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083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18 逍遥游(节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必修 2(粤教版)18逍遥游(节选)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

2、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项,抟tunxuzho答案:D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两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E之二虫又何知解析:A项,助词,的;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代词,它;D项,动词,到,到去;E项,代词,这。答案:CE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我之谓也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C吾长见

3、笑于大方大家D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解析:A、B两项均为倒装句,C项,被动句,D项,一般句式。答案:A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B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向南飞C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D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解析:A项,怒:奋发。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

4、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解析:A项,高山仰止:喻道德高尚,用在句中不切合题意;B项,擦边球,指做在规定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也喻指存在侥幸心理,想靠运气来取得成功;C项,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前后语意不搭配;D项,摩肩接踵:人很多,很拥挤,不切合语境。答案:B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学生作文出现语塞的情况,往往是他们下笔前没能统筹安排表述的步骤和层次所致。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C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D晚会上,

5、他们演出了音乐、舞蹈、曲艺、体操等文艺节目。解析:B项,偷换主语,第三分句“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主语应是“该厂的产品”,而非“这家工厂”,应把第四分句的“产品”提到第三分句前。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还有来自”或“也参加了学习”。D项,不合逻辑,并列不当。答案: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合:使满意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拼命追求的样子C乘天地之正 正:本所应有D恶乎待哉 恶:厌恶解析:D项,恶:疑问词,哪,何。答案:D8对“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但他却不劝阻他们;全世界的人都诽谤他,但却不因此而沮丧。B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更加勤勉;世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C全世界的人都赞扬他,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但他并不因此而沮丧。

7、D世人都赞扬他,他因此更加勤勉;世人都非议他,他因此而沮丧。答案:B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文:_答案: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之类一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译文:_答案:虽然这样,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

8、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

9、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下缘木而处缘:沿着B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C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D美行可以加人 加:超过解析:A项,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爬上”。答案:A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项,动词,到/介词,走着;B项,介词,因为/介词,认为;C项,均为“连词,于是”;D项,连词,表承接,那么/副词,表肯定。答案:C1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晋

10、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A BC D解析: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说的话,侧面间接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张孟谈请求前往作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辞,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二君的关键;是赵襄子的行为;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答案:B1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

11、虑,再就三家共同的利益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联合起来打击智伯。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D赵襄子赏有功之巨,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解析:B项,“就三家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答案:B1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译文:_答案:(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译文:_答案: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

12、。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参考译文: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君王,劝说道:“我听说这样一句话,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伐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赵国如果灭亡,你们两家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

13、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

14、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四、语言运用15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字、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格式正确,逻辑清楚,不

15、超过8000字。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赐稿。来稿请寄:市路号编辑部敬启邮编:编辑部年月日答:(1)_答案:“薄酬”改为“稿酬”(2)_答案:“敬启”改为“收”16语言交际时应注意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你成绩优秀,真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言外之意:_应对:_答案:(示例)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应对:(希望留下):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有幸加盟贵公司,我也能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

16、历。(巧化尴尬):感谢你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真率和单纯是一种美德。将来与你们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老子司马迁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

17、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点评:本文叙述老子的生平。文章详细记述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通过孔子对老子的赞扬,说明老子的修养之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