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第卷选择题1. 所有原核细胞内都具有( )A. 内质网和中心体B. 核糖体和线粒体C. 核糖体和细胞膜D. 细胞膜和叶绿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原核细胞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的细胞器,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以下生命系统中,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A. 一片草原B.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C.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D.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答案】B【解析】【详解】一
2、片草原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综合,叫做种群。依据定义可知“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为群落,B正确,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属于种群,C错误;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不属于任何一个层次,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定义,意在考查对定义的理解应用。3. 组成核酸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和磷酸的种类分别是( )A. 2、5、8、1B. 1、2、5、8C. 8、2、5、1D. 2、5、5、1【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
3、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构成核酸的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2种;组成DNA的碱基有A、T、C、G,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故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5种;根据五碳糖不同,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4分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核糖核苷酸也分4种,故共有8种核苷酸,磷酸均相同,为1种故组成核酸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和磷酸的种类分别
4、是2、5、8、1故选A。【点睛】注意总结:凡是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都含两种核酸(DNA和RNA),则必然含有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2类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别包括4种,共8种核苷酸)、5种碱基(A、G、C、T、U)、1种磷酸。4. 下列结构中,其成分含有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线粒体 细胞核 细胞膜 中心体 高尔基体 叶绿体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正确; 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膜,但细胞核非细胞器,错误; 细胞膜具有膜结构,但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错误; 中心体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没有膜结构,错误; 高尔基体为
5、单膜囊状结构,正确; 叶绿体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正确,选D。5. 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A. 血红蛋白B. 呼吸氧化酶C. 胃蛋白酶D. 性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到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中经过折叠包装以小泡的形式从内质网中排除,然后,再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经过一定的修饰之后,在从高尔基体上以出芽的形式被高尔基体的包被,以小泡形式逐渐接近细胞膜,再与细胞膜融合,蛋白排除细胞。【详解】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其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的是分泌蛋白,血红蛋白是胞
6、内蛋白,不是分泌蛋白,A错误;呼吸氧化酶是胞内蛋白,B错误;胃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是分泌蛋白,C正确;性激素是脂质,不是分泌蛋白,D错误。【点睛】胞内蛋白在细胞中游离核糖体上合成,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蛋白在附着核糖体上合成,合成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出细胞外。6.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什么特性A. 自由扩散B. 流动性C. 主动运输D. 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
7、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的功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详解】人工膜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是指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下列有关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生物的遗传与细胞质无关B. 核膜独特的双层膜结构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D. 细胞的正常代谢离不开细胞核和细胞质的
8、共同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细胞核的生存必须有相应的细胞环境。据此解答。【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少量DNA存在于细胞质中,且细胞质为细胞核中DNA复制提供原料和能量,故生物的遗传与细胞质也有关,A错误;B、核膜独特的双层膜结构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正确;C、细胞核内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为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提供原料、酶和能量,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C正确;D、真核细胞的正常代谢必须在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共
9、同作用下才能完成,D正确。故选A。8. 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原生质层。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乙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甲表皮细胞放入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且发送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改变
10、细胞液的浓度;乙表皮细胞放入较高浓度的甘油溶液中,开始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在甘油分子进入表皮细胞,使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甘油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之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9.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
11、阶段参与反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有水生成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10.储存水果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储存时间,主要是由于 ( )A. 抑制有氧呼吸B. 促进无氧呼吸C. 抑制无氧呼吸D. 促进有氧呼吸【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利用。属于考纲识记层次,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理解O2含量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影响。【详解】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促进有氧呼吸。充加CO2或抽取空气,O2含量降低,主要目的是抑制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延长蔬菜、粮食储存时间。故选A。11.下
12、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用淀粉作实验底物B. 蛋白质鉴定:将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C. 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观察D.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叶黄素【答案】C【解析】【分析】(1)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不同,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调节pH值所营造的酸性环境会干扰斐林试剂(碱性)对淀粉的检测,碱性环境会干扰碘液与淀粉的蓝色反应,斐林试剂的碱性会影响淀粉酶的活性。(2)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先向组织样液中加
13、入A液(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0.01g/mL CuSO4溶液)4滴,摇匀。(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叶肉细胞因其细胞质中存在叶绿体而使其呈现绿色,而液泡是无色的,这样可以形成参照,有利于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观察。(4)分离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分子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通过扩散而分离开。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详解】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不同,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对实验结果有干扰,因此不能用淀粉作实验底物,A错误;B、蛋白质鉴定时
