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574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氓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氓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在中国所有的朝代之前,已经存在着这种声音。它是哪一年形成的,是由何人最先演唱的,无人知晓。它的演唱者和传播者从没有一鸣惊人的打算,从不期望被台下观众狂热地呼喊。它几乎沉淀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感情,它展现着劳动的场面,它叙述着爱情,叙述着苦难,叙述着为富不仁者的卑鄙、被压迫者的反抗。民歌是感情情不自禁的流露。它如同一棵庄稼碰到一棵庄稼所发出的声音;它是黎明时分一点打湿树叶的雨点。文化传承与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

2、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得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即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地揭示了剥削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

4、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见惯了唐诗的华美、宋词的艳媚,如今看来却不及这些四言小句的玲珑可爱。对我而言,与其说诗经是一本诗集,倒不如说它是一本故事集,有的描绘战争的残酷,有的叙述爱情的甜酸它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人们对生活最真实的反映。短短四个字,精炼至极却也绵长至极,仿佛只要失去一个笔画,藏在其中的情感也会随之消失,即便有些长短句糅杂,却更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偷偷跑了出来,为阅读增添了几分跳跃和趣味。氓是一首叙事诗,更是我国文学史上。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当时

5、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只是丈夫的附庸。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只是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幸福与否全部寄托在丈夫身上。到了封建社会,这种畸形的男女关系更是发展成为对女子的礼教束缚,“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离开丈夫的女子就像是一片飘零的叶,随风而逝,没有方向。可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在被抛弃后却敢于控诉,敢于决裂,这是何等的勇气!多么的可敬!对于这个女子我只想这么评价“哀其不幸,钦其有争!”你想对这个女子说些什么呢?诗经中的“国风”诗经中的“国风”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5国风。其中,“周南”“召南”“豳”是地名,“王

6、”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多为各地民间歌谣。“国风”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主要内容有: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兵役、劳役的痛苦与反感。如魏风伐檀揭示社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对不劳而获者的质疑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王风君子于役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达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的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表现爱国情怀。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

7、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毅然从军、团结御敌、同仇敌忾的豪情。表现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的婚姻与命运。如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有生活情趣;周南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女子唯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国风”是诗经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是诗经的精华。毛诗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

8、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作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何谓“今文经”“古文经”?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儒家经籍。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今文经是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二者区别:1对孔子态度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

9、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2经典顺序今、古文经学视经典的学习顺序的不同,源于两派对于孔子的定位不同。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将五经顺序定为诗书礼易春秋,由浅入深;古文经学视孔子为史学家,将五经顺序定为易书诗礼春秋,按时间顺序排列。钱穆先生认为今、古文经学之争始于利益之争,当是定论之言。3兴盛衰落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同时,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

10、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业时间:20分钟1重要字音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垝垣()尔卜尔筮() 于嗟()咥()其笑矣 隰()则有泮()2通假释义匪来贸丝“匪”同“”,于嗟鸠兮 “于”同“”,无食桑葚 “无”同“”,犹可说也 “说”同“”,隰则有泮 “泮”同“”,3古今异义三岁食贫古义:今义:三岁的年龄。总角之宴古义:今义:宴会

11、。4一词多义言靡以之5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愆:匪我愆期将:将子无怒 既:既见复关 体/咎:体无咎言 徂:自我徂尔 渐:渐车帷裳 爽:女也不爽 6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夙兴夜寐, ,形容词的活用三岁食贫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数词的活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7文言句式判断句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表否定判断宾语前置句秋以为期 正常语序为“”8文化常识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思维发展与提升一、合作学习1氓中塑造了两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答:_2氓中的对比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作用?答:_3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有什么作用?答:_4淇水是氓中

12、一个重要的物象,它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答:_二、重点探析氓中女主人公与丈夫离异后会不会有幸福生活?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审美鉴赏与创造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提炼(1)责任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求婚时道貌岸然地“抱布贸丝”,表现出一副忠厚老实相;新婚时又信誓旦旦地许下“及尔偕老”的诺言;后来却“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成为无情无义的负心汉。这一极不负责任的反面人物形象一直被人们唾弃。爱默生曾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

