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9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20湖北长阳一中月考)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A2月份成熟个体数量大于8月份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C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D8月份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解析:2月份成熟个体的比例大于8月份,但二者数量不同,2月份成熟个体数量不一定大于8月份,A项错误;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2、项正确;2月份成熟个体开始繁殖,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C项正确;8月份该种群的未成熟个体较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项正确。2(2020陕西黄陵中学开学考试)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分析题图1可知,a是出生率,b是死亡率,A错误;E点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不是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应该是补充量
3、最大的点,B错误;分析图2可知,F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小于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G点净补充量为0,该点代表环境容纳量,即K值,D正确。3(2020江西南昌十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甲、乙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岛(均已封闭)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D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
4、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解析: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共生关系,A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天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有改变,B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均已封闭,因此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正确;6到8月乙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包括黄鼠狼的捕食,另外还包括竞争等,D错误。4(2020山东临沂模拟)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5、B)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解析: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K/2,B错误;在丙点时适当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速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的目的,C正确;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K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5(2020重庆中山外国语学校开学考试)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葫芦藓的影响,从某
6、化工厂到居民区每隔80米距离依次设置4个监测点,另在空气清洁的采集地设置了第5号监测点。实验共统计五次,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该实验结果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B除5号外,其他各监测点的葫芦藓均呈“J”型增长C该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D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数量的增加,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解析:葫芦藓属于植物,不能活动,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项错误;“J”型增长曲线是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规律,而监测点的环境显然不属于理想条件,B项错误;从坐标系中横坐标的含义和5条曲线代表的不同监测点离工厂的距离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污染物作用的时
7、间和污染物浓度,C项正确;从各曲线的不完全规则变化,特别是5号、3号可知,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不是逐渐下降的,D项错误。6(2020福建双十中学模拟)图甲所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表示出生率,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B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发生重合,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D种群增长速率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
8、素,A项错误;图甲中该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种群的增长速率虽在减小但仍然大于0,种群数量仍会增加,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项错误;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发生重合,即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对应于乙图上的时间点为c,C项正确;乙图的c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D项错误。7(2020湖南长沙模拟)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
9、量迅速降低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解析: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8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研究内容之一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D)A鲫鱼种群在t3后表现为“J
10、”型增长B鲫鱼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两种种群的K值D鲤鱼种群在t3时数量小于t2的数量解析:鲫鱼种群在t3后,不变且大于1,表现为“J”型增长,A项正确;鲫鱼种群在0t2段小于1,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t2t3段的大于1,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项错误;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两种种群的K值,C项正确;t2t3段鲤鱼种群小于1,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种群在t3时的数量小于t2的数量,D项正确。9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D)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0d时间段内
11、,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解析: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b两点出生率/死亡率都等于1.5,即出生率死亡率1/2死亡率,由于a、b两点的死亡率不一定相等,所以a、b两点的种群增长率不一定相等,A项错误;根据“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曲线上出生率/死亡率小于1时,出生率死亡率小于0,即增长率小于0,B项正确;ab时间段内,由于出生率/死亡率1,此时出生率死亡率0,即种群增长率大于0,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项错误;bc时间段内,当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时,种群数量逐渐
12、增加;当出生率/死亡率小于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D项错误。10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BC)A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为0BQ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C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解析:Q点时,银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此时种群的增长倍数为1,A项错误;NP段捕鱼后能使种群数量迅速回升,该时间段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而PQ段种群增长速率较低,捕鱼后种群数量不易回升,B项错误;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C项错误;增长速率大于0时,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银鱼种
13、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项正确。三、非选择题11(2020淄博高三仿真模拟)“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大。(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2016年6月种群C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可以预测,种群在2017年6月后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是下降,直接原因是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
14、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b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不是(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72只动物B,第二次捕获60只动物B,其中有标记的动物B有9只。根
15、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捕获并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480只,因此该种群密度是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2)据图可知,2016年6月种群C的生育前期和生育期个体较多,生育后期个体较少,可推知种群C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而2017年6月种群C的情况正好相反,可推知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由此可推知该种群在2017年6月后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是下降。(3)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b点对应的时间引入;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应在K/2之前,种群数量较少时,而b点已经远远大
16、于K/2,所以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4)同化量的两个去向分别为:一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余的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种群B和C为捕食关系,通过“气味”这一化学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2(2020湖南长沙模拟)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即种群密度效应。关于植物的种群密度效应,目前有一个基本规律: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即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如何,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根据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推测,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与
17、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填种群特征)直接决定的。(2)植物种群的最后产量恒定法则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是由于高密度下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3)科学家对某农田中的某甲虫进行了十年的调查与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该甲虫的数量调查不宜用样方法而适宜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该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据可知,此甲虫的环境容纳量为K1 (填“K1”“K2”或“K3”)。解析:(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结合分析,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植物种群的最后产量恒定法适用于种群,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种内关系导致的,即是由于高密度下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3)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例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的密度等。该甲虫的数量调査不宜用样方法而适宜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该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依据种群数量在K值(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分析曲线可知此甲虫的环境容纳量为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