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260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4(人民版必修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封建第一统时期秦汉 秦朝的统一: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 六国;此后又统一 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击退匈奴取得 地区,修筑 。秦朝的疆域东邻 ,西到 ,南濒 ,北抵 一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公元前 年,秦王嬴政以 为都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末农民战争:秦的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公元前 年, 、 率领九百多人在 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以“ , ”为口号,不久在陈建立了 政权。公元前 年, 军至咸阳附近,秦朝灭亡。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公元前 年, 称帝,国号汉,定都 ,史称西汉 。文景之治

2、: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是“ ”。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 帝时,统治达到鼎盛。在思想上采用儒生 的建议,“ , ”,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公元 年, 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刘秀采取 的统治方法,即以“ ”治天下。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 帝以后,朝政长期由宦官把持。一些正直的官员、 和 形成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势力。这些人被宦官定为“党人”,再三迫害禁锢,使一百多人惨死于狱中,史称“ ”。东汉的名存实亡:184年巨鹿人 利用宗教,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200年,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权,在 决战,结果, 以少胜多,

3、打败 ,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 ”。 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 和 。东汉末年刺史的 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 和 ,后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汉初地方上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封国分为 和 两极。汉武帝时颁布“ ”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察举制:汉朝发展了选官制度,其中察举是一种 的制度。东汉时,察举制注重 一科。察举制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 。随着 的发展,官僚地主支配了声望影响, 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编户齐民:汉代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主要有 、 和 还有徭役、兵役。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秦朝的统治 两汉的兴

4、替 经济 秦汉的建立与衰亡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知识结构与知识点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军事政治 经济 经济 政治巩 固 政 权 向社会主义过渡 农业的发展:1、汉朝统治者 实行“ ”政策,农业备受重视。2、犁耕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的播种 ,一天能播一顷地。二牛抬杠市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 流域。3、在水利工程方面,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如 、 、 等; 、 时,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3、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里关于农作物栽培的论述, 中关于农事活动安排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分别反映出西汉和东汉的农业生产状况,也对农业起过积极作用

5、。手工业的辉煌成就:1、西汉手工业,具有 、 、 等特点,成就突出的有 、 、 、 、 等。2、 时,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有了棉纺织业。3、西汉时 成为冶铁燃料,人们还发明了 技术 。东汉时,杜诗发明了 ,用水力鼓风冶铁,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 、 是著名的冶铁中心。4、汉武帝时实行 制度,反映了盐在当时国家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 ,才稳定下来。两汉时期,一批名都大邑相当繁华 ,除长安外,还有 、 、 、 和 五大名都,当时称“五都”。 1、秦汉之际, 统一北方草原,占领 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2、西汉初年,汉政府对匈奴主要采取

6、“ ”政策和贸易往来;汉武帝时,国力增强,对匈奴进行军事反攻, 、 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重创匈奴。3、西汉后期,匈奴 一部归附汉朝,汉元帝将宫女 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密切了汉匈关系。4、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仍威胁着中原及河西、西域,东汉大将 、 先后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5、公元前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汉武帝将此行称为“ ”。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建立起友好关系。西域交通畅通后, 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6、 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 。7、汉朝时称 地区各少数民族为西南夷;称 地区的越人为“百越”。汉武帝时对这些地方进行管辖。与朝鲜

7、的关系:两汉时与朝鲜半岛的“三韩”交往频繁,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 、 ;朝鲜特产 、 等输入中国,中国的 、 等工业品及 等输入朝鲜。同日本、越南的交往: 1、西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 “使译通于汉”;东汉光武帝时,日本 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予印绶。中国的 、 、 传往日本。2、西汉时期中国的 、 、 等不断输往中国,中国的 计术、 技术也在越南推广。 :张骞通西域西南夷和百越 与朝鲜的关系: 同日本、越南的交往: 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的往来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社会经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一、知识结构与知识点 丝绸之路:1、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通过丝绸之路,中国

