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154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霍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卷2019.5一、选择题1.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 18B. 116C. 316D. 3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DdRr,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

2、型基因型为ddR_,其概率为:=,C正确,ABD错误故选:C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对性状分离概念的理解。明确性状分离现象中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的现象。A项、B项亲代和子代表现型均与性状分离概念不符合

3、,A项、B项错误;C项亲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不符合性状分离概念,C项错误;D项亲代和子代表现型均与性状分离概念符合,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性状分离概念认识不清。性状分离现象中,亲本应为杂合子,子代应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 同源染色体联会C. 有纺锤体形成D. 着丝点分开【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明确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存在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体形

4、成的现象,A项、C项不符合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这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B项符合题意;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存在着丝点分开现象,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减数分裂两次分裂的主要特征速记:(1)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2)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答案】B【解析】【

5、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详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所以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区别与联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识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5.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C.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答案】C【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

7、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原因主要减少因为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B错误;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C正确;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此类题目关键要知道以下知识点:(1)性染色体上的因不一定都可以控制性别。(2)体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3)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6.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8、)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答案】A【解析】【详解】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个是患者,A正确;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儿子由其配偶决定,B错误;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C错误;D、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出现在正常个体身上,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伴性

9、遗传的特点,特别能识记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母女都患病。7. 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 )A. 病毒中有DNA,但无蛋白质B. 细菌中有DNA,但无蛋白质C. 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D. 遗传物质是DNA【答案】D【解析】【分析】格里菲斯的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结论:DNA是转化因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 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 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 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

10、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A. 4 000个和900个B. 4 000个和1 800个C. 8 000个和1 800个D. 8 000个和3 600个【答案】C【解析】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则有8000个碱基,800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A+G=A+C=总碱基/2,腺嘌呤数目为8000/21800=2200,选D。【点睛】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

11、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a,则在其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9. 1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A. 4个双链的DNA分子B. 2个双链的DNA分子C. 2个单链的DNA分子D. 1个双链的DNA分子【答案】B【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双链DNA分子。【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10.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可以准确地复制B. 能够存储遗传信息C. 是种碱基

12、对的随机排列D. 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详解】基因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地复制,A正确;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B正确;基因是4种碱基(或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C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正确。1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

13、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证据。A. 假说一演绎法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B. 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C. 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假说一演绎法D. 类比推理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提出了遗传因子,并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规律;

14、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时,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12.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让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DD、Dd、dd的比例是( )A. 233B. 323C. 441D. 12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d

15、个体自交,F1中Dd占1/2,DD占1/4,dd占1/4;F1自交得到F2,F2中Dd为1/4,DD为3/8,dd为3/8,因此DD:Dd:dd=3:2:3,选B。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3.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为同源染色体,下列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A. abc、abc、abc、abcB. abc、abc、abc、a bcC. abc、abc、abc、abcD. abc、abc、abc、abc【答案】D【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两两相同的四个精子,不同的配子组合在

16、一起和体细胞相同,所以D选项正确。14.小麦的粒色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 4种B. 5种C. 9种D. 10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结合定律,因为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本题是是9:3:2:1的变式。【详解】子一代的基因型为R1r1R2r2,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基因型为R1R1R2R2、R1r1R2R2、r1r1R2R

17、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共可能有9种,R的数目可能有0、1、2、3、4五种,则若麦粒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表现型共可能有5种。故选B。15.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 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C. 若后代雌雄各半,狭叶个体占1/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D. 若后代性别比为11

18、,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考查的是伴性遗传。【详解】A、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XBY,雌性亲本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是XB,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雄性亲本只产生Y的配子,又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正确;B、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雄性亲本产生Y和X的两种配子,又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后代的雄性植株全是宽叶,雌性亲本只产生一种XB的配子,因此雌性亲

