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742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9.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39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向指南考试大纲(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提示(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知识梳理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提出(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2)提出: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成就涌现出一批现代文学作

2、品。电影和戏剧百花争艳。(5)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2曲折(1)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爆发。(2)表现: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3繁荣(1)背景:改革开放时期,“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2)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二、教育事业的发展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2“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表现:“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教育革命”的展开和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办法。(2)影响: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

3、的发展。3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2)措施: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以及教育立法的较大进展。(3)成就: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三、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科研的起步与成就领域成就国防科技(1)1958 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2)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4、红一号”被自制的“长征 1 号”运载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医学 1965 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农业科技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文化大革命”造成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2)提出: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3)意义: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规划:科技规划的实施即“863计划”“火炬计划”等。经济: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成就领域成就核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国成为

5、拥有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空间技术领域(1)1984 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2)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3)从 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运载火箭研究(1)1980 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1999 年 11 月以来,成功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3)2003 年 10 月,成功发射“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信息技术领域1983 年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生物工程领域(1)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2)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思维激活想一想119

6、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内涵有何不同?提示:“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的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派别和观点,可以自由争论。2“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从 1982 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1982 年“茅盾文学奖”设立的背景是什么?这一奖项的设立对我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有何作用?提示:背景: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的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

7、和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3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文化浩劫?它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有哪些?提示:文化浩劫:“文革”对文学艺术严重摧残和破坏。破坏:学校秩序混乱;招生工作基本停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影响: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文盲和半文盲人数增加,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4新中国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提示:氢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5“神舟 7 号”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

8、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观察下图,分析“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历史条件。提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正确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观点术语填一填“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文艺事业横遭摧残,为人们提供了沉痛的反面教材。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实行,推动中国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共和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教学体制被破坏殆尽,“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9、”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后,“三个面向”的提出和教育立法的开展,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一批标志性成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着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高新科技发展,高性能计算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微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史料品读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史料和所学

10、知识,阐述“两弹一星”的主要历史功绩。提示:(1)史料一表明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史料二说明“两弹一星”显示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史料三说明邓小平和袁隆平对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2)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深度思考要点 1“两弹一星”的研制有何重要影响。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

11、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要点 2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提示:(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4)主观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援。(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要点 3“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政局稳定、

12、拨乱反正。“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2)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4)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义务教育法等。要点 4 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的关系。提示:(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

13、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跟进题组1(2016平顶山测试)2015 年 12 月 10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 2015 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左图)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右图)。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

14、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某校高三文科(1)班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华:民族的独立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B小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C小红:科技的创新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D小丽:科技的突破性进步都是因为战争的环境激发了人的潜力【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民族的独立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的创新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说法均正确。“科技的突破性进步都是因为战争的环境激发了人的潜力”的说法过于绝对

15、,不符合史实。应选 D。【答案】D2(2016惠州调研)“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它”指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B恢复高考制度C改革开放D科教兴国战略【解析】由“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是指恢复高考制度。故选 B。【答案】B微考点二 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史料品读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史料,“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1)史料一主要说明创作自由是文艺工作的基本规律,“双

16、百”方针是实现创作自由的根本保证。史料二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在于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史料三说明“双百”方针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2)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深度思考要点 1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的“双百”方针的不同。提示:(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内的体现,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双百”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为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在科学领域、文学艺术领域提出的方针,是

17、学术、文艺领域民主化的体现,是一种文化方针,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着明显的区别。要点 2 全面认识“双百”方针。提示:(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

18、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导致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要点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提示:(1)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 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广大科技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2)不利因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

19、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跟进题组3(2016江西联考)1956 年 7 月 21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在学术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们仍然可以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是不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或评判是非的标准,那也要看各人自愿。”这反映了 ()A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理论界的真理性遭到怀疑B当时贯彻执行“百家争鸣”阻力很大C当时要