8、与 、 、 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 、 和 技术,以及 、 、 先后西传。 之际,佛教传入中国。2、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 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南下,绕过今 ,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 。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汉朝与西亚大国 交往频繁。安息利用路上丝绸之路与汉朝交往,还通过 ,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转手贸易。汉朝与 地处丝绸之路的两端。2、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 出使大秦,至 而还。3、166年大秦 王朝派使者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纪录。 先进的科学技术:1、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

9、。西汉关于 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有关这方面的最早纪录。东汉科学家张衡,对 做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他发明制作的 ,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2、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成书于东汉的 。3、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 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的 ,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 和 ,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家, 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的 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其为“医圣”。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前期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 改进造纸术;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 ,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 ,后来经 逐步传到非洲与欧洲。哲学与宗教:1、西汉时, 对儒

10、学加以发挥,使之处于统治地位。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 ”“ ”。2、东汉前期,我国杰出的唯物论思想家 ,对神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他的思想体现在 一书中。3、 末年,佛教经 传入中国内地,东汉 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后让两位高僧在 传教并建造了 。4、 时,民间流行的 和 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史学的巨大成就:著名史学家 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 体 史 史记,叙述了 至 两三千年间的历史;东汉史学家 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 史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文学的新成果:两汉文学以 和 最为突出,西汉的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 、 等,东汉的赋代表作有 的两都赋等。雕塑与绘画:秦汉时期陶塑最突出的是 。长沙 马王

11、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的珍品。 第七节秦汉文化 一、知识结构与知识点京 选择题:第一节1、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A、建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首次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统治者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3、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下,官吏同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没有世袭特权

12、4、秦朝能达到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目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 B、国家统一 C、实行法制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长城 B、攻打匈奴 C、焚书坑儒 D、推行郡县制6、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人民渴望统一,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及将领英勇善战7、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主要是因为A.创建了统一的

13、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 C.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D.为两汉时期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8、秦朝负责国家监察事务的官员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九卿9、古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识书。”该诗提到的历史事件有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农民起义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八股取士、文字狱10、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大发展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11、我国古代最早在今天广西境内设置行政机构的封建王朝是A东周B秦

14、朝C西汉D东汉12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1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实行这一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A.地主阶级的要求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法家思想的启示D统治阶级的权力欲14、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集权制确立的产物15、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A.实践法家学说的理论 B.实现对广阔疆域的直接管辖 C.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整齐划一地方行政管理机构16、秦统一的

15、条件是 战国后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和民族间、地区间联系的加强 春秋以来民族融合的加强广大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国力量增强A B C D 17、 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话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18、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百家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之故也19、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徭役繁重、刑法严酷 赋税沉重、杂税太多 焚书坑儒、以法为教 土地私有、按亩纳税 A、B、 C、

16、 D、 20、秦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这主要说明当时 A、赋税苛重B、徭役沉重C、兵役沉重D、刑法严酷 21、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是 A、推翻了秦朝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农民阶级政权C、迫使汉统治者采取修养生息政策D、为历代农民反抗斗争树立了榜样 22、下列关于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是古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残酷性 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导致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 A、B、 C、D、 2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24、秦

17、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25、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掌管奏章B、管理军事C、下达诏令D、兼管监察 26、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的主要目的是 A、永续秦的统治B、树立个人威信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秦的统治27、按秦朝制度,调动军队的权力归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D、丞相28、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C、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为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样式 D、秦朝开通了连接今桂林和长沙的水上交通线29、“封建社会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18、决定因素是 A、“家”天下思想的影响 B、诸侯争霸的教训 C、 皇权意识的加强 D、小农意识的需要30、有关秦朝的历史地位,评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 B、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C、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时期 D、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31、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的实质是A、秦始皇个性及其暴虐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32、判断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叙述是否正确秦朝开始使用圆形方孔钱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最早建立县制 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朝能够推

