,是宋代学者希望通过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使天地生化万物的心显立起来,故A正确;为生民立命,是学者们希望通过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使生民

53、的生活有所依循,从而得以护持生命,说明不了政府重视市民阶层,故B项不正确;为往圣继绝学,指的是学者们要续先秦儒家的学脉,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没有联系,故C项不正确;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开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并不是一种现实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A67(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4题)以下属于宋明理学和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程颢、程颐 韩愈 陆九渊 王阳明 朱熹A B C D【解析】 宋明理学主要代表是“程朱”即北宋的“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心学的主要代表是“陆王”即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答案】C68(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4题)隆兴

54、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解析】“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大意是:大学之道在于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B项“存天理,灭人欲”大意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克制个人欲望。“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是指: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 D项指学者必须先立志。再分析材料,材料大意和A项一致。【答案】A69(

55、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4题)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力“道是世间万物之源”。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源 D充实了伦理纲常【解析】考察对理学的理解。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源”,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源。故选C。【答案】C70(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3题)右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D成为

56、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故应排除A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是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故应排除D项;题干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故应排除C项;而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71(20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23题)“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

57、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洋务派【解析】考查对心学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可知是指心学。【答案】A72(2012江苏阜宁、大丰、栟茶三校第二次联考4题)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解析】 考查宋明理学。解题关键是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宋明理学强调

58、“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高个人修养,所以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答案】D73(2012浙江台州高三第二次调研19题)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主张理在气先 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 心外无理A B C D【解析】 是客观唯心主义,是朱熹的观点,故排除;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故也应排除;两者思想的本质都是唯心主义,所以是共性,两者都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是共性;因此正确选项是B。【答案】B74(2012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4题)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

59、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理在气先 发明本心 格物致知 经世致用【解析】“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大意是:理学家认为海陆会发生变迁,沉积在海洋中的柔软的淤泥,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会凝结成坚硬的岩石,本题考查了南宋思想家朱熹的思想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各选项中A项是朱熹的重要思想,认为理先于气存在,与材料无关联;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答案】C75(20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22题)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

60、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解析】考查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不能涉世”即儒家的思想在于涉世,即研究社会现实。【答案】B76(2012湖南衡阳六校联考22题)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

61、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解析】根据所学,明末清初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材料中“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反动”指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答案】C77(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32题)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

62、时期思想家的主张。“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李贽的主张;“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是黄宗羲的思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是顾炎武的思想;“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是王夫之有关哲学思想的论述。本题选C项。【答案】C78(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所学,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据此ACD三项说法

63、符合所学,B项“根本上否定君主制”错误,思想家们只是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B79(2012浙江金华文综知识竞赛15题)中国古代某著名思想家曾说:“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该思想家是( )A韩非 B周敦颐 C李贽 D黄宗羲【解析】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重点说的是;反对以儒家思想为教条,以孔子为圣人,来挑战儒家的正统地位,由此可以判断是明朝的李贽。【答案】C80(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9题)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解析】

64、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经世致用之学关注社会现实,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传教士向中国的学者介绍西方科学知识,这符合经世致用者提倡的实学。【答案】C81(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巳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解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顾炎武批判王阳明倡导的心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而并非主张废除儒家思想,据此本题选D项,从“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可排除AB项,C项符合

65、题意。【答案】D82(2012河北保定高三期末考试)王夫之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由此可判断( )A这是王夫之抨击“孤秦”的主要依据B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C王夫之认为秦灭六国并彻底废除了分封制D这是王夫之对两千年文化遗产的批判【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家王夫之的思想。王夫之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材料中认为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历史必然,在统一之前就有郡县制,而且并没有完全取消分封制。反映出王夫之鄙视秦朝的观点。【答案】A83(2012河北保定高三期末考试)李贽被

66、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家李贽的思想。BCD三项均为李贽的主要思想成果,都体现了他对正统思想的批判。【答案】A84(2012海南四校联考9题)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解析】宋明儒

67、家学说的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初。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等。【答案】D85(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21题)清代主流学术原为考据学,晚清以后转变为讲求权宜的经世致用之学。此转变的主因是( )A内忧外患加剧,学以致用思想兴盛B反清复明思想日盛,学者转学宋明理学C西学东渐,学者趋之如骛D戊戌变法改科举,旧学已不能使知识分子入仕途【解析】考察对晚清经世致用思想的理解。关键信息是:“转变为讲求权宜的经世致用之学”即可判断。【答案】A86(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5题)我们所熟知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 )A黄