13、的位置。”科尔顿也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对责任的追求。”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人,应该为责任活着。(2)正视悲剧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会随风而逝。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会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人,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国家,一定是个清

14、醒自信的国家。正视悲剧,促人成熟。2在名句中选择诗经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

15、吹笙。诗经小雅鹿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二)素材这样运用遇见最美的诗经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快餐式的阅读常常使我感到消化不良,心灵不免染上尘埃,日趋浮躁,直到那日在图书馆偶遇最美的诗经,才领略了美到极致的斜阳余晖,花开花落,不论是在芦桑林中,还是在蒹葭苍苍的水面,我都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精神国度,在那里拾得神圣的甘草,细细咀嚼其间百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表达对追求的篇章可谓占了诗经的半壁江山,而故事中浪漫痴情的女子的结局总是令人叹惋。诗经有云:“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于是便有

16、了张爱玲的“原来你也在这里。”总有人风花雪月,总有人不解风情,如花美眷,也抵不过似水流年,从关关雎鸠到于以采蘋,感叹夫婿难求的女子终于出嫁了,但命运却不在她们的手里,繁花凋零空遗恨,或政治原因或情感变质或美人迟暮,皆身不由己。张爱玲说:“一个城市的沦陷,只是为了成就一场爱情。”也许众多的变故是不是也只是为了成就一个女诗人?也许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吧,诗经里的几篇名篇皆出自一位名叫“庄姜”的女诗人之口,庄姜绝世美女也,诗经卫风硕人有这样一段描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对其美貌的描写,大抵倾国倾城的红颜多薄命,上天给了她骄人

17、的容貌和尊贵的身份,可是却让她遭遇了残酷的宫廷变故,丈夫的移情别恋,前半生幸福欢愉,后半生颠沛流离,痛苦无处诉说,便寄予柏舟日月之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中的名句,本指在攻占时鼓舞士气,表示愿在战场同生共死的决心,到后来被约定俗成演化为歌颂白头到老的爱情誓言,可是流光暗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乌托邦的幻想才会有愿望破碎时的心痛,召南摽有梅中的女子发出对爱情展开热烈追求的感叹,女子望眼欲穿,眼看梅子成熟落地,良人依旧不归,辜负这姹紫嫣红的年景。这情节让人想起牡丹亭中杜丽娘唱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红楼梦中林黛玉叹息“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韶华无情,而

18、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紫陌红尘中,从不乏痴情女子,她们如一朵朵圣洁静放的莲,在时光的湖畔极尽鲜妍,美人何处,在水一方。在遥远的古代,美人心中良人不归的原因多半在于无止境的征战,“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默默吟唱采薇,发现读到最后竟黯然神伤,作为千古厌战名篇,其吸引人的不只在于对久戍难归的强烈控诉,还有对生命流逝的无助悲叹,那是一种自然人性的共鸣,“薇亦作止”、“柔止”、“刚止”,用植物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光阴似箭的感觉,即使归家又如何,家乡亲人或许白头逝去,新婚妻子或许另许他人,一切也已是物是人非。如果说诗经的思想底蕴是坚实的堡垒,那么

19、它重章叠唱的音乐美便增加了它最完美的装饰,随着节奏的层层逼近,镜头的不断切换,感情愈演愈烈,终是凄婉动人,传唱千年。寂静如初的窈窕淑女啊,我愿为你放弃赶路,风华正茂的征人啊,我甘心等你到白头,此时,我行走在古典诗词繁华盛开的路旁,撷下野边蔓草,盖一座茅屋,迎接闻香而来的远行客,与我共话一曲诗经风流。诗经虽简简单单,却直戳心房,细细读来竟生出一丝疼痛,这是一种遇见知音才会产生的共鸣。扪心自问,我不过也是这样一个凡人罢了,同样有着对现实深深的无力感。千年前的感触,用在今日竟同样契合,诗经就像一座桥梁,接了时空。我想,这就是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安意如曾说:“诗经在我心里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

