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158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0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二讲 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四散文阅读 第二讲把握结构思路 归纳概括文意 考点三部曲考点一课堂四面清考点二把握结构思路命题指数 命题分析 2011年所有考查散文类文本阅读的试题共有9套,其中有1套(重庆卷)考查了此考点。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因为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直接体现。文章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的,叫做“纵向思路”。纵向思路通常又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即事物发展顺序和人的认识顺序)三种。“横向思路”指的是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横向思路通常又可分为总分式、对比式、纵横交错式三种。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段内的结构层次;(

2、2)全文的结构层次;(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作品结构是文章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概括分析。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是围绕什么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请简析。(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3)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4)文中主要写了、,这些是如何组织到

3、一起的?(5)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荷塘月色一文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在结构思路上均有独特之处,下面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加以体会。荷塘月色 题材 抒情散文 把握方式 文眼 具体阐述 在荷塘月色中,该文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因为不管是文章的构思,还是材料的安排,都是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有条不紊地展开的,它是该文的核心所在。作者对“素 雅”“恬静”“朦胧”的荷塘月色作一番深情的赞美,只是想借“今晚”的荷塘来排遣内心的烦闷。记念刘和珍君 题材 叙事散文 把握方式 结构 具体阐述 记念刘和珍君,全文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

4、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一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散文的“题材”不同,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也不同。典例(2011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

5、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 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

6、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 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 而知。总之,在不同的

7、局势 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

8、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

9、戏味。(有删节)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5个关键点:围绕 诚意 讨论 分析 思路 (二)解题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看看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将各个方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表述时,最好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本文分三部分,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每个要点2分。(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做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最后得出

10、结论:为了别人好,做戏也有诚意。考生甲 送检 样卷 本文开头论述了诚意与品性和态度的关系;接着从不能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客气要大方要合身份、人情也是诚意、做戏也是诚意等方面论述了诚意。得分:2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答题角度不对 失分探因:此考生把“文章的思路”当成了各层层意的概括,没有具体分析出各层之间的关系。如“开头论述了诚意与品性和态度的关系”,论述了这三者“怎样的关系”,不具体。以下从四个方面论述诚意也不对,最后一段是得出的结论。里面只有“人情也是诚意”符合要求,所以得2分。考生乙 送检 样卷 开篇提出观点“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接着论述对诚意要客观地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

11、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可见诚意更是一种态度。最后论述客气等即使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是值得做的。得分:4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粗心大意,思维不深入 失分探因:此考生的观点不正确,文章只论述了“诚”,没有论述“伪”,所以扣1分。“可见诚意更是一种态度”原文找不到根据,所以扣1分。(2009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

12、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个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蛮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

13、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

14、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这里不只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地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地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绝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

15、“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

16、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答:_ _ 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我们学过的课文,以标题为线索的文章不少,如白杨礼赞荷塘月色故乡等。考生可以从中联想到本题的解答思路。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标题“书房的窗子”和题干“窗子”自然有某种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与“窗子”有关,或以其延伸,或以其为思想奔流的触发点。因此,“窗子”就是“线索

17、”。参考答案: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1分)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2分)一、思维趋向 把握文章结构思路一般可分“四步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把握文章全貌。这一步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1)从散文的情感变化(神)角度来思考文章思路,写景抒情散文尤其如此;如(荷塘月色:不静求静得静生静。)(2)从散文蕴涵的道理(神)角度来思考文章思路,哲理散文需这样;(如本讲“考点一”典例论诚意)(3)从散文散乱的事件(形)角度来思考文章思路,叙事性散文需这样;(如记念刘和珍君)(4)从时间、

18、空间变化(形)的角度来思考文章思路,游记散文更需如此。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把写相同内容的合并为一个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文的结构。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第四步,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

19、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二、答题模板 文章以为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归纳概括文意 命题指数 命题分析 2011年所有考查散文类文本阅读的试题共有9套,其中有7套(北京卷、大纲卷、福建卷、天津卷、重庆卷、四川卷、广东卷)考查了此考点。本考点是考查对散文“形”“神”是否基本理解的主要题型,因此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归纳概括文意,指在分析文章思路结构的基础上切分层次,概括层意或段意,有的是对文章内容、主旨、情感的概括。归纳概括文意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它又可分为整体归纳(针对全文)和局部归纳(针对段落),涵盖层意概括、主题概括、情感概括、作用概括、原因概括等多种