68、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李贽【解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原文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答案】C87(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5题)以“异端”自命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一生屡遭迫害,最后系狱,自刎身死。他屡遭迫害主要是因为(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吸收佛道思想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关键是理解李贽的思想特点,其特点就是“离经叛道”即挑战儒家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故选B。【答案】B88(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7题)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

69、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李贽批判思想。从材料肯定自由恋爱,农民起义,男女平等,反对理学等信息,可以判断李贽反对的是封建礼教,故选C。【答案】C89(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3题)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70、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思想批判。明清的民主批判思想对后世深远影响在于它的思想遗产,其中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留下的是社会责任感。【答案】B90(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1题)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仁”的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属于儒家思想的糟粕,排除,故选A。【答案】A91(2

71、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2题)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解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从材料信息“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 “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可推出东亚发展兼采中西,故选D。【答案】D92(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4题)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

72、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C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被解释成不同的含义,都是为了当时的政治需要服务,故选D。【答案】D93(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

73、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解析】本题较简单,根据所学8世纪左右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地区,符合本题。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在北宋时完善开始应用于航海等领域;火药与火器在唐末战争中使用,BCD三项的发明时间上不相吻合。【答案】A94(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8题)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题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有

74、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答案】C95(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协作卷23题)“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议论的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庭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份上书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C政府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管理 D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解析】材料中一直说的是“雕印”,并非活字印刷,可排除A项;材料中有“传之虏(对敌人的蔑称)中,大于朝廷不便”,但是由此并不能反映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况且这句话也不是这段材料

75、的主旨句。此题的难度体现在B项的干扰迷惑。但是如果能注意到B项的表述是“完成式”,就可以排除。欧阳修的上疏正是指出书籍出版业所存在的问题,还未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D项比较好的反映了材料之意,材料中的现象引起欧阳修的重视进而上疏强调雕印文集需经“官司详令”,足以看出“雕印文集已经影响到政府管理。但是D项略有不妙之处是材料中并未反映出文化传播方式前后的对比,何来“变化”?既然是材料型选择题,要求根据材料反映了什么,而答案却是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的结合,似有不妥。【答案】B96(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24题)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

76、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分别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辟新航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系列事件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正确答案为A。【答案】A97(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77、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析】根据所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比如都江堰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3、整体观计算方法先进,观测记录精确。4、受到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5、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统治阶级还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

78、据此ADC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B项。【答案】B98(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17题) “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A创制简仪 B修订大明历C进行经度测量 D颁布太初历【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从材料中“守敬”、“ 天浑仪”可以判断。祖暅曾修订大明历,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僧一行进行经度测量,故B、C、D错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故A正确。【答案】A99(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

79、测11题)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明的,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书是( )A墨子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解析】达尔文物种起源成书于1859年前后,从“1300年前”可联系到该书应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下游地区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墨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是明代的著作,三部书时间上与材料不符。【答案】B100(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23题)该书体例完整,内容涉及元朝11个省

80、,力图对整个农业生产作系统全面的论述。据此判断,该书是( )A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B王祯农书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氾胜之的氾胜之书【解析】本题考查了王祯农书的内容和特点等相关知识点,是元代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答案】B101(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32题)我国古代的农书中,把生产工具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详细记载了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王祯的农书 【解析】李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著作。转轮排字盘是元代王祯设计发明的,用于排

81、放活字字模,由此分析对应的选项是C,王祯的农书他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答案】C102(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30题)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 )A记载的药物种类多 B分类方法先进C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 D世界影响巨大【解析】本草纲目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不仅是药学著作,还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

82、的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答案】C103(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23题)下列农书,涉及了江南地区水田耕作生产经验的有( )氾胜之书 齐民要术 王桢农书 农政全书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氾胜之书是对西汉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下游地区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王桢农书、农政全书涉及了江南地区水田耕作生产经验,故正确。【答案】A104(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34题)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姓名生卒年代2,4,6著作李时珍1518-1

83、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天工开物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了明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项说法明显,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封建专制等。本题选C项。【答案】C105(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2题)古代中国人在生产火药时,发现硝石在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于是,酷热时节商人们甩硝石做

