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学案设计:审题: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2、掌握胜、兵、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3、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4、通过三个句子加强三种特殊句式的理解。学习重点:掌握文言句式和实词虚词。自主预习:课下自读课文三遍 之后要背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音形易错字词; 3、诵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语感当堂作业: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一部记录( )言行的( )体散文集,由( )记载。2、()、()、()、()合称为“四书”。3、孟子(约前
2、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是记载( )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4、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 )。5、孟子思想的核心是“ ”思想,表现在:民本思想邦国的主权在民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政事以民为归宿用人以民意为准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反对不义的战争6、写出两句孟子的名句( )、( )二、字音字形:1注音 移其粟( )于河内 弃甲曳( )兵 数( )罟( )不入洿( )池 不可胜( )食 衣(
3、 )帛( )然而不王( )者 谨庠( )序之教2、通假字 (1)无失其时(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课后作业:A级背诵课文第二段,B级背诵课文前五段设计者:审核者:授课时间:2011年 月 日寡人之于国也学案(二)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胜、兵、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2、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3、通过三个句子加强三种特殊句式的理解当堂作业:1、翻译下文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一词
4、多义数(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4)数罟不入洿池 ( )发(1)百发百中 ( )(2)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 (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直(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3)系向牛头充炭直 ( )兵(1)非我也,兵也 ( )(2)穷兵黩武 (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4)草木皆兵 ( )胜(1)驴不胜怒,蹄之 (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课后作业:1、A级背诵课文第五段,B级背诵课文全文2、比较下列虚词在各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寡人之于国也于移其粟于河内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察邻国之政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王好战,请以战喻以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则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学案(三)设计者:审核者:授课时间:2011年 月 日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2、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合作探究:1、这篇课文
6、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2、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3、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对孟子“仁政内容应如何理解?4、联系生活,谈谈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5、从本文看,孟子论辩艺术有什么特点?课后作业:1下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pio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sngC数罟不入洿池cD谨庠序之教yng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B河东凶亦然(荒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D数罟不入洿池(密)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不可,直不百步耳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下列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填然鼓之B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人死,则曰养生丧死无憾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5下列词语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咏而归A弃甲曳兵而走B或五十步而后止C然而不王者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6下列词语解释相同的两项()()A斧斤以时入山林B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五十步笑百步D请以战喻E申之以孝悌之义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申之以孝悌之义8、A级背诵课文第六段,B级背诵课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