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397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链接本课内容阐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级格局随之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单元主要围绕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而本课又是最后一节,承接了之前两课的内容,反映了冷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极为密切。这对于学生了解和认识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资源比较丰富,教师可以运用文本资料、时政照片、纪录片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尽量还原真

2、实的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课涉及的问题许多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分析当代高中生身处信息时代,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青年学生普遍有了解国际社会与世界趋势的需求。高一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拥有一些国际形势的基础知识,同时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比较熟悉专题史的教学,并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他们进一步学好本课的有利条件。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

3、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东欧剧变和解体后,世界两级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开展,活跃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和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

4、复杂、曲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把中国建设成国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难点:美国单极世界的大国强权思想对自身造成的恶果和对世界局势的影响(2)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指导学生研习史料,培养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3)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北京的世纪坛上空礼花绽放,埃及的金字塔下也聚集了欢庆的人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换了新装。这些欢庆的图片都摄于1

5、999年12月31日晚。人们以热烈地气氛迎接着新世纪的到来。但是在1999年12月31日23点59分,在这进入新千年的最后一分钟,所有的灯光不在闪烁,所有的音响停了下来,星空下只有一片静静的烛光,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祈祷,他们在祈祷什么呢?他们在为和平祝福!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分钟和平”活动。在新千年即将到来的最后一分钟,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为和平而祈祷。人们渴望和平,然而和平来之不易。20世纪,人们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饱受战争的创伤。21世纪到来了,我们在新世纪里能消弭战争,实现和平吗?我们不妨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共同来了解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设计思路:通过历史

6、图片的展示,配合教材内容,创设历史情境导入。这一过程能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历史学习的场景,提升学习的兴趣,为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新课教学二战后一种微妙的政治格局形成了。在这一格局里,有两个国家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这就是美国和苏联。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了。这种对抗的方式很奇特,我们叫它“Cold War”,也就是冷战。既然叫冷战,说明两大阵营间并没有爆发直接的、激烈的或者是大规模的战争冲突。然而世界局势依旧紧张的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是美国1954年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上进行的核试验,这次爆炸的威力相

7、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000倍,其结果是爆炸中心及附近的三个岛屿在瞬间化为乌有,爆炸中心形成了一个直径约2公里,深约80米的大坑。然而这样的核试验并不是唯一一次。为了在冷战中居于优势,美、苏两国不断研制新型武器。到1987年底,美、苏共有4.8万个核弹头,相当于TNT爆炸当量的119.66亿吨。全世界可以人均分摊1.8吨。整个地球好像处在一个大炸药桶上。设计思路:由影音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危害性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这种紧张的局势是两极对峙的结果。到什么时候这种对峙结束了呢?(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设问】:东欧剧变到底什么发生了

8、变化?(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设问】:这种变化,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例如波兰。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

9、度。也有以通过国家统一的方式来完成的。例如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唯一一个国家罗马尼亚是发生流血性冲突来实现政权的更迭。这次东欧剧变中,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合作探究】: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

10、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的讲话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如下总结:(3)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内部原因:经济上,普遍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设计思路:注重对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训练与培养,

11、通过组内同学的提示与帮助以期形成比较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视角。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苏联解体:展示五幅图片:戈尔巴乔夫、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签订、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国旗降下。这五幅图与苏联解体有什么关系呢?依次说明: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期间,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剧了民族矛盾,

12、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表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职讲话,并将“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

13、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最后一次降落下来,苏联历史合上了最后一页。(1)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八一九事件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订,“独联体”成立(1991年)。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相关历史图片、新闻报道资料、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观点等资料,扩充学生的了解范围,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苏东局势的动荡和剧变的状况,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同时提高教材结论的说服力。【设问】: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其解体的原因。(2)原因:历史: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

14、了大量矛盾;现实: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外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渗透。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专门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第二个途径是分化瓦解,诱压兼施,煽动民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

15、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并且运用经济手段来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合作探究】: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变化。我们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设计思路:学习历史特别是其中与现实联系密切的问题,就应该以史为鉴,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充分发挥其功效,而不是就现象谈现象、就历史谈历史。【设问】:苏联的解体,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呢?(3)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16、【设问】:请同学们看课后的“学习延伸”,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你支持哪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我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经济决定政治。我们来看一看2000年至2002年世界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因此美国极力构筑的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设想很难实现。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力量在崛起。因此美国极力构筑的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设想很难实现。相反,各种新崛起的力量正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推进。设计思路:通过图表的数据统计,能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理性的概念变成学生易于接受、

17、理解的形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表现:(1)欧盟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个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诞生。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它不再向过去那样为美国马首是瞻,而是有了自己的政治和外交要求。【学思之窗】:欧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解题关键:欧盟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的变化。思路引领:战后欧洲的世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美国的关系是否随之有所改变?在国际事务中,欧盟的作用怎样?答案提示:战后欧洲从美国的附属地位

18、中迅速崛起,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再甘心对美国俯首帖耳,欲不断加强自身在国际舞台的地位。特别是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统一的欧洲更希望在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摆脱依附于美国的关系。(2)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3)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4)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还处于变化之中,多

