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14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4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学案4 文言翻译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1.揣摩得分点意识。翻译的第一步是阅读揣摩,其中准确揣摩得分点是重要的一环,它能确保有效得分。2.整体把握意识。翻译过程中,除了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之外,“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是一个基本应考策略。“词不离句”,就是注意句子内部语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既要学会补出省略成分,保证翻译的完整性;又要学会运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保证句意的连贯性。“句不离段”,就是一定要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去翻译,切不可就句译句。合理推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准确把握全句大意,离不开上下文语境,离不开

2、对上下文句意的准确理解。3.积累迁移意识。文言文命题回归课本,一直以来是命题者所追求的方向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之一。对课内知识点,尤其是经典篇目中重要知识点的迁移性考查,在翻译中往往表现得最为鲜明。因此,在翻译时要经常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哪一课中学过?在哪篇文章的哪个句子中碰到过?有了这样举一反三的积累迁移意识,做题自然能如鱼得水。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文言文翻译题一般都具备23个关键实词,这几个关键实词就是得分点。若想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首先要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偏义复词、特殊难解词语等给予准

3、确判定,继而才能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五类实词要译准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一、准确译出多义词 要准确译好多义词,就要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1】(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傅珪,字邦瑞,清苑人。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4、。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多义词:陈_ 权幸_ 嫉_ 译文:_ _(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多义词:忠谠_ 如_ 报_ 译文:_ _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答案(1)多义词:陈述、陈奏 受宠的权贵 痛恨 译文:(傅珪)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

5、,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2)多义词:忠实、正直 按照 回复 译文: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八年五月,又上奏四月灾,于是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有六十九事。现在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星宿陨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旱灾害不断,灾祸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正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坚守正义遭到反对,于是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让二人辞官。长安和洛阳的谏官上奏恳求皇帝留用他,皇帝不听

6、。傅珪回家三年,御史卢雍称傅珪在位时具有“古大臣”的风范,家里没有储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而正逢傅珪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追录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二、准确译出活用词 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1.根据语法准确判断(1)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记住每个句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词来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

7、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掌握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 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的“籍吏民”少了一个谓语,所以“籍”应活用为动词,“造册登记”。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谓语”的原则。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如“此水东流”,其中“东”字是方位名词,位于谓语“流”之前,做“流”的状语,所以译为“向东”。这就符合了“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的原则。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做补语)。我们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是“军队”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

8、个表地点的名词,所以活用为动词,译为“驻军”,这就符合了“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的原则。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词性、词义翻译到位 何谓翻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3)名 词、动 词 和 形 容 词 的 使 动、意 动 用 法,可 译 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4)

9、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2】(2015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日旦将朝,(来护儿,指传主)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选自北史来护儿传)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活用词:凶逆_ 译文:_ _ 答案 活用词:凶恶悖逆的人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泉壤”,代指九泉;“何言”,宾语前置。)增分突破一增

10、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三、准确翻译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考查点,考试中将其设为考查点的频率相当高。1.两大类型 它 有 两 大 类 型:一 是 单 音 节 的 同 形 异 义 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三大方法 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去辨识,然后进行准确翻译。(1)联想迁移法 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古今异义词,找出相似的语境,从而推断出文段中词语意义的方法。比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借助这句话中的

11、“交通”,我们就知道了“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中“交通”的意思。再由“路”“枝”的交错,联想到“人”的“交错”,即为“交往”。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博闻强识法 对于古今异义词,是需要有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积累才能识别的。比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我们现在说的“江”“河”,其范围就扩大化了。再如“牺牲”这个词,古代指供祭祀用的牲畜。而我们现在多是指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与文化有关的词语,仅靠上下文不一定能知道其意思,所以丰富自己的见识才是根本。(3)文句推敲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词语含义。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3】阅读下

12、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古今异义词:妻子_ 译文:_ _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答案 古今异义词:妻子和儿女 译文: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四、准确译出偏义复词 1.两大类型 偏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

13、分突破三2.三大方法 辨析偏义复词时考生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切入:(1)格外关注同义、反义连用词 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取哪个语素的意义,哪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然后正确解释。(2)联系其前后的连带成分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解释成“勤劳地工作”是讲得通的,解释成“勤劳地工作、休息”就讲不通了,由此可知“息”在此处只做陪衬而无实义。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3)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 如出师表中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为“不管是皇宫中的人员,还是朝廷中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奖惩功过、好坏时,不应该有所不同”,

14、可见句中的“异同”为“不同”的意思,那么“异同”一词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做陪衬了。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4】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窦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偏义复词:恩雠_ 生死_ 译文:_ _ 答案 偏义复词:复仇 死亡 译文: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不考虑死亡的危险。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五、准识通假字找出本字再翻译 通假字虽然不常出现在翻译中,但是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否译出通假字的本字本义,关键在识别。1.按通假字字

15、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 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 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5】(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立(指传主赵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选自宋史赵立传)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

