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鄂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6178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鄂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3个生字。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画,了解古诗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这么动人的旋律,谁能吟诵古诗给大家听听?2.看,诗歌乐园的大门打开了。二、借助情景图,认字读词 1.你们看到了什么?2.指名说。3.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里是芙蓉山。诗人刘长卿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恰好遇上一场大雪,于是借宿在别人家

2、里。他写了一首诗,板书,读题。(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想知道诗里写了什么吗?把书上的字认准吧。5.反馈。检查生字读音。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找到这首诗的书签。 2.自由朗读古诗。 3.你们都读得这么好。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4.反馈。四、进入诗境,品读古诗 1.你们真像小诗人。师范读。 2.读古诗要边读边想象,第一句是我们一起去芙蓉山看看吧!3.(多媒体播放画面)你们看到什么?(日暮 苍山 远 白屋 贫 天寒 )(板书:远 贫) 4.师描述。范读。 5.看着图,你们也来读读。 6.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7.赛读。8.(多媒体播放图画)师描述第二句诗意。你想到了什么?(柴门 犬

3、吠 归人)(板书:吠 归) 9.主人回家后,你对他说什么?演一演吧。 10.学生练读,多种形式读。五、充分读诗,熟读成诵。 1.齐读古诗。 2.读给同桌听。 3.全班展示。4.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随着诗人刘长卿领略了大雪天的,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刘长卿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大体意思。参考答案1.略2.略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意思是:傍晚时候迎着风雪,走在山路上,只感觉青山遥远迷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贫苦人家的小茅屋,只

4、好安顿下来。【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远 贫 吠 归【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初读扫清障碍,到理解诗文,再到背诵诗文,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背诵诗歌。欣赏诗人风雪途中所见所闻,感受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

5、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作者介绍】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简介刘长卿(709-780),字文房,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登进士。初任转运使判官,因得罪权贵,下狱姑苏。至德三年(758),刘长卿出狱后被贬南巴县(县治所在今电白县麻岗镇南巴坡)尉。在赴任途中和到达南巴后,刘长卿写了十多首诗,抒发其对被贬蛮荒的愤懑之情和旅途、住所的孤单寂寞之感。唐诗三百首选录了其中4首。在任南巴县尉期间,刘长卿除借吟诗解闷外,还倡办县学,作育人才,为发展南巴的文化教育事业出了力。数年后,刘长卿迁任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司马,

6、后再任随州(今湖北省安陆县西北)刺史。唐建中元年(780),刘长卿终老任所,享年72岁。长卿工于诗,内容多为政治上的失意和流连风景之作,少有涉及当时国家战乱者。擅长五律,其诗韵调流畅,词语精练,句意清新,不在大历十才子之下,有诗集刘随州集传世。【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歌原文及白话文译文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注释1芙蓉山:地名。2苍山:青山。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

7、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4犬吠:狗叫。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

8、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

9、,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10、”,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