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996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4.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7页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11 新中国的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试大纲 新中国外交;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5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独立自主的和平

2、外交方针:(1)政策: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外交封锁。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实践。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国际声誉。(“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周恩来)万隆会议: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3、和合作。(“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在内政、外交上成就显著,国际地位提高。(2)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

4、次击败了美国。”布什)2中美关系正常化:(1)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和中国建交的热潮。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国际交流与合作:(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2)成就。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2002年,

5、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意义: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3)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4)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积极开展“反恐”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四、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6、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也宣告结束。2“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1)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原因。缓和:两极格局瓦解,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动荡。a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b出现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911”事件之后,威胁更多地源自各国社会内部的断层线,而不是各国之间的领土分界线。)3多极化趋势加强:(1)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但地位相对削弱。(“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

7、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原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夫)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壮大。(2)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思维激活想一想1毛泽东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提示: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2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道:“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

8、,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材料中中国与与会各国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提示:“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是指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与会国家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3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促使此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提示:原因:中国国力的增强;中苏关系紧张;美国在世界上的相对衰落。说明:改善中美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和愿望。4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

9、,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的含义与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含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结盟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主要目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中美联合声明(2009年1月17日)强调:“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

10、、安全、繁荣而努力。”中美两国面临哪些共同挑战?推动两国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挑战:恐怖主义的威胁、环境污染、资源问题等。原因: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增强;中美两国共同的利益需要。6胡锦涛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上海合作组织事业新局面中说:“对在本地区严重危害各成员国利益的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姑息迁就。我们应该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铲除这些恶势力,切实维护本地区的安宁稳定。”胡锦涛的讲话强调了什么问题,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提示:问题:加强本地区的安全合作,打击“三股势力”是上合组织的工作重

11、点。特点:推动新型区域合作,维护本地区的安全。7全球通史讲道:“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根据材料,分析“多元化”社会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元化”社会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含义:多极化的趋势。原因:美国实力的下降;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西欧的联合;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的兴起。史论术语记一记 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

12、了深远影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互动探究微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史料品读 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根据上述史料,分析“一边倒”政策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提示:(1)史料一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史料二反映了近代革命的经

13、验教训和意识形态问题,促成了“一边倒”政策。史料三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2)过度依赖和盲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利于开展同资本主义各国的交往。深度思考要点1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是什么?如何认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提示:(1)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认识:“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要点2 和平共处五项

14、原则的特点有哪些?提示:(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要点3“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提示:(1)“同”

15、的含义:共同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任务: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异”的含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跟进题组1(2016阳泉质检)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解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项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

16、辱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排除D项。【答案】B2(2016余杭联考)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A率先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解析】从时间及其政策内容可知道,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此原则的是B项所述。故选B。【答案】B微考点二 中国外交的转折及新时期的外交 史料品读 试

17、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提示:(1)史料一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史料二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体现为不结盟。史料三体现了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深度思考要点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提示:(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

18、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要点2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提示:(1)原因:从美国方面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从中国方面讲改善中美关系

19、,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是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因此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2)影响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要点3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提示:(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2)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20、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付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我国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21、。(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跟进题组32015年9月22日至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见下图),中美双方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对于中美关系,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解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

22、关键,中国同很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A、C、D三项与材料中强调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联系不大,故此题应选B项。【答案】B4(2016宝鸡调研)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任务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担负着控制太子港动乱、打击非法武装等多种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2010年海地“112”大地震后,为恢复海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帮助落后国家维护稳定发展经济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结伴而不结盟外交【解析】题干强调的“在联合国”等内容能看出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项

23、不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C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干强调的特点不符。D项“不结盟”也不符合题干强调的意思。【答案】A微考点三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史料品读 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格局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况中?决定这一走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1)史料一反映了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称霸世界的要求。史料二中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史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处于一种新旧格局更替的局面,新格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2)“一超多强”,多极化成为趋势;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24、是根本原因。深度思考要点1 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提示:(1)这次世界格局变化不像以往是在世界大战根本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的形势下迅速建立的,而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形势下各国力量消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国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2)各强国较量磨合、分化组合也需要较长时间。(3)决定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以经济为基础和核心的综合国力对比变化需要较长时间。要点2 如何正确认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提示:(1)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

25、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2)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绝不能拘泥于苏联模式。(3)东欧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失败。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要点3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提示:(1)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3)有利于大国关系的缓和,制约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6)多极化趋势为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

26、了挑战。跟进题组5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解析】美苏“冷战”结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故排除A。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故排除B。C项与史实不符。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

