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998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4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试大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经济凋敝;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方针: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3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创造了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社

2、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2)手工业: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3)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影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的成功探索:(1)内容:正确指出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

3、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2探索中的初步失误:(1)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表现。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3)影响:使“左”倾错误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2)方

4、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结果: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思维激活想一想1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提示: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依据材料和所

5、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及举措。提示:理由: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工业品市场需求扩大;国家要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举措: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反映当时人们对经济建设的何种倾向?提示:不顾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4邓小平曾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请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提示: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

6、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5我国从19661976年10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如下:“1966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下降9.6%。1967196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下降4.2%。19721973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2%。1974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1973、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出现两次较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6有人认为“文革”虽然是一场内乱,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而不能彻底否

7、定“文革”。这种说法对吗?提示:“文革”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文革”时期在科技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不是“文革”的成就;我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不否定十年期间的成就。史论术语记一记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互动探究微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史料品读 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

8、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提示:(1)史料一表明了新中国成立初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重工业落后。史料二表明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史料三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2)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深度思考要点1“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何关系?提示:“一五”计划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

9、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要点2“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提示:(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中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经济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要点3“一五”计划的主要项目为什么都分布在东北?提示:(1)从客观条件看,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便利。(2)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前该地区重工业基础好,基

10、础设施比较发达。(3)从地理位置看,东北地理位置背靠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要点4“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特点和实质提示:(1)主要任务:“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础;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分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2)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

11、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3)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跟进题组1(2016北京模拟)1957年3月,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市与中学生代表座谈时,说“现在的任务”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此时要建设的“新农村”是()A农业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家庭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解析】把握材料时间“1957年”,这时候三大改造刚刚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故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排除B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1978年以后,故排除C项;土地改革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19501952

12、年,故排除D项。【答案】A2(2016荆州一模)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解析】A项明显与时间限定“1956年”不相符合,故排除;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既实行计划经济,又强调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利于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是对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

13、划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陈云的观点是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构想,并不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故B项不正确;陈云的观点不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故C项不正确。【答案】D微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史料品读 史料三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根据上述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哪一事件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1)史料一说明“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经济规律。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化“一大二

14、公”的特点,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史料三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大跃进”大炼钢铁造成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恶化,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启示: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深度思考要点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提示:(1)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容易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

15、得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要点2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提示:(1)核心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经验教训跟进题组3(2016大同模拟)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

16、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B减轻农民负担C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D改革经济体制【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中共中央肯定了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下的家庭副业,这是对以往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的纠正,C项正确。A项不正确,当时中国不可能打破“大锅饭”;仅靠家庭副业并不能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1962年不可能改革经济体制。【答案】C4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新中国的建立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解

17、析】据“改革、整顿”的信息可判断C项正确。【答案】C学科充电名家评史【观点】在1956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索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从1957年起,“左”倾错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解读】作

18、者描述了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两个发展趋向。(1)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2)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学科素养历史史观社会史观【理论阐述】1概念内涵: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2主要观点:社会史观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从民众角度审视历史现象和

19、问题。3命题内容:多以原始材料、个人所见所闻的记载等为载体,考查对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动引发的社会问题的理解认识。【典题例证】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思路引领 第一步:明确本题考查意图,即让学生掌握社会史观的内涵及其特点,理解社会变化与经济的关系。第二步:析选项A到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排除B1952年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酝酿时期,从调整内

20、容来看,侧重于工业建设等方面,这显然是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培养专门的人才正确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不应从高校抓起,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 对高校院系调整是在全国范围展开的,不仅仅是在天津排除【方法点拨】(1)解答思路:确定题目考查的内容。根据设问确定考查的角度。从社会史观的内涵出发分析所给材料,解决问题。(2)方法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民生等角度来考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挖掘出社会史观运用时所隐含的人文素养信息。注意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品味经典1(2015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21、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C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答案】A2(2015福建卷)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22、【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中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答案】D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定时空:“一五”计划时期。关键信息:抓住“一五计划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

23、了重要作用。【答案】B4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抓关键:“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均与农民经济生活有关,结合1953年正处于过渡时期这一背景可知,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国家严格控制”相符。【答案】C5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

24、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抓关键:掌握农业合作化实施的原因及实质。根据“单家独户的经营”“互助组”可以判定,新中国对土改后的个体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6“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解析】抓关键:解答时对关键信息“互助”“合作社”进行判断和分析。1953

25、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答案】C7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解析】定时空:1958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关键信息: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58年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产36 956斤的惊人纪录”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

26、在“大跃进”运动中农业上出现了浮夸风现象,折射出人们对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8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解析】明考点:中共八大。关键信息: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开始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会议,八大正确分析当时中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答案】A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A土地改革B“文化大革命”C粉碎“四人帮”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解析】抓关键:根据图片信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可知宣传的是“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是在八大二次会议精神下进行的,“三面红旗”宣传的是八大二次会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