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讲免疫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要程度:1 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2)免疫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 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
2、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1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 各种免疫细胞在来源和功能上的不同点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增殖并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3. 探究抗原与抗体的不同点(1)成分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2)来源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
3、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3)分布上的不同: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易错警示与免疫有关的4个易错点(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4)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4、。1 (2013海南卷,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主要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这种免疫是先天就具有的,对于抗原没有特异性识别的过程,如吞噬细胞,虽然可以识别异物,并且进行吞噬,但是对于不同异物没有针对性的杀灭机制。A正确,因为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与生俱来,故而是可以遗传的。B错误,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由特异性免疫异
5、常引起的。C错误,记忆细胞由B细胞或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D错误,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能识别的异物都起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2 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A解析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引
6、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毒素,所以外毒素属于抗原,抗毒素属于抗体,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3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解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
7、原。4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CD解析图中a为T细胞,b为B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1)T细
8、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考点二聚焦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重要程度:1 构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解2 构建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3 根据以上两个图解完成以下内容(1)如果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2)如果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3)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答案抗体属于
9、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4 探究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如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图解。答案(2)记忆细胞的特点:迅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3)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易错警示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的2个易混辨析(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虽然都有T细胞参与,但是所起的作用不同。体液免疫中T细胞主要起到释放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起到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作用。(2)体液免
10、疫和细胞免疫虽然都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但是起作用的结果不同。抗体能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但是干扰素等淋巴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力。1 (2013山东卷,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A项中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没有特异性;B项中如图所示经胞吞形成的小泡与溶酶体结合,溶酶体释放出水解酶,将细菌水解,形成抗原片段,从而使抗原决定簇得以暴露;C项中加工处
11、理后的抗原先要呈递给T细胞,由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从而引起B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D项中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不仅存在于体液免疫,还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中。2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短D物质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答案CD解析细胞ag分别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只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为细胞免疫,为体液免疫。抗原刺激后,T细胞和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出效应T细
12、胞和浆细胞,所以其细胞周期会变短。物质为抗体,其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并清除抗原。3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答案B解析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场所不同,形成的淋巴细胞不同
13、。造血干细胞转移至胸腺,则发育分化形成T细胞,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及部分体液免疫。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分化形成B细胞,胸腺被破坏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后,机体的一切免疫功能均丧失,即使再输入造血干细胞,因缺乏分化的场所也不能形成B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4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细胞的作用答案D解析被病毒感染且用同位素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和已免疫的淋巴细胞放在一起,4小时后测定上清液中同位素的释放量,说明两种细胞在一起能导致被病毒感染且用同位素标记的同种小鼠细
14、胞(靶细胞)的破裂,据此能反映出是效应T细胞的作用,D说法正确。1“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1)一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2)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3)三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病毒感染先引发体
15、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2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切除小鼠的胸腺,细胞免疫全丧失,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2)器官移植:同一个体中不存在免疫排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免疫排斥。(3)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观察两组小鼠生活状况。考点三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重要程度:1 免疫失调疾病连线2 免疫学应用(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
16、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分析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概念与发病机理,并回答相关问题: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的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
17、毒等攻击破坏而致(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神经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属于过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4)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式为:,其中蛋白质的
18、合成场所在T细胞的核糖体内。1 (2013新课标全国卷,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答案D解析由丁图看出,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浓度还在增加,故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2 (2013重庆卷,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
19、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答案B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3人类第三道防线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该方式为细胞免疫。4B细胞收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5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
20、,当再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6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7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高考模拟提能训练高考题组1 (2013新课标全国卷,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A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不同,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细胞和T
21、细胞,所以A错。2 (2013四川卷,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首先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诱发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但浆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3 (2013海南卷,11)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
22、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D解析某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而引起的心脏病符合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特点。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D正确。A是由于细胞免疫而引起,B属于过敏反应,C导致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被破坏。模拟题组4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
23、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解析注入小鼠B细胞后的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说明小鼠的B细胞可以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产生使小鼠T细胞凝集的抗体。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说明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5 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答案A解析某人注射美容制剂后而出
24、现头昏等症状,应为注射肉毒杆菌外毒素过量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医生为其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进行治疗,目的应是“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抗原)”,故A正确。6 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1)人体内首先通过_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_。(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D细胞的作用是_。(3)据图分析,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_过程,而后者有。(4)
25、细胞免疫中,T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吞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_刺激而活化。(5)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实验步骤: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_;_。答案(1)体液可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2)抗体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抗原)(3)转录(4)靶细胞(或抗原)(5)没有对照实验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解析(1)甲型H1N1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内首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