14、,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B错误;C、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而使其细胞质呈现绿色,而液泡是无色的,这样可以形成参照,所以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观察,C正确;D、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D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 分子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B. 细胞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 ATPC. 细胞代谢加快时 ATP 与 ADP 之间的转化加快D. ATP 的组成元素与核酸相同,与磷脂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
15、P,“A”代表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代表普通的化学键。无氧呼吸仅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TP、核酸与磷脂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详解】A、ATP 分子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A错误;B、细胞缺氧时,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供能增多,因此 ATP 与 ADP 之间的转
16、化加快,C正确;D、ATP 组成元素与核酸和磷脂的相同,都是C、H、O、N、P,D错误。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 13.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时刻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膜模型称为_。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膜;细胞膜功能主要是由构成细胞膜的_来承担的。(2)植物根细胞吸收K+是以_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根细胞内与之相关的细胞器主要有_(写出两种即可)。(3)被动运输两种方式的区别是_。(4)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_ 。【答案】 (1). 流动镶嵌模型 (2). 选择透过性 (3). 蛋白质 (4). 主动运输 (5). 线粒体、核糖体 (6). 协助扩散需
17、要载体蛋白,自由扩散不需要 (7). 糖蛋白【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保持该特性。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1)被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乙醇、苯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动力:浓度差。(2)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K+、Na+、Ca2+、氨基酸等;动力:能量(ATP提供)。【详解】(1)细胞膜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功能主要是由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来承担的。(2)植物根细胞吸收K+
18、是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3)被动运输两种方式区别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自由扩散不需要。(4)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糖蛋白。【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关知识,明确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生活实践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面。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装置可分别用来探究酵母菌的_和_ 。(填呼吸类型)充分反应之后,在_ (填“A”或“B”)的反应液中加入橙色的酸性_
19、,溶液的颜色变成灰绿色。(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下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低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b(填“”、“”或“”)。图乙所示细胞处于_状态。【答案】 (1). 有氧呼吸 (2). 无氧呼吸 (3). B (4). 重铬酸钾 (5). (6). 质壁分离【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
20、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1)该装置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所以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酸性重铬酸钾用于检测酒精,酵母菌在无
21、氧的条件的下产生酒精,所以是取B溶液鉴定。(2)c是半透膜,在渗透装置中,溶液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扩散至高浓度,所以ab。图乙液泡收缩,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点睛】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熟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和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15.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离不开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酶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一)实验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和实验乙: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1)提供唾液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进行甲、乙实验探究,甲实验应选择_酶。(2)乙实验自变量是_,甲和乙实验共同的无关变量有_(列举两点)。(3)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酶活性几乎完全
22、丧失。请推测其原因_。(二)实验丙流程和现象如下:A组: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B组:蔗糖溶液+唾液淀粉酶加入斐林试剂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组:蔗糖溶液+蔗糖酶加入斐林试剂 _砖红色沉淀(4)实验丙的实验目的是_。【答案】 (1). 唾液淀粉酶 (2). pH(梯度) (3). 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 (4). 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 (5). 出现 (6). 验证(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酶的专一性【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
23、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条件下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1)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唾液淀粉酶。(2)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自变量是pH(梯度);无关变量可以从环境条件和实验材料考虑,所以甲和乙共同的无关变量有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
24、3)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活性几乎完全丧失。(4)根据A、B两组可知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水解,B、C两组可知蔗糖酶只能将蔗糖水解,由此可推断实验丙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点睛】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注意:一是建议不选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因为过氧化氢在较高温度下会自然分解,会干扰实验结果;二是实验过程中温度为自变量,其他的无关变量如pH、酶量和酶浓度、底物量等需要相同且适宜,已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6.下面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1)图中步骤加入研钵内的物质为:A_10 mL,作用是_;B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充分;
25、C_少许,作用是_。(2)图中步骤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3)图中步骤中加盖的目的是_;色素带最宽的是_。【答案】 (1). 无水乙醇 (2). 溶解色素 (3). 二氧化硅 (4). 碳酸钙 (5). 防止色素被破坏 (6). 细、齐、直 (7). 防止层析液挥发 (8). 叶绿素a【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原理(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2、方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4)分离色素;(5)观察与记录。3、实验结果:【详解】(1)研磨时需要加入3种物质:10mL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利于细胞和叶绿体破碎;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中的镁被氢取代而破坏叶绿素,研磨时需加入少许碳酸钙中和有机酸。(2)滤纸剪去两角作用是防止两边色素扩散过快。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3)由于层析液有毒,而且容易挥发,所以要加盖。色素带宽度是由各种色素含量不同造成的,含量越多,色素带越宽,一般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点睛】熟悉“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