19、极化毕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设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世界历史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各国对伊拉克问题的态度。俄罗斯:“俄罗斯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任何其他手段都将是一个错误,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整个国际局势的动荡。”德国:“如果需要我将亲自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参加对伊拉克问题新决议草案的投票,德国不同意任何使战争合法化的决议。”中国:“只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才是正确方向。”法国:“不管什么情况,法国将对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草案投反对票,如果绕

20、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法国不会参战。” 3、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不同的政治力量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可以遏制各国冒然发动战争,谈判和协商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主要途径。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世界局势应该变得缓和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期盼的世界和平实现了吗?我们可以发现,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但在局部地区,冲突并没有停止,甚至更加激烈。(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设问】:两级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形势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呢?1、 特征:和平与动荡并存在世界总体和平的趋势下,天下并不太平,区域性、小

21、规模的冲突增加,局部“热战”时有发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设问】:有利于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各国基本都以发展经济作为发展目标,和平和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多极化趋势的世界格局也有利于和平和稳定。【设问】:那么,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第一组:波黑战争(1992年1995年)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国内不断发生武装冲突。新的民族国家间开始了对领土的争夺。1992年至1995年进行的波黑战争导致2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直接经济损失450亿美元。然而与

22、这些显而易见的损失相比,战争在人们情感上造成的创伤更难医治。一位外祖母是克罗地亚人的10岁女孩用刀给自己放血,以便使身体里流淌的1/4克罗地亚血统的血液被放掉,成为一个纯正的塞尔维亚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令人心碎,也足以反映出狭隘的民族意识和残酷的种族仇杀所带来的心灵的扭曲。卢旺达种族屠杀(1994年)1994年卢旺达总统遇害,引发了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从4月7日开始,在其后的短短100天里,有80万至100万人惨遭杀害,全国1/8的人口消失。【设问】: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世界局势动荡的因素有哪些?(1)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

23、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第二组:伊拉克战争(2003年)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讲话中指责伊拉克隐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由于美英联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美军2003年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北约轰炸南联盟(1999年)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

24、体。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从此科索沃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反政府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屠杀。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派多国部队进驻。这一方案显然很难被接受,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无辜

25、的百姓遭受了战争的重创。难道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吗?科索沃危机发生后,联合国曾召开紧急会议,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会上多数国家的代表表示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也就是说通过和平方式。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最终绕开了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这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美国还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在此时降到了冰点。【设问】:从上述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世界局势动荡的因素还有哪些?(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设问】: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引起动荡的因素呢?我们来看一段新闻资料。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遭

26、受的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由此可见,造成世界局势动荡的因素还有:(3)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设计思路:通过相关战争图片、新闻报道等感性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在补充资料时,特别建议教师能够侧重于无辜民众陷于战争深渊的无奈和痛苦状况,借此传达民族和解、沟通、共存才能带来人类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我们感受“911事件”给美国乃至于全世界带来的极度震撼后,也许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美国作为此次恐怖袭击的直接受害者,对国际恐怖主义所采取的制裁行动。例如美国对本拉登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大规模军事打击,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叙利亚和伊朗实施制裁等。从这一系列行动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采取了一种

27、“以暴制暴”的反恐方式。这值得提倡吗?当然不,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当代政治家的言论。“在反恐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将标准降低到他们的水平。因此在打击恐怖分子时,各国必须保证尊重国际人道主义法对使用武力的限制。否则,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就会受到侵蚀。” 安南在“为人类反恐:关于罪恶根源的会议”上的讲话“在形成的国际社会中,干预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异议和谴责长期以来,外交、国际法和可能的权力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战争的作用。” 美国当代政治问题专家康威汉得森这说明,真正能够解决各类冲突与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相互理解、沟通、合作与互利。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间

28、的争端,让世界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历史: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我们立足现在:和平与动荡并存;“一超多强”局面显现。我们展望未来:“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希望同学们能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为建设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设计思路:简要回顾本课知识结构,使学生建立起知识链接。三、巩固练习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22题)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29、2、(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文综34题)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3、(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A B C D4、(2009年高考广东单科25题) 约瑟夫奈教授2

30、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 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 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5、(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5题)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

31、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参考答案1B 2B 3A 4C 5D四、教学资源参考网站:http:/www.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orld/(新华网)影像资料:世界历史世纪战争参考书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英梅森,余家驹译:冷战(1945-1991),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美保罗肯尼迪,陈景彪译:大国的兴衰:1500-2000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刘金质:冷战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刘祖熙主编: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东方出版社19

32、95年版丁建弘等编著: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五、课后反思曾经有一群健康活泼的孩子站在我们的面前,但是经过十二年的传统应试教育后,再来看这群孩子 一个个戴着厚厚的眼镜,身体孱弱,表情呆滞,没有年轻人应有的活力。这就是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跨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肩负祖国建设重任的人才吗?他们连个合格的公民都算不上。反观我们的传统教育,没有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孩子们就像插在田间的秧苗,整整齐齐,这一切只适合“静听”,正是这种“静听”的课堂,养成了对别人依赖的头脑,习惯于被动地吸收,从而压抑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33、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得以渗透。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教育理念,不断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和认识论、方法论中汲取营养,从思想上解决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本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调动发挥得不够,应该在以后的教学终尽可能多地、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的充分发挥,包括: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创造力,应变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幽默感,以求跟得上国内和国际上教育发展水平的要求。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