19、本的基因型是XBXB,正确;C、若后代性比为1:1,雄性亲本产生Y和X的两种配子,又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后代宽叶与窄叶之比是3:1,说明雌性亲本含有窄叶基因,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正确;D、若后代性比为1:1,雄性亲本产生Y和X的两种配子,又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后代宽叶与窄叶之比是3:1,说明雌性亲本含有窄叶基因,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错误。故选D。16.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幼虫结茧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Lm(结茧)和Lme(不结茧)控制。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

20、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B. 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Lme基因为显性基因C. 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D. 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e基因为显性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为ZW,雄蚕为ZZ,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因为家蚕的性别与人类相反。【详解】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说明雄蚕和雌蚕都有不

21、结茧和结茧的个体,说明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而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说明Lm基因为显性基因。故选C。17.下图是甲、乙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甲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之间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孩子是A. 1和3B. 2和3C. 1和4D. 2和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色盲XbXb,父亲正常XBY,这样的家庭,不可能出生色盲女儿,据此答题。【详解】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甲家庭的父亲的X染色体上有正常的显性基因,并能将其传给女儿,所以甲家庭不会有色盲女儿,那么2不是甲家庭的孩子

22、;虽然单独分析乙家庭,3、4、5都可能是他们的子女,但其中的3和5不可能是甲家庭的孩子。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子代的患病情况,对伴X隐性遗传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8.某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A与T之和占该链的比例是m,则该DNA分子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A. (2n1)(1m)NB. (2n1)(Nm)C. 2n1(N/2m)D. (2n1)(1m)N/2【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设一个DNA分

23、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详解】某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A与T之和占该链的比例是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该DNA分子的比例是m,则C+G占该DNA分子的比例为1-m,则C=G=2N(1-m)2=(1-m)N。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该DNA分子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n-1)(1-m)N。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

24、NA分子复制的过程,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9.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有关该遗传病的错误分析是A. 该遗传病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 6号和7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小孩的几率为1/8C. 如果6号和7号第一个小孩患该遗传病,那么第二个小孩还患该病的几率为1/4D. 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几率为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II3不带致病基因,而其儿子患病,所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该致病基因是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以该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

25、分离定律,故A正确。6和7生育都没有病,但6号个体的兄弟是该病患者,所以其有1/2是携带者,那么生育患该病孩子的概率是1/2*1/4=1/8,故B正确。如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遗传病,说明6一定是携带者,第二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1/4,故C正确。3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概率是1/2,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系谱图分析计算能力。20.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 与B. 与C. 与D. 与【答案】C【解析】试题

26、分析:发生交叉互换的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由题图可以看出为姐妹染色单体,为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即分离,分离,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二、非选择题21.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黄色圆粒),_(绿色圆粒)。(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如果用F1

27、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种,数量比为_。【答案】(1) YyRr yyRr(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1:1 1/4(3)YyRR或YyRr 2或4 (2分) 1:1或1:1:1:1(2分)【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故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2)在杂交后代F1中,基因型有

28、6种,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非亲本表现型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F1中纯合子有yyRR和yyrr,占总数的2/81/4;(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或YyRr,当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2种,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yyRr)=1:1;当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4种,黄色圆

29、粒(YyRr):绿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皱粒(yyrr)=1:1:1:1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柱状图中数据的分析,解题的技巧是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按分离定律进行分析,如题中对粒色的分析,亲本为黄色、绿色,F1表现型为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为测交,基因型分别为Yy和yy;对粒形的分析,亲本均为圆粒,F1表现型为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组合,得出正确答案。22.下图为两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两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据图回答:(1)甲病的致病基因为_(显、隐

30、)性基因。(2)乙病的致病基因为_(显、隐)性基因。(3)设用A或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1的基因型为_,2的基因型为_。(4)2与3结婚,他们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如他们生一个女孩,该女孩不患病的概率是_。(5)如1与4结婚,则他们所生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_,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答案】 (1). 显 (2). 隐 (3). aaBb (4). aaBB或aaBb (5). 4/9 (6). 8/9 (7). 11/18 (8). 5/18 (9). 8/9【解析】【分析】-1和-2都没有乙病,却生出患乙病后代,说明乙病为隐性病。-5和

