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水一中2013级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题(理) 命题人:杨春娥 审核人:庞晓宏16“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重农抑商 B土地兼并严重 C闭关锁国 D井田制瓦解【答案】B【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材料“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故应选B。17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使用和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2、D.外国贡品【答案】B【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类型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和庭手工业三种形式。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皇室和政府机构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民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在市场上流通。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自用,少部分在市场上销售。故应选B。18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 )A.早期资本家 B.雇佣工人 C.奴隶 D.地主【答案】B【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丝织业发达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所以故应选B。
3、19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政策是( ),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自由放任 D.闭关锁国【答案】D【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对外政策。清朝的时候,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之间的交往。这不仅不利于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应选D。2015、16世纪,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时,统治中国的封建王朝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C【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依据所学可知,15、
4、16世纪正是中国的明朝时期。明朝存在于1368年至1644年,即14世纪至17世纪。所以应选C。21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出现“价格革命”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成熟 【答案】B【KS5U解析】考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开始对美洲、亚洲的殖民掠夺。大量的贵金属,如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引起无价的普遍上涨。史称“价格革命”。故应选B。2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乘火车外出旅行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
5、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信工具【答案】B【KS5U解析】考察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依据所学可知,汽车、电灯、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A、C、D三项不合题意,应排除;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B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2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达尔文进化论提出后【答案】C【KS5U解析】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与扩张。到19世纪末,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应
6、选C。24“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答案】A【KS5U解析】考察近代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表现为“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正是这一现象。故应选A。25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这一“春天”之所以“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的灭亡,中华民国的建立B. 第一
7、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中国人民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答案】C【KS5U解析】考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一战期间,由于列强无暇东顾,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民族资本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又迅速陷入萧条。这也表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性。A、B、D是发展的原因,C是短暂的原因。所以应选C。26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
8、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 长袍马褂 B. 西装 C. 中山装 D. 列宁装【答案】C【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服装的特点,设计了符合中国人特点的服装,即中山装。长袍马褂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服装;列宁装是解放后的主要服装之一;西装是纯粹西式服装。故应选C。27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影响的典型表现是( ) A欧式洋房出现 B吃西餐成为时尚 C出行乘火车、轮船 D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答案】D【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社会风俗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
9、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故应选D。2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 优先发展轻工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 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D.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过程【答案】A【KS5U解析】考察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党中央通过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依据总路线,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基本内容,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0、,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基本确立。所以应选A。2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D.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答案】C【KS5U解析】考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是1992年十四大;B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在经济领域展开。故应选C。30“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
11、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答案】A【KS5U解析】考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安徽、四川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在全国推广,称之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四川积极性。故出现题干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所以应选A。31.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响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这首美国民谣描述的是( ) A华尔街股市崩溃 B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C美国经济繁荣 D第
12、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答案】B【KS5U解析】考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解答此题要注意几个关键提示:胡佛、华尔街。胡佛,1929年经济危机时的美国总统;这次经济危机是首先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开始的。此后经济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故应选B。32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B. 废除了资本主义制度C. 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D.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答案】A【KS5U解析】考察罗斯福新政。面对经济危机,新上台的罗斯福政府决定进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在工业、农业和金融等领域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克服危机,恢复和发
13、展经济。所以应选A。33. 下表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英国法国日本第一产业2%2%3%第二产业38%38%40%第三产业60%60%57%A. 建立“福利国家”B. 第三产业的兴起C.“新经济”的出现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KS5U解析】考察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依据所学可知,表格的内容并没有体现建立“福利国家”的问题,故排除A;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比重远超第一、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已兴起”,故B项符合题意;“新经济”的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表格只是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变化,没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
14、D项亦不合题意,应排除。综上可知,正确答案应是B项。34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答案】A【KS5U解析】考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大中小工业国有化等。故应选A。B是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5、所产生的问题而实行的新政策;C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苏维埃政权并为实行D项政策。35 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冷战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答案】A【KS5U解析】考察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二战后,苏联理解领导人都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氏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遇到障碍又转向政治领域,错误地提出所谓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理论,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B与题干无关,题干反映的是苏
16、联国内的改革;C、D是斯大林时期的内容。故应选A。70.(10分)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一: 材料二: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进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农民成群结队报名入社 手工业者积极报名入社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2分)(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
17、)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答案】(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2分)(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2分)(3)变化: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2分)【KS5U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依据所学可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由于列强的入侵,
18、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使中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也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其附庸。第(3)问结合三府图片的内容及文字提示分析回答。有图片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的内容。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选择题1620:BBBDC2125:BBCAC 2630:CDACA3135:BABAA 二、 综合题70(10分)(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2分)(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2分)(3)变化: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