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情境激趣引航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共同构成了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荒漠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我国政府把科技防沙纳入“十二五”科技部发展规划。思考:你了解哪些有关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提示】土地荒漠化。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2 新知识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成因和现状。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3.掌握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4.通过分析荒漠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新知预习一、荒漠化的含义1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
2、、甘、宁、青、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为严重。2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3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4全球荒漠化面积约 3_600 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4%。全国荒漠化面积 267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8%。5从西北地区的自然格局来看,植被覆盖率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由乔木、灌木植被向灌木植被转变,直至荒漠。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二、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的加剧,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北方生态环
3、境。2荒漠化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3荒漠化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失。4我国北方的荒漠化已经影响了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三、荒漠化的防治1制定好整治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依法监管生态环境。2调控好生态用水,遏制现有植被的进一步缩减。3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植被)。4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加快重点建设步伐。5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生态脆弱区农牧民向城镇转移。6大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问题探究1.荒漠化就是沙漠化吗?2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吗?提示:1.不是。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其中风力长期侵
4、蚀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石漠化。2沙尘暴给人类带来许多危害,但并不意味着其“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沙尘天气造就了黄土高原,沙尘颗粒利于成云致雨,沙尘有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沙尘暴缓解了酸雨,沙尘暴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由此可见,沙尘暴还有一定的好处。3 新课堂互动探究要点一荒漠化的含义1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土地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拓展延伸我国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和华北地区的土壤盐渍化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受流水侵蚀,导致红壤土层变薄甚至缺失,岩层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5、,属于石质荒漠化。我国华北地区及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区,由于自然原因,特别是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含盐分增加,土壤退化,形成盐碱地。荒漠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是可能出现荒漠景观。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
6、 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A B C D(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A C【解析】第(1)题,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候受到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第(2)题,分析思路展示如下:江南丘陵典型红壤地区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 红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植被破坏,岩石裸露 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 降水少,植被稀,风沙大 沙漠化黄淮海地区 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 次生盐渍化跟踪练习 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
7、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2)造成图中城镇位置变化的原因是()A乱砍滥伐 B过度放牧C盲目开垦 D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解析】本题易错在区域位置不清楚,区域环境问题不熟悉,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森林破坏。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加之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城镇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发展。【答案】(1)B(2)D要点二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拓展延伸不同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因素及其危害典型地区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危害能源缺乏地区过度樵采破坏固沙、防止沙丘移动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半干旱的草
8、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半干旱的旱农垦区过度开垦使沙化土地连片并发展干旱的绿洲边缘区过垦、过牧、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萎缩、沙进人退影响生产,尤其是农业;生活设施被毁,造成经济损失;生态环境恶化2.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遵守一个方针,避免一个现象,采取四项措施,实现一个目标。如图所示。方法技巧“对症下药”治理荒漠化结合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治理荒漠化应“对症下药”,如图: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3)题。(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A6 月 B7 月C8 月 D9 月(2)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
9、总趋势是()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CA(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用水D【解析】本题实际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及其防治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越高,冰雪的融水量越大,但是最大径流量是滞后于最高气温的,越往下游推迟的时间越长。塔里木河流域 7 月份气温最高,大部分河段应该在 8 月份流量最大。塔里木盆
10、地南侧的人类活动是因水源而迁移的,由于气候变干,人类用水不断增多,河流下游水量不断减少,必然导致当地居民为了生产、生活的水源而向上游迁移。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利用,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使塔里木河上、中、下游地区能够均衡用水。跟踪练习 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给图中右侧沙丘上空的风向画上箭头。(2)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_;_。具体而言,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态作用是_。(3)解决该地区牧民能源短缺的途径有哪些?略(箭头自右向左)营造防护林育草封沙和工程防沙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
11、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省柴灶等。【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由图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农田水渠和沙丘同在说明荒漠化得到遏制;有固沙带、林带、草地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防治措施。这些都是荒漠化治理的效果。本题应先分析图,然后结合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知识进行解答。4 教材活动点拨教材 P3637 活动提示:1.自然因素: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地形处在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地表物质不稳定;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表的保护性差;土壤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人为因素: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主要角色,人为因素
12、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水土流失总量的 90%以上。2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植被破坏后,极有可能加剧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进而使土地退化,这就是土地的荒漠化过程。教材 P37 活动提示:1.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东部和中部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是高大山脉及其间的内陆盆地;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河流:多内流河;植被:覆盖率低,由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明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文多为内流河湖
13、,水量小;植被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教材 P38 活动提示:1.滥牧破坏草原植被,导致水源减少;人口大量增长,大量开荒,耕地面积扩大,灌溉用水量大增,人们大量抽取地下水,引河水进行灌溉。上述原因使内流河水量大减,地下水位下降,使胡杨林(树)等植物枯死,导致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2“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相同的地方是人们滥伐植被、垦荒,扩大耕地面积,破坏了地表植被;不同的地方是“红色荒漠”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而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除垦荒外,还有滥牧,使地表植被破坏,导致风力侵蚀加重。3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
14、和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开矿、修路等活动时,尽量保护好植被且做好矿区复垦工作。教材 P40 活动提示:1(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地区的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2)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2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3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15、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收能力的地区,这就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对自然的尊重。5 新思维随堂自测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 12 题。1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疏松的沙质地表、多大风的天气、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D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大增加【解析】荒漠化是由气候变化和人
16、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不恰当的活动会加速土地退化。【答案】D2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大风频繁 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 过度放牧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及其荒漠化造成的危害。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频繁。荒漠化造成的最直接危害是土地退化、生产力丧失。【答案】A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
17、 8年)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34 题。3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全球气候变暖 退耕还草 盲目修建水库 掘堤引水A BC D4目前,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在忍受了 20 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罗布泊周围的胡杨林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的增加B农业灌溉用水增加C过度取水D地下水位下降B A34.【解析】第 3 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旺盛;退耕还草能增加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第 4 题,“根本”是关键词,人口增加导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18、、胡杨因缺水而死亡。5荒漠化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保护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 ()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ABC D【解析】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答案】D6我国为防治荒漠化而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防护林工程是()A沿海防护林工程B“三北”防护林工程C太行山绿化工程D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工程【解析】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防护林工程。【答案】B6 新视点名师讲座沙尘暴的形成、危害
19、和防治措施1沙尘暴的概念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 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2沙尘暴的形成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是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3.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方式(1)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共设施,造成人畜伤亡。(2)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
20、成严重威胁。(3)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对该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4)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危害人体健康,同时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4沙尘暴的防治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上来。(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建设。(3)加强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5)加强沙尘暴危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5沙尘暴的应急措施(1)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2)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3)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4)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