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 史 试 卷命题教师: 朱泳铭 审核教师:朱泳铭(考试时间: 分钟,满分: 分)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梭伦做出的“贡献”不包括( )A、废除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组建陪审法庭【答案】A【KS5U解析】考察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进行改革,其内容主要有: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财产等级制度,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组建了陪审法庭等。从性质上来说,梭伦改革依然是奴隶制的改革,不可能废除奴隶制。故B、C
2、、D均正确。故应选A。2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答案】A【KS5U解析】考察梭伦改革。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但是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因此含有第项的均错误,故可排除B、C、D。故应选A。3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100麦斗,他不能拥有以下哪项权力( )
3、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基尔德当选为“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答案】D【KS5U解析】考察梭伦改革的内容。根据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度,拥有 “100麦斗”财产的公民属于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公职,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故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应选D。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C青铜文明向铁器
4、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答案】B【KS5U解析】考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材料中封建转帝制是指秦朝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而取代了此前的奴隶制度。官僚政治是指政府权力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政治制度。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故应选B。5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答案】B【KS5U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A是奴隶社会实行的官制,其依据是血缘;D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C是西汉武帝时才实行的选
5、官制;表中的人物都是跟随汉高祖刘邦因军功而身居高位的,即是军功授爵的产物。故应选B。6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勤奋劳作,努力耕织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答案】C【KS5U解析】考察商鞅变法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中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这为平民提高地位提供了条件。而从事商业或读书正是商鞅变法所摒弃的,因商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商鞅变法时还没有“四书五经”的说法。故应选C。7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
6、的社会习俗,还有()A增加赋税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答案】A【KS5U解析】考察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中为保证国家的税源充足,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建立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使一夫一妇的农户逐渐增多国家税收相应增加。故应选A。8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答案】B【KS5U解析】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
7、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均田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均田制的实行推动着鲜卑族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故应选B。9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A B C D【答案】C【KS5U解析】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题干中的壁画正是这一内容的体现
8、。材料中没有体现“都市繁华,商业活跃”的内容,故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故应选C。10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推行新的土地制度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 B. C. D. 【答案】D【KS5U解析】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二者的相同点有编制户口、鼓励农业发展、奖励生产、变革旧有制度、推行新制度、改风易俗,从而促进了向封建制的过渡。故应选D。11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
9、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梭伦改革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答案】D【KS5U解析】考察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有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这些措施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符合题干中的含义。故应选D。12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 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答案】C【K
10、S5U解析】考察王安石变法,图片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兵力的大幅度增长。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杯酒释兵权,武将的权力受到限制,“强干弱枝”无力对抗中央;同时,重用文人。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故北宋时期不断扩充病院。故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应选C。13“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A淘汰冗员 B改革贡举 C减轻徭役 D重视农桑【答案】B【KS5U解析】考察庆历新政。理解材料的含义。“儒立”是指儒家思想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分析选项,A是政治方面的措施,C、D是经济方面的措
11、施, B 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故应选B。14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保甲法A B C D【答案】D【KS5U解析】考察王安石变法。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的涵义可知青苗法和市易法起到题干中所表述的作用。青苗法规定,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
12、,收获后还本付息。市易法规定,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故应选D。15、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 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答案】C【KS5U解析】考察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对官僚、地主既得利益打击很大,从而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故应选C。16“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以上材料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对其评价不恰当的是A有利于维护地方治
13、安和节省军费开支 B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C战斗力提高,有利于以后联金灭辽 D促进军队的纪律改进【答案】C【KS5U解析】考察王安石变法。保甲法的实施,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而且寓兵于农,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故应选C。17“人才之不足,或者归咎于科举,以为教之以课试之文章,非独不足以成天下之材,反从而困苦毁坏之。科举固非古,然观其课试之文章,则圣人之经,前代之史,道德仁义之宗,治乱兴亡得丧之故,皆粹然于其中,则其与古之所谓学古入官学而优则仕者何异?”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正确史实是A唐朝设明经科,培养了实用人才 B北宋设进士科,培养了人才C王安石变法中重编教科书
