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229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仿真测三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滨州)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据此推断,该制度()A彻底打破了特权垄断B加强了中央集权C是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 D最早出现于唐代【答案】B【解析】A项中的“彻底”不准确;科举制只是促进了唐诗繁荣,最早出现于隋朝,排除C、D两项。2(2015湖北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

2、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答案】D【解析】秦朝之后建立汉朝,汉初以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从题干信息“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A、C两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胜利”的意义,故选D。3(2015天津滨海新区)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C当

3、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15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主要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发现,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4(2015新疆模拟)据太平天国史料专辑记载,迟至1861年,在江苏吴江地区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熏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石。这说明()A太平天国尚未控制该地区B吴江地区的土地关系没有改变C大地主支持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的政权性

4、质已经蜕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个纲领,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但是,由于当时的战乱的社会现实,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的在太平天国的控制区真正实施,在很多地区,地主仍占有大量土地,农民依旧没有得到土地,所以,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B项正确。根据所学江苏吴江地区是太平天国的控制区,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一直是农民阶级的政权,性质未变,表述错误。5(2015长沙)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后,附近各县因棉纱供应方便,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A洋务运动有利于经济发展B洋务企业有利于抵制侵略C君主

5、立宪有利于社会进步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洋务运动,故A项错误;清末立宪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的君主立宪并不是实质性的改革,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可知手工业获得了发展,由此可见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故D项正确。6(2015天津滨海新区)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

6、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答案】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野心急剧膨胀,想通过侵略扩张实现亚洲强国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明显是为日本侵略做掩盖,不符合历史事实,故B项正确;材料中“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说明对中国文化的蔑视,故C项错误;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7(2015郑州三模)“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7、D改良主义【答案】C【解析】依据“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可知,该思想关注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公平,应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C项正确。8(2015安徽六校教研会)“不成文法来自习俗确认的规范。事实上,经使用者的同意所确认的持久的习惯,扮演了法律的角色。”同时,为了保障自由,还得对权力做相当的限制,“如果主人的逞凶被认为不可忍受,他们将被强制以好的条件出卖奴隶。”由此可知习惯法()A没有共同的约束效力造成社会矛盾B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有一定作用C完全是为了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工具D是奴隶社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囚笼【答案】B【解析】由“

8、如果主人的逞凶被认为不可忍受,他们将被强制以好的条件出卖奴隶”可知习惯法对奴隶主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习惯法的约束力,A项与题意相反;材料体现对奴隶主贵族的限制,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D项所述信息,D项错误。9(2015吉林实验中学)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A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B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C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D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

9、查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孟德斯鸠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运用经典力学的理论论证自己思想的科学性,说明科学进步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而启蒙思想本质上是人文精神的发展。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二者谁先谁后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科技的进步对思想进步的影响;D项材料并未体现。10(2015淄博5月)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议题是()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制定社会主义建

10、设总路线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予以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11(2015郑州三模)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小布什诉戈尔案”轰动政坛,源于共和

11、党候选人小布什和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几十张选票的有效性上产生争议。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违宪。该材料()A体现国家权力机关权力分立B展现最高法院掌控国家行政权C证实总统胜出无需选民志愿D证明司法机关现实凌驾于行政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小布什诉戈尔案”表明在总统选举上存在争议,最终通过最高法院进行裁定,体现最高法院对总统选举具有一定的制衡性,反映美国国家权力机关总统、最高法院、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分立与相互制衡,A项正确。美国是三权分立、彼此制衡,没有哪一种权力绝对凌驾于另一种权

12、力之上,B、D两项错误;总统是选民间接选举产生,C项错误。12(2015淮安)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解。从材料“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可知,该文学流派完全是反传统的写法,属于现代主义,故D项正确。

13、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52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8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25分)(2015湖南5月联考)被历史学家称为“哥伦布交流”的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介入,彻底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文化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他们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欧洲人以前从未吃过块茎类食物,圣经中也没提到过马铃薯;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的种

