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630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答案:C2.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完成B.“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C”点重工业总产值达到最高峰,远远

2、高出同时期的农业和轻工业的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故B项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工业相对落后,A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有利于缩小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差距,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示信息无关,D项错误。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20世纪六七十

3、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项错误;人民公社体制是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C项错误;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是“大跃进”的实质问题,D项错误。4.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1960年中央对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调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故A项正确;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在1956年已经建立,排除B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已经开始,排除C项;D项发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排除D项。5.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中指出,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6.生活的细节在不经意间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

5、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答案:B解析:1977年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错误还没有得到纠正。7.“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大生产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D.“大跃进”答案:C8.1955年1012月中国商品展览会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举行。1958年2月,日本工商界访华代表团同中方签订了钢

6、铁领域的长期(1958年至1962年5月)货贸协议,引起了各方的重视。这说明()A.中日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B.日本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C.经济交流突破意识形态束缚D.中国外交方针实行重大调整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日两国分属不同阵营,但从题干材料信息来看,两国之间开展正常的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说明两国的经济交流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C项;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B项,排除;中国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没有进行重大调整,排除D项。9.1971年4月,法新社评论道:“(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员访华)这是中国的新

7、外交战略。北京选择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国舆论以及世界舆论伸出手。”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新外交战略”()A.意在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B.开始对外宣扬和平外交理念C.开创了政府间交往的新途径D.具有改善中美关系的灵活性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说明中国对美国的“新外交战略”避开了政治上的抵触因素,这是外交上灵活性的体现,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0.下表反映的是我国1953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19531957年14.6%19581962年0.6%19631965年15.7%19661976年7.1%材料二时间

8、19661967年19671968年19721973年1974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4.2%9.21%1.9%(1)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变化,指出1953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指出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721973年、1974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增长的原因。(3)1953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参考答案:(1)趋势:增长下降增长下降。不正常的情况: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原因: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

9、道路中的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低。(2)原因: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3)教训: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言之有理即可)等级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下图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

10、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B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是19531957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图中从1958年职工人数突然上升,可知与“大跃进”有关,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只是在农村强调公有制的规模,与城镇职工人数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故D项错误。2.1964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作出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的部署。到1965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300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

11、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8万人左右。这些举措旨在()A.建立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B.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C.扭转近代畸形的工业布局D.保持工业化进程的连续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可知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保障国防安全,以保持工业化的进程不被打断,故选D项;这些举措是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不是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和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更不仅仅是为了扭转近代畸形的工业布局,排除A、B、C三项。3.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从总体上来看,这种变化反映出()A.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12、常化C.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D.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这主要和当时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关,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C项正确;当时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联合国,排除A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排除B项;支持中国的国家增多,并不一定代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白沙村建置沿革1950年5月,全县设8区81乡347行政村。保安区置13乡。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1951年土地改革时,改第二村为第三村。后又改称第二村。1956年11月,成立

1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白沙称胜利社。1958年9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大队白沙生产队。1961年8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同属此大队的有白沙自然村一、二、三生产队,洋槽自然村是第四生产队。1962年,第三生产队分设两个生产队,洋槽易名第五生产队。摘编自白沙村志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参考答案:角度信息价值政治1950年5月,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1956年11月,白沙称胜利社;1958年9月,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大队白沙生产队;1961年8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农村基层的行政建置、行政区划等的历史演变经济1951年进行土地改革;1956年11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农村的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情况材料选自地方志,属于一手史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