26、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作为抗原,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2)根据图可以判断出图中的X细胞是浆细胞,物质b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D细胞是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抗原)。(3)据图分析,甲型H1N1病毒只含有RNA,也不进行逆转录,所以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相比较,主要区别是没有转录过程。(4)细胞免疫中,T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吞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靶细胞(或抗原)刺激而活化。(5)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一是没有对照实验,不能得出科学结论,应该设置感
27、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猪用不加入该植物提取液的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二是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该用多头猪。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是吞噬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B经过细胞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C病原体进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答案C解析病原体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2 我国许多地区有计划地接种“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
28、不断进行分裂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D“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答案B解析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其作用是诱发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A错误;“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B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疫苗”已经过处理,低毒,本身就是抗原,D错误。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
29、消灭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答案C解析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和病毒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将其消灭。4 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肝疫苗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B接触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效应T细胞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注意D项中限定词“
30、才”字,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之前,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已经发生,D错误。5 如图表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反应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答案B解析b段发生了免疫反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现象,A正确;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反应,B错误;产生甲、乙抗体的浆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据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
31、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正确。6 科研人员研究外源PLCE基因在裸小鼠(无胸腺的小鼠)结肠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导入PLCE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裸小鼠缺乏细胞免疫能力,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低下B实验表明PLCE基因具有原癌基因的功能C对照组的裸小鼠应注入不含PLCE基因的结肠癌细胞D实验组的裸小鼠大量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影响答案B解析将导入PLCE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这说
32、明PLCE基因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B错误。7 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A正确;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离,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正确;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8
33、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答案A解析不论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抑制T细胞增殖的环孢霉素A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使用该药物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排斥作用,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9 人被狗咬伤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射抗血清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C病毒的清除需非特异性免疫
34、与特异性免疫配合D免疫记忆的形成依赖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作用答案B解析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目的是诱发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而不是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该过程属于被动免疫,A正确;在病毒的清除过程中,需要吞噬细胞、溶酶体等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同时需要体液免疫,若病原体侵入了组织细胞,还需要细胞免疫,C正确;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记忆细胞,在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的过程中还需要淋巴因子的作用,D正确。二、双项选择题10近年来禽流感已经开始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世界关注。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B在抗禽流感病毒感染中,体液免疫
35、和细胞免疫都会起作用C当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时,抗体主要由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D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一定能终生免疫答案AB解析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没有染色体,其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A正确;在抗禽流感病毒感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起作用,B正确;当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时,抗体主要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C错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为单链,不稳定,变异频率高,抗体具有专一性,所以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不一定能终生免疫,D错误。11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的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
36、。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免疫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D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提高答案CD解析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会不断积累,C错误。衰老肝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12如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B细胞答案BC解析图中c是浆细胞,d是抗体,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同
37、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增殖、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HIV主要攻击T细胞,故B、C两项均正确。三、非选择题13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细胞分泌_。(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_的方式释放到
38、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是_(填“升高”、“不变”或“降
39、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的思路。_。答案(1)T细胞或记忆细胞浆抗体(2)胞吐流出(3)信息交流能降低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解析(1)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体液免疫依赖浆细胞产生抗体来抵御外来病原体。(2)穿孔素属于大分子蛋白质,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3)Fas和FasL都是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二者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控制两种物质合成的基因同时存在于人体细胞中,但在不同的细胞中进行选择性表达。癌细胞为不死的细胞
40、,死亡因子受体表达水平降低,从而实现恶性增殖。器官移植中可通过降低死亡因子受体的表达,从而降低免疫排斥现象。14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抗体合成程度甲正常的鼷鼠未接种乙正常的鼷鼠接种丙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未接种丁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接种戊摘除胸腺后注入T细胞的鼷鼠接种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甲组相比,乙组鼷鼠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_,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_,进而产生更
41、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3)若将题目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为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_免疫来彻底消灭它。(4)为检验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_。答案(1)记忆细胞浆细胞(2)T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呈递受阻(3)体液细胞(4)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注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解析本题以实验素材为背景,以图
42、表形式呈现免疫生理实验的处理和结果,立足于免疫过程,要求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的原因。设计实验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需进行如第(4)题中的切除,但应该排除手术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确认T细胞的功能。实验设计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对照组的设计,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15“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请根据图示分析问题:(1)B为_激素。与健康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的B激素分泌量_。Graves氏病患者C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
43、_。(2)Graves氏病是一种_病。糖皮质激素(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治疗Graves氏病,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D物质的合成和F过程,D物质为_,F过程代表_。(3)健康人受到刺激后,使垂体的_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4)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称为_。答案(1)促甲状腺少一方面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与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另一方面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2)自身免疫淋巴因子增殖、分化(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分级调节解析(1)根据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机制,可知A、B、C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Graves氏病患者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Graves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D物质为淋巴因子,F过程代表增殖、分化。(3)根据分级调节机制,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是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称为分级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