19、行“车同轨,书同文”,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A、B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33、秦朝政府有效管理今珠江三角洲的地方机构是A、桂林郡 B、九原郡 C、 南海郡 D、 象郡34、关于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B、 C、D、 35、秦始皇统一中国在经济方面最显著的作用在于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确立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D、有利于社会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36、战国后期,为秦统一

20、提供客观条件的是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诸侯国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秦王嬴政重用人才,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略和策略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间地域间联系的加强A、 B、C、 D、 37、对长城正确而又全面地评价应当是 它保障了我国北方农业的安全和生产 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结晶 修筑长城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长城起了隔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A、B、 C、D、3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统一的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39

21、、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迫使汉高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B、大大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C、使汉初出现了“布衣将相”的局面D、使汉初废除了郡县制,实行了封国制40、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最终目的是 A、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B、加强文化专制C、制止百家争鸣 D、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问答题:1、秦朝时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除“始皇为人”的个人因素外,还有哪些历史必然性? 2、司马迁说:孟子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则“焚书坑儒”,试分析儒学在战国、秦朝地位不同的原因。 第二节要1、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和巩固统一局面 B、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C、缓和阶级矛盾 D

22、、恢复发展经济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相同本质是 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B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3、楚汉战争的性质是 A、农民反封建的战争 B、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旧贵族的战争 C、奴隶主贵族间的争霸战争 D、封建地主阶级争夺权位的战争4、西汉初统治者实行宽舒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文武结合长治久安的需要 C、经济极端贫困的状况 D、统治者出身贫寒的本质5、到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

23、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6、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A.推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法合一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学派的消亡 A. B. C. D.8、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9、下列战役中,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能够转弱为强无关的是:、 重视人才、 实行“三十税一”、 收揽民心、 有富饶的根据地10、汉书.食

24、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一。” 这表明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吸取秦王教训、社会经济凋敝 、缓和阶级矛盾、天下尚不安定11、西汉初年,儒生陆贾在评论秦的统治时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 、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 、减省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 、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12、下面对西汉休养生息政策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 B、废除了秦朝沉重的赋税 C、奉行了与

25、民休息的政策 D、轻徭薄赋,将剥削放到农民可承受的范围13、西汉建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产生的最大效果是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B、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获得土地C、国家富裕,地主阶级过着豪奢的生活 D、出现文景之治和形成了汉武帝时的国力强盛14、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军事征服、役使百姓和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相似,却造成了“秦王汉兴”的不同后果,其主要原因是两者活动的动机目的不同 用人标准不同 背景条件不同 实施手段不同 A、 B、 C、 D、 15、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改革币制,发行五铢钱 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收税减轻田租赋税,开放山

26、林川泽 A、 B、 C、 D、 16、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增加劳动力,刺激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缓和社会矛盾 、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 、提倡节俭减轻农民负担17、贾谊著过秦论总结秦亡教训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认识与当时西汉的哪一政策相呼应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尊儒尚法 D、独尊儒术18、光武帝使用文臣的标准包括 孝忠汉室节操高尚善于治国 熟悉典章 A、 B、 C、 D、19、刘邦和刘秀的相同之处有A、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政权 B、分封异性诸侯C、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时期出现盛世局面20、东汉光武帝曾经下九道关于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

27、婢的诏书,说明他 A、要根除奴婢现象,维护封建统治 B、与王莽的废奴政策如出一辙C、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D、间接限制土地兼并21、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发展时期,封建制度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一些反映其弊端的现象也暴露出来,这些现象包括土地兼并 外戚、宦官专权 地方割据 官吏腐败A、 B、 C、. D、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材料2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韩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桓帝时童谣请回答:(1)材料1 对分封制的评价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2)材料2民谣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造成什么结果?第三节 1、西汉统