31、-6都是甲病患者,而后代-3没有甲病,说明甲病为显性病。【详解】(1)-5和-6都是甲病患者,而后代-3没有甲病,说明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2)-1和-2都没有乙病,生出患乙病后代,说明乙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3)设用A或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1的基因型为A-bb,-2的基因型为aaB-,因为-1为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aaB-,因为后代-1有乙病,说明-1中有基因b,则1的基因型为aaBb,2为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aaBB或aaBb。(4)2与3结婚,两者表现型正常,不携带基因A,基因型都是为1/3aaBB,2/3aaBb,他们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

32、/32/31/4)1/2=4/9,如他们生一个女孩,该女孩不患病的概率是:1-(2/32/31/4)=8/9。(5)1的基因型为Aabb, 5的基因型为AaBb, 6的基因型为AaBb,则4的基因型有4种可能的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所以1和4结婚,所生孩子患一种病的概率=1/9+2/91/2+2/93/4+4/9(3/41/2+1/41/2)=11/18;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2/91/2+4/9(3/41/2)=5/18;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1/18+5/18=8/9。【点睛】一显隐性性状的判定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定义法(杂交法)

33、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ABB,B为显性性状,A为隐性性状; 但: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举例:高茎矮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可用公式表示:AA既有A、又有B,B为隐性性状; BB既有A、又有B,A为隐性性状; 但:AAA(或BBB),则A、B为纯合子,但是判断不出显隐性关系,只能

34、采用杂交法。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具有两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个性状都为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两个性状都为隐性性状。3。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 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二、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区分方法 区分原则: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1。植物区分方法:自交法: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 (最简便)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显性,

35、则亲本可能为纯合子。测交法:待测个体隐性个体若后代出现隐性性状个体,则待测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待测个体可能为纯合子。花粉鉴定法(玉米糯性与非糯性):待测个体的花粉碘液一半呈蓝色,一半呈红褐色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全为蓝色或红褐色待测个体为纯合子。23.甲、乙、丙三图与某一个高等哺乳动物有关。甲图是该动物体内 5 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 ABCDEFG 表示细胞,表示过程丙图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 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 d的子细胞名称是_。(2)若是大鼠胚胎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

36、于图甲中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图丙中CD段的是_(填字母) 。(3)乙图中过程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该图_(填字母)细胞中。(4)若乙图中卵原细胞基因组成为 QqXAXa,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产生 D 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QQXa,则 G 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_段DE段所发生变化的形成原因是_,对应甲图中应为_细胞。【答案】 (1). 精细胞或极体 (2). ac (3). c (4). 同源染色体分离 (5). BC (6). qXA (7). CD (8). 着丝点一分为

37、二,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9). a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甲图中a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乙图中,过程为染色体复制,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A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B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C细胞为第一极体,D细胞为卵细胞,E、F、G细胞为第二极体。【详解】(1)图甲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2)若是大鼠胚胎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而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故可能出现图甲中:a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 c

38、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ac细胞所示的现象, CD段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是甲图中的c细胞。(3)乙图中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发生在B、C细胞中。在该图B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C细胞为第一极体。(4)若乙图中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QqXAXa,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D、G细胞分别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若产生 D 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QQXa,说明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Q基因未正常分裂,而细胞G不受影响,则 G 细胞的基因组成为qXA。(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由

39、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的,而其发生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是体细胞中相应含量的2倍,即CD段。图丙中,DE段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骤降,该现象是由于着丝点分裂造成,所发生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而图甲中a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点睛】精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期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40、。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随后,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在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的时候,细胞分裂开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并且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两个子细胞。这样,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24.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

41、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你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则该推测成立。【答案】 (1). 黄体(或黄色) (2). 一对

