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014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高三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

2、加粗。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春秋时期大国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作战时讲究阵行、程序、礼节,多少带有“文质彬彬”的色彩。战国时期作战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予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文质彬彬”的色彩基本消失。这一变化A. 淡化了原有宗法关系B. 宣告了贵族政治的崩溃C. 表明了王权开始衰微D. 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春秋和战国的诸侯争霸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战国时期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予敌军以毁灭性打击,而春秋时期的“文质彬彬”的色彩基本消失,这种变化使诸侯国数目逐步减少,有利于加速国

3、家统一的进程,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宗法血缘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化,无法体现出贵族政治的崩溃,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表明诸侯争霸的影响,不是王权的衰微,排除C项。故选D项。2. 汉书 记载文景时期循吏“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尤其是蜀守文翁“仁爱好教化”,通过“选郡县开敏有材者”到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 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所以“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这说明汉代A. 儒学已经取得正统地位B. 循吏自觉担负教化之责C. 地方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 巴蜀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循吏蜀守文翁“仁爱好教化”,又选十余人到京师学习,又在成都开

4、办学馆,从而形成了“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局面,这说明汉代循吏自觉担负起了教化的责任,B项正确;儒学取得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材料是文景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教育体系的信息,排除C项;从材料的信息中无法得出“巴蜀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3. 以招牌作为广告开始于唐代,市场要求“建标立候,陈肆辨物”,市内分肆,悬挂店名、行名或商品名称经营,以及对上市的商品每月估价三次,然后由经营者悬牌销售。据此可知当时的商业A. 经营范围宽泛B. 宣传形式多样C. 广告管理严格D. 文化氛围浓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建标立候,陈肆辨物”“市内分肆,悬挂店名、行

5、名或商品名称经营,以及对上市的商品每月估价三次,然后由经营者悬牌销售”可知当时商业对于广告牌的制作有严格的规定,C项正确;材料是对广告牌的制作有规定,没有涉及经营范围,A项排除;材料中只有广告这一种经营形式,B项排除;材料是对广告牌的制作有严格规定,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氛围,D项排除。故选C项。4. 图1为元朝画家王冕的墨梅图,题有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该作品表现出A. 超脱世俗的人格理想B. 豪迈勇进的时代风貌C. 细致逼真的写实风格D. 宏阔深邃的创作意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朝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的

6、文人画,其集文学、书法、绘画及镌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A项正确;该作品是文人画,没有体现豪迈勇进的时代风貌,B项排除;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逼真的写实风格跟材料不符,C选项排除;宏阔深邃的创作意象跟文人画的神韵意趣意境不符,D项排除。故选A项。5. 明清时期,专业市镇如雨后春笋涌现。 江南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市镇,如棉花及棉纺织业市镇、蚕桑及丝织业市镇、粮食贸易市镇等。长江中游地区即有陶瓷业市镇、茶叶市镇、造纸业市镇等。这些专业市镇的出现,表明了A. 重农抑商政策被弱化B. 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D. 区域经济商品化程度

7、较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明清时期,专业市镇如雨后春笋涌现,江南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市镇,长江中游地区即有陶瓷业市镇、茶叶市镇、造纸业市镇等,这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商品化程度有了较高的水平,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是否被弱化,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域性商人群体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 1903年,梁启超撰文严厉批判当时流行“野蛮人尚力,文明人尚智”的迁腐思想,大声疾呼“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之主义,则虽有文明,虽有知识,虽有众民,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

8、舞台。”其意重在A. 批判中国传统文化B. 宣传西方铁血思想C. 营造维新变法氛围D. 倡导尚武兴国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之主义”可得出梁启超强调公德、尚武,D项正确;材料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是批判,而是说需要补充,排除A项;材料中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需要提倡尚武精神,没有体现宣传西方铁血思想,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营造维新变法氛围”这种说法不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7. 下图为1912年2月10日载于神州日报的漫画。该画A. 渲染了武昌起义的革命声势B. 表达了武力推翻

9、帝制的决心C. 反映了民众对中华民国的期待D. 体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担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漫画文字“帝号这个赘疣不能自己消灭,非用刀割不可”可知该画想表达武力推翻帝制的心,B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在1911年,跟材料1912年时间不符,A项排除;材料是对帝号的推翻,没有涉及民众对中华民国的期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担忧,D项排除。故选B项。8. 学者评价中国近代某次运动“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这场运动A

10、.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C. 为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D. 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该运动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群众基础广泛,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B项正确;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五四运动,A项排除;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C项排除;辛亥革