28、治者大力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王国的官吏不听从中央节制 B、王国私自铸币影响国家财政 C、同性子弟并不能确保刘家天下的稳定 D、王国势力危及中央集权的巩固2、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诸侯王的势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3、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皇帝征召B.乡举里选 C.公府与州郡辟除 D.举孝廉4、史称“汉承秦制”,但西汉对秦制有所改变,其突出之处是实行 中央集权制度 郡国并行制度 刺史制度 思想专制统治 A. B. C. D. 5、下列两汉时期有关宗教和哲学的叙述,正确的有 董仲舒儒学宣扬“天人感应”

29、、“君权神授”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道教形成并流行民间 论衡是王充无神论的代表著作 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 A. B. C. D. 6、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A.多次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的威胁 B.颁布“推恩令”,最终解决王国问题 C.让王昭君与匈奴和亲,汉匈结束战争 D.在两广地区设置郡县,进行有效管辖 7、汉武帝时国力强大。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土地兼并商贾膨胀边境不宁王国势力 A B、 c D8、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建议由政府管理盐铁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加

30、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9、下列关于汉朝刺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设立,其职责是监察地方 B、刺史级别不高但身份特殊巡察时代表中央 c刺史的监察区称作州,相当于一个郡 D、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10、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设立刺史颁布推恩令发动对王国的战争,剥夺王国封地颁布“附益之法”A、 B、 c、 D、11下列关于汉朝察举制的说法正确的是在初期对人才的发现任用,起了积极作用在封建时代察举只是统治者笼络人心的一种形式,不可能凭此发现真正人才东汉时察举成为豪强地主获取政治特权的一种手段东汉中后期由于举荐人和被察举的人之间的特殊

31、关系形成了官僚集团 A、 B C. D、1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13、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14、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15、“汉承秦制”主要体现在 中央机构的建制地方行政区划官吏的控制和管理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A、 B、 c、 D、16、下列哪些制度,是汉朝在秦朝基础上直接沿用并发展的A、刺史制、封国制 B

32、、察举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编户制、刺史制17、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中央机构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18、西汉初期地方侯国的特点包括 管辖的地方人口较少,相当于县侯国小于王国但直属中央侯国无力实行地方割据侯国同为汉初封国 A、 B、 C、 D、 19、贾宜.治安策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20、汉武帝时分全国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

33、役兵役 C、推荐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管理21、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察举制是 A、自上而下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民主评议各级管理的制度 C、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D、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22、东汉时期,门第望族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这主要是因为 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国家行政组织的瘫痪 C、乡党舆论被官僚家族支配 D、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形成23、下列关于两汉编户齐民的表述,正确的有 拥有正式户籍 具有独立身份承担国家赋役隶属所在地方政府 A、 B、 c、 D、24、两汉编户齐民纳税服役多少主要依据 A、人口多少 B、身份高低 C、资产多少 D、土地多少25、

34、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丞相民众诸侯王地方高官 A、 B、 C、 D、 26、东汉时尚书台权力的扩大和刺史监察权的加强,主要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加强 B、相权的逐步削弱 c、皇帝重视听取舆论 D、对地主控制更严密27、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 基础 B、作用 C、形式 D、对象28、东汉末年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29、编户制度的实行 加强了对百姓的管理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规范封建统治秩序造成了土地兼并 A、

35、B、 C、 D、 30、下列有关汉代赋税和徭役的情况,正确的是 奥田租重,人口税轻 要交田亩附加税少数民族不交税 百姓要为官府服杂役 A、 B、 C、 D、 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今法律践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汉书 食货志上材料2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史记 货殖列传材料3 今农夫五口之家-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以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 食货志上回答:(1)根据材料1,说明西汉政府实行什么

