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04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整合近(今)体诗中国古典诗歌按发展源流可分为诗、词、散曲三种。在“古诗”中又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古体诗与今(近)体诗。这里,重点介绍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它有四项基本要求:1句数、字数有规定。律诗为八句,或五言或七言;绝句为四句,或五言或七言。2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一般要求押平声韵,中间不得换韵。3各字的平仄有规定。所谓平仄,指古代汉字的声调,平声大概等同于今天普通话字音的一、二声调,仄声大概等同于今天普通话字音的三、四声调。近体诗每句各字的平仄、上下句中各字的平仄都有规定。如五言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虽然今天写近体诗不必严格遵照这些要求,但是读诗者了解这

2、些要求会更好地体会近体诗的声韵之美。4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如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另外,近体诗的结构也很讲究,一般要求起、承、转、合。因此,有人形象地把近体诗称做“戴着镣铐跳舞”。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待以后专题专门讲。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分,主要从上述四方面进行。另外,从时间上亦可区分。隋唐以前的诗均叫古体诗,隋唐以后的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股发展。近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近体诗(格律诗)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盛唐时期除出现李白、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诗人。他们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

3、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这两派诗人虽然没有提出各自的创作主张,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题材到诗体,都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内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或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或厌恶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风格多恬静淡雅,以近体诗居多,尤其是五言律诗。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受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他的思想和诗作以四十岁为界

4、,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作意气风发,后期诗作多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易把握的禅理。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因情造景,即有了某种情,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出某种情来。在他的山水诗中,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隋唐以来一百几十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的生活逐渐关注,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反而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做求取功名的新出路。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

5、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边塞诗派多以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及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反映战争生活的艰苦,抒发为国立功、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及不满现实的情绪。诗体以乐府歌行及五、七绝句居多。高適和岑参是边塞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后世合称“高岑”。高適的诗歌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不光有才气,还有实际的政治才干。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

6、边塞诗人,在8世纪50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像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另一个重要的边塞诗人李颀,擅长写七言古诗。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禄,却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着白日飞升。古诗中细节的艺术魅力一、理论讲解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诗歌的特质在于它的形

7、象性,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塑造诗歌形象的重要方法,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形象的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本专题诗歌中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细节描写十分典型,细节描写属于高考古诗文阅读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范畴,下面我们就这一手法作一详细的讲解。一首诗歌,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练、集中、韵味无穷。像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的记载,苏东坡也以较长篇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会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

9、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并将其作为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涵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在古典诗歌中,细节描写有着奇妙的艺术表现力。往往能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让人见一叶可知天下秋。抓细节的分析,在诗

10、歌鉴赏中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优秀的诗作中都有典型且蕴涵丰富的细节描写,分析它可准确把握诗歌的意旨。二、真题剖析(2004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歌抒写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思,作者抓住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三、技法规律鉴赏分析细节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

11、手:1分析它是如何有益于主题思想的阐明的;2从作品的整体来考察,从它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角度分析。如杜甫北征诗中,描写“小儿女”身上的补丁:“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运用这个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杜甫家人艰难的生活。破衣服补上这块颠三倒四的绸子补丁,说明其家人穷得连一块合适的补丁也没有。在“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的气氛烘托下,又与小儿女“垢腻脚不袜”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细节的艺术生命力,耐人寻味。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柴门小童形象?是如何塑造的?答案作者用“疑”、“急”两个

12、刹那间的动作细节,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使诗歌中透着一股扑面而来的乡村生活气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注,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孤坐的“影”陪伴着抱膝孤坐的“身”,形影相吊。

13、这一细节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首先从题目及整首诗歌中把握诗歌大意,诗歌是作者在邯郸驿馆的思家之作。其次回答赏析诗句的题目的原则是要始终扣住诗句来回答问题。对诗句中的名词要关注,将其作为意象来把握其中的关系,自然地引申出对作者心情的评价。1大唐“开元盛世”宰相张九龄张九龄诗情致深婉,又包含了积极求取人生价值的热情,具有动人的生机,成为盛唐气象的先驱,对扭转初唐浮靡虚饰的宫廷诗风起了重要作用。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张九龄贬到岭南任职,由于五岭的阻隔,岭南地区交通不便

14、,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暂时辞官返乡供养母亲的张九龄,看到家乡百姓翻越南岭的艰难,决心开凿大庾岭,加强岭南岭北的贸易往来,改善百姓的生活。于是不顾一切离开官场,上奏唐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允许。岭南荆棘丛生,山石嶙峋,开凿工程十分艰巨。张九龄此举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被传为千古佳话。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忧国忧民”、“博爱”、“坚强”、“乐观面对生活”、“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话题的作文中。张九龄贤明正直,不辞劳苦,敢于谏诤,忧国忧民,推行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虽贬职仍心系黎民苍生,可歌可泣,为时人所敬仰。2边塞诗人高適高適的性格,落拓不拘小节,务功名,尚节义,喜言王霸大略,衮衮不厌,属于

15、心胸豁达、擅长纵横论辩的一类。他是一个十分切于实际,不务虚名,精明能干,不肯妄自菲薄的人。借助安史之乱的契机,“义而知变”,扶摇直上。他自己有一句话:“时平位下,世乱节高。”天下昏乱,忠臣乃见。高適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以功名自许,一年之中,连迁左拾遗、监察御史、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大夫数职,转眼之间,就做到了淮南节度使。自唐以来,诗人显达至节度使者,唯高適一人而已。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有为”、“机遇”、“性格与成就”、“气节”、“实践”等话题的作文中。高適注重人生实践,务实尚节,善抓机遇,积极有为。陈寅恪:没有学位的大师史学大师陈寅恪,毕生没有获得任何学位。陈寅恪的侄儿陈封雄说:“寅恪叔被

16、人们尊为教授之教授,而他本人终其一生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有。他在国内的学历是吴淞复旦公学毕业,那时(1909年)复旦公学还不能算正式大学,也不授予学位。”抗日战争后期,陈封雄曾经问陈寅恪:“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陈寅恪回答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陈寅恪还说,他自20岁到了德国后,就立志要尽量多学几种语言文字。为此,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知识找资料方面,对于能不能获得学位,并没有放在心上。类似情况在德国大学里非常普遍,大家认为,“只要能得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活学陈寅恪是真正求知的人,他不为名誉,不为学位,只为求得真知。反

17、观现在的一些人,证书、名誉一大堆,却是腹内空空。真正应了古人那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巧用“大师”、“求知”、“学历与学力”青春盛唐李泽厚著名诗人兼学者闻一多曾经相当敏锐地论说了诗歌由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渡,指出“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荒漠”。诗歌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代表这种清新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闻一多强调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多么漂亮、流畅、优美、轻快呵!特别是后者,闻一多

18、再三赞不绝口:“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实,这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的顶峰,经由以王勃为典型代表的“初唐四杰”就要向更高的盛唐峰巅攀登了。它更实在,更成熟,开始走向社会生活和现实世间。“四杰”之后,迎来了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展现了盛唐之音的鲜花怒放。它首先是由陈子昂著名的四句诗

19、喊出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满腹牢骚、一腔孤愤的,但它所表达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先的伟大孤独感。它豪壮而并不悲痛。同样,像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晨图画,它清新活泼而并不低沉哀婉。这就是盛唐之音。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会氛围中,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壮丽动荡的一面为边塞诗派占有,优美宁静的一面则由所谓田园诗派写出。像王维的鸟鸣涧名句:“人闲桂花落,夜

20、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忠实、客观、简洁,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更深刻地反映着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