11、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项排除。故B项正确9. 下表为某一时期我国后方民营工业投资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此时民营工业A 外部环境相对安定B. 发展趋势比较平缓C. 实际投资持续增加D. 企业呈小型化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后方民营工业投资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期间,此时民营工业办厂数目有很大增长,但是平均到每厂的资本额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此时的企业呈现出小型化特征,D项正确;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外部环境不安定,排除A项;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此时的民营工业发展起伏还是比较大的,排除B项;同战前币值的数据表明,实际投资不是持续增加,排除C项。故选D项

12、。10. 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宪法草案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每一个民族都能在经济和文化上有高度的发展。”这主要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A. 历史渊源B. 实施范围C. 本质属性D. 实际成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每一个民族都能在经济和文化上有高度的发展。”可知,这是社会主义下的民族区域自治,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每一个民族都能在经济和文化上有高度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A项排除;材料是讲社会主义下的民族区域

13、自治,是本质属性,没有涉及实施范围,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实际成效,D项排除。故选C项。11.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时间科技发展战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A. 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B. 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C. 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D. 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的时间和发展战略内容,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是

14、同当时国内外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国家的发展而调整的,B项正确;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主要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A项;材料科技战略调整无法体现意识形态的导向,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突出服务民生”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 在改革开放中,不同所有制联合而成的企业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公有制形式纷纷出现,并以顽强的生命力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中共十五大作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断。这说明A. 经济改革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B. 非公有制占据国民经济主体地位C. 国家政策直接指导着改革的方向D. 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

15、料信息,在中共十五大作出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断,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中,不同所有制联合而成的企业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公有制形式纷纷出现,并以顽强的生命力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的基础上的,这说明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经济改革对计划经济束缚的突破,排除A项;我国是公有制占据国民经济主体地位,而不是非公有制,排除B项;材料是实践促使理论创新,不是国家政策直接指导着改革的方向,排除C项。故选D项。13. 新大陆的“发现”与殖民,使印第安文化与外来诸多文化进行融合。这一融合是通过漫长而痛苦的相互排斥、撞击、渗透、吸收和改造才最后形成的。这表明新航路的开

16、辟A. 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B. 加强了欧洲对美洲的掠夺C. 阻滞世界文明的汇合D. 客观促成独特的美洲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使印第安文化与外来诸多文化进行融合”“这一融合是通过漫长而痛苦的相互排斥、撞击、渗透、吸收和改造才最后形成的”表明印第安文化和外来诸多文化进行融合,客观促成了独特的美洲文化,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的影响,排除AC两项;材料强调的是独特的美洲文化形成的背景,没有关于“欧洲对美洲的掠夺”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项。14. 启蒙思想家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命运这种传统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结果产生了种

17、种违背宗教正统概念的东西。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A. 批判封建神学和宗教信仰B. 发现普遍适应性的自然法则C. 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D. 重视人性反对宗教禁欲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启蒙思想家否认教会决定人的命运,强调人的理智和人的自我价值、作用,C项正确;材料不是简单的批判封建神学和宗教信仰,排除A项;材料在说人不应该让教会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普遍适应性的自然法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的禁欲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5. 富兰克林罗斯福最信任的助手哈里霍布金斯曾说过: “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我们不怕进行任何探索,而我们有一位律师,只要是你需要做的事,他都可

18、以宣称是合法的。”这反映出新政A. 具有高度实用主义B. 随意曲解法律C. 体现浓厚理想色彩D. 违背宪法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不怕进行任何探索,而我们有一位律师,只要是你需要做的事,他都可以宣称是合法的”,可知为了应对危机,罗斯福在新政中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摸索尝试,反映了新政的高度实用主义特点,A项正确;随意曲解法律对材料解读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体现新政的实用主义,不是理想色彩,排除C项;根据材料“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可以看出新政未违背宪法,排除D项。故选A项。16.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指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

19、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依据下图,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斯大林的真实意图是要求波兰A. 维护苏联的国际荣誉B. 并入苏联的国家版图C. 变成苏联的安全屏障D. 成为冷战对抗的前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尔塔会议”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及所学知识可知,波兰与苏联边界相接,苏联的战略问题与波兰紧密相关,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强调波兰问题是希望将波兰变成自己的安全屏障,C项正确;波兰问题关系到苏联的安全保障,跟维护苏联的国际荣誉无关,A项排除;波兰问题关系到苏联的安全保障,但是苏联并没有要

20、将波兰并入苏联的国家版图,B项排除;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历史来看,在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下,族权与绅权的存在得到了中央政权的支持和默许。同时,绅权和族权则在协助国家控制地方社会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比单纯的王朝政权控制更加细密和有效,而且因其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使得基层民众更易于接受。也正是在以血缘、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摘编自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材

