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564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_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24小题 ,每题 2 .5分 ,共计60分 , ) 1. 中国古代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私有B.小农经济C.朝代更迭D.精耕细作2. 陌刀,是唐代步兵所持长刀,锋利无比,斩击破甲效果极佳,在对抗突厥骑兵中屡建奇功。陌刀“锋利无比”主要得益于() A.水排的发明 B.灌钢法的应用 C.筒车的使用 D.风力水车的推广3. 秦始皇为彰显自己的历史功绩,命人作琅邪石刻,其中写道:“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

2、心揖志。”这反映了他() A.休养生息的统治思想B.仁政爱民的政治追求C.明察秋毫的洞察能力D.重农抑商的治国之道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B.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D.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5.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汉代关中水利工程修建,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使得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下列与汉代关中水利事业相关的有( )农民创造“井渠”开凿郑国渠 王景治理黄河 合理规划灌溉渠道 A.B.C.D.6.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

3、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7.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工商业发展繁荣、开放的时代。然而,经过一阵剧烈奔跑后,中国的经济平静下来,开始慢步挪移。造成“慢步挪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局势的长期动荡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C.统治者忽略经济发展D.重农排商政策强制推行8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

4、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9. 1890年上海人口为168129人,1910年激增至1185859人,二十年中增加七倍。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埠通商B.民间投资C.政策调整D.资本输入10. 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11. 清嘉庆帝说西方的科

5、技产品“寒不能衣,饥不能食”,应该“实力禁绝”。这反映出清政府() A.反对学习西方B.压制民间贸易C.坚持闭关自守D.保护小农经济12. 清末状元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他“遗留一二有用事业”是( ) A.创建大生纱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兴办湖北织布局13. 20世纪30年代,我国兴起了“国货年”运动,至1937年前上海市商会先后发起了“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运动。这些“国货年”运动() A.推动民族著名品牌兴盛 B.反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C.反映政府倡导实业救国 D.

6、有助于国民民族意识的培养14 据资料统计,我国195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49年的1.9倍,从1949年到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平均每年增长21.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平均每年增长34.8%;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平均每年增长15.3%。这些变化( ) A.为向计划经济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B.表明国营经济发展速度较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完善基础 D.显示出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15. 19621963年,全国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小商小贩的发展比较稳定。到1964年底,全国小商小贩又恢复到247万人,其中个体商贩50多万人。这表明当时() A.计划经济体

7、制开始被打破 B.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C.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 D.为调整经济放宽相关政策16. 20世纪60年代,河南红旗渠工程开工后,林县全县50万人口中,先后参加工程建设的达到30万。整个修渠工程队不计报酬,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由此可知,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内涵包括() A.立足自身,敢于创新B.依靠群众,互助友爱C.自力更生,协调攻关D.团结协作,无私奉献17. 据有关资料显示,19491960年的10多年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1笔数额比较大的贷款,这些贷款中的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军事和国防建设上,约占贷款总额的73%,只有约27%用在了经济建设上。这一结构反映出当时我国( ) A.与

8、苏联友好关系的稳固B.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C.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D.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18 1955年,为了减少城市消费人口和粮食消费量,上海将城市中数十万非生产性人员疏散到江浙皖等周边农村,并安置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这一举措() A.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 B.克服了严峻的粮食危机C.旨在缓解农村劳动力的不足 D.适应了国家工业化需要19.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党的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 B.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

9、 D.都促使了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变20 口号标语能反映一个时代的主题与特点,也能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口号标语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 A.B.C.D.21. 1962年6月,河南郾城县各地农村实行借地,把部分集体耕地暂时借给社员个人耕种,自种自收:全县共借地14.3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12.8%,人均0.26亩,连同自留地人均0.45亩。该材料所述史实()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B.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说明该县经济体制改革起步较早 D.说明

10、集体经济比重有所下降22 (它)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该省份是( ) A.福建B.广东C.浙江D.江苏23 下面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这一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处于(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4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稍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的题词和讲话() A.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证明了深圳特区的繁荣

11、兴旺C.明确了我国必须发展生产力 D.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20 分 ,共计40分 , ) 25. 经济政策影响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物主张商鞅“凡将立国,事本不可不专”“能事本禁末者,富”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雍正帝“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材料二 (新政期间)罗斯福极大地提升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创建了一批政府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通信委员会、工程进度管理署、公共工程管理署,等等罗斯福认为,他正在拯救资本主义和民主。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材料三 农业总产值一九八一年比一