84、冰,再把糖加到冰里,卖给挥汗如雨的过路客。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朝 B宋朝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中国火药发明的时间,唐末火药已经用于军事,所以选A项。【答案】A106(2012浙江金华文综知识竞赛14题)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 )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C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变化 D造纸技术的改进【解析】关键信息是:“东汉中期”“客观条件”,A不符合东汉中期;B在汉武

85、帝时期已实行;C 东汉中期全国的行政机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D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客观上促进了儒学教育的发展,故选D。【答案】D107(2012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16题)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的相关史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解析】判断各选项将错误项排除即可,C项“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说法明显错误,本题选C项

86、。ABD三项较好切合了西欧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答案】C108(2012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17题)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 )A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D印刷术: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ABC三项符合所学,D项说法错误,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并非印刷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加快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

87、破了欧洲封建贵族、僧侣对文化的垄断,使得平民、资产阶级也能掌握知识,增强了他们推翻封建制度的力量。【答案】D109(2012安徽黄山模拟)孙子算经记载:“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六不积五不只。”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马克思说“这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 十进位制记数法起源于军事活动 A B C D【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十进位计数法,最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源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选择D项。【答案】D110(2012安徽合肥八中第四次月考)

88、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A青铜 B酿酒 C丝绸 D瓷器【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播。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远播到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但是丝绸出现在中国的原是社会,而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时期。【答案】C111(2012安徽合肥八中第四次月考)下列古代发明、技术的出现与右图同属一个时期的是( )A青瓷 B白瓷C曲辕犁 D灌钢法【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图片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冶铁工具水排,由此可判断青瓷

89、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答案】A112(2012浙江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附有121幅插图。下列插图反映造纸场景的是( )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A项描绘的是活字印刷术,B项描述的是造纸术,C项是冶铁,D项是纺织。【答案】B113(2012安徽宿州第一次质检2题)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 B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时期C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 D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解析】本题考查礼乐制度。天文观

90、测与“礼”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天文研究带有政治色彩。“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的意思是鲁僖公亲自到太庙报告朔日之后,便登上观察台去观察日影,而天文官员们则按照惯例作下记录,这就是礼” 。在春秋时的鲁国凡是春分、秋分、冬至、立夏、立春、立秋等气节。史官都必须记录下云雾的颜色和样子,以便对即将到来的变故作出预测和准备。体现天文与政治统治相结合的色彩。所以A符合题意。【答案】A114(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16题)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纸币的流通 火器的使用 指南针的普遍

91、使用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从材料信息可知,黄仁宇盛赞宋代的物质文化。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发明,不属于宋代的物质文化。因此选A。【答案】A115(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10题)怀化市某高中高二年级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哪些是适宜的( ) 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A B C D【解析】上述四项中,不准确,因为题干中要求的是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如改成“文明的传承者”就可以了,其他几项客观地评价了中

92、华文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答案】C116(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28题)右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A张衡 B沈括 C郭守敬 D僧一行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代郭守敬发明的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简仪。【答案】C117(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6题)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 )A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B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C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 D诗歌没有得到人

93、们的认可【解析】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而并没有出现活字印刷术,同时诗歌也没有成为世俗文学;D说法不符合事实,故选B。【答案】B118(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5题)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四大文明的影响。题干重心落在前半句,旨在说明四大发明的局

94、限性,故选B。【答案】B119(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3题)关于下面的图文材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1939年该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城郊,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所铸。A该文物出土地区曾是西周的政治中心B这是西周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C青铜礼器反映出这一时期礼制的成熟D金文与甲骨文是该时期文明特征之一【解析】考查图片材料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关键信息:河南安阳城郊、司母戊、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从时间上排除AB项,应为商朝,C项错误在于“礼制的成熟”,也可从时间上排除。【答案】D120(2012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5题)“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

95、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解析】分析材料联系各选项,A项说法错误,汉字的演变趋势应是由繁到简;C项说法过于绝对,图画文字也是一个重要来源;D项与材料不吻合,本题选B项,“舞”字是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的。【答案】B121(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4题)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展示了传

96、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A B C D 【解析】由图可知,探测工程形象标识无法体现汉字的演变趋势,故排除。正确。因此选A。【答案】A122(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34题)老师介绍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下图),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解析】图中的文字应是甲骨文,隶书产生于秦,字形扁方,上下收紧

