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963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阶段测试(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读下表:下列关于该时期欧洲局势的说法,正确的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大事记时间事件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1904年英、法两国结成同盟1907年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19121913年爆发两次巴尔干战争英国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欧洲主要国家矛盾交织复杂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巴尔干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A. B. C. D. 解析:一战前,英国并没有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所以排除。

2、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矛盾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所以是正确的。 两次巴尔干战争反映了巴尔干半岛矛盾尖锐,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所以正确。 故选D项。答案:D2观察下面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C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D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解析:英、法、俄组成协约国集团是针对德奥集团的崛起威胁了其在世界的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A三国同盟条约

3、的签订B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的签署C英俄协约的签订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的导火线,根据所学可知为萨拉热窝事件。答案:D42019重庆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就提出,为应付来自东西两面的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可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用68个星期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付俄国,有人说这就是日后“闪电战”的雏形。但使得这一构想最终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阿拉曼战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恩河战役以德军失败告终,导致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速战速决”的构想不符,排除;D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役,排

4、除。答案:A5凡尔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认为,无论德国人能否攻占凡尔登,“法国军队都将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将使法国人民明白,就军事方面而言,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由此可见,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A企图结束西线战斗 B彻底瓦解协约国同盟C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D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解析:根据题干中“使法国人民明白”“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迫使法国退出战争。所以选C。答案:C6在美国的一幅宣传照中,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A1914年 B1916年C1917年 D1918年解析:由

5、照片的宣传文字可知,当时美国已经对德宣战,而美国参战的时间是在1917年,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7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同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放弃中立主义政策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已倾向协约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A BC D解析:1916年,一战早已进入白热化。英、法、俄是协约国,美国对他们的输出远远超过了对同盟国的输出,说明美国参战之前已经倾向了协约国这一边,正确;未参战的美国依然宣称“中立”,故错误;美国出于自己国家利益考虑才会倾向于协约国,故正确;材料中体现不

6、出当时美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答案:A8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战争促使政府转变了职能;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人民民主政治意识,为协调各国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7、故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表现。答案:D9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你认为“割牛头”和“挤牛奶”的分别是()A美国和英法 B法国和美英C苏联和英美 D英国和美法解析: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甚至要肢解德国;英国则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但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美国不愿意失去德国这个在欧洲的投资场所。答案:B10以下摘录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其中代表世界发展进步方向的有()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

8、结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A. BC D解析: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故正确;有利于保证各国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故正确;有利于创立平等的国际环境,故正确;有利于协调各国之间的和平交往,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11一战后某国际会议签订的条约中有如下条款:“缔约国相互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应予终止”等。该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 B非战公约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解析:四国条约规定“相互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

9、权利”,并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故C项正确。答案:C121922年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意在削弱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国据此收回了山东主权A BC D解析: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故正确;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的坚持斗争以及美英与日本在华利益发

10、生严重冲突,故错误。答案:A13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意思是国联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A、B、C三项都属于经验。D项指出了国联的实质,与题干所表达的意思无关,符合题意。答案:D1420世纪20年代,苏俄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同德国缔结了拉巴洛条约。

11、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平等互利为基础B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C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D为苏德世代友好提供了保障解析:拉巴洛条约暂时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现了和平共处,但无法保障苏德世代友好,二战时的苏德战争就是例子,故选D项。答案:D15“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该材料出自()A日内瓦议定书 B拉巴洛条约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解析: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C16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

12、会议上,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其结果有很大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直接因素是()A中国人民是否坚决斗争B中国代表是否坚持原则立场C美英两国对日本态度是否变化D日本侵略的目标是否变化解析:从所给四个选项来看,A、B明显不是直接因素,因为无论是巴黎和会还是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一直坚持收回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的原则立场,中国人民一直进行了坚决斗争,同时日本一直想在中国攫取更多的权利这一侵略的目标也没有变化,故A、B、D不是直接因素。日本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不断扩张,威胁到了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所以对日本施加了压力,从而使山东问题得以解决。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3、每小题13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6年7月1日,法国北部索姆河附近约24千米的战线上,英法军队开始与德军展开残酷的厮杀。壕沟战变得更加普遍,重机枪加壕沟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能力,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开始得到发展并投入战场,还有坦克、机枪、火炮等新式武器登场,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均告失效。索姆河战役中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兵力、武器,都是一战当中规模最大的。索姆河战斗从7月爆发开始,几个月后进入秋季,气候条件开始大幅恶化,阴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不堪,战斗也开始渐渐平息。到了11月,战事完全停止。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但英军此时其实仅前进了约11