16、增分突破三通假字:趣_ 讫_ 译文:_ _ 答案 通假字:通“促”,催促 通“迄”,最终 译文: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需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其他如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高考翻译时不作要求)这四类句式也是翻译题中对有关句式的要求和采分点,很有必要对各自的翻译方法进行重点突破。四类句式体现好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一、宾语前置句重在调 宾语前置句是考查较多的句式,也是种类较多、用法较复杂的句式。要在辨析的基础上运用“调”的方法进行翻译。1.四大类型(1)否定句中代词

17、做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格式为:否定副词代词动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即“不欺余”,没有欺骗我)(邹)忌不自信(即“不信自”,不相信自己)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一般前置。格式为:疑问代词动词。如:大王来何操?(即“操何”,带来了什么)沛公安在?(即“在安”,在哪里)(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也前置。格式为:疑问代词介词动词。如:王问:“何以知之?”(即“以何知之”,因为什么知道)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交战)(4)以“之”“是”为标志前置宾语,“之”“是”只是标志,无实义。格式为:宾语之(是)谓语。如:何功之有哉?(即“有何功”)唯利

18、是图(即“唯图利”)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三大方法 判断宾语前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特殊句式入手 若碰到了否定句或疑问句,就要考虑有没有宾语前置。如“未之寤”中有否定词“未”,“之”是代词,正常语序应该是“未寤之”,这是典型的宾语前置。(2)熟记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宾语前置的标志是“是、之、以”,如“唯才是举”“夫晋,何厌之有”“之谓”等。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3)注意与现代汉语正常语序相比照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的特有现象,所以碰到文言句子,可以与现代汉语进行比照,看有什么不同。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根据比对发现文

19、言语句中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可以判断其为宾语前置句。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宾语前置:未之行_ 译文:_ _ 答案 宾语前置:未行之(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二、被动

20、句注意译出“被”被动句是指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动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意义;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1.五大类型 具体来看,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类:(1)“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2)“于”或“受于”表被动,这里的“于”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3)“见”或“见于”表被动,这里的“见”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4)“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中

21、的被动句类似。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带“被”的句子都是被动句。(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两大方法 被动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 带有标志词的被动句主要有四大类,在前面已有论述,所以当句子中出现了这些标志词时,就可以考虑这个句子是不是被动句。(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 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的意思,所以单凭标志词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如劝学中有“锲而

22、不舍,金石可镂”,“金石”是“镂”的支配对象,并且“金石”是受动者,所以此句应为被动句。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具体来说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来判断: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如“匹夫不可夺志也”,可在动词“夺”前面加上“被”,也没有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被动句。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结构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

23、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注】绮乌:地名。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被动:管仲束缚_ 不死_ 用齐_ 译文:_ _ _ _ 答案 被动:管仲被捆绑 不被处死 被齐国重用 译文: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假如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三、判断句注意译出“是”或“不是”1.四大类型 第一类是以“者也”表判断的形式。但“者也”也有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就是“者也”,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此外就是“,也”,如 阿

24、房 宫 赋 中“一 人 之 心,千 万 人 之 心 也”。“者,”,如游褒禅山记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者也”,如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第二类是用副词“乃、则、皆、诚、非”等表判断的判断句。如出师表中“此皆良实”,“皆”表判断。第三类是以“为”作为标志的判断句。如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第四类是没有标志的判断句。如出师表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为“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三大方法(1)从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断句的要求 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

25、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要求。(2)看能否翻译成“是”字句 所有的判断句都能翻译成“是”字句,如果不能翻译成这种句式,那自然就不是判断句了。如“是寡人之过也”(寡人之于国也),翻译为“这是我的过错”,符合判断句的基本要求。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3)看有无外在语言标志 判 断 句 的 主 要 标 志 是“者 也”“者,”“,也”,此外还有一些副词,如“则、乃、皆、诚、非”等,如果有这些标志,再结合上面的两种方法做进一步判断即可。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者也”表判断,要译为

26、“是”字句。当然有些特殊的没有标志的判断句,也可以根据前两点进行判断。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3】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译文:_ _ 答案(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注意:判断句,恃、所)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4】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华生

27、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译文:_ _ _ _ 答案 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注意:判断句、省略句,备谙)这是农家在嫁女儿,无法准备轿子,用骑牛来代替行走。(注意:判断句,肩舆、以)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四、省略句重在补 省略是文言文中常

28、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比较特殊的有省略兼语。推敲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1.“瞻前顾后”,看有无主语省略 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句前后的语境。因为省略可能会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属于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出来即为“(蛇)黑质而白章”。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从特征入手找标志 在省略句中省略宾语和省略兼语的情况,可以通过特征进行推敲。因为一般省略的宾语主要是介词宾语,所以如果有介词而后面无宾

29、语就基本可以确定是省略的情况了。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有所待,欲与俱”中,“与”是介词,后面没有宾语,补充出来就是“与(之)”。而省略兼语的情况一般是前面有使令性动词,如“使、令”等词语,后面没带兼语,也就是省略了这个成分。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3.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 在有些文言句子中,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尤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我们需要考虑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氾南”均为处所名词,所以前面应该是省略了介词“于”。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0、译文:_ _ 答案 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郑国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使者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东西),对于您也没有什么害处。(注意:句中关键词:“行李”“东道主”“共”。特殊句式:省略句。)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文言虚词指的是包括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在内的一些单音节虚词。虽然在文言文翻译中存在必须译出的虚词和不必译出的虚词,但由于文言虚词用法比较灵活,情况比较复杂,如有的文言虚词往往“身兼数职”或兼有不同类别虚词的语法作用(如“既”“且”“以”等),或兼有实词的性质(如“之”“为”)等,所以离开语境很难说某一个虚词必须译出,某一

