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 13 张衡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023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 13 张衡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 13 张衡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 13 张衡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 13 张衡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 13 张衡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 13 张衡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张衡传【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的成就,感悟张衡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1、疏通文本,翻译句子。2、了解张衡,感悟张衡【教学难点】: 对“因入京师”中的“因”,“权移于下”中的“于”等字词用法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自主诵读,合作疏通,探究文本【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预习,以诵读为主,同学们自己借助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本,了解作者及张衡等文学常识,有疑问的地方先探究,并做标记。第二课时以落实教学目标为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汶川大地震时的图片。08年的汶川大地震遇难6万9千多人,37万多人受伤。

2、从触目惊心的图片也可以看出地震的危害特别大,因此人们想了解地震,预防地震。早在1900多年前,东汉时期的张衡对地震就很有研究,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检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一项发明比欧洲早1700多年。今天我们学习张衡传,进一步走近张衡。板书题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这样两个目标: 二:明确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张衡的成就,感悟张衡的人格魅力。上节课已经预习这篇课文了,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老师要检测一下,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张衡传,开始。 三、检测预习 1、齐读课文 同学们读的很流畅,字音把握的很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很认真的预习了。我们掌握了字音,还要了解字义。请看多媒体,重点

3、看红色和蓝色字的意义和用法。(Ppt显示重要的字词)2、解释字词(停顿一会 给同学思考的时间) 哪位同学解释第一自然段的字词? (可用笔做记录) Xx解释的怎么样,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好,解释(补充)的很好。问题预设:“因入京师”中的“因”解释成“趁机”还是“于是”?如果是“于是”的话,表示一种承接关系,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想一下张衡在三辅游学时,还不具备直接进入京师的能力,需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因此“趁机”比较符合他当时的身份。下面看第二段的字词,这一段请哪位给解释? 刚才我们了解一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但这样还不够,学习文言文,翻译句子更重要,考试时翻译占10分呢。 3、翻译句

4、子老师在文中选了4个句子供同学们翻译。翻译时除了解释字词的意义,还要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 请看第一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停顿 等同学翻译) 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翻译? (记录) 请坐,同学们觉得xx翻译的怎么样? 请说。 好,请坐。同学们说的比较全面了,老师再强调一下,这个句子翻译时除了准确解释“从容”“好”的意义,“虽”“而”“之”的用法,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调整介词结构后置的语序,请看老师给出的准确翻译: 张衡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却没有骄傲自大的神情。平时举止从容,淡泊宁静,不喜欢与庸俗的人结交。 (2)、验之

5、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用事实来检验地震的方向,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看,从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可是感觉不到地面振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4)、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当时国家的政局日渐昏暗,大权转移到下边的人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写奏章陈述这些事情。问题预设:“权移于下”中的“于”是介词“到”还是表被动?因为有的翻译资料把这句话翻译成“大权被宦官控制”,可以引导同学们把“移”换成“控”来判断“于”用法。顺便提醒同学们注意上下文,自己独立思考,尽量少看现成的翻译。同学们在字词

6、方面还有没有疑问?文言文的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一方面是“言”,就是解释字词,疏通文意。刚才我们对字词句作了梳理,下面该对文本进行解读了。四、文本解读从题目可知,这是一篇传记。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 1、思考本文写了张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分别取得什么成就呢?(ppt展示)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板书:由于传记不同于历史史料,它还属于文学作品,在记叙人

7、物主要事迹的同时,还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本文在叙述张衡成就的同时,也进行了评价,有的是直接评价,有的是间接评价。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评价张衡的句子,并体味总结他有哪些高尚品德?(ppt展示)谁找到了给说一说。2、品味张衡高尚品德 “从容淡静”“不慕名利”。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结交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

8、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 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 学识渊博、严谨谦虚、不慕名利、从容淡雅、果断正直、政绩卓越(ppt展示)咱们先疏通的字词,又分析了内容,哪位同学给归纳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3、归纳主旨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记叙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突出了

9、他一生中辉煌的科学成就,赞扬了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佩。概括的很好,老师这有副根据课文内容写的对联与同学们分享:(ppt展示)观一物 可知八方之震 唯地动仪可为此识一人 能通五经六艺 只张平子能论之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谛,老师依据文言文考试内容给同学们出了四道选择题,请同学们练一练。(ppt展示) 五、巩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 贯:贯通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

10、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衡乃诡对而出 B、以精铜铸成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验之以事 D、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3、下列文字属于张衡“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A、 B、 C、 D、 4、对本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介绍张衡的姓名、籍贯,这是纪传体史书的通例,接着介绍他的经历、广博的学识、非凡的才学,这是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 B、张衡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有骄矜之情,这一点难能

11、可贵,也是他取得超凡学术成就的思想基础。 C、张衡淡泊名利,不好交接俗人,对他们敬而远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对他的仕途和学术研究都没有影响的。 D、张衡作二京赋,从其目的而言可见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从其写作所用时间而言可见他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六、结束语 这篇传记仅以700余字就概括了张衡62年中在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伟大的人。本文在讲述这三方面成绩的时候,重点放在了科学成就上,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写人叙事不一定非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张衡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源于他具有高尚的品格。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格,才能不被外界干扰,潜心钻研,有一番成就。同学们正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同学们把心静下来,脚踏实地,学有所成。 七、作业梳理归纳本课的文言知识反思: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积累文言知识,一是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格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也是这样安排的,目标清晰,注重落实,同学们可以切实掌握本课的文言知识和内容,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