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必修二 经济史考点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措施: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2)意义:这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2)特点:与 。同时并举。3.第一个五年计划 (1)执行时间:1957年。(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1953重工业 (3)取得的成就: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大都大幅度
2、超额完成。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鞍山 公司、长春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4)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钢铁第一汽车制造工业落后 4.三大改造的完成 (1)改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 。,走上 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 的形式。(2)历史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 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全行业公私合营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学法指导】在过渡时期,新中国创造性地完成了由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复习时,可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来理解其特点及其与“一五”计划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形成实事求是地看待过渡时期这段历史的态度和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意识。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1.中共八大召开 (1)召开:1956年秋,在北京召开。(2)内容: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 同落后的 的矛盾。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变为先进的 。(3)意义: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社会制度生产力农业国工业国中共八大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4、1)原因: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刚起步,和 上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深刻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速度思想的影响,忽视客观规律。(2)表现:1958年,“”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 。理论思想大跃进人民公社 (3)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以 、瞎指挥、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 。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 的极大破坏。3.国民经济调整 1960年,党中央提出了“。”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高指标浮夸风“左”倾社会生产力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学法指导】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要历史地客观地加以评述
5、这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复习时,注意从抓住关键词和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入手来概述有关的探索、实践。例如围绕“主要矛盾、总任务”去提取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抓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探索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等阶段特征去概述建设实践。在此基础上,认识曲折发展的原因。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国民经济遭到破坏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损失,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 (1)1971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有了起色。(2)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面整顿经济,以 为突破口,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但由于“”的
6、阻挠,刚刚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周恩来邓小平铁路整顿四人帮 3.“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 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 ,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宝贵的 。“文革”从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差距发展机遇反面【学法指导】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复习中应注意列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或绘制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图,从成功和失败两个层面上分类归纳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宏观上把握20多年的探索历程,体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
7、社会主义的艰难,并反思探索中的突出成就和深刻教训。1.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1)从革命性质来看,改造完成之前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改造完成后是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2)从经济基础来看,改造完成之前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改造完成后是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3)从生产关系的建立来看,改造完成之前是存在大量私有制和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改造完成后是只存在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各阶层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由此可见,通过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
8、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失误,其原因主要有:(1)中共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相互交织,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2)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急于求成。(3)忽视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20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社会主义
9、建设时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20年探索中取得的最宝贵的经验。第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从这个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状况,不能急于求成。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第三,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第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2010上海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10、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例1 20世纪50年代初,正值我国建国之初,重工业一片空白,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由此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故答案选C。解析(2010山东文综)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例2 首先看好题肢中的图片。横轴指的是年份(19591964年),一个点代表一年。对应的纵轴的增长率就应是19591964年的中国GD
11、P状况。在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来还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导致“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还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国民经济遭受重创。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到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选C。解析 (2010江苏)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例3 “上海市装
12、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解析(2010天津文综)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 行“二 五”计 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例4 理解“单位GDP能耗”即可解答。根据图中的时间1958年即可选出D。解析 (2009广东单科)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例
13、5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本题考查的是从表格中提取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信息的能力。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解析 (2009江苏单科)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例6 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或建设)道路的探索。这首山歌反映的是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强调“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这一做法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本题答案选D。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