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146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宋散文课件:7《陆文学自传》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陆文学自传精 研 课 文 锻 炼 思 维 背景链接本文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是陆羽在29岁时应释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兵乱频仍,民生涂炭,政局不稳。陆羽也因战乱被迫离开了家乡,隐居在苕溪之畔。文中陆羽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寄予了对国事的关心。陆文学自传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文脉梳理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人或疑之,谓生多瞋“_”通“_”,_答案:“生”通“性”,性情2【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褊躁多自用意古义:_今义:用心、企图(2)豁然不惑古义:_今义:指人四十岁答案:(1)指按自己的意思做事(2)不再疑惑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所 意有所适 _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_ 父去里所,复还 _ 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 _答案:所:代词,放在动词前面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名词,适宜的地位 数词,表示大概的数目 名词,处所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有仲宣、孟阳之貌陋句式:_译文:_答案:定语后置句;他有王粲、张载那样丑陋的形貌筛选概括5下列关于陆羽的信息,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B)A陆羽相貌丑陋,还有口吃的毛病。B为人喜欢辩论

3、,气量狭小而性情急躁,极有心计。C性格独特,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不说一声就离开了。D非常诚信,与人有约定,不管山高水远、刮风下雨,他都不会延误。解析:B项,“极有心计”与课文不符,课文“多自用意”是说他处事固执己见。6作者说自己“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是何意图?答案: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

4、测之意。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闭关读书,不杂非类古义:_今义:紧闭关口,比喻不跟外界往来。也指某些宗教信徒在一定的时间里,独处一室,静心修炼,不与任何人来往答案:闭门谢绝人事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常扁舟往来山寺 _(2)杖击林木,手弄流水 _答案:(1)名词作状语,乘小船(2)名词作状语,用手杖;用手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也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 _ 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_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_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_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_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_答案:也:句末语气词

5、,表陈述语气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语气 句末语气词,表示解释语气 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的语气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的语气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结庐于苕溪之湄句式:_译文:_(2)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句式:_译文:_(3)往往独行野中句式:_译文:_(4)陆子盖今之接舆也句式:_译文:_答案:(1)状语后置句;在苕溪边盖了一座茅庐(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与)名僧高士(于)永日谈宴”,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3)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往往(于)野中独行”,常常独自一人在山野中行走(4)判断句;陆先生大概是现代楚狂接舆吧 筛选

6、概括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按传记的一般写法,开头要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姓名也“未知孰是”,难下定论的名字与陆羽多重互相矛盾的性格互相照应,这样写只是为了表现人物更具有传奇色彩。B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29岁时写的。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司马相如、扬雄等人,坦然自若,不动声色。C作者自传,立足客观,“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D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说明作者志向高洁,不同流俗。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

7、,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解析:A项,“不知何许人也”“未知孰是”的写法,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使人物更具有传奇色彩,但实为作者辛酸之语。6本段主要写了什么?“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答案:写隐居苕溪的生活。“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说明作者志向高洁,不同流俗。7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构思?答案: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1【古今异

8、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他日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古义:_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令降伏外道也古义:_今义:因过于讲究礼节而显得疏远答案:(1)指求学的人(2)佛教以外的其他教义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扫寺地,洁僧厕_(2)去道日旷_(3)或时心记文字_(4)灰心木立_(5)主者以为慵惰,鞭之_(6)因倦所役,舎主者而去_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清洁(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名词作状语,在心里(4)名词作状语,像木头一样(5)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打(6)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去 去道日旷 _ 舍主者而去 _

9、去死肌,杀三虫 _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_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_答案:去:动词,距离 动词,离开 动词,除掉 通“弆(j)”,动词,收藏 动词,失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句式:_译文:_(2)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句式:_译文:_(3)善哉!子为孝句式:_译文:_(4)历试贱务句式:_译文:_(5)牧牛一百二十蹄句式:_译文:_(6)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句式:_译文:_答案:(1)被动句;被收养在竟陵太师积公的寺院里(2)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补充完整为“积公以佛书出世之业示(之)”,积公把佛经及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给他看(3)主谓倒装句;你想当孝

10、子,好啊(4)省略句;补充完整为“(以)贱务历试(之)”,就用卑贱的工作对他一一进行考验(5)定语后置句;放三十头牛(6)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学书以竹画(于)牛背为字”,陆羽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 筛选概括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陆羽“刻苦学习”的一项是(B)子执儒典不屈 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 恐岁月往矣,不知其书 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羽将授孔圣之文A BCD 解析:写陆羽的坚持、有主见,写陆羽的刻苦学习,写积公让陆羽学习佛经,写陆羽要学习儒学。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陆羽成为孤儿后,积公收养了他。

