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743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1页
2020年三维 (浙江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序要清线索要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早期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大体系构成,据此可按三条线索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线索一: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商朝国家机构日益完善,内外服制度和垄断神权都强化了王权统治;西周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线索二:君主专制矛盾:君权与相权。趋势:皇权渐趋加强,相权渐趋削弱,直至废除丞相。影响: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速度,但也容易造成政治腐败、夺权乱政。线索三:中央集权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

2、方权力削弱。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第一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统一 郡 县 制 和皇 帝 制 度 的建立b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家天下”制度形成过程夏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的制度由此开始影响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家天下宗族2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内容:分封对象

3、、功臣、先代贵族诸侯权力 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统治权诸侯义务向周天子定期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王族朝贡(3)维护工具:礼乐制度。(4)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西周的疆域。(5)局限: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王权力过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到周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的权威受到削弱。周天子3宗法制渊源由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影响形成“周天子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内涵仍体

4、现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诸侯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的结合。2以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王权血缘关系1(2019浙江4月选考)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BC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

5、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错误,故A、B、D三项排除。答案:C 2(2018浙江4月选考)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得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昆弟甥舅、王室至亲,这说明宗族血缘关系

6、是分封的依据,故D项正确;分封制的主要对象以王室为主,且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故为贵族政治,而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西周分封制下管理者的素养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中央尚未高度集权,而是秦统一后郡县制的设立才确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故C项错误。答案:D 3(2017浙江11月选考)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解析:“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

7、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意思是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都成了显达的诸侯。材料同时提到了“宗室子弟”和“诸侯”,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即为宗法制与分封制,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B、C两项本身说法错误。答案:D 4(2016浙江4月选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此图,鲁国位于()A B CD解析:是齐国,是鲁国,是燕国,是楚国,故B项正确。答案:B 5(2015浙江10月选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解析:西周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即君

8、臣之名分确定),天子的尊严因此确立。宗法制确立了君臣的名分等级,天子处在宗主地位,地位最尊贵,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天子“为诸侯之君”,但不是这种政治风格形成的制度基础,故B项错误;郡县制确立于秦朝,察举制开始于西汉,C、D两项均不符合时间限制。答案:A 6(2017浙江4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

9、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其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从对维系统治的意义上分析其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概括其意义;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答案:(1)机制

10、: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考情分析1注重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如2019年4月选考第1题、2018年4月选考第1题、2017年11月选考第1题和2015年10月选考第1题,均创设了新的情境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及其特点等;复习时,应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准确理解与把握。2加强对历史时空意识的考查:如2016年4月选考第1题,考查了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地域分布,既有历史的考查,也有地理常识的考查。历史时空意识,是学生史学素养培养的目标之一,复习时建议学生平时利用历史地图,加强时

11、空意识的培养。3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017年浙江4月选考第31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通过学术材料和诗经原文综合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作用和特点。探究点一 分封制史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根据以上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特点及

12、其对历史的影响。教你读史 史料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的情况。抓住受封的对象和其所受封的地域是关键。答案提示 1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的多方面。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3)“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4)层层封授。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2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使西周成为一个延

13、续数百年的奴隶制强国。(2)消极方面: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说明了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探究点二 宗法制史料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高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以上至高祖宗,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为其子孙为祖,继别也,各自为宗。(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

14、上德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史料,概括宗法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教你读史 史料是东汉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抓住“大宗”和“小宗”进行理解。“大宗”与“小宗”往往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答案提示 特点:(1)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具有严格的大宗、小宗之别,由血缘亲疏确立宗族等级。(3)“大宗”与“小宗”往往是相对的,如诸侯相对于周天子是小宗,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4)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结合。一、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实行宗法制,首先就要严格区别嫡庶关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是为了把“宗子”继承

15、的制度固定下来,防止发生争夺和内乱从而巩固宗族组织及其统治力量。规律认知 夏、商、西周时期区分社会尊卑等级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是以父系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治关系。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当时确立的宗法等级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在家族内的体现;宗法制利用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维护分封制,两者体现了家国一体的制度。3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16、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钱宗范认为:“当时社会上最突出的形态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也就是说当时的统治关系是由宗法关系来决定的,贵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是合一的。周族统治者利用氏族宗法组织扩大成国家统治机构,实行逐级的宗法分封,形成了贵族的等级制和对土地的世袭占有制。宗法制决定了分封制、等级制和对土地的占有制,而分封制、等级制和对土地的占有则又巩固了贵族的宗法统治。”规律认知 从历史影响来看,分封制不如宗法制。中国人重亲缘、重嫡传、尊祖敬宗等风俗皆与宗法制有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宗法与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相结合,牢固维系着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

