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秋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470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秋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秋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秋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秋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秋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6秋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6秋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A.背景条件B气候条件C著名侨乡D布局特点E生态环境恶化F机械化生产G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H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触摸高考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上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

2、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化肥施用量少的原因以及该地农业突出特点形成的原因等。(1)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具体说明原因。(2)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较差大考虑。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虫卵不易越冬;该地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

3、。(4)“绿色”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4、等。主题升华1分析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面积产值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5、。(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2(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

6、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1)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速度缓慢

7、,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在30%70%;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逆城市化是由于交通拥挤、治安混乱、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的“空心化”现象。由图中城市化水平和就业结构可知,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2)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的本质是由于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即表

8、现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图可看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增速较缓,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3)工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吸引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主要是促进农业的工业化,即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同时,由于中小城市资金和技术缺乏,发展劳动力和原料导向型工业比较合适。答案:(1)B(2)D(3)A主题升华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读图指导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等形式。各产

9、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对于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可以概括如下:(1)结合图例,看产业比重的变化。看增加还是减少。阅读图例,分清三大产业,读出数据,观察不同年份其比重的变化及变化的数值。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更高。看变化的速度。结合图示的数据变化,观察其变化的速度大小。(2)抓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的变化。根据数值的判断,可以找出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3)关注地区差异,探究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如图,新疆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江苏,而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于新疆,说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