11、积公是一位僧人,他想让陆羽也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佛教信徒。B陆羽对佛教没有兴趣,却对儒家经典很有研究,于是不顾积公的反对,在积公为他设置的各种困境中孜孜以求。C积公在陆羽的这段生活中,先有恩于陆羽。从他一再让陆羽读佛教书籍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的虔诚。D陆羽最终不愿做僧人,从寺院中逃出,走进戏班,并以自身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戏,我们可以看出陆羽鲜明的个性。解析:B项,“对儒家经典很有研究”不符合课文内容。7第三段主要写了作者哪些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答案:第三段先略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再写佛儒之辩。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

12、的超凡意志。这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四、阅读课文第四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宜野人乘蓄古义:_今义:指未开化的人答案:指隐士,山野之人2【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遗 懵然若有所遗 _ 襄阳太守李憕见遗 _ 深追先帝遗诏 _ 顷之三遗矢矣 _答案:遗:动词,遗失 动词,赠送 形容词,前人遗留下来的 动词,排泄大小便3【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文槐书函一枚句式:_译文:_(2)故特以相赠句式:_译文:_答案:(1)定语后置句;一枚文槐书盒(2)省略句;所以特地(把它)赠送给我筛选概括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

13、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陆羽自幼失去双亲,又无兄弟亲人,所以说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无法确定。这样写,貌似幽默,实为辛酸。B陆羽隐居苕溪,扁舟往来山寺,独行山中,表现了他洒脱不羁的狂人性格;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号泣而归,体现了他独来独往的隐士风范。C少年陆羽寄身寺庙,潜心学习儒家经典,十分专注痴迷,即使恩人积公极力阻挠,即使遭到学长的管束和鞭打,他也从不倦怠。D陆羽为人多才善辩,常与名僧高士谈天饮酒。太守李齐物、礼部郎中崔国辅对他十分赏识,皎然和尚也与他结为忘年之交。解析:B项,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号泣而归,表现的应是洒脱不羁的狂人性格;扁舟往来山寺,独行山中,体现的应是

14、独来独往的隐士风范。5作者先后结交了哪些名人?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这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是为什么?答案:李齐物、崔国辅。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6作者与这些名人的交往对他的人生有何影响?为什么作者要记叙他所结交的名人?答案:这些名人的赏识器重、倾心结交使作者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记叙这些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念。五、阅读课文第五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子阳秋二十有九日“_”通“_”,_答案:“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皆见感激当时古义:_今

15、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答案:对有所感而心情激动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见人为善_(2)若已羞之_答案:(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释 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 _ 公执释典不屈 _ 折其楚乃释 _ 涣然冰释 _答案:释:名词,和尚 名词,指佛家 动词,放下 动词,消融、融化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见人不善,若己羞之句式:_译文:_(2)皆见感激当时句式:_译文:_答案:(1)省略句;补充完整为“见人不善,若己(不善)羞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感

16、到羞愧(2)省略句、被动句;补充完整为“皆见感激(于)当时”,都为当时社会现实有感而心情激动 筛选概括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陆羽特立独行的一组是(B)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 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纱巾 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 李公齐物黜守见异,提手抚背,亲授诗集 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A BCD 解析:说陆羽性格的优缺点,写李齐物赏识陆羽,说陆羽的文章都是因时事而作。7下列对课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陆羽虽然相貌丑陋,还有些口吃,但多才善辩;虽然气量狭小,性情急躁,自以为是,却能听规劝。B

17、陆羽在苕溪时常独行山野,吟诵佛经、诗文,兴尽则号啕而返,因而楚地人把他比作当代的接舆。C陆羽在天宝年间被任命为伶人的老师,河南太守李齐物觉得陆羽与众不同,便把自己的诗集送给他。D陆羽因躲避战乱逃到江南之后,常写文章对社会现实加以讽刺或劝谕,因此遭到世俗之人的嫉恨。解析:D项,遭到世俗之人嫉恨是因陆羽“忠言逆耳,无所回避”。8四悲诗天之未明赋皆感时之作,表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他的其他众多著作又说明什么?答案:说明作者是个关注社会现实、忧国爱国的人。其他众多著作说明作者兴趣广泛,才干杰出。【上下求索】后人尊奉陆羽为“茶神”“茶圣”,但陆羽的自传中只提及其有茶经三卷,未见其有其他关于“茶”方面的