12、九八年增长百分之五点七,一九八二年预计比一九八一年增长百分之五,两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五点三特别可喜的是,许多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在一两年或两三年内迅速地大面积地改变了面貌,这是建国以来很少有的。这就最有力地说明,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摘自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82年政府工作报告)(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该政策的主要目的。(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根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和政府在农村实施的主要政策,并说明其历史作用。26.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

13、代表、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材料二 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材料三 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对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

14、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发展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政策? (4)联系中国近代历程,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0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60分 ) 1.【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答】根据材料“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可知主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土地买卖频繁,故A项正

15、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所有权的改变,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无关,排除B;材料无法反映朝代更迭,排除C;材料无法反映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D。故选A。2.【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冶金技术。【解答】根据题中提到的陌刀锋利无比可知,陌刀是由钢铁制造而成的,因此得益于灌钢法的应用,故B项正确。ACD项与陌刀的锋利无比无关,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答案】D【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解答】依据材料“每当棉花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居积者列肆以敛之,懋迁(贸易)者牵车以赴之,村落趁虚(集市)之人,莫不负挈纷如,售钱缗,易

16、盐米,乐利匪在三农也”可知,棉花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了棉花的收益较好,但是不能说明棉花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棉花种植带动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反映工商业市镇兴起,故C项错误。故选D。4.【答案】D【考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解答】“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反映了秦始皇重农抑商的治国之道,故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内容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5.【答案】C【考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资本主义的

17、萌芽。【解答】明清时期在经济方面出现的新因素应该是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而C雇匠织造体现了这种雇佣关系,故C项正确。ABD三项反映的是商人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6.【答案】A【考点】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曲折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曲折发展。【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我国民族工业带来了短暂发展的“春天”,故选A。BCD项与材料“外部原因”不符,排除。故选A。7.【答案】A【考点】洋务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18、【解答】依据图示信息“江南制造总局”,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故A项正确,排除B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不是民族工业和外商企业,故CD两项错误。故选A。8.【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水利,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汉代关中水利事业”,结合选项内容分析即可。【解答】关中就是现在的渭河平原,陕西中部,联系所学可知,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排除;东汉王景治理黄河要修缮的黄河渠道从荥阳(今郑州北)到千乘海口(今山东利津境内),排除;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正确。故选B。9.【答案

19、】D【考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成为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D正确。石器锄耕属于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排除。刀耕火种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耕作方式,故B排除。千耦其耘属于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故C排除。故选D。10.【答案】C【考点】宋朝的商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体现了“坊”即住宅区的商业繁荣,“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无一家不买卖者”,体现了南宋都城杭州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故选C;“杭城”指杭州,排除A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20、,排除。故选C。11.【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解题关键是通过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春秋战国时代是工商业发展繁荣、开放的时代。然而,经过一阵剧烈奔跑后,中国的经济平静下来”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发展的较为缓慢,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之后走向了统一,排除A;CD项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D。故选B。12.【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营形态。【解答】由材料可知,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

21、、水平高、资金雄厚,其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13.【答案】D【考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解答】依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使得城乡手工业和小农经济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因此江浙一带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涌入上海,从而导致上海人口激增,故D项正确。上海在1842年就已经开辟为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民间投资和政府政策调整不一定会导致农民和手

22、工业者破产,故BC两项错误。故选D。14.【答案】B【考点】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解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全盘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因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所宣称国际社会也遵循“生物进化”规则,即“优势民主淘汰劣势民族”,这会强烈刺激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民族忧患意识,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峻的形势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中国迅速传播,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中国民族独立,所以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15.【答案】C【考点】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解析】本题考查闭

23、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嘉庆帝认为西方的科技产品不实用,因此应该“实力禁绝”,并没有说反对学习西方,这反映出清政府坚持闭关自守,故排除A,应选C;材料中没有提及民间贸易的相关事情,与题意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清廷是在保护小农经济,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C。16.【答案】A【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相关知识。【解答】A项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建的,与题意相符;B项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创建的,与题意不符;C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与题意不符;D项湖北织布局是张之洞兴办的,与题意不符。故选A。17.【答案】D【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南

24、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与民族资本主义【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答】材料中“国货年”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加国人对国货的认同感,进而有助于国人民族意识的培养,故D项正确。“国货年”运动与民族品牌的兴起无必然联系,可排除A项。材料中的“国货年”运动并没有指明要抵制日货,因而不能说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可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政府推动“国货年”,“上海市商会”不是政府机构,可排除C项。故选D。18.【答案】A【考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等知识。【解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变化发生在1949年到1952年,这三年我国处于