97、,左右舒展,而甲骨文是在民国初年时才被发现。据此符合所说的是D项“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答案】D123(2012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25题)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书法艺术形成背景的理解。根据题干“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更是谋生的需要。【答案】C图三 王羲

98、之书丧乱帖124(2012襄阳调研统一测试34题)图三为王羲书丧乱帖。字体是属于( )A隶书 B草书C行书 D楷书【解析】考查书法艺术。由字体不难看出应是行书。【答案】C125(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12题)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解析】 是甲骨文;是楷书;是隶书; 是小篆。根据所学汉字的演变脉络,选C。【答案】C126(20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24题)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99、 A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B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C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解析】考查汉字的演变。是篆书并不是开始于秦朝。是隶书盛行于汉朝。是楷书讲究法度规范。是行书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故选C。【答案】C127(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1题)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 钟鼎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A B C D【解析】通过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正确;甲骨文比钟

100、鼎文早,是最早的成熟文字,故错误;文字中有“文王”“武王”可以判断正确;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礼器最发达,同时还有有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等故错误。所以选。【答案】D128(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12题)关于洛神赋图的作者及生活年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东晋 顾恺之 B隋朝 展子虔C唐朝 阎立本 D唐朝 吴道子【解析】本题考查对洛神赋图的作者及生活年代的记忆,选A项,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都是顾恺之的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代表作有游春图等;唐朝阎立本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卷等;唐朝吴道子的代表作有等。【答案】A129(2012江苏苏北四市摸底4题)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101、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解析】从材料看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选择A项。【答案】A130(2012江苏盐城摸底3题)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A B C D【解析】隶书具有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的特点。【答案】B131

102、(2012山东泰安质检30题)去年艺术节,某校举行了盛大的书画展览,并展示了古代的书画名作。下面是高二级的一位同学对以下作品的介绍。你认为正确的是( )是唐代欧阳询楷书,体现盛唐的社会景象,书法注重规范法度是一幅仿古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是明清时期的作品,艺术风格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是民间风俗画的一种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是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故应排除,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132(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5题)下面三幅绘画体现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以民间生活习俗为主题 B集多种艺术为一体C懂憬农业社会的理想生活 D

103、重视以形写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三幅绘画都是集绘画、文字、书法及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三幅图均描写山水花鸟,所以A错;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是顾恺之人物画特点。【答案】B133(2012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4题)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何时? ( )A晋、唐 B唐、宋 C宋、元 D元、明【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解答此题可以结合美术鉴赏中的相关信息。晋唐画风相近,佛教道教题材的绘画较多,人物画成就较高;宋元明画风相近,文人山水画盛行,花鸟虫鱼题材

104、丰富,其中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写生”的高峰期。因此,A、C、D三项均不正确,只有B项是正确的。【答案】B134(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7题)右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其风格及寓意是 ( )A残山剩水、偏安江南B以无为有、休养生息C山清水秀、政治清明D气势宏伟、江山一统【解析】关键是时间宋代,宋朝特别是南宋偏安江南,所画静物也往往是残山剩水。故选A。【答案】A135(2012山西高三诊断考试6题)郑板桥评价黄慎一幅画:“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由此可见,郑板桥( )A 赞赏绘画的求真风格 B肯定作者的忘我精神C抨击文化专制的桎梏 D赞赏文人画抒情写意

105、【解析】 考查古代文化艺术。从诗中的“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即可知此为写意画,选择D项。【答案】D136(2012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6题) 图1的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落款为“板桥郑燮”。这一绘画作品应该属于( )风俗画 文人画山水画 花鸟画 【解析】本题考查了绘画作品的分类。绘画以题材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以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不同可分为文人画、民间画、宫廷画等。判断这一作品应属于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也是花鸟画,以花鸟为题材。【答案

