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19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教学案 练习:专题3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 (2)国内:新中国成立,进行新政权的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基本方针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间:1954年。

3、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结果: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4)参加万隆会议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时间:1955年。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成就: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经过: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

4、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背景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2)概况: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外交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增长,维护世界和平还是有希望的。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

5、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和周边环境。(2)表现不结盟政策: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多边外交: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3)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2新时期重大外交活动(1)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作为安理

6、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对重大国际事务的决策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组织的维和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3)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4)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获得热烈反响。(5)意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

7、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思考探究 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1)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2)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造成了中共与美国的敌对关系。(3)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4)两大阵营对峙,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思维点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

8、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一边倒”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知识拓展 “求同存异”(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

9、,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易混易错 区分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1)中美正式建交不是1972年,而是1979年。(2)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思维点拨 我国对外关系(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2)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

10、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

11、都有所获。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说明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是时代的产物,是由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决定的。2史料二淡化了社会意识形态,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不论社会制度)和平等性(不论大小强弱)的特征。3根据史料三“不同意见”和“共同愿望”的信息可以判断史料反映了“求同存异”的方针。4史料四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表明中美关系缓和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史料运用1指出史料一中“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答:_答案体现:同苏联等

12、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答:_答案(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答:

13、_答案共同愿望: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策略:“求同存异”。4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有哪些?答:_答案(1)从美国一方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2)从中国一方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点考虑:一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三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比较

14、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影响保障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大意义(1)两国关系:对中美而言,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不正常的状态,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2)国际地位: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减轻了苏联霸权主义对两国的威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维护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

15、与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3)经贸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两国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4)中国外交转机:尼克松总统访华,促使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形成了中国外交史上又一次建交高潮。(5)中国国际地位:中国处于美苏两极的中间,处于关键性的制衡地位,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16、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树立负责任形象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杨洁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你读史1.史料一表明

17、新时期中国仍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2史料二反映了从中苏结盟到中俄伙伴关系的发展。解读史料应结合历史背景的变化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3史料三表明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坚持对外开放,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其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答:_答案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不结盟。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答:_答案背景:中苏(俄)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

18、成为时代主流。3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答:_答案变:从新中国初期提出“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到新时期“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适应了世界形势变化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推动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不变: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全面认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

19、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2016全国卷T31考频5年1考(2016全国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20、%。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考查点知识考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1965年与1957年相比,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增加。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以苏联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外交政策的结果,故B项正确。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推行全方位外交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华经济封锁,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命题角度1

2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19安徽定远期末)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确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A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故选A项。命题角度2中美关系正常化(2020江西南昌摸底)1949年10月5日英国表示愿与新中国建立非正式关系,中国政府没有理睬英国的这一要求。12月6日英国宣布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

22、府。但1972年,中英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关系。推动中英建交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一体化 B英国实力衰落C中美两国建交 D尼克松访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2年,中英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推动了西方国家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选D项。欧洲一体化自1951年煤钢共同体开始,排除A项;二战后英国在60、70年代发展处于“黄金时期”,排除B项;中美两国建交是1979年元旦,排除C项。命题角度3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2020河北衡水摸底)2017年“两会”上,外交部长王毅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

23、,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B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金砖”“扩大金砖的朋友圈”可知,中国通过金砖机制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促进金砖国家的发展,故C项正确。“金砖”概念的提出是为促进金砖国家的共同发展,不仅是中国的发展,更不是中国要领导国际经济,排除A、B、D三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1949年7月19日,邓小平在信中写道:“我们提出的外交政策的一边倒,愈早表现于行动则对我愈有利不但可以立于坚固的基础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

24、”邓小平这一言论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对华采取孤立政策B独立自主外交的需要C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进行D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1949年7月19日”很容易推断出当时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即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故选D项。A、B、C三项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2(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双重角色。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从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向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产生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A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B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需要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改革开放及经

25、济发展的需要答案B解析外交政策的转变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需求,材料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需要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因此在外交对象方面发生了转变,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依然是两极格局,并未有重大变化,排除A项;外交文化交流对象转变是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C项不是原因,排除;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D项。3(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B遵循互

26、不干涉内政的原则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会见缅甸总理时说“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表明遵循互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万隆精神是万隆会议的产物,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D项错误。4(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了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与更多