36、经济政策? (2)材料2中“编户之民”,绝大多数是什么人?结合课本知识说出他们有哪些负担?(3)材料3所反映农民的实际地位和处境怎样?原因是什么第四节1、 两汉时期,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明显,在江淮、江汉之间A、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 B、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C、以排水筑堤为主 D、以修筑坎儿井为主2、下列关于汜胜之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B、反映了东汉的农业生产状况 C、论述了作物的栽培 D、对农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3、两汉时稻麦轮作法出现于 A、西域 B、珠江流域 C、汉水流域 D、黄河流域4、西汉时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纺织手工业的城市除长安外还有A、临淄 B、洛阳 c、襄邑

37、D、成都5、下列有关汉朝冶铁的情况,不正确的是A、始终禁止私营 B、掌握淬火技术 c、推广低温炼钢 D、利用水力鼓风6、汉朝时棉纺织业出现于 A.洛阳 B.山东 C.四川 D.新疆7、下列纺织原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丝、麻、棉 B、麻、丝、棉 C、棉、麻、丝 D、麻、棉、丝8、下列生产工具主要依靠人力的是 耧车 桔槔提花机水排 A、 B、 C、 D、9、汉代官营冶铁中心宛、巩两地,在现今 A、河北省境内 B、河南省境内 C、湖北省境内 D、湖南省境内10、两汉时,冶铜场和铸铜作坊遍及全国,著名的有 广汉 邯郸 蜀郡 大宛 A、 B、 C、 D、11、汉代造船技术进步,发明了 橹

38、 舵 帆 桨 A、 B、 C、 D、12、秦汉时期的主币包括 黄金 白银 铜钱 铁钱 A、 B、 C、 D、13、汉朝五铢钱始铸于 A、汉高祖时 B、汉文帝时 C、汉武帝时 D、汉光武帝时14、西汉五大名都中地理位置最北的是 A、宛 B、临淄 C、成都 D、洛阳15、西汉长安城内商店排列的特点是 A.商店与作坊前后 B.商店排列在临街两侧 C.商店所在“市”为城中心D.商店按行业排列在“市”中16、两汉时二牛抬杠式牛耕法最南已推广到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汉水流域 D、江南地区17、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的耧车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播种工具 C、犁耕工具 D、碎土工具 18、下列著名

39、水利工程,位于黄河流域中游的是 A、秦渠 B、灵渠 C、坎儿井 D、龙首渠 19、汉朝时出现的水排应用于 A、灌溉 B、排涝 C、冶铁 D、纺织20、两汉时期开始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是 A、粟、黍 B、粟、稻 C、稻、麦 D、粟、麦21、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写作的时间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22、西汉时的珠江流域 A、使用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 B、推广了一牛挽犁 C、修治了不少的天然陂池 D、推广了代田法和区田法第五节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打通“丝绸之路”2、中央政府管

40、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3、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 A、209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4、西域的葡萄、石榴陆续移植内地是在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5、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南下与汉人杂居发生在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6、汉初对匈奴和亲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 B、国力有限 C、匈奴强大 D、政局不稳7、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基本条件是 A、国力强盛 B、匈奴内讧 C、昭君出塞 D、张骞通

41、西域8、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 A、排除了匈奴的威胁 B、促进了汉人与匈奴杂居 C、和睦了汉匈关系 D、瓦解了北匈奴政权9、西汉初年,中原与西域各族联系的最大障碍 A、路途遥远 B、条件恶劣 C、匈奴阻隔 D、缺乏人才10、司马迁称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为“凿空”,这是指张骞 A、真正的使命并未完成 B、是第一个同西域有联系的中原人 C、沟通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 D、带领西域的使节到汉朝是前所未有的11、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都是对汉朝与西域关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两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A、加强了内地同西域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有利于中西交通的发展 D、被任命为西

