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585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史记殷本纪谓:“帝乙长子日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母为正后,得嗣。则其君位传袭之法,已开周人先声矣。”钱穆对此评论道:“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或以便於争强而然。如太王舍太伯、虞仲而立王季,为第一次立贤。”上述材料说明A. 商朝已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B. 西周王位世袭实行立贤不立长C. 宗法制的确立历经商周两代D. 商末周初王位继承制度未固定【答案】D【解析】据材料“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或以便於争强而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周初嫡长子继承制松动,有立贤的现象,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商朝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故A错误;西周王位世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不是立贤不立长,故B错

2、误;材料也不是反映宗法制的确立历经的朝代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学生应该结合嫡长子继承制相关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对比,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而唐太宗十分重视门下省的枢纽作用。这是因为门下省的工作可A. 降低中央决策失误率B. 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C.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责【答案】A【解析】门下省负责审议和封驳,这有利于降低中央决策失误率,故A正确;科举制有利于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故B错误;门下省的审议和封驳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之间没有

3、必然联系,故C错误;门下省的工作不是明确中央机构的职责,故D错误。故选A。3.辽史在叙述契丹南征时,有诸如“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军退,纵火焚之”等记载。这一现象客观上A. 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B. 改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 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D. 隔断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据材料“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桑柘被砍伐焚烧,这不利于北方蚕桑纺织业的发展,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故C正确;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属于明清时期,不是宋辽时期,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契丹南征改

4、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故B错误;契丹南征客观上促进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故D错误。故选C。4.王夫之曾指出,“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如明明德(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者,行之极也,而其功以格物、致知为先焉”。这集中体现了王夫之A. 重视实践的知行观B. 以知统行的方法论C. 本善习远的道德观D. 格物致知的修养论【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其功以格物、致知为先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体现了实践的思想,这反映了重视实践的知行观,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知统行的方法论,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本善习远的道德观,故C错误;格物致知属于朱熹

5、的理学思想,不是王夫之思想,故D错误。故选A。点晴: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正确区分四个选项中的理论观点的含义。学生要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王夫之知行观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进行正确判断。5.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过去,我们常常强调西方侵略者对我们不平等,但同时又把中国封建主义以夏傲夷的不平等置于视野之外。西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不平等之间有着时代的差距,所以,带来了不平等条约的西方人却又向中国要求平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鞭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种不平等的实质上是相同的B. 两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经济形态C. 二者都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D. 要客观

6、全面的看待西方的侵略【答案】D【解析】西方侵略者对我们不平等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平等,中国以夏傲夷的不平等是封建主义的不平等,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两种不平等的经济根源的问题,故B项排除;中国以夏傲夷的不平等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故C项错误;西方侵略者对我们不平等具有双重性作用,故应该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的侵略,故D项正确。故选D。6.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一方面以西方现代性启蒙话语为理念背景,从而将古今问题延展为中西问题;另一方面又将孔孟、庄子哲学及传统文化特质回溯至封建专制时代,将中西问题还原为古今问题,从而凸显了西方价值理性的现代普遍性意义。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7、A. 激情大于理性B. 重视传统文化的转化C. 强调思想解放D. 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将古今问题延展为中西问题将中西问题还原为古今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过于绝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完全肯定西方文化,体现了激情大于理性的特点,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完全否定传统文化,不是重视传统文化的转化,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思想解放,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也没有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故D项错误。故选A。7.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但南昌起义高举的仍然是

8、“国民革命军”的旗帜。其主要目的是A. 国共关系尚未彻底破裂B. 起义主力是国民革命军C. 为了免受国民党的围剿D. 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答案】D【解析】南昌起义时,国共关系已经彻底破裂,故A错误;起义主力是国民革命军,这并不能解释高举“国民革命军”的旗帜的主要目的,故B错误;当时起义必然会受到国民党的围剿,故C错误;国民党左派主张联共进行国民革命,高举“国民革命军”的旗帜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故D正确。故选D。8.从两种民主形式看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中指出:我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共生性,决定中国民主政治的先进性。我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科学性。由此可

9、以推知协商民主的存在A. 强化了对民主党派的监督B. 拓展了我国民主的深度和广度C. 使重大决策上避免了失误D. 成为选举民主必要的组成部分【答案】B【解析】协商民主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强化对民主党派的监督,故A错误;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既有共生性又有差异性,这拓展了我国民主的深度和广度,故B正确;“使重大决策上避免了失误”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协商民主也不是选举民主必要的组成部分,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政治协商制度的性质和作用,学生应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认识到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既有共生性又有差异性,据此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9.相对于探寻自然本源,苏格拉底更关

10、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正义与非正义、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材料表明苏格拉底A. 对智者学派作了彻底批判B. 承认人在社会的崇高地位C. 较为理性地追求人文精神D. 已经具有完善的治国思想【答案】C【解析】据材料“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智者学派作了彻底批判”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苏格拉底更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不是承认人在社会的崇高地位,故B错误;材料突出人的伦理道德和品质,反映了较为理性的人文精神,故C正确;“已经具有完善的治国思想”说法过于绝对,故

11、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A. 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B. 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C. 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D. 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答案】D【解析】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商品量大增,说明世界贸易规模正在