20、活于心。”是啊,纵使隔着时空,它却与我们心灵相通。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或许就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唱过的歌谣。思无邪,来自于一份最原始质朴的情感,思无邪,是前生无邪的记忆。看过了爱情的悲剧,这并不是说诗经中就只有这样千疮百孔的爱情,相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现实,才更能突出另外一些时刻的可贵。当我们遇见了那个对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当他“出其东门”,看到“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只有那个淡色衣衫的人,才是我所爱的人。当“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他与她邂逅相遇,内心的欢喜在呼喊:“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夕何夕

21、,如此良人何?”这是一些多么美好的瞬间。现实难以如意,人生无法完美,但我可以追求这些完美啊,这个过程,比完美本身更有意思。关于诗经,关于那个时代,实在还有太多太多可以探索,可以追思。如今,我写他们,隔着几千年的光阴岁月回望过去,年代早已经是杳杳无踪,唯剩下精神和内涵,经受过时间的洗礼,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心间。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美丽诗经鲍鹏山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

22、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

23、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

24、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_“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会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

25、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

26、誉。1氓语言建构与运用1答案:chqinqinuyunshxjixxpn2答案:非不是吁叹词,表感慨毋不要脱摆脱、脱身畔边、岸3答案:指多年快乐4答案:名词,言论,句中指预兆/动词,说/助词,无实义/助词,无实义副词,无、没有/动词,顺风倒下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代这件事5答案:动词,拖延动词,愿,请副词,已经名词,占卜显示的兆象名词,灾祸动词,往动词,浸湿名词,差错、过失6答案: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数词用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数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27、7答案:匪以秋为期思维发展与提升一、1答案:氓是一个无情无义、自私自利的负心汉形象。恋爱时,他真诚地求婚,两人订下婚约,充满浓情蜜意。婚后,随着女子容颜衰退,他便渐渐变心,甚至凶恶地对待妻子,将她无情抛弃。诗歌从他婚前婚后的变化中,展示了他用情不专、脾气暴躁的品性。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善良、真诚、勤劳、坚强的女性形象。恋爱时,她面对氓的求婚,虽责怪“无良媒”,但还是情意绵绵地相送、劝说,最后许诺婚期。这表明了女主人公的温柔、善良、真诚。婚后,她勤劳持家,氓却用情不专,甚至待她凶恶,使她如梦初醒,决绝地与氓一刀两断并愤怒地指责、控诉氓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奋力反抗的性格表现,展现了她性格中

28、坚强的一面。2答案:氓中的对比手法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表达了情感。人物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这是女主人公自身的对比。这些对比很好地塑造了氓前后不一、反复无常,女主人公痴情、热情的人物形象。结婚前后对比。如氓在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对比,刻画出氓无情无义的负心汉形象。3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运用比兴手法的好处:内容上:用比兴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

29、黄而陨”,一般认为以桑叶的润泽与凋零分别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子和氓之间情意正浓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之时。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

30、,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4答案:展现了情节的发展。氓中三次写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中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的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淇水。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诗中三次写淇水,也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想当初,女主人公送氓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31、淇水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楚中走向决绝。显示了构思的严密和巧妙。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关联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将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体现了氓在结构上的成熟,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二、答案:观点一:我认为她会有幸福生活。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坚强专情、辛苦操持家务的女性,她不像一般被遗弃的女子那样软弱,而是非常刚烈、清醒、决绝。这样的好女子千里难寻,肯定会有懂得珍惜她的人,诗中的氓用情不专,不懂珍惜,早晚会有他后悔的一天。所以女主人公与丈夫离异后,会有幸福的生活。观点二:我认为她不会有幸福生活。中国有一种传统观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代女子的独立性是非常差的,尽管女主人公很能干,但这种依附性丝毫不会减弱。离异后,她怎样生活?能养活她自己吗?没有了物质基础,幸福从何谈起呢?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这篇文章中,既肯定了娜拉渴望独立的意识,也不回避现实存在的问题,即娜拉出走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同样,女主人公与丈夫离异后,也将面临一系列的生存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