42、域都护,管辖经营西域12、西南夷地区并入汉朝版图始于 A、西汉初 B、汉武帝时 C、西汉末 D、东汉初1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张骞通西域 昭君出塞 西域都护设置 班超管辖西域 A、 B、 C、 D、14、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期间的是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东汉建立张骞出使西域A、 B、 C、 D、 15、汉朝在南越地区设置九郡始于 A、汉武帝 B、汉昭帝 C、汉宣帝 D、汉元帝16、公元89年,东汉大败匈奴,结果 A、张骞开通西域 B、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C、南匈奴向汉称臣 D、北匈奴对汉和西域的威胁解除17、司马迁称之为“凿空”的行动是 A、卫青、霍去

43、病出击匈奴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班固受命西域都护18、汉武帝时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主要是因为 张骞同西域 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班超经营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A、 B、 C、 D、19、张骞通西域使汉与西域各国 建立起友好关系 扩大了相互交往 密切了经济文化联系 摆脱了匈奴的干扰 A、 B、 C、 D、20、公元前60年设置的西域都护 A、是汉政府管理西域的最高机构 B、职责是沟通汉与西域的联系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D、使汉与西域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21、从西汉高祖到汉元帝时,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A、和亲战

44、争和亲 B、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C、一直处于友好状态 D、战争和亲战争2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用兵后,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 B、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汉匈关系 C、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族人杂居,人口增殖 D、东汉大将窦固、窦宪打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北匈奴的威胁23、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而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战争没有阻断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C、经济交流符合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心愿 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24

45、、下列不属于西汉对边疆地区管理加强内容的是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C、在西南夷地区设郡 D、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25、“昭君出塞”,“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分别是在 A、汉元帝、汉明帝 B、汉高祖、汉武帝 C、汉元帝、汉武帝 D、汉文帝、汉明帝26、两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被认定为是正义的战争,是因为 A、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是纯粹防御性的战争 C、是反掠夺反奴役的战争 D、是反对外族入侵的战争27、汉朝空前强大,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包括 西汉丝织业发展 反击匈奴的重大胜利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甘英对西域的了解A、 B、 C、 D、28、公元前33年,汉元帝

46、将宫女王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匈奴首领。以下评论不正确的是汉元帝的目的是为了与匈奴和睦相处“昭君出塞”结束了百年来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有利于汉匈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外友好往来的典型事件A、 B、 C、 D、29、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西汉与东汉的相似之处有 对匈奴进行战争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设置西域都护设郡管辖西南夷A、 B、 C、 D、30、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中国与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 C、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 D、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31、汉武帝时期与匈奴战争和西汉初期与匈奴和亲比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47、、西汉民族政策的变化 B、是由汉国力的强弱所决定 C、统治者的好战 D、统治者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32、若想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史实,应查阅A汉书B氾胜之书C史记D后汉书33、对于两汉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和亲”,正确的认识是A标志着双方战争结束,和平开始 B密切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C屈辱的求和行为,有辱人格国格 D于汉族是被迫,于少数民族是征服的结果34、秦朝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通西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A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B扩大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C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D加速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35、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48、 D、颁布“推恩令”36、两汉与匈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第三次用兵匈奴后,在新疆设置了西域都护B、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C、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人口增殖D、东汉派窦固、窦宪出兵匈奴,最终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37、汉代,我国与西亚地区的通商交往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 A、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联系B、西亚商人喜欢汉朝的手工业品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和控制 D、汉朝政府设置安西都护府 38、下列人物中,与蒙恬、卫青归在一起比较恰当的是 A、史禄B、张骞 C、班超 D、窦固39、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的汉朝皇帝是 A、文帝 B、武帝 C、桓第 D

49、、明帝40、西汉和东汉在民族关系方面的相同点是 派兵出击匈奴 派人出使西域 同大秦直接交往 迁民与越族杂居 设西域都护 A、B、C、 D、问答题: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元帝以后也采取和亲政策,王昭君为此远嫁匈奴;汉武帝则对匈奴进行反击,著名将领霍去病表示“匈奴未灭,无以为家”,试就西汉对匈奴的两种不同政策对王昭君、霍去病这两个人物略加评论。 第六节1、西汉时,促成世界几大文明汇聚于西域的直接原因是:A、三次反击匈奴B、设置机构C、张骞通西域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从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技术,不包括:A、牛耕技术B、冶铸技术C、丝织技术D、水利技术3、甘石星经表明:A、中国在