14、族的主要食物在欧洲,甚至在马铃薯被称为“魔鬼的苹果”的苏联,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马铃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欧洲文化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材料二“玉黍(玉米)生地瓦砾山场皆可植,其嵌石砷尤耐旱,宜勤锄,不须厚粪,旱甚亦宜溉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包世臣齐民四术“三十年前,从无开垦者。嗣有江苏之淮、徐民,安徽

15、之安庆民,浙江之温、台民,来杭湖两属之各县,棚居山中,开种苞谷(玉米)近己十开六七矣。每遇大雨,泥沙直下,近于山之良田,尽成沙地;远于山之巨浸,俱积淤泥,以致雨泽稍多,溪湖漫滋,田禾淹没,岁屡不登他日之钱粮何出,犹其后焉者也。”汪元方请禁棚民开山阻水以杜后患疏(185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玉米种植的两种态度及各自理由。(10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美洲作物传播的主要因素。(5分)【答案】(1)变化:从不友好到接受。(2分)原因:思想观念变化;科学进步;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战争影响。(8分)(2)态度:包世臣支持、汪元方反对。(2分)包的理由:易于种植;拓展

16、耕地面积;工本轻;收成多。(4分)汪的理由:过度垦殖导致生态破坏;影响正常粮食生产和财政收入。(4分)主要因素: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思想观念;科学技术水平;人地矛盾;政府政策。(任意三点5分)【解析】(1)中第一小问中“变化”,依据材料中“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文化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的信息从“从不友好到接受”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原因”,据“被征服的种族的主要食物”“拿破仑战争时期”“工业革命”等信息来分析作答。(2)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二中“玉黍(玉米)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说明持赞同态度,依据材料二中“三十年前,从无开垦者近己十开六七矣

17、”说明玉米开垦导致环境土壤破坏,说明反对玉米种植;理由结合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中“原因”,结合材料中“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思想观念、科学技术水平、人地矛盾以及政府政策”角度说明。14(12分)(2015吉林实验中学)美国“边疆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如下图)。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答案】比

18、较: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3分)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王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3分)与之相反,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现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3分)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个非常新颖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代表着以后历史考试的潮流,引入了新的史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

19、题。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既要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理解上一幅图即1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宗、藩”是关键的字眼。又要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理解下一幅图即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特别是要突出清朝的落后疆界观。请考生在第15、16、17、18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5湖北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认为“养廉银”乃“上不误公,下不累民,无偏多偏少之弊,无苛索横征之扰,实通权达变之善策”,谕令“通行天下”。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

20、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等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1985年的政府工作人员收入是:总统年薪24.3万美元,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部长年薪17.2万美元,常任秘书年薪13.4万

21、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高级公务员年薪是6.58万美元。再看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他们工资收入月平均为10800新元,是产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约600新元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优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

22、收益。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答案】(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分)(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6分)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养廉反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从根本上建立了反

23、腐的有效机制;严格官员选拔与加强操守教育也是反腐养廉的重要保障。(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3分)【解析】本题考查雍正养廉银制度与新加坡的养廉政策等,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信息“将州县之火耗重者严行裁汰”“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加以回答。第(2)问,从材料中新加坡与美国对比情况、“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等加以回答第一小问

24、;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15新疆模拟)材料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正像五十二年前他叔父所做的那样。一年后,他恢复帝国,自称拿破仑三世。于是在相距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两次走上同一条道路:革命共和帝国。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法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革命。这以后法国的各派政治力量都进入合法斗争,和他们的英国同僚一样,规规矩矩坐在议会大厅中用举手来改变政局了。从1789年起,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用革命来解决政治问题,造成激烈的社会动荡,但当问题真正解决时,却没有用革命的手段。这就是法国的政治现代化之路。摘编自钱乘旦走向现代国家之路(1

25、)用史实说明法国“两次走上同一条道路”的表现,据此概括法国政治现代化之路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的政治现代化之路“当问题真正解决时,却没有用革命的手段”的原因。(5分)【答案】(1)表现:法国1792年八月起义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3分)1848年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3分)特点:经历不断的革命历程;政权更替频繁。(每点2分,共4分)(2)原因:共和派力量的加强;君主派内讧力量削弱;各派政治力量都采用合法斗争手段。(共5分)【解析】(1)问第一小问,说明法国“两次走上同一条道路”的表现,即革命共和帝国的道路,结