21、料二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议会改革之前,王室和议会很少过问地方事务,中央也无专门部门管理地方事务。19世纪30年代郡议会的形成,开启了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民主化进程。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这些议会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征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与英国基层治理模式的不同。【答案】

22、(1)特征:宗法关系扮演重要角色(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作用:巩固王朝统治;协调基层社会关系;稳固国家治理体系;节约国家行政成本;保证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 (2)历史条件: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开展;议会改革的推动;政策法规的引领等。 (3)不同:中国基层治理是封建集权体制的产物,相对稳定,宗法关系发挥重要作用。英国基层治理经历了渐进的发展过程,强调民众的参与。【解析】【详解】(1)第一问概括我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征,根据材料“因其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得出:地方治理以宗法关系扮演重要角色,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根

23、据材料“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得出: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第二问概括我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根据材料“更加细密和有效”“使得基层民众更易于接受”“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得出:巩固王朝统治、协调基层社会关系、稳固国家治理体系。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保证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2)材料设问是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得出: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得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郡议会的形成”得出:工业革命发展,推动了议会改革的推动;根据材料

24、“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得出:政策法规的引领。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为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3)材料设问是比较中国与英国基层治理模式的不同。根据第(1)小题可知,中国的基层治理是在封建社会下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治理模式;根据第(2)小题可知,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基层治理日益的完善,是民主制度下的基层治理。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简表(部分)时间事件建国初期国家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等一批法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

25、、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形式规定下来2012年中共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摘编自封丽霞新中国法治70年;历程、轨迹与展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新中国法治建设逐渐走向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土地

26、法、工会法等法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法治建设的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世纪90年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宪法形式规定下来,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综观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建国初期国家法制建设先后制定

27、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等一批法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形式规定下来2012年中共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及所学知识可得,从新中国建立一直到当今社会,中国法治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法治社会的管理,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材料

28、进行解析,立好题目,给出充足的理由,最后总结。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克思(1848年)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促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经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1857).说:“资.要力求摧毁交往及交换得以进行的地方限制,争夺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从经济.上把本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机会”,“控制经济信 息的,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

29、王公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财富的两极化,生产过剩,最后把世界各国都卷进经济危机中去。具有全球观念的少数精英人物和坚持民族主义的广大民众之间将出现冲突。摘编 自张谊浩陈柳钦当代西才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市场的需求;资本的扩张;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规则的制定。 (2)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提

30、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资待遇。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造成两极分化加剧,导致经济危机蔓延,引发社会矛盾。认识:全面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进程。【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可以得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根据材料“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可以得出市场的需求;根据材料“它必须到处经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可以得出资本的扩张;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答出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规则的制定。(2)观点:根据材料“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从经济上把本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机会”“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王公

31、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等信息,可以归纳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资待遇。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财富的两极化,生产过剩,最后把世界各国都卷进经济危机中去”“具有全球观念的少数精英人物和坚持民族主义的广大民众之间将出现冲突”等信息,可以归纳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造成两极分化加剧,导致经济危机蔓延,引发社会矛盾。认识:根据上述对全球化观点的归纳和唯物史观,可以得出认识是:要全面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进程。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王安石颁布的法令中,市易法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它是对城

32、市商品零售的国家垄断,政府在各地设立市易司,由政府拨出本钱,负责平价购买“滞销商品”,到市场缺货时出售,商品价格由市易司划定。变法实施之后,(熙宁十年)市易司获得的收入就相当于全年夏秋两税总收入的三成。市易法“尽收天下之货”,让政府成了最大的商店、银行和物流中心,它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连水果、芝麻都被垄断起来,城市商业秩序被彻底破坏。宋代学者郑侠记载道,自从实行了市易法之后,商人们都不肯到汴梁来做生意,大家绕开都城而行,因为只要一进城门,货物就可能被全数押送到市易司。后来,这些情况被反映到宋神宗那里,连皇帝本人也觉得太过分,问王安石能不能把这一条罢废了。王安石则认为:制定法律的关键是,是否有害

33、于人民,不应该因为它的琐碎就罢废了。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易法的主要特征,分析这一法令出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市易法的得失。【答案】(1)主要特征:国家对城市商品零售的垄断。历史背景: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政治、军事和财政危机;官僚、地主和大商人操控物价;王安石主张以开源的方式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商人对城市商业的垄断,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失: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力干预经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破坏城市商业秩序,挫伤商人的积极性;出现新法害民现象,违背了变法初衷。【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它是对城市商品零售的国家垄断,政府在各地设立市易司.”可知市易法的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对城市商品零售的垄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此时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操纵物价,王安石发动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改变社会弊端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