106、】D137(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26题)有学者认为“相对于唐代文化的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宋代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相对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下列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四书集注 全宋词 马远踏歌图 宋 蹴鞠A B C D【解析】蹴鞠起源于时期,是民间体育运动,类似今天的足球,故不能体现材料内容。【答案】A138(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6题)李红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个( )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了纸质书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107、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A2个 B1个 C3个 D4个【解析】错误因为纸的最早出现现在可追溯到西汉前期,所以战国时期不可能出现;错误因为诗经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符合史实。【答案】A139(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3题)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 )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108、D诗经【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从材料“南方倾向抒情”说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离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答案】A140(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8题)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 )A商代文物 B汉代文物 C唐代文物 D当代臆造文物【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甲骨文出现在商代,纸出现在西汉,词出现在唐末,流行于宋代,故由此判断D正确。【答案】D141(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9题)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

109、,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史记 B汉书 C上林赋 D阿房宫赋【解析】考查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指汉朝时楚辞盛行,又出现了汉赋,且汉赋又是以楚辞为基础。C上林赋就是西汉的司马相如。而D是唐朝的杜牧。故选C。【答案】C142(2012陕西商洛高三期末考试35题)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

110、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演变。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平民化、通俗化,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关,故A正确。C是技术因素,D说法正确。伦理纲常是封建统治基础,尤其是宋代理学出现,强化了伦理纲常,故B不正确。【答案】B143(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11题)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李清照 苏轼 柳永 辛弃疾 A B C D【解析】 李清照和柳永属于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豪放派。【答案】D144(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8题)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

111、是( )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解析】文学体裁方面出现世俗化即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是在宋朝以后,故排除A、B。而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是为了收复失地;D是正确的。【答案】D145(2012山东烟台高三期末15题)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12、【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文学艺术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思想根源的理解。根据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这一原理,明朝中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壮大的同时,也引起思想的震动,明末思想家李贽反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冲破封建纲常名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在文学上的表现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B项仍然是儒家思想主张应该排除;D项更倾向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C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答案】A146(2012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28题)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文人队伍壮大

113、B市民阶层壮大C资产阶级产生 D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解析】考查宋词兴起的原因。关键信息:社会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B147(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15题) 唐宋时期发展起来,对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有影响的是( )唐诗宋词 唐代传奇 宋朝话本 宋元散曲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是小说,对小说的产生有影响。【答案】A148(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28题)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基本符合历史的是( )A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之战炮声雷动B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C开创盛世中突厥兵犯唐朝边境D孔子中

114、孔子将诗经整理到纸上【解析】本题形式简单,但考查知识点却较多,考查到四大发明、内阁制等。A项错误,唐末战争中出现火药武器;B项错误,明成祖朱棣时始设内阁;D项错误,据考证纸最早出现于西汉。本题选C项,电视剧开创盛世展现了隋朝覆灭、唐朝兴起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唐初突厥兵犯唐朝边境符合历史。【答案】C149(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33题)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A B C D【解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窦娥冤是元代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上林赋是西汉武帝时期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作品。本题正确排序应是D。【答案】D150(20

115、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3题)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文化艺术。注意限制词:实质。ABD材料没有涉及,无从体现。【答案】C151(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29题)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梅兰芳是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116、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中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解析】本题考查了京剧的起源。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答案】D152(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题)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

117、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艺术。C 项错误,应是元杂剧的出现时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答案】C153(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6题)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人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 )A清兵入关 B军机处的设立 C八股取士 D徽班进京【解析】根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判断,材料所指是京剧产生、发展时期的概况,联系各选项,本题选D项。【答案】D154(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13题)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公映后,获得巨大的票房收入且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梅兰芳也再度

118、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他所代表的剧种是( )A元曲 B昆曲 C京剧 D黄梅戏【解析】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大师。【答案】C155(201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23题)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解析】要看清活动的主题是“中国文化符号调查”也就

119、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所以并不能代表青年的核心价值观转变,也不能说明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当然C项更不对,从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可以判断A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156(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51题)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16分)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

120、,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1)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6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卷七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4分)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之。”(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121、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的目的。(6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读历史材料、正确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来分析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及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第(3)问结合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质来回答。【答案】(1)发展:董仲舒吸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 “天人感应”、德刑并用。判断:观点依据春秋;主张德为主,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政。(6分)(2)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糅合了佛道思想。

122、(4分)(3)甲午战争前后,中国面临亡国亡种的危机。面对民族危亡,先进人士顺应时代要求,呼吁维新变法。康有为宣称孔子是主张改革的先师,实际上是借助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合理性。(6分)157(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34题)(27分)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步痕。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1)就治理国家来说,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以儒家、法家思想为例加以说明。(6分)明清时期,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2)简述明清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6分)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