26、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是1792年八月起义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第二次是1848年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第二小问法国政治现代化之路的特点,要结合整个法国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确立的过程来总结,可得出曲折性、反复性、不断的革命性。政权的更迭频繁等特点。(2)问“当问题真正解决时,却没有用革命的手段”的原因,要注意理解这句话是指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通过议会投票,以确定宪法的和平方式实现,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先从共和派力量的壮大,君主派力量的削弱角度思考;其次要从此时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趋势为合法斗争的角度思考即可。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15淄博5月)

27、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场战争难以界定,但古往今来的世界性战争还是可以进行明确的: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是从15世纪出现的殖民战争开始的。这种以控制土地和资源、进行掠夺、奴役和剥削为目的的殖民战争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结束。第二次和第三次世界性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大战把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战场。发生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是一种世界性的军事对峙,可谓第四次世界性战争。第五次是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至今,全球性的“反恐”战争仍然看不到结束的尽头。随着美国在2011年发布的军事战略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其“全球军事领导力”,这标志着美国正开启一场新的世界性的软实力博弈

28、战信息战。这场新战争可以认为是第六次世界性的战争。据2011年10月10日新华网专家访谈:美开启“第六次世界战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六次世界性战争的各自特点。(9分)(2)朝鲜战争持续四年(19501953),有近20个国家参与,但材料没有把它视为“世界性战争”。这样做是否合适?为什么?(6分)【答案】(1)特点:第一次是掠夺土地资源,奴役剥削他人的殖民战争。第二次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三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次是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之外的其他一切对抗形式。第五次是美国发动的反对国际恐怖势力的战争。第六次是世界性软实力博弈战(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信息战)。(9分)(2)合适。理由:朝

29、鲜战争战场范围仅仅局限于朝鲜半岛,并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参战国家间并未互相宣战,故仍属于局部战争。(6分)或不合适。理由:朝鲜战争参与国家众多,背后是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具有世界性;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插手,组建联合国军参战,使战争不再是单纯的区域战争,故可视为世界性战争。(6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殖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阿富汗战争;信息战争;朝鲜战争。(1)第一次从材料“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是从15世纪出现的殖民战争开始的。这种以控制土地和资源、进行掠夺、奴役和剥削为目的的殖民战争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结束”来归纳;第二次和第三次世界性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

30、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三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次是两大阵营的冷战,特征是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之外的其他一切对抗形式;第五次根据材料“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可知是美国发动的反对国际恐怖势力的战争;第六次根据材料“这标志着美国正开启一场新的世界性的软实力博弈战信息战”归纳为世界性软实力博弈战。(2)可以任选一观点来回答。合适,从朝鲜战争战场范围以及朝鲜战争属于局部战争;不合适,从参与国家众多、联合国军参战的角度回答。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5武汉5月)材料端方在清末,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

31、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中,他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罪名是在慈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清王朝的倒计时的几个月,端方被重新起用,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不久就赶上保路运动。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尽管端方刻意隐瞒武昌的消息,但他所带领的这一团士兵,还是变得躁动起来。端方闻到了气味,却无处可逃,被士兵斩首。就这样,端方成了清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

32、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端方作为满清能臣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端方成为“牺牲者”的原因。(8分)【答案】(1)端方作为满清统治集团中的开明派;主张学习西方,积极推动改革,支持戊戌变法,推动预备立宪;同时也积极镇压革命党和保路运动。(7分,一个要点3分,二个要点5分,三个要点7分)(2)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互相倾轧;清政府一再拖延改革,错过改革良机,导致革命浪潮不可阻挡;作为“能臣”,始终处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最容易被时代淹没。(8分,一个要点4分,二个要点6分,三个要点8分)【解析】(1)本题依据“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等信息归纳即可。(2)本题可从清政府政治腐败、必然走向灭亡,20世纪初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方面去分析,可看出端方尽管个人能力出众,思想开明,但由于始终处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最容易被时代淹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