20、形式。常见设问方式(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故都的秋在第一小节中“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句,无可置疑地起着统帅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神”之所在。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槐树落蕊、秋蝉嘶叫、闲话秋凉、秋果奇景,作者正是用这五幅画面来表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要归纳概括这五幅画面需要切分层次,第三自然段是“小院清晨”图,第四自然段为“槐树落蕊”图,第五自然段是“秋蝉嘶叫”图,第六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是“闲话秋凉”图,第十一自然段是“秋果奇景”

21、图。可见要归纳文意,需要切分层次后归纳概括。典例(2011福建高考)阅读走进腾格里(节选)(文本见本专题第一讲“考点一”典例),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一)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4个关键点:第段 作者 思想感情 你的看法(二)解题思路要清晰 本题是考查“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属于“概括文意”的一个题型。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全文,尤其是最后一段,从对现实物质生活、对沙漠生活(精神)、对未来生活三个角度找出关键语句;二要仔细分析这些语句,从中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概括出情感3分,每一点1分;分析3分,每分析一点1分。(

22、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 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送检 样卷 第段表达了作者这些感情:(1)厌恶城市的物质生活,这在“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诅咒过的物资”等句子中可以看出;(2)向往沙漠的生活却

23、又不得不回到现实的无可奈何之情。这在“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样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中可以看出。得分:4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概括不全面 失分探因:此考生能透过具体语句来把握作者流露语句中的情感态度,但没有把“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等语句蕴涵的内容概括出来。所以扣掉2分。(2009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木车的激情 张 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

24、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得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

25、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

26、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27、。给这样一位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原来只有激情,只有它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

28、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6分)答:_ _ _ 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可知“木车的激情”是文章中心内容,作者围绕这一中心内容,用对比的手法,揭示现代人的问题所在。然后据此内容,提

29、取文中概括性的句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主旨:体现了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崇敬赞美,对现代人忽视精神需求、缺乏激情的批判与忧思,表达对创建精神世界、呼唤激情的心声。参考答案: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2分)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2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2分)一、思维趋向“四步走”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知答题方向;第二步,读原文,切分层次,知大意;第三步,找区域,作对应,析要点;如上面“考点二”典例走进腾格里(节选)的对第段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只要根据内容切分出三个层次,答案就

30、出来了。第四步,组织语言加以概括。概括时,可采用“三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2)合并法。层次大意概括了一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3)舍取法。一是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如果

31、主次不分,全盘托出,那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二是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考生答某一方面,如果不加辨别,把所写内容都概括进去,就是不合要求的。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作出舍和取的决定。二、答题模板 因题干问法灵活,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常用:“”这种形式组织。具体要点可引述、概括等。三、常见失误及应对措施 “归纳概括”是历年高考中的必考点,同时又是失误最多、得分最低的难点。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答非所问 由于审题不仔细,对题干要求甚至有启示性的句子的意思领会不了,或者产生误解,在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时造成答非所问。2概括偏颇 由于对原材料既不能迅速形成整体意识,又不能深入分析

32、理解,故而归纳概括的内容不能抓住主要内容和实质而显得偏颇或肤浅。3照抄原文 由于对材料内容理解的不完整,加之受概括能力所限,在归纳时只能摘录原句,而不能综合概括。4要点不全 考生答这类题感觉很容易,但就是找不全要点,考虑不周。此外,语言表达不清,表达不连贯,语病太多,不能把握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善于将选项进行比较等等,都是常见的失误。其中“要点不全”是最令考生头疼的问题,下面让我们结合实例来分析为什么会概括不全,进而寻找要点齐全的方法。例1(2009全国卷,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思路分析这道概括题范围明确,粗读一遍,考生很容易找到“开阔”(戈壁的修饰语)和“灰色”(原文