50、春秋时代已经有了世界上最早天文学著作B、中国在战国时期对天文学有很深的认识C、中国首次记录太阳黑子活动D、是中国最早的的历书4、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半岛南端C、孟加拉沿岸诸国D、印度支那半岛5、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A、西汉纺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D、甘英到达波斯湾6、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7、汉代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可到达的地区是 A

51、、安息 B、印度 C、斯里兰卡 D、大秦8、曾授予倭奴国使者“汉倭奴国王”金印的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汉文帝9、汉朝输入朝鲜和日本的共同产品是 铁器 铜器 漆器 纸张 A、 B、 C、 D、10、汉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 张骞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倭奴国王遣市来汉 安敦遣使来汉 A、 B、 C、 D、11、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传出去的技术有井渠法 铸铁法 造纸术 农耕技术 A、 B、 C、 D、12、下列各项中正确地反映东汉时期国际交往的是 A、佛教开始从印度传入我国 B、正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C、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 D、与日本各小国开始交往13、秦

52、汉时期被人称之为“秦韩”的是 A、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 B、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C、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 D、朝鲜半岛南部的弁韩14、汉武帝时我国与日本的联系主要通过 A、互派使者 B、朝鲜半岛 C、海上通航 D、汉人东渡15、汉朝时,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已传到 A、日本 B、越南 C、印度 D、斯里兰卡16、在汉朝和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利的西亚大国是A、大月氏 B、大宛 C、乌孙 D、安息17、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最远到达 A、大秦 B、波斯湾 C、大月氏 D、葱岭18、在中国的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最早的记载是A、张骞通西域 B、班超通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安敦王朝

53、遣使来汉19、记载大秦安敦王朝遣使来汉的史书是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20、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长安和安息 B、敦煌和安息 C、长安和大秦 D、敦煌和大秦 21、西汉时,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通商联系主要通过 A、经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直接遣使奉献 D、假道安息等国22、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今新疆境内河西走廊西亚安息ABCD23、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的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24、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

54、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传播到的地区是 A、欧洲 B、中亚 C、南亚 D、非洲25、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26、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甘英对西亚的地理和风俗人情的了解 二、材料题材料1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为都护,元帝又置戍己二校为。材料2 张帝不欲废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戍己校

55、尉,不复谴都护。-时军司马班超流于窦,绥集诸国。-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尉,居龟兹。材料3 班超遣椽甘英穷临海而还,出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祥,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请回答:(1)汉武帝是怎样使“西域内属”的?有何历史意义?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西汉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使汉朝同西域的往来十分频繁。开辟了“丝绸之路”,使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2) 材料2中“军司马班超流于窦”的目的是什么? 73年,窦固带兵出击匈奴,占领西域东部,班超正在窦固军中,等待东汉政府任命他出使西域,恢复东汉政府和西域各国的交往。(3)班超为什么“遣椽甘英穷临西海”?“备其风土,传其珍怪”有何意

56、义? 为了同大秦建立直接联系。熟悉了沿途地理情况和风俗习惯,为以后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七节 1、汉武帝创建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的目的不包括A推广儒学教育B扩大选拔官吏途径C加强思想控制D培养艺术专业人才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3、既通天文,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纪录长达1700多年的我国科学家是 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4、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5、我国农业以正月为岁首,始于 A、夏商 B、西