18、成就,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探究思路】传主经历传主成就参阅资料。【探究结论】答案:参考提示:陆羽被尊为“茶圣”,基本上是他逝世以后的事情。他生前虽然以嗜茶、精茶和茶经一书就已名播社会,有“茶仙”的戏称,但在时人中,他还不是以茶人而是以文人出现和受到推崇的。这是因为其时关于茶的研究虽在茶经问世以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但时属初创,其影响和地位,无法和古老的文学相比。其次,茶经一书,是撰于陆羽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后,是第二位的成就。最后,受当时社会上某些名士“不名一行,不滞一方”的思想影响,陆羽对文学和对茶叶的态度也一样,喜好但不偏一。所以,反映在学问上就涉猎广泛,博学多能。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 何

19、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而有 相如、子云之 不知谁对。他有王粲、张载那样丑陋的形貌,还有司马相如、杨雄那样的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 躁 多自用意。朋友规谏,口吃病,但为人喜欢辩论,气量狭小而性情急躁,固执己见。朋友规劝,豁 然 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 所适,不言 就心胸开朗而不疑惑。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不说一声而 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又与人为信,纵就离开了。有人对他感到疑惑,说他性情多怒。但与别人有约,即使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延误。【孰:谁。是:

20、正确。才辩为性:把辩论作为本性,即喜欢辩论。褊(bin)躁:气量狭隘,性情急躁。用意:指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宴处:闲处。适:往。言:动词,说、打招呼。生:通“性”,性情。多瞋:常常生气,易怒。为信:有约定。纵:即使。愆:延误。】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 湄,闭关读书,唐肃宗上元初年,(陆羽)在湖州苕溪边盖了一座茅庐,闭门读书,不杂非类,名僧 高士,谈宴永日。常 扁 舟往来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高僧、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驾着小船往来 山寺,随身唯 纱巾、藤鞋、短褐、犊鼻。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条短裤。往往独行 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 林木,常常独自一人在山野中行走

21、,朗诵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 泣 而归。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忘返,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故 楚人 相 谓:“陆子 盖 今 之接舆也。”所以楚地人互相谈论说:“陆先生大概是现代楚狂接舆吧。”【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闭关:闭门谢绝人事。杂:混杂、掺杂。非类:不是同类的。高士:隐士。谈宴:谈论宴饮。犊鼻:短裤、短围裙。往往:常常。杖:名词作状语,用手杖。夷犹:徘徊、流连。曙:早晨。暮:晚上。达:到。接舆:论语记载的楚人,佯狂避世,曾作歌讽刺孔子。】始三岁,惸露,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陆羽)才三岁就成孤儿,被收养在竟陵大师积

22、公的寺院里。自九岁学属文,积公 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从九岁始学习写文章,积公把佛经及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给他看。子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他回答说:“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称为和尚,倘若 儒者 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授孔圣之文。”让儒家之徒听到这情况,能称为孝么?我将要接受圣人的文章。”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积公说:“你想当孝子,好啊,你根本不懂西方佛门的道理,那学问可大呢。”公 执 释 典 不屈,予执儒典不屈。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佛经经典的主意不改变,陆羽坚持儒家经典不动摇。公 因 矫 怜抚爱,历 试 贱 务:积公因要矫正过去

23、的错爱,就用卑贱的工作对他一一进行考验:扫寺地,洁 僧 厕,践泥 圬墙,负瓦施屋,打扫寺院、清洁僧人的厕所,用脚踩泥用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 画牛背为字。放三十头牛。竟陵西湖没有纸,陆羽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他日 于学者 得 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有一天,从一位学者那里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但于牧 所 仿 青衿小儿,危 坐展 卷,口动而已。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少年读书人,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嘴巴动罢了。公知 之,恐 渐 渍外典,去 道 积公知道了这事,唯恐陆羽受到佛经以外书籍的影响,离开佛教教义 日旷,又 束 于寺中,令 芟剪卉莽,一天比一

24、天远,就又把他束缚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 心记 文字,懵然 并让年龄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时陆羽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 若有所 遗,灰心 木 立,过日 不作。像有什么东西丢了一样,心如死灰,如木头那样站立,长时间不干活。主者 以为慵惰,鞭之。因叹云:“恐岁月往矣,看管的人以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陆羽因此感叹说:“唯恐岁月流逝,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 以为 蓄怒,又 鞭 不理解书。”悲泣不能自禁。看管他的人以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其 背,折其楚乃释。因 倦 所 役,舍 主者 他的背,打断鞭子才停手。陆子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丢下看管他的人而去,卷 衣