33、用反复手法加以强调)两个关键词,是不是直接就把这两个词写上去呢?不完全是。“开阔”一词可以,因为概括方法之一就是直接援引原词原句回答;而“灰色”却不行,“灰色”其实表示这里“色彩单调”,还需要对“灰色”进行再加工。那么,答出这两点是否就可以了呢?不行,因为还有不少信息较为隐蔽,或分布在极小的角落里,或隐藏于材料中,需要你细心寻找,提炼概括。文段中有一处语句“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可能被你忽略。其实,这句话很重要,仔细分析,它隐含着一个重要的答题要点:环境恶劣(或生存艰难)。于是该题要点有三个:(环境)开阔;(环境)恶劣;色彩单调。点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保证要点齐全,

34、首先必须掌握概括文意、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即摘录,转述,提炼。例2 (2010重庆高考,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思路分析:粗读一遍,可以在后一节直接摘出要点: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而第一节内容较多,需要进行逐句分析,分层分类地概括加工,该节有两个层次,一是解读它们与父母的关系,两个“那么”,表示两个并列结果,可以提出两个要点。二是解读它们自己的生活态度,句中两个“需要”表明了生活态度的两层内涵。于是整合答案为四个要点:从它们与父母的关系看,守望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与旧时的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从它们的自身看,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

35、心、锐气对生活的追求;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看,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或:拒绝、痛斥和对峙人类对其的伤害。)点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文句、文段进行逐句逐层的分析,也是要点齐全的重要保证;答题时之所以丢掉要点,是因为不会对信息句、段进行分层。例3 (2009全国卷,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思路分析这是一道范围大、干扰因素多的文意概括题。根据题干(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出现的段落,我们可以迅速找到它下面两节文字是重点集中的地方,可以概括为命运与性格两方面的不同,这是大多数考生能够做到的,然而第三个答题要点则容易被忽视。因为它(指形态特

36、点)分布较散,离题干较远(指最后一节)。这里所给文段是有意精选的,较容易找到要点。而真正的原文段落较多,是不大容易看出要点还散布在最后一节中的。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方法来使要点齐全,那就是对信息密集的句子作精细分析。如: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命运)、风流浪漫(性格)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形态),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这个句子从三个方面(命运、性格、形态)写白桦,因此可以推知是从三个方面作比较的。于是,整合三个要点即可。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

37、桦身躯匍匐。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点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题干出现的段落(或上下段)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提取、概括的范围,或者,对信息点分布较密集的句或段进行精细分析,是要点齐全的最后保证。阅读下文,完成14题。(25分)深 山 夜 读 陈芳明 深夜校园里的研究大楼如果还点亮着一盏孤灯,那一定是属于我的。这五年来我一直就是捻熄那盏灯的人。灯灭后,我走过长廊,沿阶而下,消失在迷蒙的黑夜。我越来越习惯于把自己囚禁在书房,那种自我封闭,犹似牢牢锁在孤绝的城堡。关在那样狭窄的空间,我的生命反而开阔起来。.面对四壁架上高低不齐的书脊,我好像是面对远方起伏不定的山脊。我容许群书包

38、围着我的魂魄,仿佛是让群山镣铐着我的肉体。天地之间,只剩下我和不知名的神祇与精灵互相对视,并且窃窃私语。书中的直行与横行文字,牵引着我进入另一个世界。我把自己押在孤独的书房里。所谓孤独,再也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有着具体触觉的存在。夜读时,我面对着书籍,也面对书中隐藏的灵魂,我终于领悟到,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孤独。在深山夜读的时刻,唯寂静与我同在,分不清楚是孤独紧拥着我,还是我紧拥着孤独,只觉得彼此如胶似漆,间不容发。夜读到星稀之际,我又体会到孤独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无边的夜空下,我独守着一盏孤灯,进行着阅读、构思与书写。我开始重整自己的文学概念,也开始营造文学史的腹稿,并且也编写第

