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116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占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1)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中国是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2农耕技术的进步(1)原始社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进入文明时代,松土工具耒耜出现。(2)商周时期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只是少量使用。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评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3)早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人们生活:从濒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评价:中国农

2、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2)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4)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

3、了一年三熟制。3农业灌溉技术的进步(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时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3)评价: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背景(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内容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特点

4、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评价(1)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2)他们的经营规模虽然很小,但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3)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疑难突破】一. 认识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他们很少在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2)自给自足不等于不与市场联系,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不与市场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必需品盐等都需要

5、从市场购买。二.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发展趋势: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工具技术石斧、石铲、石镰铁农具、牛耕木耒、骨耜、耧车;曲辕犁;翻车、筒车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治黄、坎儿井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体验高考】1.(2011年福建文综,14)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图4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 B C D【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结合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发展的史实和题干信息“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以及图片信息可以判断正确。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春秋时期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期思雩娄灌区(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排除,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