31、个虚词不必译出,只能根据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判断是否需要翻译出来。两类虚词需分清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一、必须译出的情况 1.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有实在意义的,应译出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3)表共同:共、同、并、相。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

32、、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请、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会元遣脱脱征饷,胁(梁)王以危言,必欲杀(王)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

33、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常见副词:会_ 必_ 既_实_ 译文:_ _ 答案 常见副词:适逢 一定 已经 确实 译文: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死王祎。(注意:“会”“遣”“必”“以”)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你们(元朝)就像微火残灰,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表语气的虚词

34、:在句子语气方面所表达的语气,应译出 翻译这类虚词要先确定句子的语气,然后再确定这类虚词的翻译,这类虚词有“其”“耳”“乃”“何”“焉”“乎”等。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晨兴复至其处,灏气游衍,天宇无滓。再至“过清”,注目久之。即寻支径谒二仙祠,世相传以为黄初平【注】觅亡羊之地;或曰,此留侯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饮,造之。中道或有依涧而上,观瀑泉,履白石,欲穷其源而不可得,复相与会于丹泉之上。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归途高者平,险者顺。至山下,日犹未中。(原文有删改)【注】黄初平:东

35、晋人,著名道教神仙,俗称黄大仙。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语气虚词:其_ 耶_ 译文:_ _解析 题中,“者”“其”“然”是本句翻译中重要的文言虚词。此处的“者”,属“者”字结构的一部分,它的翻译可联系“此”一起考虑,从语境看,句子是在谈地方,故译为“这里是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落实下来,不能忽略。“其”用在句首,在语气方面起关键作用,加强反问语气,应译出,它一般有“那”“难道”两个意思,这里应取“难道”之意。“然”在“信”之后,译为“这样”。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答案 语气虚词:难道 吗 译文:有的人说,这里是张良说愿意放弃人间事情想要跟从赤松子游仙的地方,难道果真这样吗?

36、(注意:“愿”“人间”“其”“然”)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3.固定组合型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 一般两个字的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既然是固定结构,那就是说一般搭配是固定的,并且翻译也是固定的。所以在识别和翻译时就要从其特征入手,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1)牢记搭配 考生要注意将固定结构的固定搭配掌握牢固,不要胡乱搭配或张冠李戴。如“何辞为”,“何为”是固定结构,可直接翻译成“何必呢”。再如,“死法孰与死敌”中的“孰与”,是一个固定结构,可以翻译成“与比,哪一个

37、更”。这种固定结构即使在别的语境中出现,也仍然要翻译成这种形式。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2)灵活套用 虽为固定结构,但有些在形式上也可能会灵活变通,但在实际翻译的时候其意思是一样的。如“今奈何忽为此举”中的“奈何”和“虞兮虞兮奈若何”中的“奈何”意思是一样的,都翻译成“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为什么(为何)”。所以,对固定结构还要注意灵活套用。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3)异中求同 有些固定结构从外在语言形式上来看虽有不同,但是翻译时其意思是一样的,如“岂耶”“岂乎”“独哉”都可以翻译成“难道吗”。因此,考生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归纳相同点,区别不同点,准确辨识。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

38、分突破三【典例3】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固定结构:得非乎?_ 译文:_ _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答案 固定结构:恐怕吧?莫不是吧?译文: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注意: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

39、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先生吧?”(注意:“策”,鞭打,骑着;“蹇”,跛,行走困难;“布衣”,代指平民百姓。)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4.兼词:按两个词的意义译出 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古汉语中的兼词主要有“焉”(于何/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曷”(通“盍”)、“叵”(不可)、“旃”(zhn,之焉),后一个不常用。兼词数量不多,平时掌握了它们的用法,翻译时根据语意不难译出。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4】阅读下面的文段,把

4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选自巨贾渡河)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兼词:诸_ 盍_ 译文:_ _ _ _ 答案 兼词:之于/之乎 何不(为什么不)译文:渔人用船载着他到了岸上,却只给了渔人十金。有人说:“

41、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二、可不译的情况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累赘,译文时可删削。如,发语词“夫、盖、且夫”;补字“之”“者(今者,向者)”,定语后置(之、者等)、宾语前置(是、之)的标志,表停顿的语助词(者、也),表语气或起连接作用的助词等。不用译出的情况,如: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晋国被瓜分,齐国被(田氏)篡夺,都因为他们的臣子太富有了。三个“之”字均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典例5】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增分突破三译文:_ _ _答案 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语言)。(注意:“齐语”“之”,“也”则不译)即使是每天鞭打他来要求他能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的。(注意:“虽”“日”“挞”,“矣”则不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