123、,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3)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6分)而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贯澈始终而不可动摇。使宗法社会牵制军国社会,不克完全发达,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一九一五年七月(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9分)背景主张评价儒家思

124、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批判儒家思想。【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注意限制词:以儒家、法家为例,以及战国时期。第(2)问考查明清早期启蒙思想,有李贽、顾炎武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相关思想内容。第(3)问考查近代中国知识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康有为利用孔子来阐述改革的思想主张,推行改革,共同点:其体在各明名分、“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不同点:其用在与时进化、“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第(4)问考查新文化运动。关键信息:1915年7月、批判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分析背景,全面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答案】(1)儒家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

125、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分);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3分)(2)王守仁主张以心学更新理学(1分);李贽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提倡个性的发展(1分);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早期启蒙思想滋生(1分)主张经世致用,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1分);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分);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1分)。 (3)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2分)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2分);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2分)(4)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2分);

126、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1分)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4分)158(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33题)(26分)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韩非子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摘编自

127、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6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摈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缘饰”。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时。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感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依据材料和

128、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8分)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实学思潮适应明末清初社会的变迁而兴起,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社会领域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明清实学的精神首先表现在经世思想上,乃是锐意于社会改革的经世济国。与宋明理学家“凭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的避世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摘编自尚斌等中国儒学发展史(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明清实学思潮与宋明理学的不同。(6分)进入到晚清时期,实学思潮继续发展,并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国近代早期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简要说明鸦片战争后至洋务运动期间实学思潮的主要表现。(6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传

129、统思想以及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想。第(1)问第一小问从“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角度思考。战国时期变法兴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为需要。第(2)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法家思想仍存在,成为加强专制主义需要;“汉儒鼓吹的“天人感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第(3)问从宋明理学与明清经世致用思想对比中获得认识。第(4)问回答鸦片战争后至洋务运动期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答案】159(2012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23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30、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

131、回答:(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解析】本题围绕儒学思想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考查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第(2)问

132、利用材料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目的及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这一知识点。第(3)问依据材料考查朱熹的思想主张及南宋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第(4)问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对儒学发展的影响。第(5)问考查了儒学思想在治国上以民为本的理念和儒家思想善于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需要的特点。【答案】(13分)(1)因素:民心。(1分)主张:仁政。(1分)(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1分)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2分)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任答1点,共1分)(3)关键:薄敛节俭。(1分)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1

133、分)(4)标准:百姓的忧乐。(1分)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1分)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1分)(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1分)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1分)160(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

134、他们的深刻影响。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3分)材料二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

135、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2)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分)(3)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2分)材料三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4)概括材料三的观点。(2分)分析董仲舒提出这

136、些观点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5)根据材料四、五,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6)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解析】第(1)问中,“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应结合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回答出分封制瓦解,宗法制崩溃,诸候战争渴求人才,封建经

137、济发展、私学兴起等;举例说明可例举儒学思想的影响;第2、3问选自2007年上海高考卷,旨在考查考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知识再现能力和根据历史常识进行推断的能力。第(2)问根据材料来判断廷尉的职责,第(3)问解答一定要注意关键词“立法思想”。第(4)问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分析提出这些观点原因,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倡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可根据所学回答,董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目的是迎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第(5)问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在材料四中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李贽是明末启蒙思想,材料五中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两位思想提出不同思想的原因,实则根据

138、所学来回答理学思想兴起的原因和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兴起的原因,按所学回答即可。第(6)问较为常见,主要从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这一角度来回答。【答案】(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4分)举例:(3分)(这一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例子即可,要求包括人物、主张及影响三个方面内容。)例: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或答出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及影响并符合题意也可得分)(2)负责司法。(2分)

139、(3)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2分)(4)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5)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分)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6)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161(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

140、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材料二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段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请回答:(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2分)(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2分)其目的何在?(2分)(3)据材料三,

141、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2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5分)【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养士、监督、议政。根据所学,体现了他的政治设想是设立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第(2)问根据材料二,黄宗羲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目的是限制君主专制。第(3)问根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意见是主张恢复宰相制,目的是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明清时期对于处理君权与相权分别是明朝废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

