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人口与环境素养导读体系构建课程标准知识构建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核心素养1.说明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掌握世界人口的稠密区和稀疏区。(区域认知)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3.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地理实践力)4.结合区域地理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为人口迁移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并结合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形成合理的人口规模。(人地协调观)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人口分布特点1
2、.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2)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以及西欧和等。2.人口分布规律(1)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人口密度分布地区稠密地区北半球地带稀疏地区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以及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2)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往往。内陆地区:通常。目前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岸千米以内的地区。(3)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4)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工业社会: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二、影响人口分布
3、的因素1.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1)气候:主要通过气温、等影响人口分布。(2)地形: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进而影响人口分布。(3)水资源和土壤水资源:在干旱地区,人们往往逐水而居,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或片状分布。土壤: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基础,通过影响农业发展影响人口分布。(4)其他因素:森林、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1)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以及宗教和地方习俗等。(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因素,有时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4、分布。三、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从黑龙江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2.我国人口分布:全国约94.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3.7%的地区,约5.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6.3%的地区。地理实践力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此线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人口地理分界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没有太大改变。(1)结合中国地形分布情况,总结我国人口分布情况和地形分布的关系。(2)总结我国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5、的关系。(3)总结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所决定的人口规模。2.特征:任何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3.警示意义:人口规模不能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别提醒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等也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仍可能较大,如日本。五、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
6、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因素。3.特征(1)人口合理容量的稳定性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相对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合理容量。(2)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人口合理容量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易混易错相同的土地面积,人口合理容量相同。不一定相同。人口合理容量除了受土地面积的影响以外,还要受资源、环境以及科技水平与消费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区,资源、环境、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不同,人口合理容量也不相同。关键能力整合突破考向一人口分布规律深化整合1.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原因分布
7、规律具体内容原因中低纬度规律世界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10N50N的中低纬度地区,其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0%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气温适宜,平原面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近海岸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异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不同植被带的农业布局不同,人口分布状况也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疏,降水多的地方人口稠密平原规律世界上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居住着全球近80%的人口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高山、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交通不便,加上气候寒冷、风力大等不利因素,人口较稀疏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8、(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世界上约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区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续表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水资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
9、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地多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影响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人口的分布也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稠密矿产资源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城镇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人口稠密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可能在较短
10、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历史因素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美洲和大洋洲等开发历史较短的地区,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思路典题透析【典例1】2019北京卷,40(2)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素养解读】试题以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图作为主要信息载体,推断老龄人口的分布特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同时要求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尝试解答题组训练突破(2020
11、山东德州模拟)“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下表所示)。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表,完成第12题。年份东南半壁西北半壁面积比重/%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km2面积比重/%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km2195343.2494.80139.5156.765.205.83200043.2494.59303.7856.765.4113.23201043.2494.41325.8456.765.5914.68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A.自然地理环境B.人口迁移方向C.计划生
12、育政策D.地域开放程度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A.巴西B.德国C.澳大利亚D.加拿大考向二人口合理容量规律深化整合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例如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比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大;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自然资源续表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人口合理容量越小科技水平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人口合理容量越小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
13、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对外开放程度因素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封闭地区资源越贫乏,人口合理容量越小方法技巧“四步法”分析区域人口合理容量大小(1)考虑该区域的资源状况。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一个区域的上述条件越好,人口合理容量越大。(3)考虑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
14、基于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在不超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追求并达到人口合理容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合理容量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项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点强调的是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一个区域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是“极大值”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一个地区适合养活多少人,是一个“适宜值”大小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15、可以对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2016上海卷,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项目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108m3778.5914.3283.41799.4耕地面积104hm2588.31528.18814.07414.95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素养解读】试题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的图表材料为主要信息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尝试解答题组训练突破人口压
16、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第12题。指标东部中部西部全国人口经济压力指数0.701.311.581.00人口资源压力指数1.300.931.011.001.关于人口压力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A.B.C.D.2
17、.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D.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核心素养专项提升热点透析河流与人类文明情境素材人类文明起源于河流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河流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文明类型,被人们认知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将其称为“大河文明”。依托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文明,依托恒河和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依托黄河和长江的古中国文明,这些大河文明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是人类文
18、明的起源和发祥地。河流先于人类存在于地球上,供养生命,使地球充满生机。下图是尼罗河流域示意图。命题视角【角度1】描述尼罗河流域的人口分布特点。【角度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为什么?【角度3】分析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角度4】说明亚马孙河流域没有成为古文明发源地的原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1.(1)不均衡性(2)东南亚北美东北部2.(1)中低纬度(2)人口稠密人口稀疏200(3)平原(4)散居稠密带二、1.基本(1)降水(3)线状物质2.(2)经济发展水平三、1.黑河2.东南部西北部地
19、理实践力提示(1)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2)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3)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方便,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西北内陆地区反之。四、1.经济技术水平自然环境五、1.经济技术水平生活质量2.对外开放程度3.(1)资源基础相对稳定关键能力整合突破考向一人口分布思路典题透析典例1思路导引分布不均西东东北劳动力养老压力加大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题组训练突破12.1.A2.B第1题
20、,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自然基础,它为人类居住提供了空间场所。我国“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地形崎岖,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稀疏;而“胡焕庸线”的东南半壁地形较为平坦,自然条件良好,是传统的农耕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相对密集。所以“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故选A。第2题,巴西东南沿海气候适宜,交通发达,人口集中,A错;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广大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口很少,C错;加拿大由于纬度位置较高,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南五大湖沿岸最集中,D错;德国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开发历史悠久,区域经济
21、发展较平衡,人口分布相对均匀,B对。故选B。考向二人口合理容量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思路导引资源资源的短板水资源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耕地答案C题组训练突破12.1.D2.B第1题,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资源环境压力小,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第2题,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人口少,不应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应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合理促进资源开发等第二产业的发展。核心素养专项提升热点透析河流与人类文明角度1沿尼罗河谷地呈带状分布。角度2尼罗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泛滥,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成为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发展。角度3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早期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久而久之,人口聚集,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文明。角度4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