25、刚刚建立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工农业总产值的提高为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到是国营经济还是私营经济,故B项排除;当时我国的工业总产值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我国的工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完善”说法错误,故C项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到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掌握,故D项排除。故选A。19.【答案】D【考点】国民经济的调整【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解答】解题的关键是19621963年,此时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5年才完成调整任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计划经济被打破的问题,故A项错误;“左”倾错误是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以纠正

26、,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这表明当时为调整经济放宽相关政策,D项正确。故选D。20.【答案】D【考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只有工业发达了,国家才能多造新农具和农业机器来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故选D。21.【答案】D【考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解析】本题考查红旗渠精神。【解答】根据材料“林县全县50万人口中,先后参加工程建设的达到30万。整个修渠工程队

27、不计报酬,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可得出,全县都积极参与建设,体现出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D项正确;材料中的精神不属于创新,排除A;材料与互助友爱无关,排除B;“协调攻关”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故选D。22.【答案】D【考点】“一五”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解读材料信息可知,19491960年中国把绝大部分对苏贷款用于军事和国防建设上,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国防建设任务的紧迫,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故选D项;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苏联推行霸权主

28、义和对中国主权的干涉,中苏关系逐步破裂,故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把大量贷款用在军事和国防建设上,是巩固新政权的需要,并不能反映出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把大量的贷款用于国防和军事建设上,并未反映当时的工业成就,故排除C项。故选D。23.【答案】D【考点】“一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答】上海市将非生产性人员对外疏散是为了减少城市消费人口和粮食消费量,从而将资源保障给生产性人员。结合当时的背景可知1955年是“一五”计划期间,所以说这一举措是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故选D;这一举措是为了保障国家的工业化,而不是为了加强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并没有克服严峻的粮食危机

29、,排除AB;上海市疏散的是非生产性人员,所以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排除C。故选D。24.【答案】D【考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根据材料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即生产关系的变革,故D正确;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0、。25.【答案】A【考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和十九大。【解答】党的十九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目前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也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故两次会议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故A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B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C错误;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时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质变,故D错误。故选A。26.【答案】C【考点】“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31、运动“文化大革命”朝鲜战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口号标语的时代特征。【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符合“文革”时期的时代特点,“文革”爆发于1966年;“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1958年“大跃进”的表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的口号;“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是1953年“一五”计划时期的口号。故选C。27.【答案】A【考点】国民经济的调整【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解答】材料“把部分集体耕地暂时借给社员个人耕种,自种自收”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

32、年底结束,B项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12月开始的,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28.【答案】B【考点】对外开放及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解答】根据题干“(它)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中广东有深圳、珠海,数量最多,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9.【答案】D【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解答】表格中图示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有个体经济、三资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国有经济,说明经济结构组

33、成多样性,此时期应该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此时由于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促使经济经济结构多样性,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存在三资经济形式,故A项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要是公有制经济形式,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允许三资经济和私营经济存在,故C项错误。故选D。30.【答案】D【考点】对外开放及影响邓小平理论【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解答】“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说明鉴于深圳特区的发展经验,邓小平主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故选D项;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邓小平论及的是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C项。故选D。二、

34、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20 分 ,共计40分 ) 31.【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目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2)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影响:挽救了美国的民主政治;促使美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城市改革奠定基础。【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罗斯福新政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3)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答】(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商鞅主张“能事本禁末者,

35、富”,意思指从事农业为本业,禁止商业,商业为末,这样国家就富强,从中体现其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因为农业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保障,从事商业的人流动性比较强,容易造成社会的动荡,由此可见其目的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新政期间)罗斯福极大地提升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创建了一批政府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通信委员会、工程进度管理署、公共工程管理署”得出: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罗斯福认为,他正在拯救资本主义和民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挽救了美国的民主政治;促使美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

36、发展的新模式。(3)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农业总产值一九八一年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五点七,一九八二年预计比一九八一年增长百分之五,两年平均递增百分之五点三”可知,在1981年后中国农业产值增长,联系所学可知,农业领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经济恢复和发展、对城市改革奠定基础等角度说明其作用即可。32.【答案】(1)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状况:陷入绝境。(3)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赎

37、买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4)影响:推动资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准备阶级基础,壮大无产阶级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考点】解放战争中的国民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曲折发展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1922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2)从材料可以看出,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1956年荣氏企业由以前的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当时中国共产党进行三大改造,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赎买,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4)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准备阶级基础,壮大无产阶级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