25、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谑谈。把自己当为演员,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 曰:“念尔道丧,惜哉!表演木偶戏“假官藏珠”。积公追来对他说:“想你佛道丧失,可惜呀!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 我们祖师说过:我的弟子在十二个时辰中,允许一个时辰学习佛教 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吾门人众多,今从 以外的知识,让他们制服其他的教义。因门下弟子众多,现在顺从尔所欲,可捐 乐工书。”你的愿望,可以抛掉音乐方面的书了。”【惸(qing)露:成为孤儿。惸,孤独。太师: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属文:写文章。属(zh),连缀。示:给看。佛书出世之业:指佛书。佛学被人视

26、为“出世”的学说,与儒学的“入世”对立。染衣削发:穿着染黑的衣服(即袈裟),削去头发。指出家为僧。授:此为“接受”之意。名:名堂、道理。执:坚持。释典:佛学经书。因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故常称为“释家”“释氏”。矫怜抚爱:矫正过去的错爱。历:遍。试:考验。贱务:低贱的工作、杂役。历试贱务:省略句,即“(以)贱务历试(之)”。践泥圬(w)墙:踩泥糊墙。圬,抹泥灰。负:背。施:加。一百二十蹄:即三十头牛。书:动词,写字。牧所:放牧的地方。渐:浸、染。渍:义同“渐”。外典:佛典常称作“内典”,相对于内典而言,儒家经典称作“外典”。旷:空阔,此处有“远”的意思。芟(shn)剪:芟剪、除去。卉莽:杂草。

27、伯:排行中最长者。主:掌管、监管。焉:代词,他。或时:有时。懵然:无知的样子。灰心:心如死灰,形容寂静不动。过日不作:长时间不干活。作,劳作。楚:木名,杜荆,其茎干带刺。卷衣:卷起衣服。诣:到去。伶党:戏班子。伶、优伶,演员。十二时:即十二个时辰。许:允许。外学: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捐:舍弃。】天宝中,郢人 酺于沧浪,邑吏召子 唐玄宗天宝年间,楚地人在沧浪洲聚会饮酒,地方官召见陆羽,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 黜 守 见 任他做伶人的老师。这时河南太守李齐物被贬为竟陵太守,见到陆羽,异,提 手 抚 背,亲 授诗集,认为他不平常,握着他的手,拍着他的背,亲手把自己的诗集授予他。于是汉 沔之 俗

28、亦异焉。后 负书于火门山于是汉水、沔水地区的民俗就不同了。后来陆羽背着书来到火门山邹夫子别墅,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竟陵,因与之 邹先生的别馆,正值礼部郎中崔国辅出京到竟陵任司马,于是与陆羽游处,凡三年,赠白驴、乌犎牛一头,文槐书函一枚。白驴、犎牛,交游,共三年,赠送白驴、乌犎牛各一头,文槐书盒一枚。白驴、乌犎牛,襄阳太守李憕见遗;文槐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此 是襄阳太守李憕赠送的,文槐书盒,是以前的卢黄门侍郎给的。这些物皆已之所惜也。宜 野人乘 蓄,故特以 相赠。都是自己所爱惜的。适合隐士骑坐和畜养,所以特地把它赠送给陆羽。【天宝中:天宝年间。天宝,唐玄宗年号。郢:古楚国都,今荆州。酺(p):

29、聚会饮酒。尹:官名,太守。黜守:被贬的太守。见异:看到他,认为他非同一般。提手抚背:握着他的手,拍着他的背。授:给。夫子:旧时对学者的尊称。属:恰好。出:京官外任。游处:交游相处。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遗(wi):赠送。野人:隐士,指陆羽。乘:骑坐。蓄:蓄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代词。】洎至 德初,泰人过 江,子 亦过 江,到唐肃宗至德初年,淮河一带人渡过长江,陆子也渡过长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少 好 属文,与吴兴的皎然和尚结成僧俗忘年之交。陆羽从小爱好写文章,多所讽谕。见 人为善,若 已 有 之;内容多是讽刺或劝谕。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人

30、 不 善,若已 羞之。忠言逆耳,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感到羞愧。忠言逆耳,无所 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自禄山乱中原,没有什么可回避的,因此世人大多嫉恨他。自从安禄山在中原作乱,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他写了四悲诗;刘展窥探江淮地区,他作了天之未明赋,都有 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感于当时社会现实而心情激动,痛哭流涕。陆羽还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年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上中下三卷,一起收藏于粗布袋内。上元二年,陆羽年二十九岁。【洎(j):至、到。缁素:僧人服缁,俗人服素,僧指释皎然,素指自己。讽谕:讽刺或劝谕。为善:做好事。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羞:意动用法,以为羞。俗人:世俗之人。忌:嫉恨。窥:窥探,此为侵占之意。见:被。感激:对有感而心情激动。涕:眼泪。泗:鼻涕。褐布囊:粗布袋。阳秋:年龄。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