14、,整顿太学 D明代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培养【答案】C【KS5U解析】考察王安石变法。变法规定: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同时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上述内容符合题意,故应选C。18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15、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答案】A【KS5U解析】考察王安石变法。从材料“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可以看出,由于官府的强制命令导致“贷款”成为摊派,不需要贷款的被强制贷款就成为一种剥削了。再分析选项,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应选A。19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梭伦改革戊戌变法A B C D【答案】D【KS5U解析】考察历史上改革成败的认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商鞅变法虽然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
16、但是新法却推行开来,基本获得成功,秦国国力得到增强;梭伦改革是在平民和贵族都认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故、不合题意。故应选D。20历史上许多改革家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坚韧不拨的意志 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A B C D【答案】A【KS5U解析】考察对改革家品质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革者应该学习和兼备历史上改革家的优秀品质,、三项是改革者的优秀品质的表现,但社会主义改革是为全民福祉造福而并未为统治者服务,所以项说法不符合
17、现代社会的需要,故应选A。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道大题,每题20分)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苟子议兵材料三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
18、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10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3)概括材料三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
19、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6分)【答案】(1)因为秦国地广人稀,希望能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10分)(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秦国战斗力大大增强。(4分)(3)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奴隶主贵族。理由:许多借债购地的人因政府废除所欠的公私债务发展成为富翁。(6分)【KS5U解析】第(1)问,解答此问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信息“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来分别归纳回
20、答。第(2)问,结合材料“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说明秦军战斗力强,联系商鞅变法中的军事举措归纳总结答案。第(3)问,结合材料“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 分别归纳回答。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
21、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材料二 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
22、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请回答:(1)依据材料,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10分)(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 的观点。(10分)【答案】(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要求依据材料概括,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10分)(2)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
23、型。(要求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来论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10分)【KS5U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归纳概括材料一的内容,找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理由主要有: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第(2)问,实际上考查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回答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转型的角度归纳总结。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材料一 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材料二 现代学者:王安石运用行政权力量
24、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通过这一次强化专制集权,一个本来已经有可能走向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体制,又逆转回去了。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1)材料中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批评的出发点和实质有什么不同?(8分)(2)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2分)【答案】(1)侧重点:南宋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而具有功利性,掠夺人民财富,废除儒家传统学说; 现代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加强经济集权和国家垄断干预经济压制了社会活力,阻碍了开放民主社会体制的发展。(
25、4分)实质:南宋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民本、先义后利等传统思想美德;现代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垄断经济和过度干预经济。(4分)(2)原因: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4分,一点2分)南宋的学者处在封建社会时期,站在大地主立场,一切从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出发;(2分)今天的学者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方向。(2分)启示:每个时代对王安石的评论,都是从自己的时代需要出发,表达了不同的时代认知与探求;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4分)【KS5U解析】第(
26、1)问,要结合材料,从材料“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 王安石运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归纳答案。第(2)问,要从时代背景、阶级利益等方面分析总结原因,从时代发展需要、改革的意义及正确的历史观等方面回答。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 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选项AADBBCAB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DCBDCCCADA二、材料分析题21(1)因为秦国地广人稀,希望能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利其田宅”
27、,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10分)(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秦国战斗力大大增强。(4分)(3)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奴隶主贵族。理由:许多借债购地的人因政府废除所欠的公私债务发展成为富翁。(6分)22(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要求依据材料概括,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10分)(2)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要求结合
28、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来论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10分)23(1)侧重点:南宋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而具有功利性,掠夺人民财富,废除儒家传统学说; 现代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加强经济集权和国家垄断干预经济压制了社会活力,阻碍了开放民主社会体制的发展。(4分)实质:南宋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民本、先义后利等传统思想美德;现代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垄断经济和过度干预经济。(4分)(2)原因: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4分,一点2分)南宋的学者处在封建社会时期,站在大地主立场,一切从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出发;(2分)今天的学者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方向。(2分)启示:每个时代对王安石的评论,都是从自己的时代需要出发,表达了不同的时代认知与探求;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