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墨池记目标定位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1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杰出的文学家。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拜中书舍人。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2背景探寻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有一“墨池”,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
2、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九月到临川游览、凭吊墨池遗迹。当时曾巩刚刚30岁,没有谋得一官半职,而文章却已名满天下,临川郡的州学主管教育的官员王盛仰慕他的名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3文学常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洼然()邪()徜徉() 肆恣()于楹间以揭之()答案wychn yns zyn2通假字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通_,_答案“彰”显明,显著3一词多义临信及书能答案面对/从高处往低处看真实/真实的/随意/讲信用赶得上/推及书法/
3、写能够/专长,擅长4词类活用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尝极东方,出沧海: 答案形容词用作名词,专长。使动用法,使愉快。副词用作动词,游尽。5古今异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古义: 今义: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古义: 今义: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古义: 今义: 答案古义:学习书法。今义:学习读书。古义:学官名,主管授业和考试等。今义: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古义:本来。今义:坚固。6文言句式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答案判断句。状语后置句。一、词句梳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以娱其意于山水之
4、间: 羲之之书晚乃善: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于楹间以揭之: 推王君之心: 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 答案使愉快。精妙。显明,显著。厅堂前面的柱子。揭示,标明。推究,推求。影响。二、疑难突破2“墨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典故?答案临川城的东面。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3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答案文章先由墨池的传说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的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学习不能依赖天赋,必须刻苦努力,专心致志,曾巩这里说的学习,并非单指学习方法,主要指的是道德的提高和深造。“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
5、于来世者如何哉!”4记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想一想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答案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5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标出这些设问句,并反复诵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答案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
6、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起提示、启发的作用。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一、文白对读二、文本深读曾巩应邀为王羲之墨池作记,文章语言朴实,记述简洁,主旨鲜明,立意高远。对于像曾巩这样的著名文学家来说,作记并非难事;而关键在于作记所要表达的题旨,所要弘扬的精神。曾巩所看到的墨池,流动着王羲之刻苦学习的精神与优秀品质,蕴含着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素养。因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墨池,它因一个人不平凡的作为而融入了不平凡的意义。墨池留名。墨池的位置在临川城东的新城,形状“洼然而方以长”。这是再普通不
7、过的水池了,然而因为王羲之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这个水池边上练习书法,竟然使池中的水都变黑了,也使水池变得不普通了。作者没有说王羲之是如何练习书法的,也没有用文字来描述他练习书法时那种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神凝意聚的情景,只用“池水尽黑”一词点缀,精要突兀,令人遐思。说实话,要不是王羲之将此池染黑,天下会有几个人知道这里有一个水池呢?纵然知道,又如何呢?因为它没有流动着一种精神,当然也就没有资格彪炳于世、名垂千秋了。墨池助能。王羲之不想做官,他的意趣在于山水之间。练习书法,正是他情之所钟,趣之所系。然而,要成为一代书法宗师,绝非轻而易举、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与高昂的代价。有墨池与他相
8、伴,成年累月,日久天长,既是羲之之幸,也是墨池之幸。墨池助羲之之能,羲之因墨池而善。个中苦楚只有墨池知,无尽酣乐惟独羲之晓。有墨池,就有羲之的挥毫之所,泼墨之地,这凭的是功夫,凭的是耐力。墨池不言,只观日月,最终成就了一位“晚乃善”的大器。作者说羲之“非天成”,“以精力自致”,我却要说他也以墨池而致。墨池勉学。王君请曾巩作记的目的很清楚,即弘扬羲之刻苦学习的精神,又“恐其不章”,且彰显“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而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推其事以勉其学者”。他要让后来求学的人懂得,人必须发愤,必须有所作为,哪怕只有一技之长,也要将它发挥出来,为世人和后代创造出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9、。通过墨池,形成一种刻苦学习的传统,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实这也正是作者作记的目的。墨池,刻苦的精神在这里流动。它因王羲之的勤奋而流动,它因王君的善诱而流动,它因曾巩的境界而流动。1结构图解2中心主旨文章从记述墨池遗迹入手,指出王羲之的书法达到精妙的境界,是“以精力而自致”,并非出于“天成”,从而阐明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3写作特色(1)叙议结合、略论详论的写法。(2)以小见大。(3)多用设问句,一唱三叹。1名句集锦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的细小的泥沙。冰心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苏轼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
10、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克思一代人就是一出有着四五千名优秀角色的戏剧。巴尔扎克思想家会离开人世,但它的思想将永不消亡,人不能永生,思想却可以永存。沃尔特里普曼书籍是蜜蜂,将花粉从一个头脑传到另一个头脑。詹姆斯罗尼尔大众媒体提供的,不是流行的艺术,而是像食物一样要被消费的娱乐,然后忘记掉,再为新的菜式所替代。W.H.奥登新闻流行着,但它主要作为虚构流行。生活是一个世界,报纸上看到的生活是另外一个世界。G.K.切斯特顿对着世界的窗户可能被一份报纸盖住。斯坦尼斯罗勒克文化本身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一种遗产。H.L.门肯2相关素材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
11、来锲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就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了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假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他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
12、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当朝太傅郗鉴是好朋友,郗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一日,郗鉴对王导说,他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选。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儿侄们久闻郗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得到她。郗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羲之不问此事,仍躺在东厢房床上专心琢磨书法艺术。郗家来人看到王导诸儿侄之后,回去向郗鉴回禀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
13、,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不自然。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郗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含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王导的其他儿侄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入世做事出世做人(北京)王维维梅花在冬日里凌霜傲雪,绽放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积极抗争、积极入世的境界。然而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又是何等潇洒超然、超脱于世的境界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入世与出世两种不同的境界争论不休,但是,生活告诉我们: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想起
14、了居里夫人,这位美丽与智慧并重的女性。她以对科学执著不懈的追求、数年如一日的研究,摘取了科学殿堂的明珠;美国的“国父”华盛顿,这位受人敬仰的总统,以顽强的精神带领人们抗击殖民者,使国家获得独立。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非凡的勇气迎接挑战,必然要拥有执著的精神,热情如火地拥抱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然而,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的人,却常常陷入世俗的泥潭不能自拔。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拥有超人的智慧,似乎天下形势都要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定夺。然而他却醉心于功名利禄,无所谓道义,这种人只能算是有才无德。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应该似天空中的明月,既能照亮黑夜,却又纤尘不染;应该似奔腾的黄河,既滋养了中华民族,却又“奔流到海不复回”,无怨无悔。居里夫人虽然获得了两届诺贝尔奖,她却视名利如粪土;华盛顿虽然带领美国人打赢了独立战争,他却只想回乡下做个老农,当了两届总统就再也不肯连任。这种超脱于世、建功立业后盼望“众人如海一身藏”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安详、宁静。“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这将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赏析“入世”与“出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文章用“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为中心,观点新颖,可以看出作者平日的文化积累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本文论述严谨,首尾呼应,中间部分依次列举了居里夫人、华盛顿、苏秦等人物,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有理有据,显出了较强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