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5 页,满分为100 分。考试用时 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2、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总计60分)1、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2、顾炎武强烈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B已有近代民权意识C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D儒学出现趋时更新3、“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4在历史
3、上,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下列对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进行挑战的观点有()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即理也” C“君权神授”D“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5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6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
4、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促进了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着西欧近代史的开端C导致教会权威的弱化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7在经历了中世纪漫漫长夜之后,欧洲文明进入了一个狂飙疾进的时代。这个时期从14世纪至17世纪绵延300多年,被称为()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8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因为()A绘画技术的发展B绘画内容的改变C人文主义的影响D宗教束缚的削弱9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典型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这是因为()A他的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驰名于世B他多才多艺,在艺术、科学、军事等领域均有贡
5、献C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D他奠定了近代绘画的基石10“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11伏尔泰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反映了伏尔泰()A认为人类应当勇于打破自然规律 B忽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C借助自然科学论证理性主义 D批判民主
6、、平等和自由思想12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学统治13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运动中,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14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15. 清
7、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1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马丁路德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最有可能是( ) A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而非苦修B 人要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不能靠教会C 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D 能否得到救赎是先定的,人无法改变17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
8、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18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A17世纪末 B1
9、8世纪末 C19世纪初D20世纪初19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20“当每个人都能够用照相机创造出写实的风景或者肖像后,对于艺术家来说,用颜料和画笔吃力地做这些事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因此画家开始考虑绘画不是复制实体。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据此可知因摄影技术的发展而开始被冷落的绘画风格是()A浪漫主义
10、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人文主义21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A日出印象B毕加索自画像 C卢昂大教堂D干草堆22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描述:“我们在画中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23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
11、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24在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中,梁启超以热情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他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这反映了梁启超主张()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B建立君主立宪制C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贵族共和制25“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革命性”在于倡导()A自强与求富 B民主与共和 C改良与革新 D民主与科学26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其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
12、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旨在说明()A进行社会改良的重要性 B推翻君主专制的重要性C开启民众心智的重要性 D政治形式变革的重要性27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学者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强调对本国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对该学者思想理解准确的是()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全面肯定传统文化C东西融合取长补短 D彻底否定西方文化281894 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这表明孙中山的思想()A处于改良的阶段 B旨在推翻清朝统治C实现了巨大转
13、变 D局限于经济领域29、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30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0分)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
14、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
15、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四: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材料五: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
16、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竹简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的观点,并分析宋明理学的影响。(8分)2、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6分)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 ?(8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9分)5.根据材料五,分析竹简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9分)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
17、 历史 科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13答案:D 14答案:D 15. 答案:C 16答案:C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B21.答案:B 22.答案:D 23答案:D 24答案:B25答案:D 26答案:C 27答案:C 28答案:A29、答案:C 30答案:A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1、观点: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每点2分,共4分)影响:使儒学发展为官方哲学;树立了重气节的民族性格;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每点2分,共4分)2、实践活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每点2分,共6分)3、 思潮:人文主义(2分)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欧洲启蒙运动。(每点2分,6分)4、提倡提出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打倒“孔家店”,批判旧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每点3分,共9分)5、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每点2分,答4点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