14、千米,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的防线。巨大的死伤数据为战争冰冷地收尾。参战各方共计超过100万人死伤。在索姆河战役10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英国伦敦主教理查德查特斯牧师说,它应该令人们共同努力走向友好和平,保证后代永远无需经历一战中士兵曾经面对过的这一切。社会必须致力于寻找共识,拒绝“那些鼓吹仇恨和分裂的人”。摘编自索姆河战役百年回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索姆河战役爆发的背景和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协约国和同盟国进入相持阶段;据材料“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得

15、出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第二小问,据材料“索姆河战斗从7月爆发开始到了11月,战事完全停止”得出战争时间长;据材料“参战各方共计超过100万人死伤”得出双方伤亡巨大;据材料“重机枪加壕沟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能力,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开始得到发展并投入战场,还有坦克、机枪、火炮等新式武器登场,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均告失效”得出新式武器和作战方式得到运用;据材料“几个月后进入秋季,气候条件开始大幅恶化,阴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不堪,战斗也开始渐渐平息”得出战争发展受天气因素影响。第(2)问,据材料“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

16、的防线”得出战役并未实现英法作战计划;据材料“巨大的死伤数据为战争冰冷地收尾”得出巨大的伤亡人数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加速了战争结束进程;据材料“它应该令人们共同努力走向友好和平,保证后代永远无需经历一战中士兵曾经面对过的这一切。社会必须致力于寻找共识,拒绝那些鼓吹仇恨和分裂的人”得出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答案:(1)背景:协约国和同盟国进入相持阶段;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特点:战争时间长;双方伤亡巨大;新式武器和作战方式得到运用;战争发展受天气因素影响。(2)影响:战役并未实现英法作战计划;巨大的伤亡人数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加速了战争结束进程;警示

17、后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材料二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

18、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8分)(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5分)解析:第(1)问,从“站在一旁”到“防止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反映了英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从中概括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船舶被击沉等内容,可知是一战时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结合美国的阶级本质和参加一战的原因等史实,阐述美国参战不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的理由。答案:(1)转变:英国在战前长期奉

19、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均势,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英国被迫与法国和俄国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口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2)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理由:美国参战的真实动机是通过战争牟取暴利,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伺机顺利地夺取世界霸权。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

20、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摘自英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5分)解析:第(1)问,从法国和美国各自的国家利益方面分析其对德措施,其原因,法国方面结合法德历史关系分析,美国方面结合美

21、国企图称霸世界的目的分析。第(2)问,结合当时的国际关系状况、国联特点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原因:法德之间宿敌;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大陆。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原因: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称霸世界。(2)原因: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威尔逊离开华盛顿时,他在全世界享有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威望和道德影响,他那勇敢而有分寸的讲话,在欧洲人民听起来,远远超过他们自己政治家的声音幻灭是如此彻底,以致那些最抱有希望的人几乎不敢谈了。他们问那

22、些从巴黎回来的人,这会是真的吗?和约真的像看起来那么坏吗?总统碰到什么事情了?是什么弱点和不幸,造成这样一件令人惊奇的、意料不到的出卖呢?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材料二处于外交生涯顶峰的威尔逊,乐于得到这个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机会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口号,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这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他的身上剥下来。美国外交政策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判断威尔逊为什么要离开华盛顿?为什么当时他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5分)(2)“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

23、平外衣”指的是什么?“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指的是谁?(3分)(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判断“幻灭是如此彻底”的含义。(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结合威尔逊和平计划的特点以及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分析,后一问注意回答巴黎和会的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即可。第(3)问结合美国的计划没有实现的原因组织答案。答案:(1)原因: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原因:美国参战使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欧洲为重建对美国寄予厚望。(2)外衣:指威尔逊提出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领导人: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等(或出席巴黎和会的英法政要)。(3)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通过建立国联来控制他国,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果由于英法反对,美国未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故美国资产阶级对此表示失望。-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