39、二天的课堂讲义。我是那种可以同时做两种或三种思考的人,常常在同一个晚上轮流撰写两篇文章。一旦投注于读与写时,便立刻沉溺在遗忘的深渊。忘情,忘怀,忘我,直到全部的心神都融入阅读之中。.说孤独是一种快感,那无非是阅读的升华。远离政治以后,我这样的体会越来越深沉。背对着人间,背对着权力,背对着世事的浮沉,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乐于思索的,书写我乐于书写的。在我的灵魂里,没有枷锁,没有包袱,没有疆界。在荒芜而宁静的山岭深处,隐藏着一间自由心灵的书房。渐渐地,我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来书中的世界,不再是文学的世界,而是一个灵异世界。纸背上印刷的油墨字体,竟然是一串串的符号、巫术、咒语、魔

40、法、密码。我的肉体仿佛受到作祟与催眠,又好像受到巫师的驱魔,潜藏在内心的邪灵恶魂不期然被召唤苏醒。根据书中的符号,我创造了淫荡的欲望,构筑了邪恶的图像,酝酿了愤懑的情绪。这都不是出自作者的设计,而是来自我体内恶灵的反射。追求学问,原就是在自我挖掘,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因为自己就是残缺的,就是不完整的,所以才需要去阅读。若没有经过阅读,没有辨识书中的玄秘语言,我就不可能知道体内竟然监禁着一只未曾谋识的灵魂。面对那么多的作者与作品,毋宁说是在迎接不同的生命经验。他们透过书籍传达着陌生的、遥远的、隔世的、隔代的信息。这些作者似乎住在另一个星球,在深夜里拍打着未知的、不可解的密码给我。于是,我开始体会

41、到阅读的孤独何其庄严,何其壮阔,何其森冷。夜读已经成为我仅有的城堡,我的思考、想象、演说、书写、研究,都是阅读的延伸。走过苍茫的黑夜,拾级而上,穿越长廊,我再次捻亮书房的那盏孤灯。.1.对应考点一 文章多次提到书房里的那盏“孤灯”,有什么作用?(6分)答:_ _ _ _ 解析:文中有三处提到“孤灯”:一、紧扣题目,同时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孤独的夜读与夜读的孤独;二、再次扣题,同时,在“无边的夜空下”,独守孤灯,为后文中作者进入“忘情,忘怀,忘我”的状态营造氛围;三、结尾“捻亮”“那盏孤灯”,照应文章开头“捻熄那盏灯”,使文章首尾呼应回环,在结构上浑然一体。答案:紧扣题目“夜读”,使文章的内容

42、不枝不蔓;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浑然一体。(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每点得3分。答案如分别指出每处的作用,写对一处得2分)2.对应考点二 在作者的笔下,阅读的“孤 独”具有哪些特点?(6分)答:_ _ _ _ 答案:“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有着具体触觉的存在”;“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庄严、壮阔、森冷。(共三点,一点2分)3.对应考点二 结作者为什么说“孤独是一 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6分)答:(1)说孤独是一种遗忘,是因为_ _ _ _(2)说孤独是一种快感,是因为_ _ _(3)说孤独是一种颓废,是因为_ _ _ 答案:(1)作者“一旦投注于读与写时,便立刻沉溺在遗忘的

43、深渊。忘情,忘怀,忘我,直到全部的心神都融入阅读之中”。(2)作者在阅读时灵魂和心灵得到了自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乐于思索的,书写我乐于书写的”。(3)作者在阅读时,“肉体仿佛受到作祟与催眠,又好像受到巫师的驱魔,潜藏在内心的邪灵恶魂不期然被召唤苏醒”,从而“创造了淫荡的欲望,构筑了邪恶的图像,酝酿了愤懑的情绪”。(每点2分,可用文中的原话作答,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答案必须与“阅读”关联。)4.有人称深山夜读是一篇“生命散文”,既是“对生命的体验”,又是“对生命的创 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7分)答:_ _ _ _ 答案:作者远离喧嚣的尘世,把自己锁在深山的书房中潜心夜读,对阅读的孤独有着独到的体验与理解,这一过程正是作者思索人生、体验生命的过程;作者认为生命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深山夜读、追求学问的过程正是作者挖掘、发现、探索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作者的生命变得更加完美,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生命。(从“对生命的体验”与“对生命的创造”两方面作答,意思答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