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88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期中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答案1.D2.C解析第1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第2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34题。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

2、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A、 B、C、 D、答案3.C4.C解析第3题,图a显示:在流域、三阶段开发过程中,居民点逐渐增多,植被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的下降,会使植被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流域内蒸发、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A、B项错误;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层变薄,植被根系减少,降水下渗量及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C项正确,D项错误。第4题,在流域开发过程中,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植被枝叶和凋落物对降水的截留、阻滞作用逐渐减弱,流域内汇水速度逐渐加快,相同一次

3、暴雨过程,洪峰出现的时间会逐步提前,地表径流量逐渐增加,C项正确。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56题。5关于该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6关于该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B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答案5.A6.B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第一产

4、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下降,但产值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产值降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上升,产值比重略有上升。说明该省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第6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次产业。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回答78题。7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分布的密度最大的是()A东部 B中部C西部 D无法判断8图中信息反映出()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

5、少,故网民比重较低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答案7.A8.A解析东部人口占全国的38%,网民数却占全国57%,网民密度最大,互联网发展基础最好。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已被纳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干线。待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该地区将出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大汇合。结合下图完成910题。9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水最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B自西向东输水的原因是降水西多东少C调水工程建成后,会减轻沿线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D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10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冬

6、季11、12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补充作用答案9.A10.B解析第9题,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图中区域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降水最丰富。调水工程可能会加重沿线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胶东半岛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不合理利用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第10题,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冬季并不是胶东缺水最严重的季节。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112题。11

7、“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12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答案11.A12.B解析第11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第12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主要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

8、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314题。13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14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开发小水电封山育林禁止采伐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 BC D答案13.B14.C解析第13题,图文信息获取:该地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农村燃料主要以薪柴为主,可推知当地生态问题主要是由植被破坏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第14题,在治

9、理上要从植被保护入手,鉴于砍伐的植被主要用于燃料,所以因地制宜的解决能源问题(炉灶革新)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关键。读“甲、乙两地区的湿地区域分布图”,回答1516题。15有关甲、乙两地区湿地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势低平B甲地区靠近海洋,滩涂广泛发育C乙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势平坦D乙地区地壳运动剧烈,地面凹陷,河湖纵横16近几十年来,致使两地湿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人类活动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用地增加A B C D答案15.A16.A解析第15题,考查湿地的成因。甲为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乙为四川西北部的沼泽地,甲地区

10、成为沼泽的原因是降水多,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势低平。第16题,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导致两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环境污染和围湖造田。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交通建设用地增加对两湿地影响不大。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图a是“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图b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图a图b17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能资源丰富C气候炎热干燥 D矿产资源贫乏1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 B防洪C养殖 D梯级开发答

11、案17.B18.D解析第17题,结合图示,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从上游到下游为:山地丘陵平原,A错误;受地形和气候因素影响,该河流流量较大,落差较大,故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第18题,结合图示反映,该河流流域的开发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兼顾了航运、防洪、灌溉、养殖等其他功能。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1920题。19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河流的含沙量大C河流的汛期长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20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A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B东

12、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答案19.B20.B解析第19题,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表”可知,2010年与1980年相比,耕地面积比重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比重增加,因此,1980年河流的含沙量较高,选B。第20题,R和T之间的河段,东坡为缓坡,可修建梯田,进行粮食生产,西坡为陡坡,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故选B。二、综合题(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目前,太阳能已经成为拉萨市居民生活的重要能源。拉萨市街头普遍使用太阳能、风能路灯,居民广泛使用太阳灶。材料二青藏高原太阳能分布示意图(单位:KW/m2)材料三近年来,由于人口

13、增长和经济发展,西藏电力供应不足问题日趋严重,冬季尤为突出。为此,被称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建成后,通过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在冬季枯水期向西藏送电,在夏季丰水期可实现藏电外送,改写了西藏缺电的历史。(1)列举西藏最主要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并说明其丰富的原因。(2)指出西藏能源供应紧张的原因。结合西藏能源资源优势,分析该地区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3)简述青藏联网工程建设对促进西藏地区发展的意义。答案(1)常规能源:水能。新能源:太阳能。江河的径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太阳能丰富。(2)原因:能源需求增长迅速;西藏

14、以水电为主,枯水期电力匮乏;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调整方向:加强水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多样化。(3)有效解决西藏电力短缺问题,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效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当地水能资源的开发,实现藏电外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解析第(1)题,西藏地区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丰富。第(2)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大;枯水期水电减少,导致电力紧张。因此,应加大水能、太阳能、风能及地热能的开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5、。第(3)题,青藏联网工程的实施将缓解西藏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藏电外送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2山东省在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要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_和_为核心的城市。(2)、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_;20世纪6070年代的转移和80年代的转移,主要是以_型产业为主。(3)从材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

16、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答案(1)济南青岛(2)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劳动密集(3)地理位置靠近日韩;劳动力廉价丰富;市场广阔;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内部交易成本低等。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是济南、青岛。(2)从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入手分析。(3)从影响工业区位的地理位置、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即可。23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湖泊A为_;湖泊B为_。(2)A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却是对其现状的真实写照,试分析其原因及危害。(3)试

17、对如何合理利用保护A湖提出自己的看法。答案(1)洞庭湖鄱阳湖(2)原因:一方面,由于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使湖泊淤浅;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大规模地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危害:由于大片湖泊湿地的消亡,调蓄洪水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3)在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利用湿地资源合理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等。24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的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全长2 179千米。“漫卷风沙埋河道,欲哭无泪哀胡杨”是塔里木河下

18、游断流、干涸20多年的真实写照。这里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而且是我国石油化工基地。材料二中广网阿克苏2012年11月29日消息: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塔里木河沙雅段综合治理,塔河下游生态正逐步恢复,综合治理取得实效,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首次实现连续30个月不断流。(1)该区域发展经济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是什么?(2)塔里木河流域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塔里木河流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哪些?(4)简述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措施。答案(1)水资源。(2)深居我国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特色果品农业;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3)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林木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4)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节约用水,依法治水。上游实施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修建水库;中游修建堤防,减少浪费;下游跨流域调水。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水资源缺乏。第(2)题,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一是光照充足,温差大;二是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第(3)题,主要生态问题有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第(4)题,塔里木河流域综合开发要上、中、下游区别对待,统筹兼顾,合理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