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战中的插曲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归纳课文内容并梳理层次结构;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理解百团大战的插曲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在残酷的战争中坚守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百团大战 井陉煤矿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邮票 聂荣臻简介 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
2、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聂荣臻简介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在忻口会战中,与林彪共同指挥所部进行了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多辆,马车2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解题:“大战”指的是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
3、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开始,出动兵力从二十余团发展到一百零五个团,在群众的配合下,向华北敌后主要的交通线和沿线据点发动攻击,取得重大胜利。在八路军抗战史中,百团大战有极特殊的历史地位。“插曲”指的是中国人民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体现出对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坚守。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
4、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战斗结束后,井陉煤矿日籍站长加藤清利和妻子在战斗中死亡,留下2个女儿:6岁的加藤美惠子和还在吃奶的加藤琉美子。虽然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国人的重大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穷凶极恶的日军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中国军民面对2个日本幼儿,绝不可能像日军一样残忍。最终加藤美惠子和妹妹被八路军战士救助。聂荣臻元帅听说后,随即命令将两个孩子送到晋察冀军区指挥部,细心照顾收养2个日本孤儿。由于加藤琉美子年纪尚小,聂荣臻元帅特地下令找到附近村庄还在哺乳期的妇女,帮忙喂养加藤琉美子。姐妹二人在聂荣臻元帅照顾下逐渐稳定,加藤美惠子也慢慢熟悉了聂荣臻元帅,把他当作父亲一般,
5、天天跟在身后。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本文出处聂荣臻回忆录是聂荣臻的回忆录。全书以口述的形式撰写,回顾了自己投身革命的历程,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读者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本文记述的故事发生在百团大战期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是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大小战斗共1 824 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侵华战争中的日本遗孤 1945 年二战结束后,有超过4 000 名
6、日本孩子(未满十三岁)被遗弃在中国,与亲生父母分离。幸运的是,好心的中国人收养了他们。这些孩子在中国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他们回到日本,被称为“中国归国者”,亦称“日本遗孤”(遗华日侨)。2015 年7 月,由54 名日本遗孤组成的“东京日中友好之会感恩团”自费来华,看望和拜祭中国养父母、与中国友人共叙情谊。这是继2009 年11 月之后,感恩团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初读课文,归纳内容,梳理结构 问题1,概述这篇回忆录的主要内容?明确: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胜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
7、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一、(1)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二(2-10)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三、(11-13)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四、(14-15)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内容小结 1、结构上是首尾呼应;2、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顺叙、倒叙、插叙。从整个文章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是顺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
8、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选点读析:问题1,“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提示:也可以这样来提问,这篇回忆录所写内容的背景是什么?背景:(在原文的前两个自然段)1)日本侵华战,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2)小姑娘的状况: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一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
9、,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背景的作用:日本小姑娘的遭遇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这种灾难都是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这是对日本人侵华罪行的控诉,而中国人民理智地救起日本战争遗孤表现出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问题2,聂帅为什么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是如何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作用是什么?原因:聂帅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应当很好地安置他们”,“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
10、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的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强光的政策,不知杀害来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救助的过程:1)给受伤的小姑娘包扎好伤口,并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2)找附近哺乳期的妇女给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3)给大一点的小姑娘拿梨子吃;4)用小勺喂稍大一点的孩子;5)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挑子送小姑娘。作用:通过完整事件的叙述,八路军对日本小女孩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体现出中国人民伟大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日本小女孩的关怀更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日本侵华的“三光”政策正好形成对比,体现出残酷的战争不仅是中国群众遭受苦难
11、,而且日本人民也没有幸免于难。这是对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控诉!问题3,聂帅在回忆录里记叙了送日本小女孩回国的同时写信给日本官兵,书信的内容是什么?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书信的内容 内容上,日本侵华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介绍所送回的日本小姑娘的悲惨状况,表明中国人民对于日本士兵及人民的态度是既要坚决打击侵略者,也要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写信的目的:(第7自然段)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涉及军心的问题。就是将来不论同任何侵略军作战,都不能忽视这项工作。在战争中间,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绝不客气