20、积极深入开展“百家争鸣”运动D当时知识分子一直不愿意“百家争鸣”【解析】这段话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故选 C。【答案】C4(2016济宁模拟)近年来,多部古装影视剧(见下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芈月传热播后,“左手持笔安天下,右手挥剑定乾坤”“心怀万里阳光,何惧蜚短流长”“纵然心中血流成河,表面上依然波澜不惊”等台词迅速流行起来。甄嬛传热播后,流行起了“甄嬛体”,一时之间“真真儿的”、“极好的”等词语扑面而来;花千骨热播后,人们则用“洪荒之力”来形容难以克制的情感或情绪。这些现象表明()A近年来国产古装影视剧的数量越来越多B电视艺术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念C电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

21、影响D电视艺术提升了人们的公民意识【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古装影视剧促进社会流行语言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词汇和精神生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C 正确。A、B、D 三项题干没有体现。【答案】C名家评史【观点】对“双百”方针的阐述存在某些不足。毛泽东讲“百花齐放”,但他又常常把“百花”简单地分为“香花”和“毒草”两类。至于什么是“香花”,什么是“毒草”,香花和毒草是属于认识问题,还是属于政治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还是敌我问题,缺乏展开更有说服力的论述。可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把“香花”和“毒草”当成政治问题。毛泽东承认,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他又讲,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

22、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百家”里头,按其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两家争鸣”。这表明,他是带着强烈的阶级观点看待“百家争鸣”的。正是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文化方面的学术争论,最后往往被扣上“政治帽子”和“哲学帽子”,或者是“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或者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包新旺“双百”方针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纪念“双百”方针提出 50 周年【解读】材料主要论述了“双百”方针未得到落实的原因及教训。从材料看,作者认为毛泽东是“双百”方针的提出者,也是改变阐释,导致“双百”方针没有得到正确贯彻的制造者。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内涵阐释不足,且用

23、阶级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从而导致了“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犯了“左”倾错误,给我国的学术、文艺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学科素养史法研究以图证史【理论阐述】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图证史”对于历史研究而言不仅是材料问题而且是方法问题。“以图证史”对于历史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出土或传世的图像材料怎样作为史料来加以研究,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息用美术史的方法正确解读;三为图像的展示其实也隐含了主流意识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了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

24、要个案的研究。图像不仅仅被纳入新的史料范畴中,更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自主性诉求。“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时代大事件的叙事者。解答“以图证史”类试题应注意三点:(1)抓图片信息:仔细看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2)看文字:图片型选择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遗漏。(3)重联系: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典题例证】(2016武汉模拟)历史文物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

25、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比较说明。思路引领 本题综合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图 1 中 1910 年该生考试科目看,她接受了清末新式学堂教育,反映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说明可从原因与影响两方面入手。原因从当时清末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活动中进行总结。影响回答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图2 税务学校结业证书和识字证书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专业培训和扫盲教育。说明的思路同图 1。答案 信息一:图 1 反映了清末新式学堂建立和近代教育的发展。说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随着西学不断传入,洋务教育和维新思潮的

26、冲击,科举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新政,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转型。信息二:图 2 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众新教育(或专业培训和扫盲教育)发展。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到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人民政府确立了建立人民教育的方针,把工农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展开了全国范围的扫盲教育和职工业余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品

27、味经典1(2015新课标全国卷)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 D 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 项错误;到 1952 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 B 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 项错误。【答案

28、】D2(2015山东卷)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 19491978 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解析】19491978 年,中国史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呈现出颂扬革命、否定资产阶级改良的倾向,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研究较多,论文数量也多,戊戌变法主张改良,最容易受到史学界轻视,故 C 项符合题意。【答案】C31977 年 10 月 21

2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定时空:1977 年。抓关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了重大改革”,即恢复高考。【答案】A4.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 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 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 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定时空:“文革”后。抓关键:“科教后勤部部长”,相关事件

30、应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答案】C5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 7 个工科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定时空:1952 年。抓关键:“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答案】B6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

31、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定时空:新中国成立之初。抓关键: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答案】A7(2015北京卷)(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 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 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解析】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激烈对抗时期,从美苏争霸这一角度阐述其国际政治背景。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答案】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