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高屋建瓴、绝顶览胜体系网络导图基础梳理、拓展延伸教材精细解读一、北方小驹1少年时光斯塔吉拉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阿卡德米学园2德才兼备(1)超 凡 的 才 华:柏 拉 图 称 亚 里 士 多 德 代 表 学 园 的_。(2)求真的精神:他经常与柏拉图就_问题展开辩论。中国学者把他的精神概括为一句名言:“_。”(3)高尚的人格:不为暂时的_背弃自己的主张。头脑哲学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利益3哲学思想(1)内容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放弃_。理念属于人的_,客观上并无_世界的存在。肯定_是真实的存在和人类认识的来源,但又认为物质受_的支
2、配。现实的幸福思维抽象理念客观世界形式(2)特点对_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常动摇于_和_之间。柏拉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请谈谈对“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认识。【提示】(1)体现出古希腊圣哲对哲学的终极关怀,对真理的孜孜以求。(2)反映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实质。(3)为古希腊哲学注入了批判、怀疑和超越精神,成为一切不为权威所囿,敢于追求真理的人们的精神动力。二、博学家哲学领域确定了哲学的_,在_一书中,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_个问题生物学领域对动植物进行_和对动物进行_研究物理学领域在_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_和_组成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十三分类解剖物理学形式质料逻辑学领域提出了_,并自
3、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伦理学领域认为_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综合评价被称为“_”三段论中庸之道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能够成为博学家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勤奋好学,注意观察和思考问题。(2)科学研究涉及面广。(3)有利的学术环境和学习条件。(4)少年时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三、教师生涯1宫廷教师:公元前 343 年,被聘为马其顿王子_的私人教师。2创办学园(1)学园建立:公元前 335 年,创办_学园。(2)逍 遥 学 派:他 喜 欢 边 散 步 边 讲 学,人 称“_”。(3)人生哲学:“_”。3伟人离世:公元前 323 年逝世。在遗嘱中,要求解放_。
4、亚历山大吕克昂散步的哲学家中庸之道所有家奴 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方式,并指出其现实意义。【提示】比较:柏拉图采用对话形式进行教学,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学生也很随意。这种轻松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对各种问题的自由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喜欢在学园的林阴道上边散步边讲学,这种方式轻松洒脱,师生身心在愉悦轻松中进行教与学,效果极佳。现实意义:二人的教学方式都不拘泥于固定课堂模式,气氛轻松活泼,师生身心放松,有助于思维启迪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极大的启示作用。重难探究、知能优化重点难点突破一、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他在逻辑学、政治
5、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中的“中庸之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二、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局限性哲学思想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具体事物由形式和质料组成柏拉图属于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近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局
6、限性政治思想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法治优于人治,由安分守己又听从理性的“中产阶级”执政最适合认为奴隶主统治奴隶是合乎自然、合法的问题解答、利教益学教材作业快递1教材 P33,上述逻辑判断,你认为正确与否?(1)答案一:这个判断是错误的。理由:这个三段论犯了“四概念”错误。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非集合概念,即大前提和小前提间没有中间项。(2)答案二: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理由:因为大前提是否定的,小前提是肯定的,结论必须是否定的。2教材 P34,请参考本书孔子一课中有关“中庸”的论述,试着比较中西方思想中的“中庸之道”。(1)相同点: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2)不同
7、点: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与其政治观、认识论是一体的。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和支配,不能完全消除,不能放纵,应该舍弃其两端而取其中。“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因人因环境的差异有所不同。而孔子更多是从圣人的角度强调如何做,没有指出为什么做,强调的是一个“度”“过犹不及”,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1列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在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遍及哲学、生物学、物理学、
8、逻辑学、伦理学等领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作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师。兴建讲习所吕克昂学园。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提出“中庸之道”,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2以史实说明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继承并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 13 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生物学领域,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
9、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在逻辑学上,他的成就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兴建起自己的讲习所,被称为“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在此讲学著书。提出了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你对以上三句话是如何理解的?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命题可以归结为两点:理性认知和社会性。前两个命题着眼于人的理性认知层面,第一个命题“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10、侧重于人的感性,而“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则倾向于人的理性,二者以此相互区别;它们又相互关联,认知包括理性,比理性更宽泛,理性是认知中最根本的东西,二者构成认识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第三个命题“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强调个人对社会整体的依存性。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所作的认知、思维辨析和社会政治观的论断,可以说达到了古希腊“人学”思想发展的顶峰。如果说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开辟了哲学意义上的人的自我认识的道路,那么,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则进一步把人自我认识的层次,由一般的道德哲学领域进一步推进到现实的社会历史领域。当然,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在
11、理性与劳动的关系上偏重理性,忽视手脑结合的劳动实践,在他那里,理性和社会性还缺乏必要的统一基础,人的本质还不能得以真正揭示。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使二者在人的劳动实践基础上得以有机统一。即时巩固、基础达标课堂即学即练1“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B坚持用三段论进行研究C创立阿卡德米学园D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解析:选 A 注意题干中的“他”指的是亚里士多德。C、D 两项与亚里士多德无关;B 项体现不出“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故选 A 项。2自
12、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的工具科学是()A理念论B三段论C形而上学D中庸之道解析:选 B 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的工具科学是三段论。3“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哪一学说()A政治学说B教育学说C伦理学说D逻辑学解析:选 D 材料内容表明了亚里士多德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推理而得出结论,前两句话是前提而后面的一句话是结论,这是亚里士多德经典的三段论,这是他对逻辑学的经典贡献,故选 D 项。4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代表的阶级利益是()A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C代表商人的利益D代表平民的利益解析:选 A 公元前 384 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御医家庭。当时是奴隶制社会,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5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亚里士多德提倡“中庸之道。”这反映出二者的共同社会追求是()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B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解析:选 A 二者都能起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道德自我塑造和培养的作用,B、C 两项与材料无关,D 项不属于社会追求,故本题选 A 项。word部分:请做:课 时 跟 踪 检 测综合测评、素能提升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