17、续的重要原因之一。考点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1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王朝。专制主义2秦朝疆域的拓展北方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岭南公元前214年,开凿,后平定岭南。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西南在“西南夷”地区开辟“”,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央政权版图灵渠五尺道3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8、。(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郡县制2郡县制的建立内容“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等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

19、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官僚政治3皇帝制度的建立(1)形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2)特点: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认识: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皇权下的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皇帝灵犀一点 正确理解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

20、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1(2018浙江11月选考)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

21、对官吏的监督解析:由材料可知,这项制度表面上与秦制不同,但实质上却有相同之处,且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而郡国并行制最符合题意,既有分封制,与秦制不同,又有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也是加强汉朝中央权力的制度,但与秦制无关,故B、D两项错误;中朝制加强的是君主的权力,不是中央集权的措施,故C项错误。答案:A 2(2017浙江4月选考)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解析:“汉承秦制”是指汉朝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朝沿用了秦朝的皇帝制度和郡县制,故A项正确

22、;刺史制是汉朝才开始实行的,故B、D两项错误;封国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秦朝没有实行,故C项错误。答案:A 3(2016浙江10月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解析:材料所述为秦汉史实与制度,而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故A、B两项错误;根据“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分析,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否定分封制,故C项正确;D项指的是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答案:C 4(2016浙江 4 月选考)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23、“五尺道”位于今天的()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解析:“五尺道”是为统一西南地区而修筑的,故 A 项正确。答案:A 考情分析注重对史论意识的考查,认识制度的变迁:如2018年11月浙江选考试题第2题和2017年4月浙江选考试题第2题,都考查学生对“汉承秦制”这一论断的推论。注重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考查,感受历史时空的变化:如2016年浙江4月选考第3题,考查了秦统一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并且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接,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时空变化,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探究点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史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

24、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柳宗元封建论史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两则史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利弊?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提出了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而从史料二结尾句可以看出柳宗元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而非郡县制的过

25、失。明确了观点,再结合分封制与郡县制本身的优点和弊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即可。答案提示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央过于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于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因此,在汉、唐、明、清等统一集权的朝代,社会经济往往有较大的发展。2中央集权制对我国多民族

26、国家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真正原因,是采用了中央集权政体而成为一个相当巩固的共同体,并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故能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使他们产生向心力。如果没有形成这一政治体制,则不但中国各族不能联合成一个国家,甚至汉族本身也可能分裂成很多国家。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基础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为基础在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权利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官吏由

27、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作用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达标冲关演练随堂强化落实1(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3月适应性试卷)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诸神中有帝或上帝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据此可知()A商朝时原始宗教开始出现B中国早期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C皇权独尊的思想已经确立D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由材料“诸神中有帝或上帝”“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可知,商人的王权具有神

28、秘色彩,故B项正确;A项中的“开始”属于用词不当,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皇权独尊的思想确立在秦朝,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人的宗教观,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答案:B 2(2019浙江绍兴3月选考)史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据此并结合所学推断,“师尚父”的封国是()A燕国 B鲁国C宋国D齐国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对象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根据材料“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尚父是姜太公,营丘在今天的山东,封地属于齐国,故D项正确;燕国是王族召公奭的封地,故

29、A项错误;鲁国是周公子伯禽的封地,故B项错误;宋国是先代贵族微子的封地,故D项错误。答案:D 3(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创制“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用“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这反映出当时()实行三公九卿制 有较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实行皇位世袭制 设置了多种系统处理国事ABCD解析:从材料可知,秦始皇时期针对不同的国家事务使用不同的御玺,说明有较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故正确;材料信息与三公九卿制、皇位世

30、袭制无关,排除;材料中“如任命国家官员,则用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说明设置了多种系统处理国事,故正确,故选D项。答案:D 4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大宗、小宗是相对的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C周朝形成嫡长子继承制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解析:“嫡庶之制”“于是宗法生焉”等字眼意在强调嫡庶之制其实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所在,故B项符合题意;大宗、小宗的确是相对的,但材料没有涉及这一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

31、现,均排除。答案:B 5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该材料说明()A郡县制的推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郡县制的推广加强了君主专制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政治前提D郡县制始于秦朝解析:“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指的是推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指的是巩固国家统一,因此该材料说明了郡县制的推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加强君主专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的逻辑和材料相悖,故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 “课时达标检测”见“课时检测(一)”(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