12、:但是,一且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们的态度:绝不姑息侵略者,也对同时受害者的日本人民给予人道主义的救助和关怀。写信的效果:1)书信没加封,在日本的下层人员中传递,他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此有了很大的反响,被俘虏后要求留下来,帮助我们使用武器,愿意留下来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组织了“反战同盟”在我方表现很好,没有逃跑的,战后回到日本还加入了日本共产党。他们还回来信,表示感谢。2)他们深受感动,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了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3)他们发电报和书信,还带来了礼物;4)美穗子及其全家访华,带来了日本人民的祝福.插叙的作用
13、明确: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放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问题4: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的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给日军写信是“大战中的插曲”这一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了故事的完整性。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革
14、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了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问题5 文章写日军接收到两个小女孩后的回信、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应,从这些内容中,你读出了什么?总的来说,日军接收两个小女孩后的回信、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应,都有力地证明了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这一具有革命的人道
15、主义精神的事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证明了人性中美与善的力量是强大的和超越时空的。具体来说:日军接收两个小女孩后回信表示感谢,表明日本军人被八路军拯救敌对国家儿童这一行为所折服,日本军人心中尚有感恩之心,也表明了聂荣臻对敌政治工作是有效的。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等内容,表明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人民是淳朴和善良的,日本人民是向善、向美的民族,他们心中有着与中国人民友好的渴望和祝愿。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知道美穗子被八路军拯救这件事之后的感慨、答谢、致歉与忏悔,表明日本人民是一个有智慧、能自省的民族。他们受日本军阀的蒙蔽,参加侵略战争
16、,同样也是受害者,闪烁着真善美光芒的“插曲”事件,擦去了蒙蔽他们眼睛的尘垢,让他们感受到了人性美好的力量。归纳这篇回忆录的特点:语体得当,雅俗共赏。文章有浅显平易、具有口语化色彩的语言,如“并不都是,也常常遇到”“为什么写这样一封信?我是这样考虑的”等,使文章通俗易懂;也有诸如刀光剑影、拯救、孤苦伶仃、来龙去脉、兵荒马乱、兵戎相见等颇有书面语色彩的词汇。文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不同的语体,做到了雅俗共赏。语体得当,雅俗共赏。这篇回忆录没有华丽的语言,把事件的经过如实地进行描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像在与人交谈,娓娓道来.如救助小姑娘的过程: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
17、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盆稀饭,把那个稍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在这篇回忆录里聂帅表明了救助小姑娘是出于人道主义救援,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同样是战争的牺牲品,而我们的救助正是证明侵华战争的罪恶。例如:聂帅在给日本官军的书信第1段中如是表述:“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
18、,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聂荣臻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一些深刻透彻的议论性文字,揭示出事件的主旨。如给日军的信后的两段议论,第一段文字阐明了聂荣臻关于要注重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思想主张;第二段文字则将日军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与共产党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对比,揭示了正义与邪恶的巨大差别;同时又以日本兵“中西”为例,论证了战
19、争中对敌政治工作的意义与效果。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叙,先是开篇点名事件在大战中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插曲,就下来就回忆起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以及后续美穗子及其全家的访华,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最后表明这个事件的意义,称为中日人民友好发热一段佳话。:行文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军的书信内容,使得回忆录具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能够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即使是拯救日本小女孩这一“小事”,如果事无巨细完全叙述出来,无疑也需要较大的篇幅。然而,文章仅交代了“拯救”的梗概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相处的若干细节,如“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
20、“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而将两个小女孩在指挥所生活的几天里的许多事情省略掉,从而使故事有梗概,有细节,又不至于显得过于烦琐,节省了篇幅,也为文中的议论留下了空间。挖掘主题:问题:“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1)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对待战争遗孤的救助,体现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证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实质就是不正义的战争,也促进了中日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2)从日本人民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的义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抗日战争实质上是维护和平和主权的战争,我们的战争只是针对那些入侵者而言的,而不是对日本人民的,是我们最终取得
21、胜利的保证,而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民众的态度,更加体现了我们中日友好的主题。3)个人而言,美穗子回访更加证明了中日人民的友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是战争受害者的中日人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美穗子就是一个事实的例子,美穗子的回访以及日本人民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日友情。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女孩这一故事的回忆,以及对战后这一事件在中日两国人民中产生的巨大反响的叙述,表现了八路军将士在战争中对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坚守,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情感,充分反映了革命的人道主义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良好祝愿。报纸资料美穗子回访聂帅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你对国际友谊的感想,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