12、不断的扩大,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11.有学者说,正是苏联的优势促使美国和欧洲走到了一起、也正是苏联的优势搁置了德国问题,并使法德伙件关系成了可能,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欧洲联合改变了国际局势B.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下劣势C. 冷战有助于西欧走向联合D. 法德联合有利于德国统一【答案】C【解析】据材料“也正是苏联的优势搁置了德国问题,并使法德伙件关系成了可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美苏冷战有助于西欧走向联合,故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欧洲联合改变

13、了国际局势,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的优势,不是苏联处于劣势,故B错误;法德联合与德国统一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错误。故选C。12.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说: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有担心,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 引起了社会动荡B. 只能在旧体制内徘徊C. 面临巨大的阻力D. 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据材料“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左右徘徊,不敢冲破旧体制,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赫鲁晓夫改革引起了社会动荡,故A错误

14、;材料也没有反映赫鲁晓夫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故C错误;材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不敢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时应该准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入手,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在旧体制内徘徊”的答案。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一个过渡时期。少奇同志认为新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从实际看,当时我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只占工业的30%,而且我国旧有的工业是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

15、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摘编自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材料二 安徽省滁县地区在最初的农村改革中,相当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抱观望态度。改革的领导者及时规定了在农村这场大变革中干部的身份、报酬不变,报酬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在这项改革试点中,广东、福建等省的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但是由于对居民发放了相应的补贴,加以适当的宣传解释工作和其他配套措施,结果消费者情绪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山火动荡。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真正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增加微观层次对区北对改革的承受力,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的重要措施。

16、摘编自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心须一个过渡时期”。(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中体现出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答案】(1)说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连年的战争,以致经济趋向崩溃。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业落后,且体系不完善;经济成分复杂多样,特别是封建经济根深蒂固,改造困难,缺乏相应的经济建设经验;只能在苏联的经验上缓步前行。(2)原则。平衡原则;补偿原则;疏导原则;分散原则;稳定原则意义: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助于走向市场经济,缓和了社会

17、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减轻了国家负担。【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旧有的工业是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心须一个过渡时期”。(2)本题根据材料二“干部的身份、报酬不变,报酬有所提高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情绪基本稳定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平衡原则;补偿原则;疏导原则;分散原则;稳定原则等方面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中体现出的原则。再从提高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商品经

18、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等方面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论述:正面:英国较早的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在殖民争霸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时也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开展提

19、供了政治保障,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反面:西班牙虽然开辟了新航路率先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一度成为世界强国,但其国内仍然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国力不振,在与英国的殖民争霸中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解析】本题据材料“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提炼观点,例如: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再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即可从正反两个方面,从英国崛起,西班牙衰落等方面加以论述。注意史论结合。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4 古代中国蒙学教材(部分)书名年代作者概况急就篇汉代史游七言句构成的押

20、韵著作,书中罗列了对平民日常生活有用的各种资讯,也含有对社会生活有用的地理、行政及法律知识。千字文南朝周兴嗣全篇皆以四言句构成且押韵。与急就篇相比,书中道德教诲比较多,但并未出现孔子或佛陀的名字等。百家姓北宋不详全篇共收录438个姓氏,以四字为一句,采用平仄原则写成。该书枯燥乏味,但满足了后唐社会新世族出现的实际需求。小学南宋朱熹著作充斥着“嘉言”、“慎行”、“敬身”等词汇,也引述了许多古代的典籍和家训。该书的要旨,就是把人格成长置放于人的社群环境当中。三字经南宋王应麟全篇以三言句写成,且句句成韵。全书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接下来则教导日常生活知识,如季节、动植物的名称、人际关系的规范等,也简述

21、了中国历史。据李弘祺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等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蒙学教材的特点。材料二 1897年,南洋公学的蒙学课本因模仿外国课本体裁,成为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伴随着1902至1904年“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商务印书馆编撰的“最新教科书”陆续出版发行。该教科书系列分册、分级编写,覆盖修身、学经、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科目,成为中国第一套现代意义教科书。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下令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在此背景下,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华教科书”,开启了新政治、新教育体制下的教科书变革大幕;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全新文化标准的“共和国教科书”和中

22、学理科教科书“民国新教科书”,等等。至20年代初,商务和中华两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应用国语、国音和新式标点符号的“新法教科书”和“新教育教科书”。摘编自石鸥、吴小鸥简明中国教科书史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蒙学教材相比,中国现代教科书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特点: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贴近生活,世俗性强;多用韵语,易于记诵;立足传统,与时俱进;注重道德训练,强调儒家伦理。(2)变化:由封建道德教诲到民主科学启蒙;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由士大夫个人编撰到出版社按学制编写。意义:有利于普及近代科学知识,推动科技进步;有利于完善学科门类体系,推动教育发展;有利于传播民主共

23、和思想,促进政治民主化;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识字率,促进文化大众化;有利于与西方文明接轨,促进中西交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蒙学教材的特点、中国现代教科书发生的变化及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古代中国蒙学教材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书名千字文百家姓小学三字经、“书中罗列了对平民日常生活有用的各种资讯”“全篇以三言句写成,且句句成韵”“该书的要旨,就是把人格成长置放于人的社群环境当中”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与古代蒙学教材相比,中国现代教科书发生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该教科书系列分册、分级编写,覆盖修身、学经、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科目,成为中国第一套现代意义教科书”“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全新文化标准的共和国教科书和中学理科教科书民国新教科书”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大众化、促进中西交流等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