142、办事。第(4)问根据所学,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是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走向极端。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表现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答案】(1)培养人才(养士);监督、议政。(2分)设立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分)(2)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2分)限制君主专制。(2分)(3)恢复宰相制;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2分)相权制约皇权。(2分)明朝废丞相,君权合并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办事。(2分)(4)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

143、步发展;理学走向极端。(3分,任意答出三点3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2分)162(2012山东泰安质检34题)(13分)思想文化的进步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思想家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1)材料一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1分)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2分)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指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2)材料二的提出在当时具有

144、怎样的意义?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材料三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采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思想主张作简要评价。(2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3分)【解析】第(1)问考查对孔子对待鬼神观及“仁”的观点的理解。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做人的问题。第二问可以从孔子的人生态度:重人世,轻鬼神;对于今天道德建设的指导意义。第(2

145、)问考查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及对儒学的影响的理解。第一小问结合政治统治分析;第二小问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使儒学上升为统治地位。第(3)问考查对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家政治主张的理解。第一问根据“用“天下之法”约束帝王的“人治”的提示应该理解为主张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第二问评价可以从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深刻启迪后世。第(4)问考查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理解。地位是从西汉汉武帝以后成为主流地位。第二问作用可以从积极的一面政治:缓和社会矛盾;社会秩序:和谐社会;局限性可以从社会发展潮流: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铟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加以概括。

146、【答案】(1)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做人的问题。(或答“智”和“仁”的问题)(1分)孔子不迷信鬼神,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有利于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2分)(2)适应当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的需要。(2分)儒学成为正统。(1分)(3)主张: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2分)评价:这一主张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并给后世以深刻启迪。(2分)(4)地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1分)作用: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1分)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

147、益僵化保守,禁铟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1分)163(2012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27题)阅读下列材料:(16分)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

148、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便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材料二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实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有历久弥新,反复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

149、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请回答:(1)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6分)(2)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6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可以看出,反对的理由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回答。第(2)问历史影响从儒家思想维护政治统一的角度回答,现实意义从儒家思想道德内容和和谐

150、理念角度回答。第(3)问属于传统题目,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角度思考。【答案】(16分)(1)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提高了孔子的地位。(4分)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2分)(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3分)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3分)(3)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

151、新(2分)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2分)164(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25题)(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A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D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

152、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四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

153、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4分)(2)依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怎样的主张?汉武帝时期,其它学说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进行说明?(4分)(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及主要思想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问关键信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54、第(2)问关键信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第(3)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联系黄宗羲和伏尔泰所处的背景进行分析、概括。【答案】(1)A:孟子;B:民本或仁政;C:朱熹;D :“存天理、灭人欲”;(4分)(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没有,如法家的重农抑商,以严刑峻法来统治人们的主张被糅合进儒家思想。(2分)(3)相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出法治等思想。(2分)差别:黄宗羲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提出改造社会的主张,是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伏尔泰则借开明君主专制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的政治方案。(2分)原因: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封建

155、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专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4分)165(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28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武帝时代的大创造。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陆丸渊在白鹿洞书院阐述办法宗旨时云:“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科举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然终日从事者,虽日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

156、所向,则有与圣贤背道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厚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韦院教学内容简表书院正蒙书院格致务实书院求是书院两湖书院和经心书院教学内客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天文、地舆,吏治、兵法、格致、制造各种西学、算学、外语经学、史学,地舆、算学、外政、天文、格致、制造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材料三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

157、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敷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敷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史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争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对比材料一,分析概括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2)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相对于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变化?体现出什么特点?(8分)(3)综合上述材科,分析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解析】第(1)问从“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厚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归纳概括。第(2)问古代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从材料二可以看到

158、近代教育则以近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但同时仍有经史等传统内容。第(3)问古代教育是“学而优则仕”,教育为了做官;近代教育是学习西方实用技术;现代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答案】(1)培养知识分子的君子人格(或重建知识分子的道德价值观);强化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2分)(2)变化:古代注重经学(或儒学、人文科学);近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4分)特点: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4分)(3)古代: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官吏;近代:学习西方科技、制度,培养实用人才;学()现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6分)166(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

159、校12月综合练习)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6分)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

160、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欧阳修本论(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4分)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朱熹答陈卫道(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第(1)问第一小问回答儒家在秦代、汉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第二小问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思考。第(

