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632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试题(含解析)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1.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合。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把“国”与“家”联系起来。春节追求“合家团圆”体现了人们注重血缘亲情,维护家庭关系,是宗法制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指按血缘关系分配官爵和财

2、产的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分封制主要指君主分封诸侯的地方管理制度,故D符合题意。2.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叙述可知,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公民必须要去参加大会,否则会受到处罚。这就说明在雅典,参政是公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

3、材料只是反映有些公民不积极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公民的态度;D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点【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重的就是雅典民主的实质与弊端,看到材料写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它的弊端。但是雅典民主其实也有很多进步性的,本题中介绍的一种强制性的参政议政并不是反映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是更加直接体现出这种民主制度的“先进性”。3. 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A. 英国“光荣革命”B. 美国

4、独立战争C. 法国大革命D. 德意志王朝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出现了两组词汇:新教、天主教和法律、议会、君主,结合材料“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描述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因此本题选择A项。美国没有设立议会,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比较彻底,废除了国王,排除C项;德意志资产阶级革命中没有涉及国王,排除D项。考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名师点睛】欧美主要国家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都有各自的特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相互妥协的产物;美国的特点就是没有议会,三权分立;法国的

5、特点就是封建势力顽固,民主道路艰辛漫长;德意志特点就是不彻底。日本和俄国都是改良运动,所以有很多封建残余。这些国家的特点是判断各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的重要手段。4.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A. 政府论B. 共产党宣言C. 乌托邦D. 共同纲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由题干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形态:阶级和阶级斗争已经消亡,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A项,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启蒙思想,提出了天赋财产权利的神圣性和建立在

6、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政治分权学说,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这与题干中的思想相符。故B项正确。C项,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的作品,莫尔描绘了一个幸福、理想的国家,但他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也不可能科学地描绘出理想社会的形态并提出实现理想制度的途径。故C项错误。D项,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施政方针,规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还规定了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政策,起着

7、临时宪法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B。5.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 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 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 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

8、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考点定位】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教材的主干知识,历来是全国卷和各地方历史高考的高频考点。对该知识点的把握,一是要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及各自阶段的特征。6.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

9、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 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

10、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全面抗战开始。7.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发生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C。【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

11、发展与曲折第一部宪法颁布与“文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大跃进8. 2001年,以中国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主要维护的区域是A. 中亚地区B. 东亚地区C. 亚太地区D. 中东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由主要成员国的地理分布可知,其主要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与合作,故选A。东亚主要指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国

12、家,排除B;亚太经合组织主要维护的区域为亚太地区,排除C;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包括以色列、黎巴嫩、伊朗等国家,与上海合作组织无关,排除D。9. 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 西周B. 春秋战国C. 唐朝D. 宋朝【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详解】10.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C. 贸易

13、中心的转移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A正确;材料信息和民族工业的产生、贸易中心的转移无关,故BC错误;这意味着传统纺织业的衰败,故D错误。11.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 王室大力支持B. 地理位置优越C. 商业资本发达D. 金银需求量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C项叙述的情况并不符合当时两国的实际;D项金银需求量大的并不只是局限于西、葡两国;而谈地理优越的话,法国和英国地理位置也不错,在这点上西葡两国并

14、不占绝对优势;只有A,当时两国刚刚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对探险活动大力支持,这是造就新航路探险由西葡两国领导完成的主要原因。考点:世界近现代史上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新航路的开辟12. 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A.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战期间,张謇的企业发展较快,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侵略造成的;而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张謇的企业无力与之竞争,故很快走了下坡路,这整体上是由于中国没有

15、取得完整的独立导致无力保护民族工业造成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A项错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曲折主要是外国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BD项是C项表现。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后发展却摔落下来。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独立的顺利的发展民族工业。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13. 1921年,美国人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A. 苏俄退出世界大战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苏俄国内战争结

16、束D.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答案】D【解析】【分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赁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D正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 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 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 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

17、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15.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

18、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A正确。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6. 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

19、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A. 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B. 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 欧洲联盟成立D. 为欧元发行扫消障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单一欧洲文件的签署,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正确;A是欧盟的影响,排除;1993年欧盟成立,C排除;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D排除。故选B。17.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20、A. 儒、道、法、墨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D. 道、法、儒、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墨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儒、墨四家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18. “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

21、生的根本原因C.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的主旨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故选C。A“对中国毫无意义”不符合史实,是对四大发明的误解,故排除A。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古代文明只是外部原因,起推动作用,故排除B。欧洲近代化的开端是以新航路开辟为标志的,D表述错误,排除D。19.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 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 苏格拉底C. 柏

22、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此人是苏格拉底。选项B正确。根据所学,选项A、C、D涉及到的哲学家不符合材料材料要求,排除。【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20.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 反对向西方学习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详解】从禁止使用的名词来看都是一些

23、外来词和新名词,因此禁止使用的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材料没有涉及维新思想等内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信息,B项错误;C选项错误,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1. 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A. 创办青年杂志B. 主张文学改良C. 倡导“民主与科学”D. 发表狂人日记【答案】B【解析】“发明了一种新语言”指的是白话文,所以这主要是基于他主张文学改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创办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民主与科学”的也是陈独秀,选项C不符合题

24、意,排除;发表狂人日记的是鲁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 体制改革B. 拨乱反正C. 经济建设D. 对外开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故选B。AC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并进行的。考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点评:文革结束后,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质上是沿袭文革的错误,遭到了一致的反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思想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十一届三中全

25、会的召开做了舆论的准备。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6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23.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26、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

27、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答案】(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改革科举制,培

28、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4)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语言概况能力,“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说明科举制延续时间长;“历代踵行,时加修正”说明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科举制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况能力,材料二文字说明科举制自身优势明显,被西方国家

29、借鉴;材料三文字内容显示科举制能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依据所学内容不难得出科举制还有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3)依据材料四文字“此其选之精也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不难看出梁启超对科举制褒贬皆有的观点,即科举制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是其所长;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存在严重弊端;依据材料来源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不难判断出梁启超倡议改科举、培养实用人才、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科举选官能在西方盛行其原因在于西方充分借鉴了科举制的优点

30、,即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而科举制在中国近代的废除则因为其长期以来集聚的大量弊端,即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和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下难逃被废止的命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24.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

31、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32、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2分)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分)(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1分)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1分)(3)略。(9分)注:这是官方答案中提供的“略”,意即开放型探究题,只要符

33、合本小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可从第二次工业期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即可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的结论。第(2)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向郊区扩散”即可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

34、移动”的结论。第(3)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5. 课程有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三

35、个字)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式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地位明显提高。据外国教育史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

36、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思想教育方面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1)思潮:人文主义;背景:政治:中世纪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乐趣;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学派:儒家。原因:政治: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思想:宋明时期理学有了新发展,“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3)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从重视伦理道德到逐渐取消经学课程,再到引入公民课。体现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民权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觉醒。【解析】【详解】(1)思潮:材料“一些新式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背景: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保存等方面进行作答。(2)经典:材料中的“读经讲经课”指的是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原因:可从政府重视及儒学对封建统治的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变迁及说明:材料中课程设置的变化体现的是近代教育的发展。关于阐释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课程内容的变化、对于近代思想解放及教育的近代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