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83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 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文化大革命”。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课 标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

2、重大历史意义。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奠基:七届二中全会(2)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成立(4)意义细节点拨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的局面。(2)政策(3)实施(4)意义细节点拨(1)共同纲领具有过渡性、革命性,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特点。(2)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

3、法,具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特点。(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二字不可少。(4)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议政党,而不是反对党、在野党,与中共在政治目标、根本利益上有一致性。(5)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中共八大的探索(2)“文化,大革命”史论要旨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2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2)内容(3)影响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980年

4、,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_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2)修订宪法: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加快步伐(4)成果: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知识拓展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1)酝酿告台湾同胞书 (2)提出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

5、平提出了“_”的伟大构想。通过:1984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并通过。(3)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易混易错“一国两制”构想的最早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而不是香港问题;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邓小平提出这一构想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不是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2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1982年9月,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通过_途径进行磋商。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0

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_。(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3)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_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思维升华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

7、空前提高。(2)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4)群众基础: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是香港得以回归的群众基础。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缓和(2)进展(3)展望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政治制度主题1建国初确立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图示识记技巧用数字“四、三、二、一”掌握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历程。“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

8、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指一大特色: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主题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建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发展1956

9、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曲折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完善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史料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史料表明政协的职能

10、发生了巨变:由代行人大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当前职能主要表现为参政议政,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权力。主题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因素。(1)历史因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相互同化,相互影响。在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结成了深厚友谊。(2)现实因素: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规定。史料民族大团结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 针对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现实,国家坚

11、持民族平等,共同发展,中央统一领导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题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1)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2)历史条件:前者是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后者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3)国家性质:前者具有人民民主性质,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意义:共同纲领为建国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史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

12、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一律平等是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点。主题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史料一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根源于“左”倾错误的“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均遭到严重破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是“文革”留下的深刻启示。史料二20

13、12年秋菊家的大喜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她经历了艰辛的告状过程,最终官司打赢、儿子出生。到2012年,秋菊一家可谓喜事连连。思考上述史料反映了民主法制建设哪些方面的成就,此外你还了解哪些在新时期党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努力?提示(1)秋菊民告官还赢了官司反映了法律建设的进步;竞选成为村长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2)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立法,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加强依法治国的力度。“一国两制”理论及实践主题1“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意义(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

14、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为实现主权完整和统一而做出的战略决策。(2)意义: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大促进: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史料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 “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举,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回归后的香港人民生活稳定,经济繁荣,说明了政策的实践性、稳定性,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主题2台湾问题(1)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关键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

15、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2005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保障两岸和平统一的反国家分裂法。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2)关于台湾问题的3个易错点“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而首先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在于岛内外的反华敌对势力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并不是针对广大台湾人民。史料一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

16、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史料表明邓小平在台湾问题方面的立场是:国共合作,和平谈判统一,一个中国,内政问题,反对外来干涉。史料二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反分裂国家法 反国家分裂法成为维护两岸和平统一,打击分裂势力的利器,符合中华民族、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例1 (2011上海高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

17、成就如下:中美建交粉碎“四人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审题突破材料中提到的四个事件分别发生于1979年、1976年、2001年、1997年,故选C。命题感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仍是备考不可忽视的途径与方法。例2 (2011浙江高考)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18、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审题突破命题感悟材料中的细节信息是否充分利用是得分关键。例3 (2011上海高考)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共同纲领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填写编号)历史进程新中国诞生中国走向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国两制”实施标志性史实答案;审题突破能否将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思考是关键。回忆所学,将史论与史据一一对应即可。命题感悟史论与史据

19、结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需大力关注。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宁夏自治区50周年12011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区50周年。50年来,宁夏经济增长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6年增长两倍,工业增加值与实现利润5年分别增长1.2倍和6.6倍。宁夏50年和谐稳定发展的最成功的基本经验是 ()A党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宁夏回族人民的辛勤劳动C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题点两会召开人大、政协制度22012年1月,想出门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的王秀贤女士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步入人民大会堂参与国家大事投票。她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种现象 ()可使这一阶层的诉求

20、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王秀贤是农村走向富裕的成功代表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A BC D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201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5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文中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题点概念“文革”破坏4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一位小学老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

21、”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史观文明的民族性、多样性5“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漫画考查两岸交流的加强62012年打赢官司的秋菊发家致富后又当选为村长,计划全家出游带孩子见见世面。与图文有关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

22、展B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C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D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美国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文中的历史事件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

23、主和法制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3山东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A共同团结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BC D52011年以来,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高达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人

24、员的途径B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6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材料内容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实行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海选”为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A BC D7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

25、依据最可能是 ()A“一国两制”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8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台湾民众希望胡锦涛与马英九早日会面,其中30%的民众希望胡锦涛能去台湾。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两岸之间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国共两党交往的不断增多“一国两制”在台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A BC D92012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3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

26、对等谈判102011年9月23日中新网信息:海峡两岸金融市场将相互开放,个人在台湾也可办理存取人民币业务,两岸交流迈入新里程。从根本上讲是受益于 ()A两岸一个中国原则B两岸“三通”政策C“一国两制”构想D和平统一共识112011年9月17日海峡之声网:“台北和南京距离有多远?这点距离连战走了60年,国民党走了56年,两党领导人相隔60年才走出了跨越海峡的再次握手。”这段信息不能说明 ()A两岸关系由隔绝到交流B国共两党关系由对立到接触互谅C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两岸共识D台湾拥护“一国两制”构想122012 年香港回归15周年,歌曲始终有你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盛”,香港

27、“找对了路径”是在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清康熙帝材料二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6分)(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51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

29、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1)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8分)(2)据材料二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答案复习讲义知识整合一、1.(1)城市工业国 (3)共同纲领2(2)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3)19563(1)大杂居、小聚居(3)西藏二

30、、1.(1)主要矛盾(2)1966 民主法制2(2)实事求是邓小平 经济建设(3)特色社会主义3(1)领导制度(3)依法治国三、1.(1)和平方式(2)一国两制2(1)外交主权 (3)和平方式3(1)民间(2)一个中国命题探究1A2C3D4A5B6D课时规范训练1C2A3D4D5D 6A7A8A9A10C11D 12D13(1)特点:皇权至上。弊端:易产生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2)革命性和民主性: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当家作主。(任意三点即可)14(1)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2)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任答两点)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