27、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英、法”“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A项正确。B项内容为亚非会议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5(2019贵州铜仁一中高二期末)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

28、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些现象说明()A“一边倒”利于我国外交发展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签订了一些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有力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故B项正确

29、。“一边倒”是指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交往,故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故D项错误。6(2020广东茂名摸底)下表是1969年到1971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969年1970年1971年比例71.4317.243.13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B中日两国实现了建交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已根除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的比例是在不断下降的,产生这

30、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中美关系也有改善的趋势,中国也于1971年重返联合国,故选D项。第三世界未控制联合国,排除A项;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B项错误;此时,中国国内“左”倾思想没有根除,C项错误。7(2019湖北重点中学二联)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二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可知,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1969年,主要是亚非欧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要原因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亚非发展中国家崛起,欧洲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项正确。中美关

31、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A项错误;“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故D项错误。8(2019黑龙江高二期末)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时说:“这次访问,我是由东京直飞北京的,我再一次深深感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这一讲话()A表明日本对侵华战争反省深刻B表明中日关系改善未受他国阻挠C开启了中日官方交往的先河D淡化了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责任答案D解析田中用“添了很大的麻烦”来描述日本过去几十年对中国的侵略及其损害,表明日

32、本对于侵略中国的历史,认识并不深刻,淡化了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责任。故选D项。这一讲话表明日本对侵华战争的反省不够深刻,排除A项;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受到了他国阻挠,排除B项;中日建交开启了中日官方交往的先河,而不是这一讲话,排除C项。9(2019江苏扬州高二期末)“新时期中国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是否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来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单纯从社会制度出发,不再简单以意识形态画线,不再继续划分敌、我、友”。决定新时期中国外交选择的根本因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 B单纯的意识形态画线C和平外交的思想 D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后更加注重政策“有利于共同发

33、展和繁荣”,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外交政策出台的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项正确。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材料中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项;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和平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思想,并未发生转变,其并不构成影响外交政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10(2019江苏泰州期末)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说明()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C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D民族

34、国家间的竞争消亡答案B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限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故B项正确;美国并未丧失超级大国地位,故C项错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达成广泛共识并不能说明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故D项错误。11(2019江苏扬州高二期末)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积极报道0251消极报道3238188中性报道1610224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

35、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85年第一季度关于美国报道的积极报道和中性报道明显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关于美国的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新闻报道的基础和新闻报道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两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2(2020海南等级考模拟)2010年,英国国防部在一份报告中声称:“未来数十年要面对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意识形态复苏,以及权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应对未来数十年挑战的中国方案是()A共建“一带一路” B建立全球治理体系C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D加强“南南合作”答案B解析随着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很

36、多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加强全球治理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主要途径,而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热切期待,故选B项。“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排除A项;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也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排除C项;“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而材料是应对全球化问题,单靠“南南合作”解决不了,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19海南枫叶国际学校高二期末)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

37、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美国,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

38、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联合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2)影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

39、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3)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得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据材料一“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得出日本的竞争;根据材料一“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得出美国国内的呼声;根据材料一“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得出联合中国遏制苏联;根

40、据材料一“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得出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第(2)问,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得出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根据材料二“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得出实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根据材料二“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得出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第(3)问,综合材料,可从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沟通对话和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等角度分析解答。14(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41、料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时间经济状况外交状况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推行。国家财经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苏关系恶化。这一时期,越南、法国、印度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23个。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八字方针”。经济经历困难后逐渐恢复。“文化大革命”动乱波及经济领域。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这一时期古巴、法国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16个。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经

42、济好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进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交。这一时期西方与中国建交国家达62个。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经济与外交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经济实力决定外交,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基础,而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为国内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进行,使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逐步恢复,新中国

43、经济状况好转,这些均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又为开展大规模的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总之,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外交,而外交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济与外交信息,可以分析得出经济和外交发展的关联性,即经济发展较好时期往往也是外交方面取得成就的时期,经济遭遇挫折时期往往也是外交面临困难的时期,据此思考这种规律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经济发展促进外交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执行的政策是根据中国国情、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而制定的,同样外交方面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因此得出结论。论证过程要理清二者关系,分析背后原因,联系史实,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