161、2)问从“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 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分析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从理学的形成角度来思考。【答案】(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3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3分)(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4分)(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

162、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4分)167(2012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29题)(17分)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激荡的时代,它所统辖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摘自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材料二

163、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材料三 北宋兴起的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

164、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影响。(2分)材料四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4)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四说明其“新”在何处。(1分)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3分)材料五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5)结合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新变化。论证材料五的观点。(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宋朝时期商

165、业发展的表现。第(2)问考查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据教材解答即可。第(3)问据材料概括分析理学的影响。第(4)问据材料分析新的含义。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可结合教材明代晚期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回答。第(5)问据教材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成就,说明材料观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答案】(1)表现: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晓市、草市(或: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或:都市商业繁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分,每点1分,答任意

166、三点即可)(2)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开辟)起了重要作用。(举例及作用各1分,共6分)(3)影响: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1分)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1分)(4)“新”的表现: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1分)社会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1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分)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1分)(5)科技:战争频繁,促进火药和火药武

167、器的发展(海外贸易航海发展促使指南针用于航海;“重文轻武”使得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盛行,催生了活字印刷术)。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得儒家发展为理学。文艺: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使宋词(书法、民俗画)等市民文化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兴起)。(2分,回答某一方面即可)168(2012陕西商洛高三期末考试40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森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

168、间。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的重要支柱。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

169、续的组织基础。两千年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4分)(至少答出四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文化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山脉、大洋、沙漠、长城等因素来判断

170、。第二小问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可以从免受入侵,促进发展角度思考,消极方面从不利于中外交流角度思考。第(2)问影响农业发展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生产工具、政府政策、水利工程等方面思考。第(3)问回答对今天有影响的中国古代文化。第(4)问可以根据材料四概括。【答案】(1)(8分)因素:自然因素(1分):有山脉、大洋、沙漠等(2分)人为因素(1分):有长城(1分)影响:使中国少遭外侵;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时间、空间;但阻隔了中外交流,不利中国文明的发展(3分)(2)(4分)因素:自然条件;品种改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水利兴修;重农措施(任答4点得4分)(3)(6分)传承的文化:省、县制

171、;文字、思想伦理、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医学(言之有理即可)(4)(8分)原因:封闭的环境;家族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文字、学说,考选用人制度的作用。169(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26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4分)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

172、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4分)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的背景。(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第(1)问关键是晚周时期和儒家学者即孔孟荀。第(2)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

173、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答案】(l)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4分)(2)胜利:汉武帝“罢剿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分)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2分)(3)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2分)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2分)170(2012山西高三诊断考试26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 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

174、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盐铁论“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司马光稷下赋(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4分)材料二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 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解析】考查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权思想。第(1)问考查稷下学宫的特点,从材料一的“国君齐桓公田午

175、,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总百家之伟说”即可归纳。 第(1)问关键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不同的原因可用阶级分析法解答。【答案】(1)齐国官办;诸子百家汇集;提供政治咨询;培养人才,传播文化。(4分(2)同:都主张言论自由。(2分)异:材料一中认为未做官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材料二强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言论自由。(4分)不同的原因:所处时代的代表的阶级不同。(2分)171(2012山西太原学段测评33题)(14分)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特殊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文嫂方说道:“县门前西门大老爹家中放官吏债,开

176、四五处铺面:缎子铺生药铺、绸绢铺、绒线铺,外边江湖上又走标船,扬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蜡,伙计主管约有数十家中田连阡陌,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林氏被文嫂这篇话说的心中迷留摸乱,情窦已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材料二 金有余了解他(周进)痛哭的原因,向众人解释:“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这也不难!我这几个弟兄都是商人,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给周先生,让他捐个监生,不就能参加乡试了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材料三 李赞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

177、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屯只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概括材料一小说中所描述的经济发展现象,并指出其影响。(4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小说折射了怎样的社会问题。(4分)(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简要评析材料三所述观点。(6分)【解析】综合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第(1)问考查古代中国的商品的发世展,关键信息:放官吏债,开四五处铺面等,影响概括依据:林氏被文嫂这篇话说的心中迷留摸乱,情窦已开。第(2)问考查科举制,关键信息:“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捐个监生。第(3)问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文化都是一定时期的经济与政治的产物。【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