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必修 5(粤教版)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爱提问的学生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
2、了逻辑思维能力。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立志学农19岁的袁隆平,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想:第一,父亲要自己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光宗耀
3、祖。对此,袁隆平毫无兴趣。第二,想赴重庆求学。抗日时期的“陪都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个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第三,在小学阶段,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到这些,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亲说:“还是让我报考农学院吧!”善良的母亲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见你还要认真考虑。当然最后还得由你自己作主!”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袁隆平的个性,既然儿子立志学农,他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袁隆平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
4、确的一组是()A饥馑(jn)捍卫(hn)稻菽(jio) 刻骨铭心(mn)B挽起(wn) 茎秆(jn)屏(pn)气 无与伦(ln)比C掖着(y) 分蘖(ni)一蔸(du) 如鲠在喉(n)D田埂(n) 缅怀(min)花蕊(xn) 罄竹难书(qn)解析:A项,“菽”应读sh;B项,“屏”应读bn;D项,“蕊”应读ru。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摇篮漫山遍野遴选遐思迩想B闭塞 计日程功 料峭 轻手摄脚C丰姿 孽根祸种 稗益 功亏一篑D消受 精疲力尽 凛冽 娇揉造作解析:B项,轻手摄脚轻手蹑脚;C项,稗益裨益;D项,娇揉造作矫揉造作。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5、的一项是()科学家是真理的_者,是事实的追随者。2009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_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_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_,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A捍卫埋伏既然/那么B捍卫 笼罩 既然/那么C保卫 笼罩 只有/那么D保卫 埋伏 只有/那么解析:(1)捍卫:保卫;防御,常与“真理”“尊严”“主权”等比较抽象而严重的名词搭配。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如“保卫领土”“保卫祖国”等。(2)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潜伏。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3)“既然”用在上半句话中,与“那么”连用,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6、“只有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认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字。答案:B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B湖南省农业厅以最快速度向全省有关部门发函,转发了袁隆平的这篇文章,及时避免了湖南农业生产的大滑坡,稳住了湖南的粮食总产量。C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并列为榜首。D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解析:D项,“流传”缺少宾语,可在“民以食为天”后加“的说法”。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
7、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惜。B有些人虽想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这有点像沙里淘金,是得不偿失的。C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力挽狂澜。D如果政府的官员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解析:A项,“在所不惜”决不吝惜。与语意不符;B项,“沙里淘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C项,“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D项,“视而不见”指不重视不注意。答案:A6下面是报纸或
8、网站上的新闻标题,其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禁止取缔以名人、专家名义做药品广告B近八成人同意取消黄金周是阴谋C大陆3月1日起恢复禁止对台天然砂出口措施D日本遭美国强烈抗议取消我军参观宙斯盾舰解析:A项,不合逻辑产生歧义,应删去“取缔”;B项,有歧义,是“近八成人同意取消黄金周是阴谋”,还是“近八成人同意取消黄金周是阴谋”表意不明。C项,“恢复禁止”导致语意不明。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93年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发生了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_的玉米稻的现象。“玉米稻”有这么个来历:某农学院用幼芽浸泡法将玉米的DNA片段成功地_了水稻,育成了具有某些玉米特征特性的玉米稻,
9、取名“遗传工程稻”。_,玉米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这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为此,袁隆平写了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郑重建议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_,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_答案:审定导入然而示范8概括本段的观点。_答案:袁隆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9阅读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10、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问:袁隆平是哪一种人?为什么?在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品质? _答案:袁隆平属于埋头苦干的人,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研,默默地奉献,不断地推出新成果,推动了农业科学的发展。在他身上体现了实践、实事求是、创新等精神品质。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中央信托
11、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
12、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
13、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
14、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
15、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相关链接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
16、忆录)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10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_答案:“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报警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11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_答案: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
17、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都组织悼念活动。12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了辉煌的顶峰;率领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友谊;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
18、理。四、语言运用13下面段落中有三处语病,指出有语病的句子并做修改。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制作塑料袋的历史不过50年以上,但近年对塑料袋的指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1万亿到5 000亿个塑料袋。废弃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它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1)_(2)_(3)_答案:成分赘余,应删掉“以上”逻辑不当,应改为“5 000亿到1万亿”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塑料袋”后加“的问题”14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
19、量学生“在家上学”现象,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其形式也呈多样化: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规模。材料二:据报道,很多家长自己在家里给小孩办学堂,这样的“在家上学”的个案在不少省市已经成为一股风气。相关报道更称这种“在家上学”的模式,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包括了中国台湾和香港。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_答案:(示例)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学生“在家上学”现象。猫老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走出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
20、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个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倔强得很!是,猫的确是倔强。看吧,大马戏团里什么狮子、老虎、大象、狗熊,甚至于笨驴,都能表演一些玩艺儿,可是谁见过
21、耍猫呢?(昨天才听说苏联的某马戏团里确有耍猫的,我当然还没亲眼见过)这种小动物确是古怪。不管你多么善待它,它也不肯跟着你上街去逛逛。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它的嘴往往被蜂儿或蝎子蜇的肿起来。赶到猫儿们一讲起恋爱来,那就闹得一条街的人们都不能安睡。它们的叫声是那么尖锐刺耳,使人觉得世界上若是没有猫啊,一定会更平静一些,可是,及至女猫生下两三个棉花团似的小猫啊,你又不恨它了。它是那么尽责地看护儿女,连上房兜兜风也不肯去了。郎猫可不那么负责,它丝毫不关心儿女。它或睡大觉,或上屋去乱叫,有机会就和邻居们打一架,身上的毛儿滚成了毡,满脸横七竖
22、八都是伤痕,看起来实在不大体面。好在它没有照镜子的习惯,依然昂首阔步,大喊大叫,它匆忙地吃两口东西,就又去挑战开打。有时候,它两天两夜不回家,可是当你以为它可能已经远走高飞了,它却瘸着腿大败而归,直入厨房要东西吃。过了满月的小猫们真是可爱,腿脚还不甚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上没结没完。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即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不肯责打它们,它们是那
23、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呀。可是,你也爱花。这个矛盾就不易处理。现在,还有新的问题呢:老鼠已差不多都被消灭了,猫还有什么用处呢?而且,猫既吃不着老鼠,就会想办法去偷捉鸡雏或小鸭什么的开开斋。这难道不是问题么?在我的朋友里颇有些位爱猫的。不知他们注意到这些问题没有?记得二十年前在重庆住着的时候,那里的猫很珍贵,须花钱去买。在当时,那里的老鼠是那么猖狂,小猫反倒须放在笼子里养着,以免被老鼠吃掉。据说,目前在重庆已很不容易见到老鼠。那么,那里的猫呢?是不是已经不放在笼子里,还是根本不养猫了呢?这须打听一下,以备参考。也记得三十年前,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我吃过一次猫肉。事前,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肉,因为不识法文,看不懂菜单。猫肉并不难吃,虽不甚香美,可也没什么怪味道。是不是该把猫都送往法国轮船上去呢?我很难作出决定。猫的地位的确降低了,而且发生了些小问题。可是,我并不为猫的命运多耽什么心思。想想看吧,要不是灭鼠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消除了巨害,猫的威风怎么会减少了呢?两相比较,灭鼠比爱猫更重要的多,不是吗?我想,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都机械化了,不是连驴马也会有点问题吗?可是,谁能因担忧驴马没有事做而放弃了机械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