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732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2讲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要求】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备考指要】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这既是涉及中国内政的历史问题,又是涉及中国外交的现实问题。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解决中的运用。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自主学习】考点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_状态。(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_统一

2、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_提出。3含义:(1)“一国”是指_。(2)“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_制度。4意义:“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考点2 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过程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_商谈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_,规定了香港回归的日期。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_。(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2澳门回归: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考点3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海峡两岸政策的

3、调整(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_,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_、通航、通商。(3)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允许_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90年,台湾成立_,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1992年,两会达成“_”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_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重难突破】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

4、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如行政管

5、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实行独立的财政预算,中国政府不征税;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的私人财产等,均予以法律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至少五十年不变。这是稳定台、港、澳地区人心,保持台、港、澳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为了下个世纪五十年内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需要。 二、“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

6、与地方的关系,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2两者的区别:(1)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2)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3)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4)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三、关于台湾问题1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和回归(1)台湾与

7、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众驱逐荷兰侵略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第二年,清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设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海防。(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3)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

8、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2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理基础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国际法: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

9、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同时,他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另外,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也证明世界上最有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2)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系统阐明对台的基本方针政策。(3)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10、4)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4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1)台湾同胞长期接受资本主义制度但未曾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2)从长远角度分析,“一国两制”是保持台湾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有利于维护亚太及世界和平。5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1)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政治问题。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后来的发展都与

11、美国有密切关系。(2)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反共反华的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控制和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甚至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3)从现实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鉴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认识的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这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利弊因素(1)有利因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

12、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增多。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2)不利因素: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日本、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7结论必然性历史发展的大一统趋势,人民的意愿可能性政策(和缓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