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虚词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4780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虚词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虚词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虚词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虚词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虚词 新人教版1、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者也 D莲之爱 答案:B2、下面句中划线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C吾视其辙乱 D其真无马邪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助词) 兼与药相粘(并且) B虽我之死(虽然) 杂然相许(的样子)旋刻之(随时,马上) C冀州之南(的) 跳往助之(助词,不译)持就火炀之(指铁板) D面山而居(表并列) 聚室而谋(表顺承) 而山不加增(表转折) A4、下列划线字解释错

2、误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因为)B、茗饮以为酒(以为) C、着重裘以敌之(来)D、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拿,用) B5、下列句中“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B6、下面句中划线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贫,其一富B其如土石何C吾视其辙乱D其真无马邪 C7、选出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其真无马邪。A其真不知马也。 B何足怪哉?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天下事有难易乎? C8、选出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人之食于虎也。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于人

3、不啻倍也。 C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9、下列句中加粗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于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10、下列各句中“其”指代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B1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A1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望之蔚然而

4、深秀者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朝而往,暮而归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C13、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望天乞水以救之 B.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也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乃摘而藏之 D.其事不一而足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D14、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呜之而不能通其意。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15、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执策而临之 B、马之千里者 C、策之不以其道 D、食之不能尽其材 B16、与例句中加粗

5、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当余之从师也 A益慕圣贤之道 B录毕,走送之 C无丝竹之乱耳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1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腰白玉之环 C当余之从师也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18、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或置酒而招之 D19、解释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俯身倾耳以请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答案:介词,用连词,作“因为”解连词,相当于“而”连词作“因为”解介词,译为“拿”2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两岸连

6、山,略无阙处略无: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_ 沿溯阻绝沿:_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_ 毫无日月顺着,释为顺水而行即使21、分辨下面加粗的“之”的不同用法。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执策而临之() (1)代词“它”(2)定语后置的标志(3)助词,“的” (4)代词,“它” 22、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之富贵者也。 答案:(1)的,助词。(2)它,代词,代核舟。(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4)表提顿,助词,不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