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测控5(人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工厂,进行经济侵略是在()A.明朝B.清朝C.元朝D.宋朝解析: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答案:B2.近代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变化呈现的特征是()A.人民获得新生B.走上了近代化C.较以前没有发生变化D.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解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直接受西方列强的影响,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答案:D3.新中国诞生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未摆脱贫穷落后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2、)A.国家底子薄B.人口多C.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起来D.极“左”思想的干扰解析: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就已经建立,因此,C项错误。答案:C4.下列对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错误的是()A.“开国大典”时不少妇女穿着旗袍来观看B.20世纪50年代的机关干部穿着中山装、人民装C.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处可见穿着西服、夹克衫的男子D.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也发生变化,人们随处可见穿着绿色军装的青少年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变化。不同时期的服装反映不同的时代特色,D项“绿色军装”的青少年,应该出现在“文革”时期,而不是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答案:D5.鸦片战争
3、后,清政府在武昌、济南等地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客观条件不包括()A.人口众多B.交通便利C.经济比较繁荣D.民主思想产生解析: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在19世纪末。答案:D6.新中国成立后,对一些物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下列对该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当时投机商哄抬物价,粮食的购销矛盾尖锐B.实行该政策的物品有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等C.实行该政策稳定了物价,保障了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D.解决了中国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解析:A、B、C三项分别从原因、范围和作用三方面正确反映了“统购统销”政策;D项错误,当时并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答案:D7.第八、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
4、路建设。以下铁路不是在此期间修筑的是()A.宝成铁路B.京九铁路C.南昆铁路D.浙赣铁路解析:宝成铁路修筑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而第八、九个五年计划是在19912000年期间答案:A8.下列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能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的修筑 汽车在上海出现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A.B.C.D.解析:因为都是最先由外国人在中国兴办的,故选A项。答案:A9.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南京B.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台湾C.清政府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上海D.20世纪初,中国装置无线电台,设电报局南京解析:A项应该为上海
5、;C项应为南京;D项应该是上海崇明。答案:B10.下列报刊对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解析:A项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C项是宣传新文化的报刊;D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物。答案:B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康有为给光绪帝的上书材料二:“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维新变法时期的打油诗材料三:辛亥革命
6、后,南京临时政府在社会生活方面颁布法令,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请完成:(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主张?其主张的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材料三的内容具有什么色彩?(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解析: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易服”“废止缠足”都是维新派提出的主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社会生活方面颁布了许多进步法令。参考答案:(1)“断发易服”。这样做可以加强和其他国家的交往,可以推广机器的使用,可以使国家富强。(2)“易服”“废止缠足”。带有反清革命的色
7、彩。(3)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西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传到中国。同时,西方的民主思想也影响到中国,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借此向封建的传统挑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之输入品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民国嘉定县续志风土志材料二: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地存在。鲁迅全集第一卷材
8、料三:“铁路常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也。”“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孙中山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的变化发生于何时?当时我国的社会性质怎样?这些变化具有什么色彩?(2)材料二中,“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如何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孙中山对铁路建设的重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什么铁路的修筑?我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什么时候奠定的?新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到何时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解析:读懂材料,具体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
9、以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2)中国近代社会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近代文明一下子传到中国,使先进和落后混杂在一起。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和西方的联系,远远落后于西方。(3)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九五”期末。1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世界形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的知识,从衣、食、住、行方面加以说明。解析:注意问题的时间限制是中国近代,可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两个阶段进行论述。参考答案: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自守,与世隔绝。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西
10、方的生活方式也传到中国。他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建西式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穿西装,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中国。受西方的影响,中国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1)从衣着方面看: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了西装,然后留美幼童也开始穿西装,并剪掉长辫子,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20世纪初,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更多的青年学子剪辫易服。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喜欢。随着洋布的涌入,穿洋衣洋袜成为时尚。(2)从食方面来看: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传入中国,逐渐为普通百姓所接受。(3)从住的方面来看:在
11、沿海大城市里,由于西方侨民增多,西式住宅不断增加,一些买办资本家纷纷仿造。一些民国的高官也纷纷建造花园式的洋房。(4)从行的方面来看:随着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也开始发生了质的变革。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在上海成立了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后来,各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外商在中国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才修筑了唐胥铁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成为权贵、富绅和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所有这些都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也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被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