42、相对性状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3). aaBB (4). 红眼黑体 (5). aabb (6). 全为红眼黄体【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黄体(或黄色),在鳟鱼眼色性状中,黑眼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2)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黄

43、体黑眼:黄体红眼:黑体黑眼:黑体红眼=9:3:3:1,实际并未出现红眼黑体,可能是aabb表现为黑眼黑体(3)如果aabb表现为黑眼黑体,则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是A_bb、aabb,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aaBB)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其中有一组组合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9:3:3:1变形的应用,然后再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相关问题25.下图是DNA分子的局部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有_种碱基,有_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单位,有_个游离磷酸基。(2)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_从碱基关系看,两

44、条单链_。(3)图中的、是_,是_,、是_,是_。(4)DNA复制方式是_。 (5)DNA复制需要的酶有_。【答案】 (1). 2 (2). 4 (3). 2 (4). 反向平行 (5). 互补 (6). 磷酸基团 (7). 脱氧核糖 (8). 碱基 (9). 脱氧核糖 (10). 半保留复制 (11).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

45、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图中、是脱氧核糖,是磷酸,、是含氮碱基,根据图中所画的结构可知,图中共含有2种碱基。4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基本单位。游离的磷酸2个。(2)由图可知,两条单链反向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碱基之间互补配对。(3)根据(1)中分析可知,、是脱氧核糖,是磷酸,、是含氮碱基。(4)DNA复制时分别以每条链做模板合成新的子链,新合成的子链与模板链构成新的DNA,所以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5)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解旋,并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形成新的子链,故DNA复制需要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点睛】本题考查DNA的结构特点和D

46、NA复制,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26.某药用植物是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海岛上一大型该药用植物的窄叶(纯合子)种群中,偶尔发现一株雌性宽叶植株,若已知该变异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则该宽叶性状为_(填“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变异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与结论)。实验思路:让该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选F1中_作母本, _作父本杂交得F2,统计F2的叶型。结果及结论:若_,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若控制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A、a

47、表示)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现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其窄叶雄株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一株宽叶雄株,现利用该种群中宽叶或窄叶雌株与上述雄株进行杂交,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为_,可根据其子代幼苗叶的宽窄区分雌雄。【答案】 (1). 显性性状 (2). 窄叶雌性植株 (3). 宽叶雄性植株 (4). 后代雌雄株既有宽叶又有窄叶 (5). 后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 (6). XaXa与XAYa或XaXa与XaYA【解析】【分析】在已知显隐性的前提下,判断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选用隐雌和显雄的亲本杂交,若后代雌性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均为隐性性状,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与性别

48、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由于种群中原有个体均为窄叶纯合子,而由一个基因突变即导致了一株雌性表现为宽叶植株,可知发生的是显性突变,即宽叶为显性性状。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的常用杂交组合为隐雌显雄。所以可用该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选F1中窄叶雌株作母本,宽叶雄株作父本杂交得F2,统计F2的叶型。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突变的宽叶雌株基因型为Aa,窄叶雄株基因型为aa,子一代的窄叶雌株基因型为aa,宽叶雄株基因型为Aa,所以子一代的窄叶雌株和宽叶雄株杂交,子二代的雌雄株均既有窄叶又有宽叶。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的宽叶雌株基因型为XAXa,窄叶雄株基因型为

49、XaY,二者杂交的子一代中窄叶的雌株基因型为XaXa,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的窄叶雌株和宽叶雄株杂交,子二代的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所以若后代雌雄株既有宽叶又有窄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若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其窄叶雄株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一株宽叶雄株,说明发生的是显性突变。若控制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突变的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要根据其子代幼苗叶的宽窄区分雌雄,可让基因型组合为XaXa与XAYa或XaXa与XaYA杂交。XaXa与XAYa杂交的后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而XaXa与XaYA杂交的后代雄株均为宽叶,雌株均为窄叶。【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位置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对伴性遗传特点的理解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