27、大战。当两极格局结束后,由于没有新的力量均势制约美国,“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因此选D。【答案】D6面对着像地鼠一样露出头的恐怖分子,山姆大叔一边拿着“打击基地组织”的锤子,一边想:“我讨厌这个(打地鼠)游戏。”针对二战后恐怖主义日益泛滥、地区冲突不断的情况,汤因比曾经说过:“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汤因比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D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28、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人们要“敢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全球责任”,“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反映的本质问题则是文明的角度。所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答案】C学科充电名家评史【观点】从历史演变的脉络看,自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打开中美和解的大门,两国先是为了对付共同威胁而形成了没有内在要求的战略合作关系;然后在战略合作过程中,于70年代末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不过从80年代初开始,中美关系已经开始发生巨大但一时还难以被清楚认识到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动力是来自(此前)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性变动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解读】材料概述了

29、中美关系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期对抗到70年代末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脉络。作者认为:为了应对共同的威胁苏联,1972年中美“形成了没有内在要求的战略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对80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学科素养命题视角用“大历史”观关注“小事件”【理论阐述】1概念阐释:“大历史”观就是“小事件,大道理”,大历史观不是用单一的尺度和个别的因素去限制整个历史事件的分析,而是强调要放宽历史时空的视野,注重大的历史背景下事件本身与其他因素的互动和共鸣。2命题

30、特点:“小事件考查大历史”是近年来新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趋势,主要是通过一个小切口考查历史主干知识,考查材料分析和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题型标志:这种试题不一定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关键是强调设问的大视野。【典题例证】(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31、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标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思路引领 本题从“大历史”的视角考查20世纪60年代的中法关系,旨在通过中法外交反映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演变。解题关键是要有宏观意识,建立历史现象与发生地点之间的联系。第一步:剖析材料,获取信息。材料一中的信息“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32、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材料二中的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第二步:调动知识,分析设问。关注设问的角度是“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第三步:多方联系,组织答案。联系设问和材料的信息,综合提炼、概括组织答案。答案(1)论述: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

33、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方法点拨】1剖析材料,获取信息。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2调动知识,分析设问或选项。把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识,再分析设问(或判断选项)。3多方联系,组织答案(选择选项)。解答此类题目,切忌“就事论事”,应该打开思维,跳出历史事件本身看历史,把这些“小事件”放在“大历史”的特定环境中去考察,全面系统分析,找到正确答案。品味经典1(2015江苏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

34、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解析】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A项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B项的时间是1954年,C项本身说法欠妥。选D项。【答案】D2(2015广东卷)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4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

35、,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解析】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能力,要注意对表名和表格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表格信息涉及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总额变化不大。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中国,故A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国贸易总额不会出现急剧萎缩的情况,C项与表格信息不符,可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此时中苏关系破裂,不会出现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的情况,可排除D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政策,促使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而美国对中

36、国实行外交孤立与经济封锁政策,导致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故正确选项为B项。【答案】B3(2015上海卷)“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有着共同的遭遇与追求“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在这一点上,亚非国家应该团结合作,“互相了解同情和支持”,此即亚非会议上的“求同存异”。【答案】C4(2015山东卷)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

37、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解析】在“冷战”背景下,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封锁新中国,但中英两国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需要,仍不断改善两国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中英关系取决于两国的利益需要,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不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至1972年,英国并未加入欧共体,中英关系的改善与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中英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抗,D项错误。【答案】B5(2015

38、安徽卷)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说明国际社会上多数国家希望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正确。A项本身表述有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错误。赞成中国重返联合国并不等于反对

39、美国,故C项错误。【答案】D6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解析】定时空:20世纪50年代,中国。抓关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答案】B7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放弃“一边倒”政策C

40、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解析】定时空:二战后,亚非拉新兴国家。抓关键:亚非拉地区出现的“新兴的民族国家”既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需提出新方针政策发展关系。【答案】C8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解析】抓关键:由“亚非国家”“西方缺席”可知

41、与万隆会议有关。【答案】C9(2015新课标全国卷)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美苏实力均势的结果,而其解体则是美苏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因此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是国家实力的消长,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明显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B项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带有强烈的敌对意识,D项错误。【答案】C10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

42、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解析】定时空:1998年,日本。抓关键:从题干中“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的比例较高”和“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的信息可以看出,伴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日本积极主张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这反映了其成为政治大国地位的野心。【答案】C11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

43、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解析】明考点:“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推断为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抓关键:“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得出“单极”的世界格局,“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以得出“多极”的发展趋势。【答案】A1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

44、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解析】定时空:20世纪历史。抓关键:需要涵盖整个20世纪的重大事件。【答案】C13(2015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

45、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

46、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47、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解析】(1)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首先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归纳出其大意即可。(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简要叙述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即可。(3)第一小问,据材料可知日本于1972年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

48、系。第二小问,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日本谋求中日建交的原因。(4)从日本方面来说,要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影响角度阐述;从中国方面来说,应从反抗侵略、铭记历史等角度阐述。【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3点即可)(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