57、周 C、春秋战国 D、西汉6、下列对九章算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汉初年成书 B、记载了用球竿标测日影求高度的方法 C、记录了商高定理 D、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7、下列对内经的叙述,正确的有 战国问世,西汉编成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 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文献 A、 B、 C、 D、8、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纸出土于 A、湖南长沙 B、湖北荆州 C、甘肃天水放马滩 D、山东嘉祥9、“蔡侯纸”的特色不包括 A、质地细薄B、便于书写C、原料易得D、造价低廉10、下列对论衡的表述,正确的是 批判神学 反对天人感应说 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 反对有鬼论 A、 B、 C、

58、D、11、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思想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12、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独尊儒术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 ABCD13、王充写作论衡主要是针对 A、董仲舒的儒学 B、佛教“因果轮回”说C、民间神仙方术 D、唯心主义神学14、在我国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先后采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最终儒家思想成为西汉武帝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

59、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政治经济思想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15、要了解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情况,可查阅史书 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 A、 B、 C、 D、 16、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能够在中国传播开来的直接原因是 A、佛教本身的欺骗性 B、佛经的大量涌入 C、统治者重视和推崇 D、历代高僧的传教17、孔子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开古代平民教育风气之先 推动了古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A、B、CD、18、秦朝对教育严加控制,教师由 A、知识分子担任 B、法家人士担任 C、各级官吏担任 D、各级御史担任 19、秦朝

60、只允许官府办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 A、法家著作 B、秦朝法律 C、皇帝的诏令 D、秦国的史书20、西汉时期,我国在教育上取得的成就是 A、确立了封建官学制度 B、出现了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C、用统一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D、隐蔽的私学比较普遍 21、汉武帝时期创办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汉朝律法 B、儒家经典 C、皇帝诏书 D、诸子百家22、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 A、内经 B、医方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23、下列各项,与东汉的张仲景相符的是 A、被誉为“神医” B、发明麻沸散 C、著伤寒杂病论 D、擅长外科手术 24、汉献帝时要修一水渠,计算土石方时可

61、采用哪本书上提供的方法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缀术 D、算法统宗 25、我国造纸术最早传入的地区是 A、朝鲜 B、日本 C、阿拉伯 D、印度26、下列对九章算术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成书于东汉 B、内容为应用数学 C、有干支纪年的计算 D、我国数学的标志性著作 27、佛教传入中国是在 A、西汉初 B、西汉末 C、东汉初 D、东汉末28、假如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古代的一份试卷,题目是谈谈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应是哪一项 A、对巩固国家统一有重要作用 B、儒家学说成为立国之本 C、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 D、对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禁锢作

62、用29、董仲舒对儒学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 B、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C、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教育的课题3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1、下列科技成就,至少领先欧洲上千年的是 奥耕犁上安装犁壁发明和制作地动仪 发明麻醉药 掌握造纸术 A、B、C、 D、32、以下成就在东汉时期完成的有 长江以南种植双季稻 杜诗发明水排 神农本草经问世伤寒杂病论问世

63、 A、B、C、 D、 33、以下对世界文明进程有重大作用的有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制造地动仪 C、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D、华佗发明麻沸散34、下列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秦代陶塑的高超技艺 B、再现了秦王扫六国的壮观场面 C、从一个角度见证了秦朝的暴政 D、反映了秦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景象 35、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司马光36、下列与甘石星经属于同类的古代著作是 A、太初历 B、九章算术 C、黄帝内经 D、论衡37、下列有关秦汉文学、雕塑与绘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著名文学家有司马相如、班固等

64、 B、秦砖汉瓦是了解当时人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珍贵资料 C、诗经是汉代乐府诗的代表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精品 38、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国家的大一统生产的发展 民族联系的加强 中外互相交流的影响 A、B、C、 D、39、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有 关于太阳黑子的纪录“太初历”地动仪 麻沸散纸的发明 神农本草经A、 B、 C、 D、 40、 张仲景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医圣”主要是因为他 A、开创了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断方法 B、最早提出了病理学说 C、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是世界上第一位采用麻醉药法的医生41、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B、C、 D、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